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頁 (共 618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5:27 am
新老怪
五一、參禪秘訣

〖公案原文〗
  草堂侍立晦堂,晦堂舉風幡話問草堂。
  堂雲:“迥無入處。”
  晦堂雲:“汝見世間貓捕鼠乎?雙目瞪視而不瞬,四足踞地而不動。六根順向,首尾一直。然後舉無不中。誠能心無異緣,意絕妄想,六窗寂靜,端坐默究,萬不失一也。”

〖老人眉批〗
  參禪秘訣,一語道盡!

〖鋸解秤砣〗
  這裏“草堂”是指隆興府泐潭草堂善清禪師,“晦堂”是指“草堂”的師父隆興府黃龍祖心寶覺禪師。“風幡話”見《六祖壇經》:
  時有風吹旛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旛動。”議論不已。
  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
  晦堂問草堂:明明風吹幡舞,為什麼六祖說是心動?草堂說:“迥無入處。”
——我不明白。怎樣才能達到 這個境界呀?
  晦堂說:“你見過貓捉老鼠麼:雙目瞪視而不瞬,四足踞地而不動。六根順向,首尾一直。
然後“囫”地一撲,一把擒來,那只大老鼠 就跑不掉了。如果能這樣‘如貓捕鼠’
——‘心無異緣,意絕妄想,六窗寂靜,端坐默究’,則萬人如此參,萬人能開悟,沒有空過者。”
  老人稱讚說:“參禪秘訣,一語道盡!”秘訣在哪里呀?
就是這“雙目瞪視而不瞬,四足踞地而不動。六根順向,首尾一直”,
亦即“心無異緣,意絕妄想,六窗寂靜,端坐默究”啊。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5:51 am
新老怪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 第三十九冊,五燈全書卷八十八,空谷道澄禪師語錄。

經文:
一生衣食不倉忙,為僧的自參詳,穿衣喫飯靠施主,栽田種地少差糧,方前僧道來投宿,閉戶掩門裏面藏,為僧失了慈悲念,怎教檀那信力強,雖貧衲僧朝清涼,蓋為文殊七佛師,佛法流通祖道場,孔聖書成化列國,老君丹熟度藩王,吾們行道報君王,每日三餐水土德,一年四季荷陰陽,木本水源無可答,五戒流傳表五常,王法顯佛法藏,體用雙彰化善惡,三教同宗分弱強,剛柔兼濟化生易,明心見性抱元陽,下手工夫無隔別,玄關打破一春陽。
頌曰:
浮生如夢亦如花,春過蕭條安再奢,
大事不明空一轉,未知掉面在誰家。

【經文釋義】:

空谷道澄禪師,是明末清初 臨濟宗的僧人,祖籍四川,俗姓楊,號空谷,二十六歲時,投四川熊家寺靜主悟修禪師處出家。於四川十方堂鐵受沙彌戒,再於梁山龍潭雪 受具足戒。之後遇蜀之兵亂,隱於七星山八年。歸家鄉,遇到敏樹如相來山禪師,機緣契合,傳受予正法眼藏。歷住四川成都內江縣三聖寺等諸剎,著有空谷道澄禪師語錄二十卷,收錄於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九冊,五燈全書第八十八卷之中。
中國佛教史上 有三武一宗法難。這是中國歷史上 皇帝迫害佛教 最嚴重的四次事蹟,這四次的歷史如下: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原因為佛教 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上,或政治、經濟上的矛盾。所以歷代以來的高僧大德,都倡導佛教僧人 要自給自足。到了百丈懷海禪師,才提倡出出家眾,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理念,讓執政單位 不再認為出家修行,不事生產的弊端。所以空谷道澄禪師才說:
「一生衣食不倉忙,為僧的自參詳,穿衣喫飯靠施主,栽田種地少差糧」。
出家修行之人 要學習順治皇帝出家詩: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
明朝的詩人 畫家唐寅曾說: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可見出家眾 不必為三餐而勞心勞神也。如果出家眾,能夠耕田種地,就不會全部靠施主佈施,在經濟上也不會有困難。如果真的經濟產生困難,不能廣種福田,對信徒的相信力也會有所影響,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
「方前僧道來投宿,閉戶掩門裏面藏,為僧失了慈悲念,怎教檀那信力強」。
古時候修行之人,稱為貧道或貧僧,所以修行人 必須兩袖清風,一心修道,涵養菩提自性,以免受到身外之物所牽累。我們要學習 歷代的聖賢仙佛,他們修行的典範,所以空谷道澄禪師 慈悲指出:「雖貧衲僧朝清涼,蓋為文殊七佛師,佛法流通祖道場」。
修行的貧僧 雖然兩袖清風,淡泊名利,一身清涼,一無所有。但是他們修行高深,智慧如海,好像文殊菩薩,履行深般若,有無邊的大智慧,身為七佛之師,道成天上,名留人間,受到億萬眾生的膜拜,宏揚佛法,讓佛法流通於天下,也使祖師禪的道場宗風,永垂不朽,廣渡無數無邊的眾生,共歸覺路。反觀遺留億萬財產給子孫的有錢人,沒有一個成道,讓眾生學習效法。禪宗是三教甚至是五教合一的大道,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孔聖書成化列國,老君丹熟度藩王」。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集儒學之大成,周遊列國,將聖道推行於天下,遺留四書五經,為萬世的師表;太上老君老子,曾當過周朝的守藏吏,道德高深,當九轉大還丹 鍛鍊成熟以後,遺留道德經五千餘言,然後騎青牛通過函谷關,到西域渡化胡王去了。
所以道經上 有老子東渡孔子,西化胡王的記載。
修行者一定要求道、學道、修道,再修道,才可以了道、成道。其中行道 非常重要,如果修小乘佛法,只顧自己的生死,不管他人的死活,佛世尊稱為焦芽敗種,難以成就 大菩薩的果位。一定要行道於天下,修己以渡人,福慧雙修,內外並進,功德圓滿,才能夠成就 無餘涅槃的果位。每日三餐,要飲水思源,感謝皇王 以及大地水土保護養育之恩,要愛惜五穀,精忠報國也。更要感謝上天的無量鴻恩,讓四季如春,陰陽調和,五穀豐收,天下清平,國泰民安。所謂吃水果,拜樹頭,木本水源的大恩大德,都要報答。
最具體的方法,就是要遵守五戒,這五戒是:戒殺守仁、戒盜有義、戒淫守禮、戒妄有信、戒酒有智,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
「吾們行道報君王,每日三餐水土德,一年四季荷陰陽,木本水源無可答,五戒流傳表五常」。
禮運大同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道指的是般若正法----正法眼藏也。
當般若正法 宏揚於天下的時候,人人佛面佛心,各個遵守 倫理道德,王道就可以彰顯於天下;般若正法人人修持,各個珍藏,就可以化天下為一家,天下就變成公器,大同世界 才可以真正的實現也。要達到這種境界,一定要人人求道修道,
知道本性為體,善美德行為用,體用合一,才能化惡為善,履行中庸之道。
雖然三教都是奉 上天的天命所創立,各化一方,雖然有強弱的不同,因為有道運時節的差別也,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
「王法顯佛法藏,體用雙彰化善惡,三教同宗分弱強。」
修行人,要運用妙智慧,福慧雙修,內外並進。如果在修己渡人上,能夠剛柔兼濟,恩威並施,對於渡化眾生,會比較容易。易經告訴我們,宇宙的原則 是天尊地卑,修行之人 要效法天地,樂天知命,敦品崇禮,謹言慎行,恩威並施,靈活變通,陰陽相推,剛柔相濟,居安思危等,對修己渡人上,才會進步。
最重要的,就是要明心見性,抱元守一,涵養一點元陽,終日煉神光,才能明善復初,返本還源。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
「剛柔兼濟化生易,明心見性抱元陽」。
大藏經梁朝傅大士 頌金剛經指出:「聖教玄關,深奧難測,諸佛莫不皆由此生」。
所以一切諸佛菩薩,得道修道的功夫,都沒有什麼差別,都是恭請 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玄關金鎖 非常深奧難測,但是恭請天命明師 開啟以後,都可以會見 本來面目,明白本心,見到本性,一旦明心見性,再加以觀照轉念,存養省察,積極修辦,等待功德圓滿,都可以證得無餘涅槃的聖位。
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
「下手工夫無隔別,玄關打破一春陽」。
人生在世,百年三萬六千日,一瞬間就消失,所以人生 猶如大夢一場,又好像花開花謝 一樣的短暫,一朵鮮花要開,時間到了自然開,時間到了,自然凋謝,用任何辦法有辦法阻止,這是自然的定律,誰都沒有辦法改變。所以春天過了以後,秋天就會來臨,萬物蕭條,我們不可以再奢侈,浪費光陰,要趕快積極修辦,立己達人,才不枉來人間 空走一遭,如入寶山 空守回也。
如果對於自己未來 生來死去的大事,還不明瞭,一失人身 萬劫難復,豈不是空來人間走一回嗎?
如果沒有修道,沒有建功立德,甚至為非作歹,最後墮入 四生六道,輪迴轉世 到那一家,投張姓李,或改頭換面,豈不更冤枉。
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
「浮生如夢亦如花,春過蕭條安再奢,
大事不明空一轉,未知掉面在誰家。」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6:19 am
新老怪
修行的目的 在於開悟見性,見性成佛,如此才能 永脫生死輪迴的桎梏,離苦得樂,徹證菩提涅槃的果覺。
然而佛法的修證以「悟心」為本,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旨在幫助迷苦顛倒的眾生 皆能破迷開悟,了解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的現象,沒有自性,了不可得;
不但世間法不可得, 出世間法 也不可得。
宇宙的森羅萬相 皆是一念無明妄動 所產生的虛妄之相,無非陽焰空花,海市唇樓而已,如何可以 真實地擁有!

:mrgreen:
一念無明妄動 所產生的虛妄之相,
無非 陽焰空花,無非海市唇樓相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6:24 am
新老怪
而頓悟的法門 在於悟道,悟得這一念心 無一法可得,不但染法不可得、善法不可得,連清淨法、出世間法 也不可得。
若執著了善法、清淨的境界,還是屬於「我」執、「法」執。
真正的菩提涅槃,是湛然寂靜,一法不立、一塵也不染的,沒有善法、惡法,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分別,是虛靈洞徹,本來無一物的。
誠如六祖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一念不生,是超越三際,當下即是,所謂「動念乖真」。
這念心體,是無相、無念、無住,沒有階級的。
悟到了心之體,就好像找到了 水的源頭一樣,於是無量的光明、智慧、德能、神通、道力就源源不絕地 流露出來!

:mrgreen:「動念乖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6:31 am
新老怪
於是,他離開了溈山老人,行腳到了南陽慧忠國師的遺址,就在哪裡住了下來,自食其力,自己種菜、煮飯,過著清閒的日子。
有一天,智閑禪師在菜園裡 縟草鋤土的時候,無意中扔掉土裡的一顆小石子,恰巧這顆石子打在竹子上,發出「啪!」的一聲。
剎那間,他就開悟了。
開悟後, 他說了一首偈: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踪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意思是說,當石頭打到了竹子,發出「啪!」的一聲,就在那個剎那際,這念心聽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絲毫的雜念;
也就是沒有攀緣心,沒有「能」聽 的我,及「所」聽的聲音存在。
若有了「能、所」的存在,就是「知見」的分別。
那麼,這念心 就不清淨了,立即有了分別、執著的妄知妄見,
就像釋迦牟尼佛 夜睹明星悟道時一樣。
當時,他老人家的一念心 是清淨無染的,心裡面 沒有半點的分別:
想著這一顆星 到底距離我們有多遠?或者有多明亮等 種種的雜念妄想。

:mrgreen: 這念心聽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8:45 am
新老怪
當石頭打到了竹子,發出「啪!」的一聲,就在那個剎那際,這念心 聽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絲毫的雜念;
也就是沒有攀緣心,沒有「能」聽 的我,及「所」聽的聲音存在。
若有了「能、所」的存在,就是「知見」的分別。
那麼,這念心 就不清淨了,立即有了分別、執著的妄知妄見,
由識轉向智,那幾乎永遠不可能的
一剎那太短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9:08 am
寂照世間
當石頭打到了竹子,發出「啪!」的一聲,就在那個剎那際,這念心 聽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絲毫的雜念;
也就是沒有攀緣心,沒有「能」聽 的我,及「所」聽的聲音存在。
若有了「能、所」的存在,就是「知見」的分別。
那麼,這念心 就不清淨了,立即有了分別、執著的妄知妄見,
新老怪 寫: 週日 5月 19, 2024 8:45 am 由識轉向智,那幾乎永遠不可能的
一剎那太短了
古代有禪師曾說,若論此事,如急水上打球子。
大概是一撥便轉的意思。

所以,以這種講法來說,並不是只有聽的是清清楚楚。
這分為兩邊,一邊是處於大好山之中,並沒有起心動念、所以截斷能所。
但是,又可以同時如急水上打球子,那樣非常快的從體起用。

單純的沒有能所,而無法從體起用,即成死水。
於是,沒有六和合的見聞嗅嘗覺知的功能與作用。
因此,這是有問題的。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4:34 pm
新老怪
由 寂照世間 » 週日 5月 19, 2024 9:08 am


古代有禪師曾說,若論此事,如急水上打球子。
大概是一撥便轉的意思。

所以,以這種講法來說,並不是只有聽的是清清楚楚。
這分為兩邊,一邊是處於大好山之中,並沒有起心動念、所以截斷能所。
但是,又可以同時 如急水上打球子,那樣非常快的從體起用。

單純的沒有能所,而無法從體起用,即成死水。
於是,沒有六和合的見聞嗅嘗覺知的功能與作用。
因此,這是有問題的。
第六識是分別妄想,我執
第七識是傳遞妄想,法執
第八識是存檔妄想,儲存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4:37 pm
新老怪
【第六識緣境廣】

  謂此識能緣一切善、不善、無記三性之境,及能分別色心等一切法塵,是名緣境廣也。(無記者,謂不善、不惡、無所記錄也。)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數》】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4:41 pm
新老怪
【第七識緣境最狹】
  謂此識無別體相,但依第八識為因而起,復緣第八識見分而為相分,是名緣境最狹。(見分者,謂能見之識也。相分者,謂分別相狀也。)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數》】

【第七識】

 又名末那識,為我法二執的根本。

FROM:【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