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頁 (共 594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24, 2024 10:02 am
新老怪
釋迦如來,出現於世,講經四十九年,說法三百餘會,橫說、豎說、無間說、熾然說,說一切的法。佛所說的八萬法藏,統攝顯教、密教、大乘法、小乘法,其目的 就是為了方便教化 有情的眾生皆能破迷開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遠離生死無盡的煩惱,早證菩提的果覺。

佛講經說法,有事有理。因為,事中有理,理中有事;事能顯理,理能透事。
所以古德說:「事無理不成,理無事不圓。」
所以,凡事必須理事圓融,相容並蓄,離一即非。故說,「理事不二」。

佛法在事相上所說的,無非是「因果」的現相,而事中所說的理,不外乎「心性」的道理。
換句話說,佛法一大藏教,包羅萬象,鉅細靡遺, 所說的諸法實相,講的就是「心地」法門。
所謂:「三界唯心,心名為 地。」
簡單地說,宇宙萬有的現象,就是吾人 現前這一念心所變現的。
經云:「心即法界,法界即心。」也就是,一切法 從心想生。

佛法修學的宗旨,就是為了悟道;道理明白了,才能無拘無束,自在無礙,解脫無惱。
否則的話,生活在強大物質的誘惑下,以及在工作與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就會痛苦不堪,煩惱重重,了無生趣,甚至消極厭世。
如果,生命迷失了方向,失去了目標,就好像沒有根的浮萍一樣,隨波逐流。
所以,學佛的目的 在於明心見性,見性之後,生命才有意義,才能見其光輝,進而轉消極的態度,積極地為世人服務,為社會做出貢獻。

佛法說開悟,到底悟個什麼?
悟的就是我們 現前的這一念心;所謂的這念心,就是自己本具的「覺性」。
覺性不動,不假外求,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從來沒有失去過。
牠,清淨寂然,具足一切的德能,又能隨緣 生一切的萬法。
可惜,世人無知,這一念真心 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以致真心 不能顯現。
而修行,就是要剔塵除垢,掃除心中的 障礙,將我們自性的般若 開發出來,才能成就 圓滿如意的人生。

古人說:「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這裡所謂的「山」,指的就是「靈山」,也就是我們靈明覺知的 這念心。
這一念心,不要另外去找。
雖然這一念心,被我們的煩惱障、所知障給蒙蔽了,靈山變成了土坵。
只要我們能夠掃盡 心中的塵垢,去除染污,就能揮去陰霾,撥雲見日。
所以祖師說: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只需靈山塔下修。」

:mrgreen:只在汝心頭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24, 2024 10:11 am
新老怪
佛法重在理事圓融,解行相應,不著一邊。
清涼國師說:「有解無行長邪見,有行無解長無明。」
所以,兩者必須相輔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事,是理的實踐與落實;
理,是事的原理與方法,彼此缺一不可。
古德 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就是理;
行,就是事,知行必須合一。
佛法,若不重實踐,與一般的哲學,即無分別,根本得不到真實的 受用與利益。

世間上的萬事萬物,無論從理上說,或者從事相上來談,都離不開 我們的這一念心。
如果,這一念心迷的話,則一片混沌,一切皆迷。
於是,我們的所思所慮,都不離開五欲六塵、聲色貨利、名聞利養 等事理的範疇;
換句話說,我們的所作所為,皆在造作。
如果,一念心悟,則起心動念,了了分明,就不會受到 外塵境緣的染污,而心隨境轉了。
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則外塵境緣的 理與事,本來不二,差別就在 我們這一念的迷悟而已。
迷的時候,有種種的分別,
然悟的時候,才知道眼前的 一切境界相,都是我們一念 無明妄動 所產生的虛妄之相。所謂萬法唯心,心境不 二,只在一念迷悟之間。
古德說:「觀相元妄,觀性元真,性相不二,理事圓融,惟是一心而已。」
所以說,「事理無二,同居大覺。」

:mrgreen: 事理無二,同居大覺。
簡化為色空不二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5月 25, 2024 6:59 am
新老怪
五六、兩句便了


〖公案原文〗
  圓悟、佛眼、佛鑒,同在五祖。一日相謂曰:“老和尚秖是幹嚗嚗地,往往說心說性不得。”
  因請益“佛身無為,不墮諸數。”
祖曰:“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五色是數,摩尼是佛身。”
  圓悟謂二老曰:“他大段會說,我輩說時費多少工夫。他秖一兩句便了,分明是個老大蟲。”
  祖聞之,乃曰:“若說心說性,便是惡口。”
又曰:“貓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屍之德。所謂‘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若不如是,儘是弄泥團漢。”

〖鋸解秤砣〗
  這則公案也是三佛 在五祖法演禪師座下的故事。
  有一天,他們三個議論師父:“老和尚說話乾脆俐落,無你插嘴處,往往讓人 開不得口去說心說性。”
於是,他們以“佛身無為,不墮諸數”為問端,去向老和尚請教。
其實他們三個知道:佛身無為——性;諸數——心。
為什麼“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啊?為答這個問題,可以大段地 講出心與性的關係,只“不墮”兩字,就頗費唇舌。
他們如此問,是想聽聽師父 大段地講說心性。
誰知師父只說了兩句話:“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五色是數,摩尼是佛身。”
比喻用得妙,道理也講得透徹。

  他們三個又在下面議論,佛果對佛眼佛鑒說:“我們說心說性 費多少工夫啊!師父也會這麼大段地說,但他不這麼說,只用一兩句話 便講完了。師父不簡單,就象老虎那麼厲害!”
  五祖法演禪師聽到了 他們的議論,對他們說:“若大段地 從理論上說心說性,便是惡口。”
罵人才是惡口,怎麼說心說性 也成惡口了?
五祖的意思是:就這麼絮絮叨叨地講說,便污染了 不落語言的佛性。
五祖接著說:“貓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屍之德。所謂‘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若不如是,儘是弄泥團漢。”
——貓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屍之德,我也要對得起你們。
我這樣回答你們,正是“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要掃掉你們 絮絮叨叨說心說性的 講說風氣啊!你們若不學會 乾脆俐落地答話,便派不上大用場,那就玩泥巴去吧!

:mrgreen:玩泥巴去吧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5月 25, 2024 7:27 am
新老怪
玩泥巴去吧

所以弟子繼續去玩泥
作佛
作狗
作牛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5月 25, 2024 7:46 am
電火
玩泥巴去吧

看腳下有兩種:

玩泥巴不起: 世尊垂手之可悲憫者
全身是眼: 深深海底行
https://bodhicitta2.eastus2.cloudapp.az ... start=5195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5月 25, 2024 8:17 am
新老怪
佛出身於尼印交界、
並非大宗教
可是影響非常深遠
普及諸根
印度教算是地區性的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5月 25, 2024 9:36 am
新老怪
靈佑祖師的弟子聽了以後說:「你還沒有開悟,這種悟境屬於漸次的法門,不是頓法。」因為你還有去年貧、今年貧的區別,還有立錐之地的有和無的分別,所以屬於漸修法門。智閑禪師聽了之後又說:「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須知,所謂的禪機,講的就是這一念真心;這念心是現成的,不假造作。
能見、能聽、能說的 就是我們自性的作用。
如果不了解 這個道理,就稱不上 是出家修行人。   

悟到了這一念心,只是拿到了一張入場卷的門票而已。
悟後還得起修,要時時刻刻保任 這一念心 在正定、正念之中,能夠作得了主,不受環 境的污染與影響,否則就心隨境轉,隨波逐流,仍然造業受報在六道之中 有生死的煩惱。
所以古德說:「未悟之前猶自可,悟了之後事更多。」
未悟之前,覺得自己修行還不錯,誦經念佛,斷惡修善,累積很多的功德法財,有願有行,功夫精進。可是,悟了以後,才曉得過去 都是著相修學,修的都是「有為」法;有為法是「生滅」法,與「道」無關,不能了脫 生死的煩惱。
唯有離相修善,能作而無作,修而無修,修一切善 不著所修的善法;動也如是,靜也如是,始終將這一念心 安住在正念之中,了了分別,不起妄想,不落階級,也就是沒有前後、頓漸的分別。
能悟到這念心 是永恆不易的,不會因時空的變遷 而有所改變的絕對境界,就是「實相」。
能了解這一念心體是清淨的,是亙古不變的,就能法法無礙,所謂「一悟一切悟」,哪裡還有什麼 頓漸的分別!

:mrgreen:
這一念心
只這是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5月 25, 2024 10:22 am
新老怪
由 普通人 » 週四 5月 12, 2022 11:09 am

科學證明【我不存在】
影片重點

潛意識(末那)決定行動
意識(填補行動空缺)(讓我誤以為我)


【苦】與【苦受】是兩者不一樣的思維,修行的訣竅在此
:mrgreen:我不存在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5月 25, 2024 5:04 pm
新老怪
凡夫大都認為「空」為相對的空,即頑虛空 和斷滅空。
而佛法說的空,是色的當體即空,以諸法無自性故空。但同是修道人,以根性不同故,在「空」的認識上也有不同。
1如小乘羅漢、辟支佛等以析法為空,
2大乘初門菩薩以體法為空,這都不究竟。
3大菩薩與佛說的「空」才是空有一致的妙有真空。
剛才我們講了 一切色相皆因緣所生,沒有自體,故謂之空,即緣起性空。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5月 25, 2024 8:13 pm
Sherlock
我不存在
眾生眾生者
即非眾生是名眾生(你我他)
諸法無自性故空(中道實相)
佛說般若波羅蜜(般若中觀)
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