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頁 (共 107 頁)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8, 2021 11:51 am
寂照世間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9月 17, 2021 8:55 pm 所以,學友,

當一個人,盡己所能、無愧於心,哪怕自己親友在面前遭受意外外車禍而導致開放性骨折;自己也能感到 "如處天堂" ?!
如果 "",那是否可以再擴大來說 :
當國家蒙受國難,生靈塗炭,伏屍千里之際;
只要我們盡力了、無愧於心、大家覺得有我真好, 這樣......我們也能 "如處天堂" ?!

學友,
是否可以舉經證、律證為憑,來支持你的說法呢?!

佳節平安
單獨一件事,或許不能如處天堂
但是,一件兩件三件四件五件事
乃至所有事,都能無愧於心,努力盡力
就能與之前相比,遠遠不同。心境就能遠超一般人,遠超人乘之人
所以,可稱為天乘之人.天乘境界了。

經證,自己去找。
佛傳五乘法,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大乘
其實就是最好的經證
不要只當人乘人,要加強十善法,而提昇為天乘以上

至於,其他的,我倒是可以引經據典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46 冊 No. 1915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具緣第一】

夫發心起行欲修止觀者。要先外具五緣。
❶第一持戒清淨。
如經中說。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
是故比丘應持戒清淨。然有三種行人。持戒不同。

1.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時不造五逆。後遇良師教受三歸五戒為佛弟子。若得出家受沙彌十戒。次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從受戒來清淨護持無所毀犯。是名上品持戒人也。當知是人修行止觀必證佛法。猶如淨衣易受染色。
2.二者若人受得戒已。雖不犯重。於諸輕戒多所毀損。為修定故即能如法懺悔。亦名持戒清淨能生定慧。如衣曾有垢膩,若能浣淨染亦可著。
3.三者若人受得戒已。不能堅心護持輕重諸戒。多所毀犯。依小乘教門即無懺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門猶可滅除。故經云。佛法有二種健人。一者不作諸惡。二者作已能悔。

夫欲懺悔者。須具十法助成其懺。
➀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慚愧。
四者求滅罪方法。所謂大乘經中明諸行法。應當如法修行。
五者發露先罪。六者斷相續心。七者起護法心。八者發大誓願度脫眾生。
➈九者常念十方諸佛。➉十者觀罪性無生。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莊嚴道場洗浣清淨著淨潔衣。燒香散花於三寶前如法修行。

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經年專心懺悔。所犯重罪取滅方止。

云何知重罪滅相。
若行者如是至心懺悔時。
1.自覺身心輕利得好瑞夢。
2.或復覩諸靈瑞異相。
3.或覺善心開發。
4.或自於坐中。覺身如雲如影。因是漸證得諸禪境界。
5.或復豁然解悟心生善識法相。隨所聞經即知義趣。
因是法喜心無憂悔。如是等種種因緣。當知即是破戒障道罪滅之相。】

這種懺悔,才是真懺悔。
一般人平時的懺悔只能叫作後悔,其實是假懺悔。

而這種懺悔,是有深度與強度的。
這種懺悔,其實是天乘境界之上的懺悔。
在我身上也發生過重罪滅相的經驗。

我可以大膽的說,多數學佛者,都還沒有經歷過這種懺悔。
因為,這不是人乘境界的懺悔。
而是天乘以上境界的懺悔。

真正的懺悔會帶來很大的改變。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8, 2021 12:06 pm
寂照世間
能相信的人,是有福的。
至於不相信的人,愛怎樣就怎樣吧?

繼續停在人乘境界,那也是個人的自由。
佛法有五層
要當成一層來學,那也是個人的命。

該提醒的,我有提醒了。
我有努力,我有盡力了。
我可以告訴自己,我盡力了。因此,我無愧於心。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8, 2021 12:27 pm
cyc320
大智若愚,扮豬吃虎
由 半貧半富半自安 發表于歷史 2017/04/27

如果總有人對你說:「你真聰明。」請不要以為這是表揚話。這句話反映的實質可能是你不夠聰明,有的可能只是小聰明。別不服氣,真正聰明的人是不會讓人察覺到他的聰明的。這種人平時很容易被人忽略,或者讓人感覺不到絲毫威脅,結果,任何好處都少不了他,可是你會覺得理所當然。

這種人平時都有一副溫順如綿羊般的面孔,看似笨笨的,毫無魄力,然而,無數人前仆後繼地敗在他手裡,這種人用時下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扮豬吃老虎的人。 一個扮豬吃老虎的人,他的最好演技就是裝笨、裝糊塗。裝笨、裝糊塗的最高境界便是大智若愚。

在南懷瑾先生看來,春秋時代衛國的大夫寧武子和清朝名士鄭板橋就是深得「裝笨」與「裝糊塗」精髓的狠人。前者在國家政治上正軌時,便把自己的智慧、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邦無道」時,卻表現得愚蠢魯鈍,好像什麼都很無知。孔子給他下斷語說:「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寧武子那種聰明才智的表現,有的人還可做得到,但處於亂世那種愚笨的表演,卻難望其項背。
鄭板橋曾說過一句話,被後人視為至理名言:「聰明難,糊塗亦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裝糊塗的人,並不是真正糊塗,而是把自己聰明的鋒芒收斂起來,這種人看似糊塗實則聰明至極。

而看似聰明的卻常常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如他在給其弟的書信中說的:「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別人一點,直是算儘自家耳。可哀可嘆,吾弟識之。」 三國中也有一個扮豬吃老虎的傑出代表,即劉備。他深諳韜光養晦之道,扮豬吃老虎,連陰險狡詐的曹阿瞞都被他騙了。 劉備新敗於呂布,暫時棲身於曹操處,曹操對劉備有戒心,於是備好青梅及煮酒請他來小酌,想藉機考察一下他的志向。飯桌上,曹操問劉備當世有哪些英雄。劉備列舉了袁術、袁紹、劉表、孫策等人,曹操都搖頭否認。
最後曹操用手指著劉備,又指指自己,說:「現在天下能稱為英雄的,只有你與我才是!」劉備聽了以後,吃了一驚,手中所拿的筷子不知不覺落在了地上。這時正是大雨要來了,雷聲不斷大響。劉備於是裝作驚慌的樣子,低頭撿起筷子說:「雷聲一震,嚇得我筷子掉了。」曹操笑著說:「大丈夫也怕打雷嗎?」劉備說:「聖人也怕打雷,我怎麼不怕呢?」巧妙地將曹操說的話用掉筷子的事掩飾過去。曹操於是就不懷疑劉備了。

不久,劉備找機會逃離曹操的掌控,最後走上了三國爭霸的大業。 劉備一味裝膽小、裝糊塗,給曹操一個胸無大志、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的印象,輕易騙過了曹操,後來成為曹操爭霸事業中的強敵。 大智若愚是一種難以達到的至高境界,自古以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而大智若愚之人卻少之又少。
好自誇其才者,必容易得罪於人;好批評他人之長短者,必容易招人之怨,此乃智者所不為也。故智者退藏其智,表面似愚,實則非愚也,表面糊塗,實則精明也。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8, 2021 12:35 pm
寂照世間
聰明不一定是智慧

什麼是愚癡?會帶來不良的後果,不了解前因後果,而造成不好的結果。
這是愚癡帶來的後遺症。

因此,我們要修學智慧.大智慧。
所以,聰明不一定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我們應該追求的是智慧。

而什麼是智慧?有什麼智慧?

把人乘善法提昇為天乘善法
就可以身處世間,常行十善如處天堂。
這可稱為如處天堂的智慧

致苦之因是苦集諦,種種苦果是苦諦。
滅苦之法是道諦,苦的止息是滅諦。

了解種種人事物的前因後果,而解開心結與疑惑是前因後果智。
從六趣夢中覺醒,而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是般若智。

就要看自己想得到什麼?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8, 2021 12:48 pm
cyc320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 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 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 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8, 2021 1:33 pm
寂照世間
cyc320 寫: 週六 9月 18, 2021 12:48 p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 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 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 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要一直貼五樓法

二樓法學不好,常行十善如處天堂的天乘法學不會。

於是導致
一堆人目前還不想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還沒有開始聽從佛的指示,還沒有正式的修夢幻觀
所以,還沒有開始修學金剛經

為何不相信金剛經?
不相信佛?
不相信佛法?

因為,只是人乘境界之人,還不是天乘境界之人。
因此,還沒有從佛法中得到多少進步與改變。
於是,對佛法沒有深信
對佛沒有深信
因此,也對佛所說之深法沒有信心

不信時常修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可以開啟般若智。
不相信時常修【1.自性假立尋思】,可以引發【2.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所以,二樓的天乘法,就變得很重要。

從人乘進步提昇為天乘,才是真正的深入佛法的開始。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8, 2021 1:52 pm
cyc320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方便品第二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鉢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優婆塞我慢 優婆夷不信
如是四眾等 其數有五千 不自見其過 於戒有缺漏
護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眾中之糟糠 佛威德故去
斯人尠福德 不堪受是法 此眾無枝葉 唯有諸貞實
舍利弗善聽 諸佛所得法 無量方便力 而為眾生說
眾生心所念 種種所行道 若干諸欲性 先世善惡業
佛悉知是已 以諸緣譬喻 言辭方便力 令一切歡喜
或說修多羅 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 亦說於因緣
譬喻并祇夜 優波提舍經 鈍根樂小法 貪著於生死
於諸無量佛 不行深妙道 眾苦所惱亂 為是說涅槃
我設是方便 令得入佛慧 未曾說汝等 當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說 說時未至故 今正是其時 決定說大乘
我此九部法 隨順眾生說 入大乘為本 以故說是經
有佛子心淨 柔軟亦利根 無量諸佛所 而行深妙道
為此諸佛子 說是大乘經 我記如是人 來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 修持淨戒故 此等聞得佛 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 故為說大乘 聲聞若菩薩 聞我所說法
乃至於一偈 皆成佛無疑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眾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莊嚴 以此度眾生 自證無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於一人 我則墮慳貪 此事為不可
若人信歸佛 如來不欺誑 亦無貪嫉意 斷諸法中惡
故佛於十方 而獨無所畏 我以相嚴身 光明照世間
無量眾所尊 為說實相印 舍利弗當知 我本立誓願
欲令一切眾 如我等無異 如我昔所願 今者已滿足
化一切眾生 皆令入佛道 若我遇眾生 盡教以佛道
無智者錯亂 迷惑不受教 我知此眾生 未曾修善本
堅著於五欲 癡愛故生惱 以諸欲因緣 墜墮三惡道
輪迴六趣中 備受諸苦毒 受胎之微形 世世常增長
薄德少福人 眾苦所逼迫 入邪見稠林 若有若無等
依止此諸見 具足六十二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捨
我慢自矜高 諂曲心不實 於千萬億劫 不聞佛名字
亦不聞正法 如是人難度 是故舍利弗 我為設方便
說諸盡苦道 示之以涅槃 我雖說涅槃 是亦非真滅
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佛子行道已 來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 開示三乘法 一切諸世尊 皆說一乘道
今此諸大眾 皆應除疑惑 諸佛語無異 唯一無二乘
過去無數劫 無量滅度佛 百千萬億種 其數不可量
如是諸世尊 種種緣譬喻 無數方便力 演說諸法相
是諸世尊等 皆說一乘法 化無量眾生 令入於佛道
又諸大聖主 知一切世間 天人群生類 深心之所欲
更以異方便 助顯第一義 若有眾生類 值諸過去佛
若聞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進禪智等 種種修福慧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 若人善軟心
如是諸眾生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 供養舍利者
起萬億種塔 金銀及頗梨 硨磲與碼碯 玫瑰琉璃珠
清淨廣嚴飾 莊校於諸塔 或有起石廟 栴檀及沈水
木櫁并餘材 甎瓦泥土等 若於曠野中 積土成佛廟
乃至童子戲 聚沙為佛塔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若人為佛故 建立諸形像 刻雕成眾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 鍮鉐赤白銅 白鑞及鉛錫 鐵木及與泥
或以膠漆布 嚴飾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畫作佛像 百福莊嚴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或以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漸漸積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諸菩薩 度脫無量眾 若人於塔廟 寶像及畫像
以華香旛蓋 敬心而供養 若使人作樂 擊鼓吹角貝
簫笛琴箜篌 琵琶鐃銅鈸 如是眾妙音 盡持以供養
或以歡喜心 歌唄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於畫像 漸見無數佛
或有人禮拜 或復但合掌 乃至舉一手 或復小低頭
以此供養像 漸見無量佛 自成無上道 廣度無數眾
入無餘涅槃 如薪盡火滅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於諸過去佛 在世或滅度
若有聞是法 皆已成佛道 未來諸世尊 其數無有量
是諸如來等 亦方便說法 一切諸如來 以無量方便
度脫諸眾生 入佛無漏智 若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諸佛本誓願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眾生 亦同得此道
未來世諸佛 雖說百千億 無數諸法門 其實為一乘
諸佛兩足尊 知法常無性 佛種從緣起 是故說一乘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於道場知已 導師方便說
天人所供養 現在十方佛 其數如恆沙 出現於世間
安隱眾生故 亦說如是法 知第一寂滅 以方便力故
雖示種種道 其實為佛乘 知眾生諸行 深心之所念
過去所習業 欲性精進力 及諸根利鈍 以種種因緣
譬喻亦言辭 隨應方便說 今我亦如是 安隱眾生故
以種種法門 宣示於佛道 我以智慧力 知眾生性欲
方便說諸法 皆令得歡喜 舍利弗當知 我以佛眼觀
見六道眾生 貧窮無福慧 入生死險道 相續苦不斷
深著於五欲 如犛牛愛尾 以貪愛自蔽 盲瞑無所見
不求大勢佛 及與斷苦法 深入諸邪見 以苦欲捨苦
為是眾生故 而起大悲心 我始坐道場 觀樹亦經行
於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眾生諸根鈍 著樂癡所盲 如斯之等類 云何而可度
爾時諸梵王 及諸天帝釋 護世四天王 及大自在天
并餘諸天眾 眷屬百千萬 恭敬合掌禮 請我轉法輪
我即自思惟 若但讚佛乘 眾生沒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墜於三惡道 我寧不說法 疾入於涅槃
尋念過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應說三乘
作是思惟時 十方佛皆現 梵音慰喻我 善哉釋迦文
第一之導師 得是無上法 隨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 最妙第一法 為諸眾生類 分別說三乘
少智樂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別說諸果
雖復說三乘 但為教菩薩 舍利弗當知 我聞聖師子
深淨微妙音 稱南無諸佛 復作如是念 我出濁惡世
如諸佛所說 我亦隨順行 思惟是事已 即趣波羅奈
諸法寂滅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為五比丘說
是名轉法輪 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羅漢 法僧差別名
從久遠劫來 讚示涅槃法 生死苦永盡 我常如是說
舍利弗當知 我見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無量千萬億
咸以恭敬心 皆來至佛所 曾從諸佛聞 方便所說法
我即作是念 如來所以出 為說佛慧故 今正是其時
舍利弗當知 鈍根小智人 著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無畏 於諸菩薩中 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
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千二百羅漢 悉亦當作佛
如三世諸佛 說法之儀式 我今亦如是 說無分別法
諸佛興出世 懸遠值遇難 正使出於世 說是法復難
無量無數劫 聞是法亦難 能聽是法者 斯人亦復難
譬如優曇華 一切皆愛樂 天人所希有 時時乃一出
聞法歡喜讚 乃至發一言 則為已供養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 過於優曇花 汝等勿有疑 我為諸法王
普告諸大眾 但以一乘道 教化諸菩薩 無聲聞弟子
汝等舍利弗 聲聞及菩薩 當知是妙法 諸佛之秘要
以五濁惡世 但樂著諸欲 如是等眾生 終不求佛道
當來世惡人 聞佛說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
有慚愧清淨 志求佛道者 當為如是等 廣讚一乘道
舍利弗當知 諸佛法如是 以萬億方便 隨宜而說法
其不習學者 不能曉了此 汝等既已知 諸佛世之師
隨宜方便事 無復諸疑惑 心生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8, 2021 1:57 pm
寂照世間
引法華經也沒用

一切法空是如來座
如來座,是修學法華經者,能否為大眾說法的關鍵。
還沒有悟入一切法空如來座之人
佛不容許此人為大眾講解法華經

為什麼?
因為,如來座一切法空,就是般若波羅蜜。
這是五樓法,而不是一層法。

一切法空,就是五蘊皆空。
而照見五蘊皆空的大智慧,就是般若波羅蜜。
而照見一切法空的大智慧,就是般若波羅蜜。
就是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8, 2021 2:02 pm
寂照世間
修學佛法,要能一門深入

要能從一樓人乘境界,進步提昇至二樓天乘境界
再從二樓天乘境界,進步提昇至三樓聲聞乘境界
再從三樓聲聞乘境界,進步提昇至四樓緣覺乘境界
再從四樓緣覺乘境界,進步提昇至五樓般若大乘境界

麻煩愈來愈深入佛法
麻煩愈來愈進步,讓自己的境界程度愈來愈高
而不要一直停在人乘境界,不要停在一樓

而能否從一樓人乘境界,進步為二樓天乘境界
關鍵在於十善法
能不能常行十善如處天堂,這是關鍵

還無法常行十善如處天堂之人,你還只是一樓人乘境界之人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8, 2021 2:15 pm
cyc320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善男子!汝問云何為佛性者?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謂大涅槃。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佛性常恒、無有變易,無明覆故,令諸眾生不能得見。聲聞緣覺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於我。以是義故,不得第一義空,不得第一義空故,不行中道,無中道故,不見佛性。善男子!不見中道者,凡有三種:一者定樂行,二者定苦行,三者苦樂行。定樂行者,所謂菩薩摩訶薩憐愍一切諸眾生故,雖復處在阿鼻地獄,如三禪樂。定苦行者,謂諸凡夫。苦樂行者,謂聲聞、緣覺,聲聞緣覺行於苦樂,作中道想。以是義故,雖有佛性而不能見。如汝所問,以何義故名佛性者?善男子!佛性者,即是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道種子。復次善男子!道有三種,謂下、上、中。下者梵天,無常謬見是常。上者生死無常謬見是常,三寶是常橫計無常。何故名上?能得最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中者名第一義空,無常見無常,常見於常。第一義空,不名為下。何以故?一切凡夫所不得故。不名為上。何以故?即是下故。諸佛菩薩所修之道,不上、不下,以是義故,名為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