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一念三世——智證之五十四
道長


《華嚴經》曰: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


傳曰:
棗柏曰:“世尊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于普光明殿 入刹那際三昧。明以法界身為定體,無三世性故。從兜率天下降神,及入涅槃,四十九年住世,轉一切法輪,總不出刹那際。以此三昧,圓通始終,非三世古今故。”如是敘致,以總言之,一切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皆盡一智成佛,並眾生生死,亦不移刹那際,但眾生妄計 有年歲長短。如佛所說,即生即死,皆不移時。夫隨情言說,無有實義,以濟迷倒,謂之方便。若出情之法則不然,但入刹那際三昧,即成無上覺道。

道長
一念、無量劫、三世等,都是表示時間的單位。古人表示時間,與今人不同,不是用毫秒、秒、分鐘、小時、日、月、年、世紀等來表示,而是用刹那、一念、劫等來表示。但所代表的時間長短說法不一,有說六十刹那為一念,有說九十刹那為一念。世間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週期為一劫,劫表示較長的時間。三世,即過去、未來、現在,是概念性的說法。

一念,何其短也,一劫,何其長也。在世間眾生眼裡,一念與一劫,是有著巨大的差別的。但若能契入實相,一念與一劫,雖有時間的長短不同,卻實無 任何本質的差別。觀世間的萬事萬物,皆屬緣起,無有實在的自體,沒有什麼事物 從外而來使其增加一分,也沒有什麼事物 能離此而去使其減少一毫,無來無去,無生無滅,變化萬端 卻沒有實在的自性,過去如是,未來如是,現在亦如是,一念如是,一劫也無不如是。
《華嚴經》讚歎說,若能如此了知 世間過去未來 現在的一切事物,則能超越 一切方便言說修持而成就十力功德。十力,是佛之功德,換言之,即是成佛。


說一念與一劫無異,不僅是指一念中 與一劫中諸法的實相無異,還指一念中 與一劫中能證知此諸法實相的智慧無異。
所以說,無論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 皆以同一種智慧而成佛,並無二智可得.十方諸佛,同一智慧;一佛在不同的時間裡,即一念或一劫中,也始終同一智慧。

:mrgreen:十力,是佛之功德
新老怪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十力】

 (術語)如來之十力也。
一、知覺處非處智力,處者道理之義,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之智力也。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知諸禪定及八解脫三三昧之智力也。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眾生根性之勝劣與得果大小之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之智力也。
六、知種種界智力,於世間眾生種種境界不同而如實普知之智力也。
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間天上八正道之無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以天眼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無障礙之智力也。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知眾生宿命又知無漏涅槃之智力也。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智力也。
出智度論二十五,俱舍論二十九。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新老怪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十力】

三藏法數云:
  一、知是處非處智力 謂如來於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如作善業,即知定得樂報,名知是處。若作惡業,得受樂報,無有是處,名知非處。如是種種,皆悉遍知,故名知是處非處智力。
  二、知過去未來現在智力 謂如來於一切眾生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業緣果報生處,皆悉遍知,故名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梵語三昧,華言正定,謂如來於諸禪定,自在無礙,其淺深次第,如實遍知,故名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 謂如來於諸眾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皆實遍知,故名知諸根勝劣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 謂如來於諸眾生,種種欲樂,善惡不同,如實遍知,故名知種種解智力。
  六、知種種界智力 謂如來於世間眾生,種種界分不同,如實遍知,故名知種種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 謂如來於六道有漏行所至處,涅槃無漏行所至處,如實遍知,故名一切至處道智力。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 謂如來證知天眼清淨,見諸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善惡業緣,皆悉無礙,故名知天眼無礙智力。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 謂如來於種種宿命,一世乃至百千萬世,一劫乃至百千萬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飲食,苦樂壽命,如實遍知,故名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謂如來於一切惑餘習氣分,永斷不生,如實遍知,故名知永斷習氣智力。

FROM:【明,楊卓《佛學次第統編》】
新老怪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夫婦二人相打——禪宗公案85
尺童


(一日,內翰曾開居士與趙令衿居士結伴 參禮慧遠禪師。
  曾開居士問:“如何是善知識?”
  慧遠禪師道:“燈籠露柱,貓兒狗子。”(以萬事萬物為好老師。)
  曾開居士又問:“為甚麼贊即歡喜,毀即煩惱?”
  慧遠禪師道:“侍郎曾見善知識否?”
  曾開居士道:“某三十年參問,何言不見?”(跑了三十年江湖,哪能沒見過大師呢?)
  慧遠居士道:“向歡喜處見,煩惱處見?”
  曾開居士正要開口擬對,慧遠禪師突然震聲一喝。
  曾開居士又想開口說話,慧遠禪師便道:“開口底不是。”(提示,開口就不對。)
  曾開居士一聽,茫然無對。
  這時,慧遠禪師召呼道:“侍郎向甚麼處去也!”(名、官名此時何在?)
  曾開居士終於猛然省悟,遂點頭說偈,偈云:
   “咄哉瞎驢,叢林妖孽。
   震地一聲,天機漏洩。
   有人更問意如何,
   粘起拂子劈口截。”
  慧遠禪師一聽,便道:“也只得一橛。”

尺童——曾開悟了個截斷意識流,還罵慧遠是瞎驢。
慧遠雙關:明白(橛,覺)了一點,你也是驢 被拴在系驢橛上。

知府葛郯居士參訪過無庵法全禪師,於是師令他參究“即心即佛”之話頭。葛郯居士遂依奉行,但是久參 而無所契入。
  於是,葛郯居士又入室請益,問道:“師有何方便,使某得入?”
  法全禪師道:“居士太無厭生!”(得寸進尺了。)
  不久,慧遠佛海禪師來居劍池。葛郯居士於是前往親近,從之遊學。
  一日,葛郯居士舉無庵法全禪師所示之悟,請慧遠禪師為眾普說。
  慧遠禪師於是作偈發揮道:
   “即心即佛眉拖地,非心非佛雙眼橫。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尺童——即心即佛指法身,非心非佛指不執著。

一日,葛郯居士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這個話頭,剛一舉完,便豁然省悟。他心裡非常高興,遂作頌曰:
   “非心非佛亦非物,五鳳樓前山突兀。
   艷陽影裡倒翻身,野狐跳入金毛窟。”
尺童——此偈悟歸心源。

  無庵法全禪師見其悟道偈後,遂點頭認可,同時派人書其頌,送呈慧遠佛海禪師。
  慧遠禪師回書報曰:“此事非紙筆可既(盡),居士能過我(雙關,到我這來,除去我執),當有所聞矣。”
於是,葛郯居士又重新來到虎丘。
  慧遠禪師迎出丈室,說道:“居士見處,止(只)可入佛境界。入魔境界,猶未得在。”
  葛郯居士無言以對,遂加禮不已。
  慧遠禪師正色道“何不道 金毛跳入野狐窟?”
  葛郯居士一聽,終於大徹。
尺童——入魔指入世。悟的目的是個“用”,如得財富會花才算真智慧。


葛郯居士曾經問諸禪人:“夫婦二人相打,通(通令,傳訊)兒子作證。且道證父即是,證母即是?”
  或庵師體禪師下轉語道:“小出大遇。”(小往大來,以小本獲得大利)
尺童——“小出大遇”諧音“小出大獄”,指出色身牢籠,得法身自在。
XX:兒子為父親說話,還是偏向母親?
尺童——這個小段,其實是個“無”字底。兒子作證(正、直)是提示“天(夫婦二人)”的。
教人別理瞎編的圈套。

葛郯居士臨終前的一天晚上,索筆書偈云:
   “大洋海裡打鼓,須彌山上聞鐘。
   業鏡忽然撲破,翻身透出虛空。”
  書偈畢,復召集僚屬,訓示道:“生之與死,如晝與夜,無足怪者。若以道論,安得生死?若作生死會,則去道遠矣。”
  說完,便端坐而化。
寂照世間
文章: 3577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寂照世間 »

新老怪 寫: 週五 5月 17, 2024 7:37 am 大道在平常心中,
耳聾,失去能所妄能
震威一喝,截斷是也
  曾開居士道:“某三十年參問,何言不見?”(跑了三十年江湖,哪能沒見過大師呢?)
  慧遠居士道:“向歡喜處見,煩惱處見?”
  曾開居士正要開口擬對,慧遠禪師突然震聲一喝。
  曾開居士又想開口說話,慧遠禪師便道:“開口底不是。”(提示,開口就不對。)
  曾開居士一聽,茫然無對。
  這時,慧遠禪師召呼道:“侍郎向甚麼處去也!”(名、官名此時何在?)
  曾開居士終於猛然省悟,遂點頭說偈,偈云:
   “咄哉瞎驢,叢林妖孽。
   震地一聲,天機漏洩。
   有人更問意如何,
   粘起拂子劈口截。”
耳聾、眼瞎,是攝用歸識精元明。
識精元明在哪?
禪師用法,往往識精與元明合用,時常不分。
曾開居士,開悟後,自稱瞎驢,就是識精元明。

【壽昌無明禪師

因閱傳燈見僧問興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師罔措。疑情頓發。日夜提撕至忘寢食。一日因搬石。堅不可舉。極力推之。豁然大悟。即述偈曰。
欲參無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師關。
因呈廩山。山印為法器。】

如何是不生滅之道?大好山。
所以不生滅的識精元明,是大好山。
因此,並不是截斷能所。

元明第一月,可說是截斷能所,但不是指識精第二月。
新老怪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由 寂照世間 » 週五 5月 17, 2024 3:45 pm


耳聾、眼瞎,是攝用歸識精元明。
識精元明在哪?
禪師用法,往往識精與元明合用,時常不分。
曾開居士,開悟後,自稱瞎驢,就是識精元明。

【壽昌無明禪師

因閱傳燈見僧問興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師罔措。疑情頓發。日夜提撕至忘寢食。一日因搬石。堅不可舉。極力推之。豁然大悟。即述偈曰。
欲參無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師關。
因呈廩山。山印為法器。】

如何是不生滅之道?大好山。
所以不生滅的識精元明,是大好山。
因此,並不是截斷能所。

元明第一月,可說是截斷能所,但不是指識精第二月。
師兄您說的好棒
元明第一月,本覺是也

連第二月,千江月 全是妄念所生
信之,算解悟
縛結全在六根的意根上
前五根屬五塵收
意根是色塵亦是識,第六識
前五根識是現量,不分別。見相分泡在一起
第六識是比量
所有的公案,遊走現比量之間
悟者,現量
迷者,比量
所以
本題可以封閉了
大德們,量量看吧
新老怪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五○、三佛轉語

〖公案原文〗
  三佛在五祖時,嘗於一亭上夜話,歸方丈,燈已滅。
  五祖乃於暗中曰:“各人下轉語。”
  佛鑒對曰:“彩鳳舞丹霄。”
  佛眼曰:“鐵蛇橫古路。”
  佛果雲:“看腳下。”
  五祖雲:“滅吾宗者,乃克勤爾。”

〖鋸解秤砣〗
  三佛,即佛鑒太平慧懃、佛眼龍門清遠、佛果圓悟克勤,他們是五祖法演座下 最傑出的三個得法弟子。
“二七、一波三折”記載了三佛 各自的悟道過程,這則公案可以說是其續篇。
  一天夜晚,師徒四人 在一個亭子下談了很多。
夜已深了,三人送師父回方丈,方丈室裏的燈已經滅了。
師父站在黑暗中,突然要三個弟子 各自道出一句來。
這是考試他們三個,聽聽他們各自的主意,看看他們在事上如何透過。

  佛鑒說:“彩鳳舞丹霄。”
——師父快出來看哪,天上有彩色的鳳凰在飛舞。
——既然燈滅了,您就快出來吧。佛鑒的主意
——若在黑暗裏,就走出黑暗。
這是禪宗積極向上的 一面——高高山頂立。

  佛眼說:“鐵蛇橫古路。”
——道路被鐵蛇擋著,您可千萬別動!佛眼的主意
——任它鐵蛇縱橫,我自巋然不動。
這是禪宗百折不撓的一面——深深海底行。

  佛果說:“看腳下。”——師父小心腳下,別摔倒了。佛果的主意
——隨緣應事,把握當下,不加造作。遇順緣 不妨高高山頂立,逢違緣 不避深深海底行。

  師父讚歎佛果:“滅吾宗者,乃克勤爾。”
吾宗,是指臨濟宗。臨濟禪師圓寂時,說傳法偈曰:
“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讀tuo才有韻味】。
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
複謂眾曰:“吾滅後,不得滅卻吾正法眼藏。”
三聖出曰:“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
師曰:“以後有人問你,向他道甚麼?”
聖便喝。
師曰:“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
言訖,端坐而逝。

  禪宗傳法的法卷,便寫著“正法眼藏”四個大字。
法卷代表著法脈傳承,故稱“正法眼藏”。
滅,不是“滅掉”、“消失”之意麼?然而,臨濟贊三聖、五祖贊佛果,都是用一個“滅”字。
而臨濟宗 卻在佛果手中發揚光大。為什麼讚語要用“滅”字啊?
大家說說看。
新老怪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二十八冊,懶石聆禪師語錄。

經文:
如王氣宇報鴻恩,特地翻然釋卻瓶,
任是玄關難把住,令人白眼盡思形,
風高日麗垂南極,月朗更澂拱北庭,
未識何方吹鐵笛,一聲雷震海天清。

【經文釋義】:

懶石聆禪師,早年就得授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般若正法,智慧大開,已經明心見性,是一代的高僧,肯定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遺留懶石聆禪師語錄,是修辦道的重要參考資料,
舉例如下:「如王氣宇報鴻恩」:
有道的修行人,法相莊嚴,氣宇非凡,有大人的風範,所以要趕快樍功累德,以報答上天以及諸佛菩薩的無量鴻恩。
「特地翻然釋卻瓶」:
要報答無量鴻恩,必須要改變主意,把以前不好的習氣毛病改掉,將卻瓶的寶訓,解釋明白,再信受奉行。
「任是玄關難把住」:
時節因緣來到,大道普傳,要把握機會,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將玄關把住,才能明心見性,了愿還鄉。
「令人白眼盡思形」:
如果沒有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未來會輪迴不止,最後形體改頭換面,會令人白眼瞧不起。「風高日麗垂南極」:
時節因緣來臨,火精子降世,普傳大道,在陽光明麗,微風和煦,天氣晴朗的美好佳節,要積極修辦,讓寶貴的大道,普傳到南半球南極的地方(目前大道已經普傳到全球)。
「月朗更澂拱北庭」:
末後一著,月慧菩薩降來凡間,領受 上天的天命,普渡大地有緣眾生,一切諸天神聖,萬仙菩薩,都要前來顯化,打幫助道,好像群星拱北辰一樣,完成普渡收圓大事。
「未識何方吹鐵笛」:
渡化眾生,離苦得樂,是天人擁護,人人讚嘆的光明大道,這是上天的用意,所以不知道那裡吹來鐵笛號角的聲音,喚醒群生,三期末劫已經來臨,道劫並降,原靈求道修道,返本歸鄉的時間,已經來到了。
「一聲雷震海天清」:
上天普傳大道,雲雷震開戊己土,讓求道的有緣佛子,驚醒迷夢,甦醒過來,人人恢復本來真面目,會見自家菩薩,到時候海晏河清,彌勒淨土來臨,天下太平。

【 延伸演義】:

懶石聆禪師得到正法眼藏以後,已經明心見性,遺留懶石聆禪師語錄,由門人海瑞禪師所記錄,而遺留下來,收錄在嘉興大藏經第二十八冊裡面,肯定玄關修持的重要,是修辦道的重要參考資料。以上這一段語錄內容,是懷念雪臂法伯禪師而作,因為大藏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白話文問世,文字又艱深難懂,每個人的解釋體悟,各有千秋。
本文只是後學的見解,如果前賢大德們 有更深入的解釋,尚請前賢大德賜教,不勝感激之至。
懶石聆禪師說:「如王氣宇報鴻恩」。
修道的人,修持五戒十善,心性圓滿,清靜自在,法輪常轉,神氣充滿,明心見性,功德圓滿,三華聚頂,五氣朝元,二目炯炯有神,所以氣宇非凡,有王者的氣象,人人見之,就知道是有道的修行人。
如果有此境界,更應該立下宏誓大願,積極修辦,以報答 上天,以及諸佛菩薩的無量鴻恩。因為修行之人,有明師、善知識的教導,經典的薰陶,更有一些座右銘 可以提醒自己,所以懶石聆禪師說:
「特地翻然釋卻瓶」。
要報答鴻恩,要履行三不離(道場、前賢、經典),有時候心念跑掉了,要特地看到一些座右銘,然後改變念頭,邁向正道。卻瓶 是刻在瓶子上面的銘文,跟四書大學篇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是一樣的。
商朝的開國國王成湯,因為要勉勵自己,在他日常生活中 所使用的盥洗盤上,刻入了自我告誡的九個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意是說:如果能夠真誠,確實的洗除本身 一切不應該有的 舊染或惡習污垢,使之潔淨,而且能夠天天去留意,時時刻刻 不間斷的 將污垢及不良的惡習洗盡,使之保持潔淨,更當持之以恆,勤勉去垢自新。
不但身體要洗得乾淨,而且心地 也要洗得乾乾淨淨,使之一塵不染,完美無缺,讓靈明越明。所以修行之人,要時時改過自新,以卻瓶上的銘文,時時提醒自己,振作向善,使身心潔淨,做個光明磊落的修道人。
懶石聆禪師啟示我們:「任是玄關難把住,令人白眼盡思形」。
大意指出:眾生如果沒有 恭請天命明師 傳授正法眼藏,將玄關止住,會輪迴不止,令人白眼瞧不起。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萬松老人評唱 天童覺和尚頌古 從容庵錄、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九卷記載:
「金鎖玄關留不住,行於異類且輪迴」。
因為金鎖玄關 如果沒有留住,沒有停止,接授天命明師打開,其後果將是在六道輪迴的道路上,改頭換面,輪迴不止,所以會令人 白眼看不起。為什麼修行人 形體會不一樣,輪迴六道,投張姓李,或是轉入 四生六道,進入異類,輪迴不止,實乃是至理名言,值得我們深思。
懶石聆禪師有先見之明,預言未來 佛法普傳的概況,所以說:
「風高日麗垂南極,月朗更澂拱北庭」。
風高日麗 就是風和日麗,天清氣朗,和風徐徐,鳥語花香,陽光普照的 美好佳節。
這種美麗的時光,延伸到南極的地方,讓人類同時 霑到美好的環境,身心舒暢;
月亮更為清朗光明,普照各地,好像群星拱北辰一樣,讓人讚嘆。
大意指出 太陽星君來轉世的活佛師尊,領受 上帝的天命,承接後東方第十八代道統祖師,普傳聖道,在天人合一的推動下,大道普傳到南極,甚至世界各地,讓億萬的眾生,齊霑恩典;
太陰娘娘----月慧菩薩,也一起來投胎轉世,化身月慧師母,領受 上帝的天命,普傳聖道,渡化三曹,讓大道傳 遍到世界各地。月慧師母的光輝,好像群星拱北辰一樣的尊貴,讓萬靈全部霑光,都能返本歸鄉。 上天大開普渡,人神共忙,等待號角一響,天命之流行,速如置郵之傳命,
所以懶石聆禪師:「未識何方吹鐵笛,一聲雷震海天清」。
因為三期普渡,是天啟的信仰,是上帝的天命所開辦,也是佛世尊,以及歷代以來的祖師大德,渡化眾生,歸根復命的偉大願力。
所以一聲鐵笛號角一響,滿天星斗都下世,五方列仙下天宮,一起下凡,顯化打幫助道。
在天命無上威神力的加被之下,一貫道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普傳到世界萬國九州,天命明師點道的剎那,雲雷震開戊己土,雷部、風部、虎部、龍部護法壇,千佛萬祖共同護持,借天命明師的一指,打開新求道人的玄關竅,會見自家菩薩,連閻羅王都嚇一跳。
大道普傳之處,風行草偃,四海昇平,海晏河清,原人一齊聲歡呼,我們得救了!
這是般若正法,大普天下的尊貴與殊勝。
新老怪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乾坤一寶”公案及頌古 也對自性妙用,作了超離情識的象徵。
《碧岩錄》第62則︰
雲門示眾雲︰“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拈燈籠向佛殿裡,將三門來燈籠上。”
僧肇《寶藏論》︰“夫天地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識物虛照,內外空然。寂寞離見,其用玄玄。”

普通的寶物,閉藏于山中,便不能為人所知,更不能發揮作用,而自性之寶,雖然秘藏在形山五蘊當中,卻能鑒物觀照,發揮神妙的作用。
雲門借用《寶藏論》的句子來示眾,旨在點明 自性 人人具足,個個現成。
禪宗曾說︰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証道歌》  
“即凡心而見佛。”《五燈》卷17《慧南》
>“形山”就是四大五蘊。諸佛本在心頭,迷人卻偏要向外求覓。
禪宗認為,只要識得 自家寶藏,即可歸家穩坐。
“佛性堂堂顯現,住性有情難見。若悟眾生無我,我面何如佛面?”同上卷4《景岑》
但有的參禪者 執著昭昭靈靈 就是家寶,卻不能使它顯發大用,同樣達不到奇妙的境界。

因此雲門 又慈悲為懷,再下注腳說︰
“拈燈籠向佛殿裡,將三門來燈籠上。”
“拈燈籠向佛殿裡”,常情還可以測度;“將三門來燈籠上”,常情就無法測度了。“
‘拈燈籠向佛殿裡。’
燈籠,是一寶;佛殿,表示是形山。
這意味著和前句,沒有什麼不同。
然下一句‘將三門來燈籠上’的話,這不可不看,為是禪機的活躍處。
原來所謂絕對法,存在于肉體中,是佛教教理所常談,自然也是,究極原理的表現,可是在這裡,不能認為 就是變通自在的活躍。
然而現下雲門,要把這究極原理,使之轉到活處,所以說出‘將三門來燈籠上’,使用著在一般人的相對的知──情識推理上 不能理解的話頭。
……一寶尚不認識的人,唯倚賴著相對而生存。所以雲門為要打破一切,而使自在的把握到一寶的光明。”《禪學講話》第161~162頁
雲門的這句話,把學人的情識妄想、得失是非,通通打破。
雲門一生 都在與人抽釘拔楔,雪竇很喜歡雲門的機鋒,
頌雲︰
看,看, 古岸誰人把釣竿?
雲冉冉,水漫漫,明月蘆花君自看。

“看看,古岸何人把釣竿。”
雪竇就雲門示眾后面兩句頌出。你如果瞠目努眼來理解,就絲毫也不能領悟 它的意旨。
禪者說︰“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五燈》卷3《懷海》
如果只是瞠眉努眼,就會窒息活潑的機用,難以脫卻根塵,所以雪竇說 雲門如在古岸 把釣竿相似。

“雲冉冉,水漫漫,明月蘆花君自看。”
白雲輕飄,碧波彌漫,明月照蘆花,蘆花映明月,是一個 通體澄明的境界。
佛心才頌︰
“帝網交羅幾萬般,形山消殞影團團。
拈來不是無尋處,只在乾坤宇宙間。”
亦能頌出形山,消殞自性遍在之境 《頌古》卷32。
 
斷橋倫頌︰
“隱隱煙村聞犬吠,欲尋尋不見人家。
忽于橋斷溪回處,流出碧桃三四花。”同上
前二句詠形山之隱,后二句詠雲門 “將三門來燈籠上”是相對意識 斷絕之處,流出的禪悟之花。
此詩與一般頌古之作 不同之處,在于脫離了 與原公案的機械的一一對應關係,
在透徹地 把握公案精髓的基礎上,另辟新境,創造了古岸把釣竿的新奇喻象,
並以雲徘徊水蕩漾,明月蘆花相輝映,的澄明景象,呈顯出 意路不到的禪悟之境。
高華明潔,雋永深長
新老怪
文章: 45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拈燈籠向佛殿裡”,常情還可以測度;
“將三門來燈籠上”,常情就無法測度了。“
‘拈燈籠向佛殿裡。’
燈籠,是一寶;佛殿,表示是形山。
後學淺見如下
燈籠,是一寶;佛殿,表示是形山。
燈籠,是一寶;三門,表示是形山。
何有奇怪呢
其實,真正的參處
是如如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