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 頁 (共 593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8月 28, 2024 7:48 am
新老怪
談到修道,如果不了解「道」是什麼,怎麼修?那麼,「道」究竟是什麼?簡單地說,道,就是道路。
人生的旅途,一期的報命,如果不知道它將通往何處?
而且路況 又是如何?則一路行起來,必定惶恐不安、障礙重重。
若能了解自己所走的道路,它的終點站在那裡、道路的狀況如何,則行起來,就能踏實、心安、走得平坦;同時也能減少許多的障礙。所以,修道之前,先要「悟道」。

我們說悟道,悟的是什麼道?
道的範圍非常廣泛,舉凡能夠言行一 致、裡外合一的,就與清淨心、智慧心、慈悲心相應;
能與清淨心、智慧心、慈悲心相應,就合於道的本體,這就是所謂的「見道」。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天命之謂性」是指吾人 與生俱來的性德;也就是《華嚴經》云:「一切眾生 皆具如來的智慧德相。」
這種性德,人人皆有,非從外得,亦非由師得,在佛法稱之為「佛性」。
然而,佛性又是什麼?
我們能聽、能說、能看、能動的……,一生下來,就知道苦樂憂喜的感受,這些都是性的作用。
縱然那些聾盲的殘障人士,眼根、耳根都壞了,但能起作用的心 仍然還在,這就是佛法所說的「覺性」。

覺性人人都有,但被外境的五欲六塵 所蒙蔽了,故而不起作用。
悟道修道,就是為了恢復 我們固有的德能,讓它重啟光明,不再起惑造業,因 而受報在生死輪迴的業海之中,不能自拔。
能了解這個道理,而能隨順覺 性,時時返觀覺照,不起分別、執著;
有了過失、或起了妄想,就馬上懺 悔改過,讓這念心能作得了主,念念分明。
若如此,即能與道相應。
所以說,「率性之謂道」。了解了道的本質,而能力行 實踐於日常生活之中,不畏困苦、不怕艱難,能克服重重的障礙,念念安住在 正念之中,才能遠離煩惱的惑障,得自在解脫。
這就是古聖先賢 對世人的教化,故說:「修道之謂教」。

佛法是以人為中心,人以心為宗,而心又以覺悟為本。
每個人都有心,但覺悟的程度 卻個個不同。
佛法所說的「惑業苦」三種煩惱,因造業的不同,所感得的果報 也有差異。
所謂:「造善因得善報;造惡因受惡果。」過去的因,感得的是現在的果;
現在的因,感來世的報。
如果懂得因果報應的道理,就要時時提起覺照,返觀自心,掃除心中的煩惱。
而這種認知,靠的是自己的覺悟,而非聽聽道理 就能明白的,所以說,「道在心悟」。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自己。」修道這件事情,完全在於自己 親身的體驗與力行,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覺明之道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8月 28, 2024 7:52 am
新老怪
佛法講「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些都是做人的道理。五戒與儒家所說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相應。五戒中 的「不殺」,是仁;「不盜」,是義;「不妄語」,講的是信;「不飲 酒」,即是智;至於「不邪淫」,則屬於禮的範疇。這些講的都是倫常的道理;倫理有家庭倫理、學校倫理,也有社會倫理等等。家庭的倫理,說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學校的倫理,講求的是尊師重道, 而社會倫理則教人敬老尊賢、鋤強扶弱。這些倫理的教育,即是儒家所說的「內聖外王」的思想。「內聖」,是要我們心地光明磊落,清淨無染;「外王」,則是王道的精神,也就是要以慈悲心與平等心來待人處世。如此,才能使這個社會富足安康、樂利祥和,進而達到烏托邦的理想世界。

然而,修道是有次第的。所謂聞道、悟道,爾後修道;當功德圓滿了,才能成道。再進一步地講悟道,悟道有「事」悟與「理」悟。理上明白了,就要在事上實踐,要將我們所悟的道理,落實在日常生活一切作息動用之中,達到理事圓融;也就是說,悟了這一念心之後,還要懂得保養聖胎,時時保持這一念心能不起妄動,不受境界的遷流,隨緣遇理境時,還能作得了主。

覺明之道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8月 28, 2024 7:59 am
新老怪
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為一切境界,都是仗境托緣,因緣和合而生。所以,都是虛妄不實。祖師說:「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屋裡坐。」因為金佛、木佛遇火即化;泥做的佛像,遇水則融。那麼,什麼才是真佛?真佛就是現前這一念不動的覺性。若能悟 得這個道理,就是「見道」。見道之後,就要保任;保任就是修道的功夫。當修道成功,能夠消除我們的煩惱、習氣與毛病之時,才是佛。如 果,保任的功夫不得力,仍然還是一介凡夫。若不幸走錯了路,起了邪知邪見,即成了魔。所以說,「迷時眾生,悟即菩提。」能將妄想、煩惱的心收攝回來,住在一處,不起妄動,就是「菩提」。所以,菩提是清淨心、無住心。這一念心,念念迷,就是眾生;念念覺悟,就是菩提。修行就是要在這一念心上用功。不是悟道即了,就能成佛。悟道,只是找到了路頭,有了一個正確的方向;若能朝著方向繼續前進,一路上披荊斬棘,破除重重的障礙,才能成就最後的菩提道業。

佛法說萬法唯心,祥和樂利的大同世界,其實就在我們一念心性之中。只要能淨化我們的心行,安住這一念心在正定之中,使三業清淨無染,則眼前的濁苦惡世,就是淨土,即是大同世界。至於如何才能淨化我們的心靈?答案就在於修道。而修道的方法很多,無量無邊。誦經念佛參禪,只是其中的一種方便而已。佛法一大藏教,八萬四千法門,都在教導 我們如何去惑證真、斷惡修善,讓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能夠保持這 一念心清淨無染、如如不動,以致轉識成智,成就菩提的道種。無論我們修習哪一種法門,只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修得這念心清淨了,就能不 隨業流轉,生命就能永恆,則當下即與清淨法身佛相應,進而成就我們菩提涅槃的道果。

覺明之道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8月 28, 2024 11:37 am
沙塵封眼
新老怪 寫: 週三 8月 28, 2024 7:59 am 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為一切境界,都是仗境托緣,因緣和合而生。所以,都是虛妄不實。祖師說:「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屋裡坐。」因為金佛、木佛遇火即化;泥做的佛像,遇水則融。那麼,什麼才是真佛?真佛就是現前這一念不動的覺性。若能悟 得這個道理,就是「見道」。見道之後,就要保任;保任就是修道的功夫。當修道成功,能夠消除我們的煩惱、習氣與毛病之時,才是佛。如 果,保任的功夫不得力,仍然還是一介凡夫。若不幸走錯了路,起了邪知邪見,即成了魔。所以說,「迷時眾生,悟即菩提。」能將妄想、煩惱的心收攝回來,住在一處,不起妄動,就是「菩提」。所以,菩提是清淨心、無住心。這一念心,念念迷,就是眾生;念念覺悟,就是菩提。修行就是要在這一念心上用功。不是悟道即了,就能成佛。悟道,只是找到了路頭,有了一個正確的方向;若能朝著方向繼續前進,一路上披荊斬棘,破除重重的障礙,才能成就最後的菩提道業。

佛法說萬法唯心,祥和樂利的大同世界,其實就在我們一念心性之中。只要能淨化我們的心行,安住這一念心在正定之中,使三業清淨無染,則眼前的濁苦惡世,就是淨土,即是大同世界。至於如何才能淨化我們的心靈?答案就在於修道。而修道的方法很多,無量無邊。誦經念佛參禪,只是其中的一種方便而已。佛法一大藏教,八萬四千法門,都在教導 我們如何去惑證真、斷惡修善,讓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能夠保持這 一念心清淨無染、如如不動,以致轉識成智,成就菩提的道種。無論我們修習哪一種法門,只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修得這念心清淨了,就能不 隨業流轉,生命就能永恆,則當下即與清淨法身佛相應,進而成就我們菩提涅槃的道果。

覺明之道
…,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8月 29, 2024 8:05 am
新老怪
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出自《楞严经》。原文是:“汝元不知 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意思是:众生业力不同,心量就不同,心量不同,境界就不同。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8月 29, 2024 8:20 am
新老怪
尺童——呸!瞎驢亂吼一聲,也會使獅子明心,當即解脫。野狗就不行了,找狐朋狗友們來合力報復,以為污辱人格自尊。

!馬祖一日上禪床,才坐下就橫空吐了一口痰。
侍者問:“和尚剛才為什麼吐痰呀?”(不講衛生,不注意保持大師儀錶)
師雲:“老僧在這裡坐,魔顯山河大地、森蘿萬像,老在這裡(揮之不去),嫌它礙事,所以吐它一臉。”
(拐——高境界來了,覺遍四方,不屑之,阿呸!)
侍者雲:“這是好事呀。和尚怎麼還嫌呀?”
(啊,原來是呸這個呀,我說大師哪能這麼卑劣、庸俗呢)
師雲:“對你是好事,對我就嫌多餘。”
(道貌岸然,你這類凡夫俗子才喜歡,我嫌裝模作樣多餘)
侍者雲:“老師這個是什麼人境界?”
(老師隨地吐痰這個境界,不太像很高檔呀?)
師雲:“這是菩薩人境界。”
(也就是菩薩境界吧……離佛遠點 )

百丈一日在法堂裡坐著,直到四更。
侍者雲岩三次來和尚身邊侍立,很關心老師,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事。
第三次的時候,和尚突然呸了一聲。
雲岩問:“和尚剛才為什麼呸呀?需要我做什麼?”
師雲:“這個不是你的境界,你不明白,和你無關。”
哀求:“老師爸爸:某甲(雲岩我)是和尚貼身侍衛。這麼親近的人都不說,還說給誰呀?”
師雲:“別問了,不是你問底事(生死大事),兼不是老僧說底事。”(除了生死大事,其它事都不重要,不值一提)
雲岩一聽‘生死大底事’,眼睛都綠了:“老爹呀:百年後要知,乞和尚慈悲。”(生死大事,求老師給講講吧)
師雲:“你這是難為死我了,老漢沒造過人,(哪知道生死的事)。剛才只是忽然想起菩提涅盤,所以呸了一下,吐了菩提魔、涅槃魔一臉。”
雲岩有點迷糊:“老爹呀:如果這樣(菩提涅槃都是魔事),那你怎麼經常反復說,菩提涅盤了義不了義(菩提涅槃是什麼意思、具體真正含義)?”
師雲:“那些是對不執著的人說的。今天所以對你這麼說,不是你問底事(生死大事),兼不是你境界。(你還沒到不執著的境界)”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8月 29, 2024 8:24 am
新老怪
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緣起於現象界,有源律師前來言談修道用功方法。)

大珠慧海禪師曰:「用功!」
(道人隨時均在照顧自己心識念頭,此即是在用功也。)

曰:「如何用功?」
(和尚用功,應與眾或有不同焉!願聞其詳。)

師曰:「饑來喫飯,睏來即眠。」
(吾用功方法僅饑餐、睏眠而已。)

曰:「一切人總是如是,同師用功否?」
(饑餐、睏眠即所謂用功,那其他大眾也很用功囉!)

師曰:「不同!」
(當然眾人與我不同,若同則眾人悟道與我等焉!)

曰:「何故不同?」
(同樣是饑餐、睏眠,為什麼說不同?)

師曰:「他喫飯時,不肯喫飯,百般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飯不揀擇,眠不求舒適者幾稀?我等亦應反省。)

律師杜口。
(反省自己,可如是用功乎?)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8月 29, 2024 9:54 am
新老怪
佛法所說的「唯心論」,與西方哲學的唯心論,在本質上迥然不同,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因為西方哲學,所說的唯心,是絕對的唯心,不合中道圓融的正見。
佛法所說的唯心,講的是「心生萬法,萬法唯心」,其主要的內涵,是要我們學人,能藉著正助雙修而明白「心性」的道理。
進一步,才能開發智慧,以達自利利人的目的。
故佛法以「明心見性」為宗,以「慈悲濟世」為本,所以說,佛法重在實踐。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8月 29, 2024 4:10 pm
新老怪
《金剛經》要人離一切相見性,見性即見我也。
《華嚴》要人發一切善想行願成佛。成佛雲者,蓋為此我乃法身佛,有一切善想 而成就報身佛、化身佛也。
此我有三佛名,不具三佛,不是圓滿之我。

  《華嚴》乃純真法界。
知此我而不入《華嚴》則是自屈,無大人風度,不能入諸佛座中,智慧辯才神通皆不能及,得無愧乎!
要知此我 原與諸佛相等,何以至此不及?
蓋諸佛明此我 而究竟到圓滿至極之地,不使有纖毫留礙,始安心自在。非是彼得少自足、
見淺忘深之徒發自了見,有體而無用也。
所謂涅槃心易會,差別智難知。
學者不入《華嚴》,難逃卑陋之訥。

:mrgreen:離一切相見性,見性即見我也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8月 29, 2024 4:22 pm
新老怪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昔有古德,忽一鬼使來追,古德欲寬限七日,後鬼使七日復來,尋覓,了不可得,與忠國師第三度為大耳三藏不能測國師所在一例。
吾人修道,惟此乃最要緊者。
若不能有此,把柄為鬼神所見,如何度己度人?
若得此,則腳跟落地,萬不可妄語 我在動用中,鬼神亦不能見。
要知道我在動用中,鬼神亦不能見,乃此我本體本義,不是我悟後 要相應之義。
吾人悟後 全要相應,若不能相應,任你明了,終被習氣牽纏,隨生死去,不能作主。
既悟此我,相應何難?
當時時留心,只有一我,歷歷孤明,三月之久,便得調馴之驗。
言三月者,寬其限也,七日即了不可得,而況三月乎?珍重珍重。

  古人悟此我時,當下 即了不可得,真是上上智人。
其次者,則耽延歲月。
所以古德勉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昔袁五斗勉大慧杲曰:生死事大,何暇應酬?
自古來多少人 皆悟後工夫不得力,以致三十年四十年才打成一片。

:mrgreen:打成一片。
我等是波浪,從未離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