6 頁 (共 9 頁)

Re: 種子起現行的故事

發表於 : 週一 3月 24, 2025 11:02 pm
恆不住
十年前被狗咬
今天看到狗為何又記起來?

Re: 種子起現行的故事

發表於 : 週二 3月 25, 2025 4:46 am
妙吉祥如意
:D
(四)幻身(梵māyā-kāya)。證三空後,由逆起三空心與細氣構成前所觀想的本尊身,可以離體外出,由自眼明見,《五次第論》云:

真實與風俱,經於三識後,仍生行者身,說彼為幻身。

因此時心氣尚未清淨,故稱「不淨幻身」。此蓋即大乘所說意生身的一種。此幻身非骨肉之實體,雖明瞭顯現而如幻夢水月,如《五次第論》所說:「由鏡中影像,應了知幻身,諸色如虹霓,周遍等水月。」觀此身如幻不實而入定,稱「如幻三摩地」,這應即是《楞嚴經》所說破受陰時「其心離身,反觀其面」之心,大概相當於道教內丹所謂「出陰神」。按顯教之說,應該在證得第四禪時成就。
善哉,善哉!!

老子道德經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

Re: 種子起現行的故事

發表於 : 週二 3月 25, 2025 10:48 am
cyc320
十年前被狗咬
今天看到狗為何又記起來?//藏識能藏、執藏、所藏之全錄性

Re: 種子起現行的故事

發表於 : 週二 3月 25, 2025 11:12 am
Sherlock
直到今天看到狗才又記起來今天之前到十年前都再沒有見到一條狗嗎?! :D

Re: 種子起現行的故事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6, 2025 1:02 pm
Sherlock
繼續轉貼一些佛教禪定學分享
因為是市立圖書館借來的書用LINE翻拍OCR難免有些辨識錯誤或遺漏字請多見諒

佛教禪定學
► 顯示劇情透露
第七章 大乘禪 第二節 諸法實相觀(上)
諸法實相,指萬有普遍共具的本然、本性,亦即絕對的真實或終極真實,又名真如、法性,其内容從緣起法則出發,以深觀五蘊皆空、人法二無我為本。《三論玄義》卷下將三乘共同的正觀概括為「無得正觀」,將大乘特有的正觀概括為「不二正觀」。無得,謂通達沒有所得的色聲香味觸等和能得的自我、自心的實體,息滅能得、所得的執著分別,證得本來不可得的實性。不二,謂泯滅對生滅、去來、一異、世間與出世間、生死與涅槃、佛與眾生、所觀與能觀、智與境等的二元分別,體達一切法皆同一空性的本性,與諸法本來不二的本性完全相應。

一、《大寶積經》種種三昧
《大寶積經》是一部多種大乘經的匯集,其中頗多講禪定,其所說禪定,乃菩薩行六度中的禪那度所攝,其特點大略有二:一是強調以菩提心為本,念念不忘失菩提心,為度化利樂一切眾生而修禪定,為一切眾生皆具足無漏禪定而修禪定。二是修習各種禪法,皆與實相相應,空、無得、無依,住於禪定而不著禪定。如卷九十四〈善臂菩薩會〉所言:

是菩薩發起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希望菩提,願求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善根禪定。

是菩薩入禪定時,離四識住處,不依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亦不依止今世、後世,入如是定,都無所依。


該經卷二十九〈文殊師利普門會》,文殊菩薩請問佛能獲得八千四百億那由他三昧的「普入不思議法門」,佛為說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意界、女相、男相、童男相、童女相、天相、龍相、夜叉相、乾闥婆相、阿修羅相、迦樓羅相、緊那羅相、摩喉羅伽相、地獄相、畜生相、閻摩羅界、貪相、瞋相、痴相、不善法、善法、有為、無為凡二十八種三昧,這些三昧,都是以大乘見地如實觀諸法實相,所觀對象廣涉六塵種種眾生煩惱、善惡、有無、無為等一切現象,與我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提供了在生活中如實正觀而入正定的技術。其觀修法要,是就所見聞覺知的一切,特別是令人生起執著、煩惱的一切境緣及所生之煩惱,進行正觀,可謂以塵世、社會為禪堂,以六塵、煩惱為禪門。觀修之要,在於如實觀六塵等的空不可得,諸如:

(一)色相三昧。偈云:

觀色如聚沫,中無有堅實,不可執持故,是名色三昧。

眼識了別色塵,見到種種色相,特別是吸人眼球的美色,及醜惡令人厭惡恐懼的色相,觀其為四大集成,四大由極微(微觀粒子)集成,我人肉眼所見色相,猶如水上的泡沫聚集,其中空無實物,不可把捉,不可能常保。如此觀修,覷破色相的本面,當與色相的實相相應時,便證入了色相三昧。

聲相三味、香相三昧、味相三昧、觸相三昧、意根三昧等,亦皆如實正觀。

(二)聲相三昧。偈云:

觀聲如谷響,其性不可得,諸法亦如是,無相無差別,了知皆寂靜,是名聲三昧。

觀一切聲音,特別是美妙令人貪著的異性之聲、歌聲、琴聲等,並無實體,如同山谷中的回聲,一切諸法皆悉如是無相無生,本來寂靜。如此破除對美音、惡音、噪音的執著,進入聲相三昧,這種三昧,即是《楞嚴經》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

(三)香三昧。偈云:

假令百千劫,常嗅種種香,如海納眾流,而無有厭足,
其香若是實,則應可滿足。但有假名字,其實不可取。
以不可取故,鼻亦無所有,了知性空寂,是名香三昧。

聞到種種氣味,特別是令人悅意的花香、香水香、體香,或令人噁心的臭味、刺激味,觀其假名無實,能了別香味的鼻識(嗅覺),也無有實體,内外皆體性空寂,如此了達時,即可進入香三昧,即是《楞嚴經》香嚴童子的鼻根圓通法門。依此可創設以聞香為門的「香禪」。

(四)舌三昧或味三昧。偈云:

舌根之所受,鹹醋等諸味,皆從眾緣生,其性無所有,
若能如是知,因緣和合起,了此不思議,是名味三昧。

美味乃人每天所享受,凡夫無誰不貪,漢族人尤多口腹之欲,然正觀美味,不過是舌識了別溶解於口水中的食物化學成分而生的主觀感受,並沒有「味道」的實體,如此正觀美味及苦味、辣味、粗惡味等,即可了達不思議的法性,入舌三昧或味三昧,如此則用餐品茗,皆成舌根圓通禪門,若飲茶時即品茶味修此觀,即是真正的「茶禪」。

(五)觸三昧。偈云:

觸但有名字,其性不可得,細滑等諸法,皆是從緣生。
若能知觸性,因緣和合起,畢竟無所有,是名觸三昧。

細滑舒適的觸覺,如撫摸、按摩、沐浴的快感,熱天的涼風、冬日的暖氣等,乃人必須的食品,為「觸食」之一,觀其只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從撫摸等因緣而生,沒其實體,如此見其實性,即能入觸三昧,此即撫摸、按摩、擁抱、沐浴、乘涼、取暖,及暑熱秋涼冬寒等,皆成禪門。

(六)女三昧。男子莫不愛中意的女人,女人莫不愛中意的男子,男女雙方又莫不愛自身,美女對自己的花容月貌尤其自戀,經中故特說男女三昧,貪愛美女的男子修女三昧,觀:

四大假為女,其中無所有,凡夫迷惑心,執取以為實。
女人如幻化,愚者不能了,妄見女相故,生於染著心。
譬如幻化女,而非實女人,無智者迷惑,便生於欲想。
如是了知已,一切女無相,此相皆寂靜,是名女三昧。

女人的肉體,只是四大的暫時和合,並沒有常住不變的「女人」之實體,妙齡靚女,到頭總成屍骸朽骨。眼前花容月貌,如同幻化,如同電腦合成的圖像,如同《西遊記》裡白骨精變化的美女。覷破她無相的實相,即能入女三昧,此即「閱美」、談情、凝視,皆成禪門,可謂大乘「雙運道」,當然,女子及男性同性戀樂為O號(假想為女性)者,也可以這樣觀自身而入女三昧。

(七)男三味。貪愛男人的女人和執著自己是「男子漢」而對女人起占有欲的男人,及男性同性戀者樂為一號(男方),女性同性戀者樂假想為男性者,宜修男三昧,偈云:

自謂是男子,見彼為女人,由斯分別心,而生於欲想。
欲心本無有,心相不可得,由妄分別故,於身起男想。
是中實無男,我說如陽焰,知男相寂靜,是名男三昧。

貪愛女人,貪愛男子,終歸因貪愛自身,男女相皆從主觀的分別心而生,執著男人相而起對女人的貪欲,及女人、同性戀者貪著男人時,觀此貪欲本無實體,從虛妄分別生,自己能貪的男身,亦虛妄無實,猶如水面反射的陽光狀似火焰(陽焰),如此了達男身本空,寂靜同涅槃,能入男三昧。

(八)畜生三昧。動物是人常見的異類眾生,低人一等,人若愚痴無知、唯知吃喝玩睡時,當下即同畜生。人卑視、屠殺、奴役畜生,有人則貪愛寵物類畜生。觀畜生類及自己的畜生心,也可成為禪門,入畜生三昧:

如雲現眾色,是中無有實,能令無智人,於此生迷惑,
於彼畜生趣,而受種種身。猶如虛空雲,現於諸色相。
了知業如幻,不生迷惑心。彼相本寂靜,是畜生三昧。

不能如實知法性本空的無智人,難免墮落為畜生。觀墮於畜生之偷盜、懶惰等惡業如同幻化,其性本空,寂靜同涅槃,可入畜生三昧。此則愛著寵物,可觀寵物而修畜生三昧。嗜好吃肉者,可觀所食動物的愚痴及被宰殺的慘狀,觀其墮為畜生的業因,而修畜生三昧。

Re: 種子起現行的故事

發表於 : 週四 3月 27, 2025 1:55 pm
Sherlock
(九)地獄三昧,地獄,乃殺盗淫亂等惡業的果報,當人起深重惡心時,當下便是地獄,人間頗有人身處地獄中,如癌症患者,及被囚禁於心靈的地獄中者。觀地獄本空、無相,自性清淨,即可以地獄之痛苦為禪門,入地獄三昧,修習成就者可以此三昧定力超度地獄眾生,其觀法如偈所云:

地獄空無相,其性極清淨,是中無作者,從自分別生。
我坐道場時,了此無生相,無相無生故,其性如虛空。
此相皆寂靜,是地獄三昧。

(十)貪三昧。畜生地獄餓鬼三惡道,皆在我人現前一念中,當起一念貪心時,即餓鬼道;起一念瞋恚心時,即地獄道;起一念愚痴心時,即畜生道;所謂三毒即三途也。然凡夫眾生,難免不起三毒,尤多貪心,正觀此貪心,貪心即成禪門,可入貪三昧,如偈云:

貪從分別生,分別亦非有,無生亦無相,住處不可得。
貪性如虛空,亦無有建立,凡夫妄分別,由斯貪染生。
法性本無染,清淨如虛空,十方遍推求,其性不可得。⋯⋯
了貪無染故,是則畢竟空,不由滅壞貪,而得於解脫。
貪法與佛法,平等即涅槃,智者應當知,了貪寂靜已,
入於寂靜界,是名貪三昧。

觀貪心從虛妄分別即不如實的知見而生,本無自性,無生無相無住,猶如虛空,性本清淨,同於佛性。知貪心有害欲斷除而得解脫,也是妄執,須知貪本無實體可斷,本來解脫故。如此正觀貪心的本性,可入貪三昧,此即「不斷煩惱而入涅槃」的大乘道。瞋恨與愚痴二毒,亦作如是觀。

(十一)瞋三昧。偈云:

以虛妄因緣,而起於瞋恚,無我執為我,及由粗惡聲,
起猛利瞋心。猶如於惡毒,音聲及瞋恚,究竟無所有。
如鑽木出火,要假眾緣力,若緣不和合,火終不得生。
是不悦意聲,畢竟無所有,知聲性空故,瞋亦不復生。

瞋不在於聲,亦不身中住,因緣和合起,離緣終不生。
如因乳等緣,和合生酥酪,瞋自性無起,因於粗惡聲。
愚者不能了,熱惱自燒燃。應當如是知,究竟無所有。
瞋性本寂静,但有於假名,瞋恚即實際,以依真如起,

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

瞋恨憤怒,乃人天生的心理反應,具有破壞性,佛法認認為是比貪欲更有害的煩惱。瞋恚的根本是我執,如因人辱罵而起瞋恚時,觀其租惡的語言如風本空,此一念瞋恚緣此而生,無其本有的實體,若深究其源,終從萬有所依的真如、法界而起,其性本同真如、法界。如此觀瞋恚心的實性,可證入瞋三昧。這可謂治療憤怒的最佳藥力。

(十二)痴三昧。貪、瞋的根源,是痴,亦即無明,觀無明本空,乃根除一切煩惱、明心見性的根本,偈云:

無明體性空,本自無生起,是中無少法,而可說為痴。
凡夫於無痴,而妄生痴想。於無著生著,猶若結虛空。⋯⋯
痴性與佛性,平等無差別,若分別於佛,彼則住愚痴。

痴及一切智,性皆不可得。⋯⋯眾生不思議,痴亦不思議。
以不思議故,不應取分別。⋯⋯了痴無有相,觀佛亦復然。

應當如是知,一切法無二。痴性本寂靜,但有於假名,
我證菩提時,亦了痴平等。能作如是觀,是名痴三昧。

一切煩惱以無明為本,而無明無本,空無自性,從無始以來不增不減,無有邊際,無明與眾生,皆無相、如幻,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即是佛性,佛陀由觀無明無本而成佛,證得無明與菩提無二。如是觀修,能入痴三昧。

(十三)不善三昧、善三昧。總觀貪瞋痴等種種煩惱皆虛妄不實,空無自性,能入不善三昧。不善固然不善,與其相反的善,實際上與不善的真如無別,皆同一空,寂靜相,如是正觀善心善行,能入善三昧。

(十四)有為三昧。善、不善、煩惱、種種眾生,皆屬因緣所生的有為法,總觀一切有為法同一實性,雖然因緣合集,而亦無合集的一一實體,本性皆同涅槃寂靜,能入有為三昧,如偈所言:

汝等應當知,一切有為法,非是所造作,亦無可稱量。
我了知諸行,性無有積集,一切皆寂靜,名有為三昧。

(十五)無為三昧。與有為法性質相反的涅槃、真如等無為法,其本性也同有為法,本來空、寂靜涅槃,如實觀其實性,能入無為三昧:

無為性寂靜、於中無所著,亦復無出離,但有假名字。
為執著眾生,而說彼名字。能如是了知,名無為三昧。

(十六)以無生為本的種種菩薩三昧。〈文殊師利普門會〉又說種種菩薩三昧,菩薩住於這些三昧時,能出生多種不可思議的功德,諸如;

無邊離垢三昧,能現一切諸清淨色。
可畏面三昧,有大威光映蔽日月。
出焰光三昧,能蔽一切釋、梵威光。
出離三昧,能令諸眾生出離一切貪恚愚痴。
無礙光三昧,能照耀一切佛剎。
無忘失三昧,能持諸佛所說教法,亦能為他敷演斯義。
雷音三昧,能顯示一切言音上至梵世。
喜樂三昧,能令諸眾生喜樂滿足。
喜無厭三昧,能令見聞者無有厭足。
專一境難思功德三昧,能示現一切神變。
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善能宣說一切語言。
超一切陀羅尼王三昧,能善了知諸陀羅尼(總持)。
一切辯才莊嚴三昧,善能分別一切文字、種種言音。
集一切善法三昧,能令眾生悉聞佛法僧、聲聞、緣覺、菩薩、波羅蜜聲。

此類三味,多屬出生度化利樂眾生方便功用的「辦事禪」,而其所生有為的功用,皆以與諸法實相相應的無為三昧為本。如同經卷卷一〇四〈善住意天子會〉佛陀教天子菩薩禪行之要:

於一切法但取一行,極隨順者,所謂無生,是為禪行。又復無有少法可取,是為禪行;又,不取何法?所謂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乃至不取一切諸法,如是平等,是為禪行。天子,如禪行者,乃至無有一法相應,無合無散,是為禪行。

(END)

Re: 種子起現行的故事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8, 2025 9:55 am
恆不住
心無罣礙故
無生無不生

Re: 種子起現行的故事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8, 2025 11:02 am
藍海千尋
心無罣礙故
無生無不生
心無罣礙....還在心耶!

諸佛無心。

Re: 種子起現行的故事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8, 2025 12:44 pm
恆不住
藍海千尋 寫: 週五 3月 28, 2025 11:02 am 心無罣礙....還在心耶!

諸佛無心。
是說佛無妄心

而不是說無佛心

Re: 種子起現行的故事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8, 2025 12:56 pm
藍海千尋
是說佛無妄心

而不是說無佛心
佛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