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頁 (共 55 頁)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發表於 : 週二 3月 25, 2025 11:30 pm
由 Viirya
經云
世尊續言:凡愚與淺智者亦爾,彼受邪見所噬,着於外道,不知心自所見諸法其實如夢,如是即緊執一異、有無等義。
大慧,此如畫師所繪畫之土地,本無高低,然愚計執)其高低。今者亦爾,
大慧,於未來際,或有人於習氣中、於外道邪見心識與計着中受教養,由是執持自他、俱非俱,而成自壞壞他:彼或離有無而得無生法忍者為斷滅:彼且謗諸因果:彼追隨邪見而拔無垢清淨功德根,彼受欲求勝法者遠雕。彼之思想已受一、異、俱等顛倒所糾纏,於顛倒中作有無、增損計着。地獄即為彼等究竟皈依處。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發表於 : 週三 3月 26, 2025 10:50 pm
由 Viirya
經云
大慧,此如諸翳目者見髮網,於是互相謂言:此事稀有、此事稀有,且諦見之,長者。然所謂髮網者其實未曾存在。以見與不見故,可說其事實為非在非不在。
今者亦爾,大慧,醉心於外道邪見分別者,捨棄有無、一異、俱非俱等真實認知,於是違背善法,終成自毀毁他。
大慧,此如旋火輪,非實是輪,唯凡愚則計着如是性相,智者當不如是。
今者亦爾,大慧,其心墮入外道邪見者,當於一切有情之生起中,邪計一異、俱非俱等。
大慧,此如雨中水泡,似摩尼寶珠(sphatika-mani-sadrsa),凡愚以其實為摩尼寶珠,於是追逐。
大慧,此無非水泡,非珠非非珠,以其有如是取着,亦有不如是取着故。今者亦爾,彼心受外道見與分別習氣所熏,遂於諸法,非有而說為生,有而說為因緣所壞。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發表於 : 週四 3月 27, 2025 11:30 am
由 cyc320
經云
大慧,此如諸翳目者見髮網,於是互相謂言:此事稀有、此事稀有,且諦見之,長者。然所謂髮網者其實未曾存在。以見與不見故,可說其事實為非在非不在。
今者亦爾,大慧,醉心於外道邪見分別者,捨棄有無、一異、俱非俱等真實認知,於是違背善法,終成自毀毁他。
大慧,此如旋火輪,非實是輪,唯凡愚則計着如是性相,智者當不如是。
今者亦爾,大慧,其心墮入外道邪見者,當於一切有情之生起中,邪計一異、俱非俱等。
大慧,此如雨中水泡,似摩尼寶珠(sphatika-mani-sadrsa),凡愚以其實為摩尼寶珠,於是追逐。
大慧,此無非水泡,非珠非非珠,以其有如是取着,亦有不如是取着故。今者亦爾,彼心受外道見與分別習氣所熏,遂於諸法,非有而說為生,有而說為因緣所壞。
//比如:紙上畫像本映無有高下,而妄見作高下想;其實諸法無自性,若不見空空義理,執著一、異、自然、空空如也便壞於因、緣,直須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幻,離分別、相,理解四攝法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發表於 : 週四 3月 27, 2025 7:11 pm
由 蔡葉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文章 週四 3月 20, 2025 10:22 pm
大慧向世尊請法
經云
世尊,語言為第一義,抑語言所說為第一義。
世尊答言:
大慧,既非語言,亦非所說為第一義。何以故?第一義是大樂勝境,非僅由言說即可得入,故語言非第一義,
大慧,由聖智内自證始入第一義,此非語言分別境界,故分别不能說出第一義。
楞伽經文末學所讀不多,也沒看過古今大德註解本,現不揣簡陋就己所知,對照其他經文
所述,企圖猜猜[如來真實義]以供修學或驗證用,歡迎批判指正。
經文:[如來說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者。]在地球上佛陀用人類色身說法,地球人類也用人類色身肉眼看,耳朵聽法意根比對法塵思考法義....。當如來說出[眾生種種過患時],佛陀的色身蘊即在[不具無明妄想執著的非眾生上],只是把色身不具[如來智慧德相]的人類權稱為[眾生]的[命名者]換言之,佛陀是色身證空大如來的大樂勝境。屬色身物理變化,不是人類眾生,只要色身也說出[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不能等同佛陀證聖。
所以佛陀說語言或經文不是第一義,所以佛說經法非實非虛,乃至如來無所說!
當代常有政治人物位高權重為表示清高不貪求,高呼[本來無一物],其實只有六祖
具有金剛不壞身才有資格{說]!!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發表於 : 週四 3月 27, 2025 9:28 pm
由 cyc320
大修行者不會讓自個產生業障,只要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有益於人同步有益自個,比如大慈布施、悲天利行、正面語言、如如之心,這隨順智便不會造成障礙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發表於 : 週四 3月 27, 2025 10:51 pm
由 Viirya
第一就是無上
內自證
經信解行而證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發表於 : 週四 3月 27, 2025 11:01 pm
由 Viirya
經云
更者,大慧,由建立三種量(與五段論),於是即成分別,彼謂內自證聖智,離二〔取〕自性,然具真實自性而有。
大慧,若於修行中心意識起轉依,即於心自所見中捨能取所取,如是入如來地,得内自證聖智,於時更無彼有想非有想。
復次,大慧,若於行者所得境界中取着有與非有,是即執着我、壽者、神我、人等。
復次,大慧,說自性、諸法自相共相,此實為化佛教法,非法性佛。
復次,大慧,此(化佛)教法實為對凡愚之方便,隨順其心、随順其思维方式、隨順其見一切法。一切施設但唯說自性,而非為顯示聖智自證及住三摩地樂境。
三種量即現量、比量、非量
五段論即宗、因、喻、合、結。“五段論”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8, 2025 10:14 am
由 恆不住
經云:
[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這是與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不二說法一樣。
淺解:
眾生比喻:色
非眾生比喻:空(性)
就是說:眾生、眾生者(色等一切法),如來說非眾生(空),是名眾生(色等一切法)。
也就是佛說宇宙緣起性空的真理原則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8, 2025 10:52 am
由 藍海千尋
經云:
[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這是與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不二說法一樣。
淺解:
眾生比喻:色
非眾生比喻:空(性)
就是說:眾生、眾生者(色等一切法),如來說非眾生(空),是名眾生(色等一切法)。
也就是佛說宇宙緣起性空的真理原則
錯解!
什是非眾生?
譬若龜毛(非龜)兔角(非兔)。
法即非法云法。....這是無常法的表示法。
無過現未三時豈有法?何況非法。
將非法當作空解,是將空打成:不存在。
事實上,空性即法性即是法身。
法身(空)真實有。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8, 2025 11:29 am
由 cyc320
須菩提!眾生眾生者,(眾生於眾生中)如來說非眾生(眾生本俱覺性),是名眾生。(尚在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