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經有頌云
故說頌言——
禪定與彼三摩地 無量以及無色定
及彼滅盡受想定 以唯心故不可得
預流果及一來果 不還果與阿羅漢
如是四果實無非 依於心之虛妄境
禪與禪者及所緣 斷除以及見真實
悉皆無非是分別 於此認知即解脫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
- 文章: 70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大慧問:世尊,說有三種阿羅漢,三者之中,何者堪得阿羅漢之名?(何者才是名符其實,堪可號稱阿羅漢??)Viirya 寫: ↑週六 4月 12, 2025 11:18 pm 經云
大慧言:
世尊說有三種阿羅漢,三者之中,何者堪得阿羅漢之名?其為一向趣(eka-ayana)於寂滅者、或為因發誘導餘眾願而退資糧者、或為佛所應化者?
世尊答言:
大慧,為一向趣於寂滅之聲聞,非為餘者。
大慧,餘二者,或已圓滿修習菩薩行,或為化佛所化。以依本願善巧方便而生,故彼為莊嚴諸佛會聚而於中顯現。
大慧,於如是道上與所住;彼等說種種依於分別之法,此謂彼超越禪定、禪者、禪所緣而得果,以彼了知世間無非心自所見。彼依所得而說。
復次,大慧,若預流作如是念:此是枷鎖,然而我已離彼。則彼已犯疑過,彼依然持我慢,故彼實未曾脫枷鎖。
復次,為超越無量、無色界禪定者,則應離自心所見諸相。滅受想等至不能超越個別世間,以其無有而唯心。
世尊回覆:
大慧,為一向趣於寂滅之聲聞,非為餘者。
由此可知,楞伽經主張,阿羅漢是契空者,餘皆不是!!
那麼,三者之中除了契空阿羅漢,其餘兩種修行者,又是甚麼狀況??
一、行大乘菩薩道者。
二、化佛所化者。(請問何謂,化佛所化者。)
世尊答言:
大慧,為一向趣於寂滅之聲聞,非為餘者。
大慧,餘二者,或已圓滿修習菩薩行(此言菩薩摩訶薩得意成身);或為化佛所化。以依本願善巧方便而生(此言虔信阿彌陀佛,為化佛接引,而往生西方淨土),故彼為莊嚴諸佛會聚而於中顯現。
大慧,於如是道上與所住;彼等說種種依於分別之法,此謂彼超越禪定、禪者、禪所緣而得果(此言,超越能所,證悟真如根本智),以彼(真如無分別心)了知世間無非心自所見。彼依所得而說(此義乃闡明般若亦為分別之法,然菩薩於分別中而無有分別,這是從修佛者功夫相應境界而言)。
復次,大慧,若預流作如是念:此是枷鎖,然而我已離彼。則彼已犯疑過,彼依然持我慢,故彼實未曾脫枷鎖。
(上言:假如修佛者,初證空性真如,卻來認定一切法皆是煩惱枷鎖,而自認,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此為自起慢心,即是
般若心經:
心有罣礙恐怖而顛倒夢想。
勝鬘經:
阿羅漢有恐怖。何以故?阿羅漢於一切無行怖畏想住,如人執劍欲來害己,是故阿羅漢無究竟樂。)
復次,為超越無量、無色界禪定者,則應離自心所見諸相。
(此言:第四禪天才是三昧正受,禪者於此眾妙之門迴光返照,依止無分別心,無所得法,才能超越無色界(破無始無明),才能圓滿法性真如一合相。
首楞嚴經:
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滅受想等至不能超越個別世間,以其無有而唯心。
契空阿羅漢深入空定,其所證之滅盡定,滅受想等至,不能超越個別世間,以其堅守一真如心之空性,而不發起真如大用,故無有融合法性妙有,故不能得一切種智。此行者稱不迴心鈍阿羅漢。(故佛曰:以其無有而唯心))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489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經云
大慧,有兩種覺智,謂觀察智(pravicaya-buddhi)及取分別相計著建立智(ikalpalaksanagrahabhinivesapratisthapika- buddhi)。
觀察智者,大慧,以智觀察一切法自性,離四句、不可得。此即觀察智。云何離四句?謂離一異、俱非俱、有無、常斷。此謂四句。大慧,汝應用心修學以四句觀一切法。
大慧,云何取分別相計著建立智?謂心緣此智以作分別,於是生起計執,以此計執生起堅濕暖動四大種性。於以宗、因、喻確立句義時,遂成無有〔而為有〕之建立。此即取分別相計著建立智。
大慧,有兩種覺智,謂觀察智(pravicaya-buddhi)及取分別相計著建立智(ikalpalaksanagrahabhinivesapratisthapika- buddhi)。
觀察智者,大慧,以智觀察一切法自性,離四句、不可得。此即觀察智。云何離四句?謂離一異、俱非俱、有無、常斷。此謂四句。大慧,汝應用心修學以四句觀一切法。
大慧,云何取分別相計著建立智?謂心緣此智以作分別,於是生起計執,以此計執生起堅濕暖動四大種性。於以宗、因、喻確立句義時,遂成無有〔而為有〕之建立。此即取分別相計著建立智。
-
- 文章: 70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
- 文章: 280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大慧,餘二者,或已圓滿修習菩薩行,(菩薩摩訶薩得意成身)或為化佛所化。(於無明住地,不可思議轉成法界性)以依本願善巧方便而生,(報身)故彼為莊嚴諸佛會聚而於中顯現。(應、化身)
-
- 文章: 3489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由無相智熟悉解行地而入初地
經云
大慧,此即兩種智之性相。菩薩依此而通達二無我,復由無相智熟悉解行地而入初地,得一百禪定。復由入殊勝三摩地,得見百佛百菩薩,得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得以光明照耀一百佛土,善能了知上地相,由最勝願功德示現神力,於入法雲地時受諸佛灌頂,現證如來內自證地。成就十無盡願中諸法,為成熟一切有情故而應現種種光輝化身,恒安住於自證境界大樂。
經云
大慧,此即兩種智之性相。菩薩依此而通達二無我,復由無相智熟悉解行地而入初地,得一百禪定。復由入殊勝三摩地,得見百佛百菩薩,得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得以光明照耀一百佛土,善能了知上地相,由最勝願功德示現神力,於入法雲地時受諸佛灌頂,現證如來內自證地。成就十無盡願中諸法,為成熟一切有情故而應現種種光輝化身,恒安住於自證境界大樂。
-
- 文章: 280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經云
大慧,此即兩種智之性相。(成所作智同圓鏡、妙觀察智見非功)菩薩依此而通達二無我,(無我、人相)復由無相智熟悉解行地而入初地,(無眾生相)得一百禪定。(正定)復由入殊勝三摩地,(正思惟)得見百佛百菩薩,(正見)得知前後際各百劫事,(正念)得以光明照耀一百佛土,(正業)善能了知上地相,(正命)由最勝願功德示現神力,(正語)於入法雲地時受諸佛灌頂,(正精進)現證如來內自證地。(成就佛道)成就十無盡願中諸法,(無壽者相)為成熟一切有情故而應現種種光輝化身,(利行)恒安住於自證境界大樂。(同事)
大慧,此即兩種智之性相。(成所作智同圓鏡、妙觀察智見非功)菩薩依此而通達二無我,(無我、人相)復由無相智熟悉解行地而入初地,(無眾生相)得一百禪定。(正定)復由入殊勝三摩地,(正思惟)得見百佛百菩薩,(正見)得知前後際各百劫事,(正念)得以光明照耀一百佛土,(正業)善能了知上地相,(正命)由最勝願功德示現神力,(正語)於入法雲地時受諸佛灌頂,(正精進)現證如來內自證地。(成就佛道)成就十無盡願中諸法,(無壽者相)為成熟一切有情故而應現種種光輝化身,(利行)恒安住於自證境界大樂。(同事)
-
- 文章: 216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
- 文章: 3489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楞伽經的止觀禪修
經云
復次,
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了知四大種及造色。云何了知大種與造色?
大慧,菩薩摩訶薩應當觀此大種真實不生,大慧,大種無生。如是認知世間無有一法,但唯分別。當如是認知可見境無非自心時,實取外境即便止息,無所有而唯心分別而成為見,此即離四句、離外道論;此無我我所;住如實處,見其實相,即謂無生境界。
復次,
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了知四大種及造色。云何了知大種與造色?
大慧,菩薩摩訶薩應當觀此大種真實不生,大慧,大種無生。如是認知世間無有一法,但唯分別。當如是認知可見境無非自心時,實取外境即便止息,無所有而唯心分別而成為見,此即離四句、離外道論;此無我我所;住如實處,見其實相,即謂無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