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
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世尊言:
願為我說,世尊,彼語言分別性相之心要(vagvikalpalaksana-hrdaya),由此教法,我及諸菩薩摩訶薩得善知語言分別性相,通達能詮所詮二法義,由是疾得無上正等覺,令一切有情於此二義中得清淨。
世尊告言:
大慧,此有四種語言分別。是為——
一者、相語言(laksana-vac)
二者、夢語言(svapna-vac)
三者、計著妄念與分別所起語言(dausthulyavikalpa-abhinivesa-vac)
四者、無始分別所起語言(anadivikalpa-vac)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
- 文章: 2758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當時
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世尊言:
願為我說,世尊,彼語言分別性相之心要(vagvikalpalaksana-hrdaya),由此教法,我及諸菩薩摩訶薩得善知語言分別性相,通達能詮所詮二法義,由是疾得無上正等覺,令一切有情於此二義中得清淨。(如何通達能說、所說義理)
世尊告言:
大慧,此有四種語言分別。是為——
一者、相語言(laksana-vac)(直須理解相無自性性)
二者、夢語言(svapna-vac)(直須理解生無自性性)
三者、計著妄念與分別所起語言(dausthulyavikalpa-abhinivesa-vac)(直須理解勝義無自性性)
四者、無始分別所起語言(anadivikalpa-vac)(直須理解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世尊言:
願為我說,世尊,彼語言分別性相之心要(vagvikalpalaksana-hrdaya),由此教法,我及諸菩薩摩訶薩得善知語言分別性相,通達能詮所詮二法義,由是疾得無上正等覺,令一切有情於此二義中得清淨。(如何通達能說、所說義理)
世尊告言:
大慧,此有四種語言分別。是為——
一者、相語言(laksana-vac)(直須理解相無自性性)
二者、夢語言(svapna-vac)(直須理解生無自性性)
三者、計著妄念與分別所起語言(dausthulyavikalpa-abhinivesa-vac)(直須理解勝義無自性性)
四者、無始分別所起語言(anadivikalpa-vac)(直須理解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
- 文章: 34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緊接著,世尊做了以下開示
經云
大慧,相語言由分別形色與性相,且執以為真實,由是生起;
夢語言者,大慧,於回憶先前所經境界時,依非現實境生起;
計著妄念與分別所起語言者,大慧,由憶念過去所作競爭業而生起;
無始分別所起語言者,大慧,由習氣生起。彼習氣種子則自無始來時自妄想與遍計中生。
經云
大慧,相語言由分別形色與性相,且執以為真實,由是生起;
夢語言者,大慧,於回憶先前所經境界時,依非現實境生起;
計著妄念與分別所起語言者,大慧,由憶念過去所作競爭業而生起;
無始分別所起語言者,大慧,由習氣生起。彼習氣種子則自無始來時自妄想與遍計中生。
-
- 文章: 34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大慧向世尊請法
經云
世尊,語言為第一義,抑語言所說為第一義。
世尊答言:
大慧,既非語言,亦非所說為第一義。何以故?第一義是大樂勝境,非僅由言說即可得入,故語言非第一義,
大慧,由聖智内自證始入第一義,此非語言分別境界,故分别不能說出第一義。
大慧,語言依於生滅,彼非堅穩,相依於緣而依於緣起。
大慧,相依於緣而依於緣起者,即不能表達第一義,以其有自他故,此(自他)為非有。
大慧,語言指示自他,故非說第一義。
更者,大慧,語言分别不能表達第一義,以種種外境相悉為無有,唯自心於人前展現,顯現而成物。
是故,大慧,汝須圖遠離種種語言分別相。
經云
世尊,語言為第一義,抑語言所說為第一義。
世尊答言:
大慧,既非語言,亦非所說為第一義。何以故?第一義是大樂勝境,非僅由言說即可得入,故語言非第一義,
大慧,由聖智内自證始入第一義,此非語言分別境界,故分别不能說出第一義。
大慧,語言依於生滅,彼非堅穩,相依於緣而依於緣起。
大慧,相依於緣而依於緣起者,即不能表達第一義,以其有自他故,此(自他)為非有。
大慧,語言指示自他,故非說第一義。
更者,大慧,語言分别不能表達第一義,以種種外境相悉為無有,唯自心於人前展現,顯現而成物。
是故,大慧,汝須圖遠離種種語言分別相。
-
- 文章: 2758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大慧向世尊請法
經云
世尊,語言為第一義,抑語言所說為第一義。(文言為第一義,還是所說為第一義)
世尊答言:
大慧,既非語言,亦非所說為第一義。何以故?第一義是大樂勝境,非僅由言說即可得入,故語言非第一義,(言說所入當作第一義,非言說是第一義)
大慧,由聖智内自證始入第一義,此非語言分別境界,故分别不能說出第一義。(自覺入聖,言說、妄想不能顯現第一義)
大慧,語言依於生滅,彼非堅穩,相依於緣而依於緣起。(輾轉因、緣起者不能顯現第一義)
大慧,相依於緣而依於緣起者,即不能表達第一義,以其有自他故,此(自他)為非有。(自、他相無自性性)
大慧,語言指示自他,故非說第一義。(因此言說相不能表達第一義)
更者,大慧,語言分别不能表達第一義,以種種外境相悉為無有,唯自心於人前展現,顯現而成物。(展現自心現量為種種外境)
是故,大慧,汝須圖遠離種種語言分別相。(當離言說、妄想相)
經云
世尊,語言為第一義,抑語言所說為第一義。(文言為第一義,還是所說為第一義)
世尊答言:
大慧,既非語言,亦非所說為第一義。何以故?第一義是大樂勝境,非僅由言說即可得入,故語言非第一義,(言說所入當作第一義,非言說是第一義)
大慧,由聖智内自證始入第一義,此非語言分別境界,故分别不能說出第一義。(自覺入聖,言說、妄想不能顯現第一義)
大慧,語言依於生滅,彼非堅穩,相依於緣而依於緣起。(輾轉因、緣起者不能顯現第一義)
大慧,相依於緣而依於緣起者,即不能表達第一義,以其有自他故,此(自他)為非有。(自、他相無自性性)
大慧,語言指示自他,故非說第一義。(因此言說相不能表達第一義)
更者,大慧,語言分别不能表達第一義,以種種外境相悉為無有,唯自心於人前展現,顯現而成物。(展現自心現量為種種外境)
是故,大慧,汝須圖遠離種種語言分別相。(當離言說、妄想相)
-
- 文章: 2097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唯有「由聖智内自證始入第一義,此非語言分別境界」。大慧,由聖智内自證始入第一義,此非語言分別境界,故分别不能說出第一義。(自覺入聖,言說、妄想不能顯現第一義)
所以說
諸法自性有
是夢人說夢話
-
- 文章: 34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bhava-svabhava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翻譯為性自性
談錫永先生依據梵本譯為諸有自性
查Wikipiea
The Sanskrit word bhava (भव) means being, worldly existence, becoming, birth, be, production, origin, but also habitual or emotional tendencies.
中文翻譯意指存在、世間存在、成為、出生、生成、起源,也指習慣性或情緒傾向。
楞伽經中謂空性有七種.諸有自性空(bhavasvabhava-sunyata)是其中之一.
經云
大慧,云何諸有自性空?此謂一切法於其自性中無生,由自性空,故說一切法於自性中為空。
談錫永先生依據梵本譯為諸有自性
查Wikipiea
The Sanskrit word bhava (भव) means being, worldly existence, becoming, birth, be, production, origin, but also habitual or emotional tendencies.
中文翻譯意指存在、世間存在、成為、出生、生成、起源,也指習慣性或情緒傾向。
楞伽經中謂空性有七種.諸有自性空(bhavasvabhava-sunyata)是其中之一.
經云
大慧,云何諸有自性空?此謂一切法於其自性中無生,由自性空,故說一切法於自性中為空。
-
- 文章: 34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隨後 世尊即以頌云
即說頌言――
一切諸法無自性 語言故亦離真實
凡愚不解空空義 由是彼等成流轉
一切諸法無自性 語言分別無真實
諸法如幻復如夢 輪廻涅槃皆不住
此如王者或長者 欲令子喜作遊戲
先予泥塑禽獸具 其後始給予真者
故我教導我諸子 諸法種種形與像
至於實際(我未說)此則唯能内自[證]
此如王者或長者 欲令子喜作遊戲
先予泥塑禽獸具 其後始給予真者
比喻與法華經類似
即說頌言――
一切諸法無自性 語言故亦離真實
凡愚不解空空義 由是彼等成流轉
一切諸法無自性 語言分別無真實
諸法如幻復如夢 輪廻涅槃皆不住
此如王者或長者 欲令子喜作遊戲
先予泥塑禽獸具 其後始給予真者
故我教導我諸子 諸法種種形與像
至於實際(我未說)此則唯能内自[證]
此如王者或長者 欲令子喜作遊戲
先予泥塑禽獸具 其後始給予真者
比喻與法華經類似
-
- 文章: 2758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一切諸法無自性 語言故亦離真實(當明心了破解名相)
凡愚不解空空義 由是彼等成流轉(若不理解空、不空如來藏即便流轉)
一切諸法無自性 語言分別無真實(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諸法如幻復如夢 輪廻涅槃皆不住(如是破解俱生我、法二執)
此如王者或長者 欲令子喜作遊戲(法制化)
先予泥塑禽獸具 其後始給予真者(動態世俗諦)
故我教導我諸子 諸法種種形與像(靜態法相)
至於實際(我未說)此則唯能内自[證](直須理解性、相一如)
凡愚不解空空義 由是彼等成流轉(若不理解空、不空如來藏即便流轉)
一切諸法無自性 語言分別無真實(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諸法如幻復如夢 輪廻涅槃皆不住(如是破解俱生我、法二執)
此如王者或長者 欲令子喜作遊戲(法制化)
先予泥塑禽獸具 其後始給予真者(動態世俗諦)
故我教導我諸子 諸法種種形與像(靜態法相)
至於實際(我未說)此則唯能内自[證](直須理解性、相一如)
-
- 文章: 34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接著 大慧 繼續請法
期能以聖智自證處(境界)此見地以觀察諸法,離自共相,亦不受諸法遍計,由是疾證無上正覺,令一切有情成就其功德圓滿。
經云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世尊言:
世尊,唯願告我聖智自證處(境界),此非外道之道用,離有無、一異、俱非俱、有非有、常非常等句:此無關於遍計,非自亦非共(相);此自顯現於第一義諦;此次第上進諸清淨地而入於如來地:此以無功用本願力故,如摩尼寶普現諸色,於無邊世間中普起於行;此於諸法中變現成相狀,如人心自所見,成認知界。令我及諸菩薩能由此見地以觀察諸法,離自共相,亦不受諸法遍計,由是疾證無上正覺,令一切有情成就其功德圓滿。
世尊告彼言:
大慧,凡愚及淺智者不知世間即自心所見,遂持種種外境聚、持有無、一異、俱非俱、有非有、常非常等句,由習氣而起之分别遂生起彼等自性,由是而成自性相。
大慧,此如陽燄見為泉水,宛然真實,群獸於此時節,苦熱成渴,即追逐此計着,不知此水泉實為自心迷幻,不知實無有此泉。凡愚與淺見者亦然如是,其心受無始來時顛倒與分別所熏:其心受貪瞋癡火所燒,即樂於種種色相世間,滿足於生住滅見,不善知有非有、內外,如是凡愚淺智者即墮入一異、有無等執着中。
大慧,此如乾闥婆城,不知者取彼以為實,然實非如是。城之顯現,實由於執取對於城市之憶念,無始來時此積聚為種子,如是即成為(顯現)體性。此城市實為非有非非有。今者亦爾,大慧,若對無始來時妄想妄見所成習氣起執着,即緊持一異、有無,由是對自心所見即全然不曉。
大慧,此如有人,於夢中見滿城男女、象馬、車步、村集、牛犁、園林、山河種種,唯未入至宮殿,即便睡醒。既醒,其人追憶此城及市心樓厦,大慧,於意云何,其人持夢中種種所見非真實而成追憶,可稱為智者否?
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
大慧言:不也,世尊。
期能以聖智自證處(境界)此見地以觀察諸法,離自共相,亦不受諸法遍計,由是疾證無上正覺,令一切有情成就其功德圓滿。
經云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世尊言:
世尊,唯願告我聖智自證處(境界),此非外道之道用,離有無、一異、俱非俱、有非有、常非常等句:此無關於遍計,非自亦非共(相);此自顯現於第一義諦;此次第上進諸清淨地而入於如來地:此以無功用本願力故,如摩尼寶普現諸色,於無邊世間中普起於行;此於諸法中變現成相狀,如人心自所見,成認知界。令我及諸菩薩能由此見地以觀察諸法,離自共相,亦不受諸法遍計,由是疾證無上正覺,令一切有情成就其功德圓滿。
世尊告彼言:
大慧,凡愚及淺智者不知世間即自心所見,遂持種種外境聚、持有無、一異、俱非俱、有非有、常非常等句,由習氣而起之分别遂生起彼等自性,由是而成自性相。
大慧,此如陽燄見為泉水,宛然真實,群獸於此時節,苦熱成渴,即追逐此計着,不知此水泉實為自心迷幻,不知實無有此泉。凡愚與淺見者亦然如是,其心受無始來時顛倒與分別所熏:其心受貪瞋癡火所燒,即樂於種種色相世間,滿足於生住滅見,不善知有非有、內外,如是凡愚淺智者即墮入一異、有無等執着中。
大慧,此如乾闥婆城,不知者取彼以為實,然實非如是。城之顯現,實由於執取對於城市之憶念,無始來時此積聚為種子,如是即成為(顯現)體性。此城市實為非有非非有。今者亦爾,大慧,若對無始來時妄想妄見所成習氣起執着,即緊持一異、有無,由是對自心所見即全然不曉。
大慧,此如有人,於夢中見滿城男女、象馬、車步、村集、牛犁、園林、山河種種,唯未入至宮殿,即便睡醒。既醒,其人追憶此城及市心樓厦,大慧,於意云何,其人持夢中種種所見非真實而成追憶,可稱為智者否?
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
大慧言:不也,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