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頁 (共 620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12, 2021 1:37 pm
新老怪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禪所倡導的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最極圓頓法門。
與圓教所提倡的一悟一切悟,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並無二致。
以絕待真心 離言絕相,非可言說,是以妙高峰頂 不是人間,凡有言說 皆非實義,
從來諸佛諸祖 亦不立言說。
但如不假文辭,一切眾生 終無由知如來本覺心地,是以第二峰頭略許商量,如此方有與諸位理論處。

於今時值末法,人心不比從前,尋個真實悟道的人 尚且是甚難之事,阿誰又能做到頓修、頓悟、頓證?
古時禪宗祖師 見學人雖於指示之下,可以頓領玄旨,暗契如來本心,
但於修證 依然不無漸次之階,遂私通車馬,設三關次第,以表其說。
三關之說 不知始於何時,其前後之界定 也沒有一個比較權威的說法。
比較著名的黃龍三關 和高峰三關,只是三種勘驗人的手段,並非為示深淺漸次而立,
有的祖師 因此否認其存在。
但是如果從自古以來 諸禪德修證的情況看,此前後進修之階次 是客觀存在的,
與現今時人 之參學關係尤甚,故以為實有 深入探討之必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12, 2021 1:45 pm
新老怪
所謂三關者,乃指:初關、重關、牢關。
獅子以為,破初關者,為打破根本無明,證見本有佛性,明即心即佛之旨,約當於見道位;
破重關者,為斷除見惑(非單指小乘的八十八品見惑),掃淨理邊的疑惑和障礙,認清歸家之程途,約當修道位;
破牢關者,為斷除思惑(非單指小乘的八十一品思惑),除滅一切微細流注,至究竟果地成就,約當證道位。
宗下所討論的見地,以破初關為初有所明,以破重關為穩妥透徹,至於牢關以後 因其已見齊諸佛,故只論行履,不復言及於見,所以有末後一句 只到牢關之說。
牢關以後 非我等初心境界,祖師至此 亦無開口之處,但只眾口一詞“向上一著,千聖不傳”。

破初參者 只是初見法性,根本智雖然已得,但後得智未得。
此時觀察各種事物 好像霧裡看花,雖見其形,難睹其真。
學人於此 亦容易犯二種毛病:
第一種人因為自己 對許多事物的理解 還不是很透徹,總在懷疑自己所見不真,是不是另有什麼道理 自己沒有見到,沒有明了,在沒完沒了的猶豫、矛盾當中 倍感煎熬。
第二種人 不知這只是初到法身邊,以為無上大道 不過如此,就此放手逍遙去也。
破初關以後 所見雖然與佛不別,但無始妄情 不能當下頓破,這種理邊的障礙 需要反复思量審查,才能發現破除,不是簡單 做做保任即能解決的。
古人於悟後 還要到處參訪,就是要讓大祖師幫助看看,某甲還有什麼毛病 自己沒有發現,您幫著找出來,我好回去改。所以說公案裡的故事 不全是幫人開眼的,更有幫人明眼的!

初悟人 還容易犯的一種毛病,就是以能不能打機鋒、下轉語來證明、衡量自己是否已經開悟了。
剛才說過破初參 只是證根本智,得素法身,無盡妙用 需逐漸顯發。
下轉語用的是後得智,有的人可以很快得到,有的人則可能 需要歷經很久以後才行。
曾有同修對我講:“師兄,我現在什麼道理都懂(不是簡單的解悟,而是真悟了),可就像茶壺煮餃子,怎麼都倒不出!”
這種人就好似 困在深潭里的蛟龍,眼見四周的田土需要水,可它上下翻騰 就是倒不出,
即使偶爾 濺上幾滴 也管不了大用。
所謂轉語 乃是悟心人 講出的悟心話,決不像某些人想的,只要說幾句出格的話就是,那隻能騙騙門外漢,若遇上識路的人,三言兩語 就把你引到陰溝裡去了。
因此既然叫它轉語,首先必須是悟了的人 道的才行,其次要像大河決堤一樣,一句出口,則萬千轉語皆會下得,偶爾碰上的一二句 根本不算數!
就好比剛才是的蛟龍,何時等到把潭邊的堤岸沖開,一池清水噴薄而出說,那龍才能騰空而去。

:mrgreen:初關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12, 2021 1:52 pm
新老怪
現在禪宗論壇中也算見識了不少的禪客,說句得罪人的話,大多是在玩文字遊戲。有的人下語看似驚奇,那不過是聰明伶俐,記持而成,並非從自家胸襟中流出,縱有驚人之語,又與本分事何干?道個無名無心,雖然有順語下搭之嫌,但也還算不錯。因為我們的自性 無形無相,周遍法界;我們的絕待真心 含融萬物,總括諸法。此性無可表,此心 亦無可名,“說似一物即不中”,如果硬要用一個具體的名目來稱之,則立時即死在句下。可是後面的話 問題就來了,既然已經說 無名無心了,卻非要指出那個東西 識得冷熱,在畫好的蛇 下面還要再添上幾支腳。他的意思是在說,能知冷熱的 不是我們的肉團心,而是我人 本具的佛性,他已經見到這個佛性了。

在《楞嚴經》世尊引導阿難 七處徵心,八還辨見,告訴他自性並不在某一個 具體的器官裡。隨後又告訴一切根、身、器界等等 皆是如來藏,自性不在別處,就在你面前的一切事物上,所謂“百草頭上祖師意”也。如果只認 冷熱以外的 那個能知,那麼能知的自性,和所知客體 自然又成了兩個東西,如此則又回到錯以識神作主人的老路上去。這看似微小的差別,實乃是天地之隔,此一句錯了,則前邊任你曾下多麼精彩的語言,也總歸是錯。就像一條環環相扣的鎖鏈,有一個環節斷了,則整條鍊子即不成其為鎖鏈。

公案既是學人 檢測自己的舞台,也是善知識 接引後進的極好機會,若於祖師言下 一瞬間當下會取,自可得無盡受用。前次提到的 南泉勘庵主公案,那庵主因為腳跟不點地,眼睛不亮,故被南泉瞞過,若是心機快捷之人,於南泉道出“賺我來!”時豁然醒悟,驀地轉身,即不負 那老賊探水一場。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12, 2021 1:55 pm
新老怪
舉著這些事例,只是希望大家 對於修行一事,應該腳踏實地,莫著在花哨的事情上!
古人機鋒打得好,那是他心中 計較已盡,再無半毫纖塵,是以答語張口即來,全無一絲造作。
現在人 乃是為禪而禪,一兩句轉語 亦須百般計較,千般思索。
古人句句發自心田,故出口盡成妙諦,現在人字字 皆須揣摩,雖下語妙 而總不相干。
修行最要者全在老實二字:
你若真有悟處,雖然不會下語,別人亦埋沒不得你。你若不會,即使禪機打得再好,別人亦高抬不了你,何況即使說得幾句順口溜,與生死 更無半分乾系!
這樣講恐怕會得罪一些人,真實目的 乃是希望大家 通過對公案的學習,了解古人心行之所在,
以認清進修之方向,若語有不當,還望諸位見諒!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12, 2021 2:02 pm
新老怪
禪是什麼?大家會說:禪是正法眼藏,禪是涅磐妙心,禪是萬法之本源,禪是眾生之佛性,禪是每一個人的本來面目。說得好!因為禪是佛心,是佛知見,是如來的自在解脫境界,是三世諸佛出世的惟一大事因緣,所以禪宗自古被稱譽為佛心宗。通過對禪的體證,可以讓我們認清生命的本質,追溯到萬法的源頭,進而找出超越生死的根本方法。禪在哪裡?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你起心動念、舉手投足,無一不是自性的妙用,無一不是禪。

古來祖師為使後人 少走彎路,直接認取 這不生不滅、不變不易的妙明真心,不惜渾身落草,或喻之以“赤肉團上的無位真人”,或告之 言善惡無思時的本來面目,百般比喻、千種指示,只在使學人 明白向上之事,識得本有家珍。
早期禪客 根器快捷猛利,得到如此指示,自可頓明所以,了畢參學大事,《指月錄》、《五燈會元》收錄的這等事例 不在少數。
你看那古人悟道 何等迅捷!何等慶快!何等灑脫!
那是他等具有 解脫根性、夙慧深厚,故可觸目遇緣,會取向上之極則事。
自中晚唐以後,人根日漸愚鈍,於直指之下 悟入者越來越少,每每須歷經一番艱難困苦,方可窺破個中原由。
所以者何?皆為後世之人 障礙日深,心中包裹一層 厚厚的無明,單憑學人自己的力量,實難當下打破。
參學這件事 倒有幾分像小雞破殼,小雞要從殼中出來,有的時候蛋殼太厚,僅靠自己的力量 還不行,還需要雞媽媽 從外面幫助啐啄才行。
無明煩惱 也是這樣,當它太濃太厚的時候,僅憑我們自己的力量 很難將它打破,需要善知識的拶逼錘捋,提廝接引,方可收意想不到的奇效。

有人說:密法講的是三密加持,必須經上師灌頂以後 才能修學,所以密宗的師父 是最重要的,其他法門師父的作用 都不能與密宗相比。此言其實差矣!
禪宗雖然不立文字,不講定功,沒有一整套 刻板的修學方法,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更加體現出 為師者的重要作用。
禪宗祖師機用之靈活,接引手段之精微善巧,絕非依照法本次第 教授所能相比。
現在就借法眼文益禪師 悟道的經歷,讓我們共同領略一下 本分宗師的風采。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12, 2021 2:12 pm
新老怪
(法眼文益)抵福州參長慶,不大發明。後同紹修、法進三人欲出嶺,過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爐次,地藏問:“此行何之?”師云:“行腳去。”地藏雲:“作么生是行腳事?”師云:“不知。”地藏雲:“不知最親切。”雪霽辭去,地藏送之,問云:“上座尋常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乃指庭下片石雲:“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師云:“在心內。”地藏雲:“行腳人 著什麼來由,安片石在心頭?”師窘無有對,即放包,依席下,求決擇。近一月餘,日呈見解、說道理,地藏語之雲:“佛法不恁麼。”師云:“某甲詞窮理絕也。”地藏雲:“若論佛法,一切見(現)成。”師於言下大悟。

法眼文益禪師為五代時人,是禪宗五家中最後一宗――法眼宗的創始人,其禪風的特點在於:“對病施藥,相身裁縫,隨其氣量,掃除情解。”師早年參學時,先參禮長慶,未曾發悟。後與紹修、法進過地藏院,因阻雪而得遇地藏桂琛(莫非**的子孫 果真與雪有緣麼?),地藏問他:“此行何之?”(果然老婆心切)他道:“行腳去。”(不忘衲子本分事)地藏接著問:“作么生是行腳事?”(會與不會須勘過始得)雲:“不知。”(是會了不知?還是不會不知?)地藏雲:“不知最親切。”(這老漢恁麼慈悲,爭奈這後生不會)

古人為諮決心中大事,不畏艱險,不避辛勞,足踏草鞋,手持缽盂,遍參諸方禪德,雖千里萬里 亦決然而往,此等為法忘軀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後人 好好學習。話說法眼等三人 在行腳途中,因大雪阻路而留宿於地藏禪院,地藏桂琛(又名羅漢桂琛)禪師經過一番勘驗,知道他還未明白本來事,一句“不知最親切”已經道盡祖師西來意,無奈法眼 當面錯過。桂琛禪師 看他此時妄心沒有死透,疑情不充,力量不足,就是直接說破他 也承當不下來,因為時機未到,於是並沒有 急著趕他上架。其實不但煮飯要講究火候,度人更要講究火候,祖師的手段果然不比常人。

待雪住天晴,法眼等為著心中的未了事,又準備接著踏上行腳的路程,桂琛禪師在送他出門的時候,看似不經意地發問:“上座尋常說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教下尋常皆是這般說,你究竟是在跟著別人學舌,還是真的懂了 萬法唯心之旨呢?
於是信手指著 庭下的一塊石頭問道:“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法眼雲:“在心內。”果然是個義學沙門,那老賊等的就是這一句,不管答他是在心內 還是在心外,只要有個落處,就已然著了道,於是馬上頂他一句:“行腳人 著什麼來由,安片石在心頭?”這一句果然利害!
一槌敲在法眼的穴道上,行腳為的是參訪善知識,原來善知識 就在眼前!
在以後的個把月裡,法眼天天拿著想好的答案 求教於桂琛禪師,可那老漢總是不肯,不論你道出個什麼,只告訴一句“佛法不恁麼。”
唉!這無始無明的力量 就有這麼大,非但我們後世學子 奈何它不得,就連法眼 這樣的大祖師,也不免深陷其中。它就像一個無形的牆 橫亙在修行人面前,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時無刻 不在障礙著你,使你寸步難行。
原文之中 沒有告訴我們 法眼都舉呈了些什麼見解,講說了些什麼道理,但我相信其中 絕對不乏精妙的言辭,不比在我們壇子上見到的差。只是這些 是從情識意解中來,不論多麼精彩,皆與那本分事了不相干。如果沒有打開 心中的那隻慧眼,你就是窮盡竭世樞機,下萬千轉語,也依然未曾 道得少分。
桂琛禪師 如此苦苦逼迫法眼,用的是宗下 常見的“奪”的方法,
何以謂之“奪”?所謂“驅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是也!
以此否定 你過去一切知見,打掉你心中 所有執著,待妄心死絕死透,自可云開霧散,得見天日!

終於有一天,法眼再無見解可呈、再無道理可說,只好承認:“某甲詞窮理絕也。”
地藏看他 實在是走投無路,於是才直接指示道:“若論佛法,一切見成。”
佛法既不遠在天邊,也不曾被祖師私藏,它就在一切事事物物頭上,就在你 這當下的一念心中!
法眼至此方“於言下大悟。”

禪既非深奧莫測的玄理,也非華麗優美的辭藻,它不假修為,非可造作,只不過 是一種本來如此、法爾如是的客觀存在。
禪其實至簡至易,沒有一絲一毫的神奇玄妙,就像我們天天喝的白開水一樣 平淡無奇。
但是不知者 總把它看得千般神秘、萬種迷離,說起禪 必定從稀奇古怪、光怪陸離處會取。
如同從小喝飲料長大的人,不相信真正的水 本就是淡而無味的一樣,
許多人 也不相信 禪真的如此平淡無奇,在談起禪的時候,總是力求下語如何精彩、如何精妙,頗有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氣概,
其實那隻是世智辨聰,與禪有什麼相干?
你轉語下得再多再好,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死了以後 到閻王面前做買路錢,
有時間玩這種 無用的文字遊戲,打那些似是而非的機鋒,還不如 在心地上 多用用功的好。

法眼禪師參學的經歷說明,學道者只有放下妄想,死卻偷心,才能悟入真正的解脫大道。
如果死抱著知見不放,從概念和名相上求解脫,只會為自己 增添新的障礙,如此則離道日遠,學人可不慎乎?!獅子常君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12, 2021 6:41 pm
電火
獅子常君!?
若論禪宗無此號
獅子奮迅三昧
來的快.去的快
何常之有?

快快改號
獅子還在睡大覺!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12, 2021 6:55 pm
電火
庭前一片石
===========
七賢女
一要無根樹一株。(樹倒藤枯)
二要無陰陽地一片。(庭前一片石)
三要叫不響山谷一所(好繫驢)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12, 2021 8:13 pm
cyc32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為 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是諸菩薩摩訶薩。無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遊戲。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自心現境界善解 其義。種種眾生。種種心色。無量度門隨類普現。於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遊一切諸佛剎土。承佛神力。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 掌恭敬。以偈讚曰。
 世間離生滅  猶如虛空華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遠離於心識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  世間恒如夢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  煩惱及爾炎
 常清淨無相  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槃  無有涅槃佛
 無有佛涅槃  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  是二悉俱離
 牟尼寂靜觀  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  今世後世淨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一 12月 13, 2021 7:53 am
新老怪
無始無明 又名根本無明,乃我人無始以來,由一念不覺,在本來靈明空寂的性覺體上,所生出之顛倒妄想也。
由本來之無生,而妄見有生;由本來之不滅,而妄見有滅。
如此復有 生死輪迴,六道遷轉,長墮苦海,無有了期,把個大好的天真佛 埋沒在六道裡,寧不冤乎?
其實無明 與真如原是一體,是以六祖慧能大師
直言相告:“煩惱即菩提。”既然煩惱與菩提不二,後世參禪、學禪、悟禪之輩 亦明的個中道理,人人皆說也說得,道也道得,可為什麼 對於菩提正覺 總是難以真實證入呢?


只為吾人 被無明遮蔽太久,起心動念,舉手投足,無一時、無一刻不在顛倒中。
人的思想、思維有其慣性,錯誤地、顛倒地事物 接觸久了,就會習以為常,反而會以為它 本來就是如此,只有這樣 才是正確、正常的。0比如我們的眼睛看物,外面的影像經過眼內玻璃晶體的反射,落在視網膜上的圖像是顛倒的,原本在上的投射到下邊,本來在下的 反而變成為上。
但是由於我們從一出生 就是如此,早已習慣顛倒了,如果你讓他把上下倒過來,他反而會手足無措。
這個無始的無明 也是如此,因為長久以來 顛倒慣了,錯誤的觀點 一直被認為是正確的,你就是讓他拋棄、放下,他都不知道 應該如何去放,如何去下手。
由於這種習慣,本來是無明顛倒,我們會覺得是必然的、合理的,
因為它符合 我們邏輯思維的習慣;
本來是真如實性,因為不符合 我們固有的思維習慣,反而被抵制、排斥和否定。


所以說 知道煩惱即菩提,放下即解脫,這是一回事,
而能否證得 這個看似簡單,其實無比深奧的道理,又是另外一回事。
古人總是從心地上 直接指示,告訴你“那個”就是你的真如佛性,就是你的主人公,
可能夠當下契入、直面承當的 又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