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曰無。
僧曰:上自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甚麼卻無?
師曰:為伊有業識性在。
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否?
師曰有。
僧曰:既是佛性,為什麼撞入這個皮袋裹?
師曰為他知故犯。’
‘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曰無。(本來趙州想讓此僧參“為什麼無?”)
僧曰:上自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甚麼卻無?(引經據典,執著辯論)
師曰:為伊有業識性在。(因為伊有識,拐彎罵這位是執見辯論的笨狗)
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否?(這僧聽出來罵人了,幫前僧打報不平,問:你趙州狗還有佛慈悲性麼?)
師曰有。(……本來認錯了,承認自己是狗了。)
僧曰:既是佛性,為什麼撞入這個皮袋裹?(不依不饒)
師曰為他知故犯。’
尺童——趙州說:你明知故犯(明知前面的問答事),所以入了狗皮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