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頁 (共 617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9月 11, 2024 8:58 am
新老怪
「即心」,講的就是現前凡夫五蘊身心之中,那個意識虛妄分別的執取之心,此意識妄執的心就是佛。經云:「一切眾生,貪欲恚痴,諸煩惱中, 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跏趺坐,儼然不動。」凡夫的心與佛心,本 來無二,如冰與水,拳與掌之間的關係一樣,唯有表相的不同而已,實質上卻沒有分別。如果能徹悟此心,即可大用現前,大機圓應,泯除凡聖的差別,拔除生死的根源。到那時,就能見到「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當念。」當下就能徹證「全心即佛,全佛即心」。

一切萬物,無非自心所現,都是此心的妙用,所謂「心即萬法,萬法 即心」;心不小,萬法也不大,故而才有「芥子納須彌」之說。所以,大 小無礙,猶如古德所說「以大千土作一粒粟,將一粒粟作大千土」,就是這個道理。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9月 12, 2024 7:15 am
新老怪
達摩得0分——禪宗公案351


1琴聲悠揚
2:我有一題能鑑別是否開悟,百度也沒有答案的。聖者體驗涅槃後,為何還會出來?
……
農村碧水藍天: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農村碧水藍天: 離四句絕百非啊?
1琴聲悠揚
2: 學舌
……
尺童:回答被樓主當閒聊刪了……
再用正經的方式答一下?有沒有真悟的作為標尺來印證?樓主就算了……
1琴聲悠揚2: 不信我就靜靜的看我裝,敢進來不敢回答問題,算什麼意思
尺童: 回覆 1琴聲悠揚2 :出來了,真快。
……
小徑一禪:樓主沒開悟

1琴聲悠揚2: 這麼說的,留你一人作代表。多的,刪
尺童: 小徑一禪,這名嚇人,悟了什麼,就敢評判樓主悟沒悟?至少得提示點吧
小徑一禪: 回覆 尺童 :你開悟了就知道了
尺童: 回覆 小徑一禪 :也是,復明了看得一清二楚。怎麼對瞎子說,也說不清楚。
小徑一禪: 回覆 尺童 :如是如是
……
lai1680:嚇得我不敢回貼,怕被樓主識破,樓主幫幫忙,回個貼“此人已悟”,我私下給你發紅包行不
尺童: 此人已悟!支付寶帳號:geiduoshaoqian.ccav
1琴聲悠揚2: 回覆 尺童 :看過你的發言,你也算有點小小體悟,給你三十分吧。
molodyofrain: 回覆 1琴聲悠揚2 :大評委,你給自己打多少分啊?
1琴聲悠揚2: 回覆 molodyofrain :滿分
……
陽光在心9:透露一點吧:“無妄想處名涅槃。”“為何還會出來?”答案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尺童: 達摩100分,此人已悟。層主會吃達摩千年前吐的痰,然後吐在這裡,也算能吃會屙,1000分吧。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四 9月 12, 2024 7:23 am
新老怪
福州羅山道閑謁石霜山慶諸禪師問曰:「去住不寧時如何?」
(識起迷情於心去住不寧,狂心未歇時,該如何對治?)

石霜禪師曰:「直須盡卻。」
(因緣聚會或業識妄動時,能全部拋棄乎?可用制心止來止住乎?)

道閑不愜意,乃參巖頭全豁禪師,問同前語。
(未逢劍客不呈劍,不是詩人不對詩,霜師錯估道閑悟境。)

巖頭禪師曰:「從他去住,管他作什麼!」
(《圓覺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心,於諸妄心,亦不息滅。處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去住由他,不止自止,管他東南、西北風,終有止吹的一天也。)


玄祥釋解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9月 13, 2024 9:28 am
新老怪
龍蛇易辨-禪宗公案350


南泉普願禪師住持河南一所庵堂時,學僧趙州禪師從山東來拜訪求道,
南泉說:「你今天來得不巧,我要上山去工作,沒時間和你談話,到時請自己做飯吃,並且不要忘記送一份上山來給
我吃。南泉禪師不見趙州送飯來,就下山回庵,看到趙州正呼呼大睡。
南泉禪師也上床躺在他身邊睡覺。當趙州醒來時,
南泉禪師就對他說道:「我以前曾經看過一個『靈利』活潑的道人(趙州禪師在童年的時候也曾禮過南泉普願禪師做師父),直到現在沒有再見過  。 
​​再問:「你看過嗎?否則怎知他不一樣?」 
趙州答道:「請老師先放下禪杖。」 
南泉禪師非常歡喜道:「我印證了你那時智慧的眼睛!」 
停了一會,趙州問南泉禪師道:「老師!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外之道?」 
南泉禪師拿起拄杖子 就朝趙州打去,趙州伸手捉住南泉的拄杖子說:
“以後不要打錯人了。” 
南泉禪師非常高興地說:“龍蛇易辨,真和尚不可欺呀!”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9月 13, 2024 9:59 am
新老怪
福州羅山道閑謁石霜山慶諸禪師問曰:「去住不寧時如何?」
(識起迷情於心去住不寧,狂心未歇時,該如何對治?)

石霜禪師曰:「直須盡卻。」
(因緣聚會或業識妄動時,能全部拋棄乎?可用制心止來止住乎?)

道閑不愜意,乃參巖頭全豁禪師,問同前語。
(未逢劍客不呈劍,不是詩人不對詩,霜師錯估道閑悟境。)

巖頭禪師曰:「從他去住,管他作什麼!」
(《圓覺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心,於諸妄心,亦不息滅。處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去住由他,不止自止,管他東南、西北風,終有止吹的一天也。)
 

玄祥釋解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9月 13, 2024 11:14 am
新老怪
不管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觸的六塵境,你都要這樣的去練習,練到最後境是境,看是看了,聽是聽了,都沒有自我的意念相應。這樣有沒有像鏡子一樣呢?鏡子照到人,會不會說話?不會!只是現出這個人的樣子而已,人走過了鏡子,那就沒有這個人的樣子,也沒有留下影像下來。

我們的體性清淨時,此心原來是這樣子的,它有覺有照,但是沒有你的妄想心起應。佛法講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為什麼搞那麼久都搞不通呢?因為習氣毛病太重了,沒有辦法去轉它,所以小事來還無所謂,大事像您最在意的事情,就做不好,故會一直出來考你,永遠在你身旁出考題考你。有這種認知後,有天能悟入時,其心去住由他,不止而止,管他來自東南、西北風,讓你去吹,總有一天會停下來的。調伏業識裡講的公案都是很確實的,境界是什麼?要怎麼去用功,境界跟方法都告訴你們了。

( 86 年 8 月 6 日 講於 龍潭 )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9月 13, 2024 3:26 pm
新老怪
不管有修行或沒修行的人都喜歡講一句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這是惟信禪師的話,其實這話是何意義?是在說明禪宗大德修證過程中,心對境的感知現象。剛開始修行的時候,覺知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時候現象界沒有變化嗎?是沒有變化!
但因為這個現象還是妄有的現象。
等到你一進去的話(開悟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又代表什麼呢?變化無端!
你的眼、耳、鼻、舌、身等所看的不見得就是那個樣子,都在轉變、轉化,您的業緣也是不真,所覺知的事 不全是這樣,若覺知後,壞事情還是沒辦法變易為沒有,那就不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解脫境界。

另以眼根來說,眼根看到佛相,佛相會扭曲、會變形,你就說佛相在動,其實是你的心在動,不是佛相在動,是你眼睛的眼根充滿了氣,產生了像一種多媒體一樣的變化,所以這時候也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所見是靠不住的!
看後再加上你的妄想,根本就不是那回事情,所以很多在這時候 把握不住的話,你就是沒有定力,就修不出定來。所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沒有超越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功能的話,你會被它欺騙,會走不出來,
走出來後,還要再回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層次,但後來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與未入時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不一樣的,前者見後所執,後者見後能無住。

還沒進去的時候,看的境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進去了以後,看的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進去出來後還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為什麼呢?以無所得!
你進去了還有所得,那就不是菩薩,而是長壽凡夫,經云「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心經裡面不是告訴你了嗎?
進入後以無所得再回過來,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其實這時候的妄有境,對於您的心覺是不一樣的,這時候是真實的,因真心所流露,真心所映照。所以這時候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真實的境,第一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還是侷限在我們的現象界,
後面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超越了世間、現象界,所以我們說包含一切十方因緣,你的真心都能映照。

所以這兩個層次是不一樣的,雖然同樣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都不變易,藉由山水來言,心能映現一個境,這個是佛性現出來的,真心是清淨的,有如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十方虛空一切因緣,這就是以佛性觀出來的,當然跟第一階段的功用是不一樣的。

現在再講調伏任運,心不寧時如何讓它停止下來,也就是在說「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階段,要如何修學才能又得「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無住境界。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9月 13, 2024 9:00 pm
圓證बुद्ध
新老怪 寫: 週六 9月 07, 2024 7:21 am 百雜碎-禪宗公案357
尺童

龐居士(龐蘊,馬祖在家弟子,一個開悟的大修行人)聽說了這件事(梅山開悟事),也想前往大梅山一探虛實。一見法常禪師,
龐居士便問:“久向大梅,未審梅子熟也未?”
  法常禪師道:“熟也。你向甚麼處下口?”
  龐居士道:“百雜碎。”
  法常禪師向龐居士伸過手來:“還我核子來。”
  於是龐居士便默不作聲。
某位譯文
龐居士:早就想來拜訪你,不知你得大自在了沒?
法常師:已得大自在,從什麼地方下手?
龐居士:有成必壞,你這大自在也是無常的。
法常師:那你找個真的來。
龐居士失語在前,答不出來了。

還有能替龐居士代答一句的嗎?

童尺——
四句百非——佛教專有名詞,源自欏枷經。
所謂「四句」(ca^tus!kot!ika),是指兩個關係項作邏輯組合時所得的四個句子,如「有、無、亦有亦無、非有亦非無」及「常、無常、常亦無常、非常亦非無常」等皆言四句。
所謂“百非”,即百種否定之意,亦即否定所有的執著。在欏枷經中,大慧菩薩提出了「百八」疑問,佛都用非來回答。
三論宗為拂去眾生之有、無等迷見邪執,說真空無相不可得之理時,所常用的語詞。佛教之真理,非'四句'可釋,亦超'百非'所明,故雲'四句百非'。

尺童-
所以這個公案需要重新翻譯:
龐居士便問:“大梅法常禪師,梅子熟了麼?(悟了麼)”
  法常禪師道:“熟了。你想怎麼吃?(你要問什麼?)”
  龐居士道:“百雜碎。(按百非句(重點是隱藏那個百非句中的“非”字),你說悟了不合法理)”
  法常禪師向龐居士伸過手來:“還我核子來。”
  於是龐居士便默不作聲。

尺童--
這個沒法代答,只能認輸。法常說:既然悟是空(非)的,你吃(非悟)空梅,卻能吃出核來,那還我吧。
尺童: 既然非,你吃非悟梅,能吃出核來?這個邏輯非常轉彎…

「龐居士」還是能答大梅。代答曰:「蒼天!蒼天!」 :lol: ...........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4, 2024 7:12 am
新老怪
我也不知道——禅宗公案349


赵州师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问:“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什么?”
师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道不在明白里。”
师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译文:
赵州: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如果是你,还珍惜维护这个么(不分别、不取见)?
这时有僧问:(赵州)既然不在明白里,珍惜维护什么东西?(有个什么见解?)
——看你怎么狡辩……
赵州: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老僧变成我了……)
僧:和尚既然不知道,为什么说在不明白里?(跑到“你(赵州)”那去了……)
赵州:问题既然有了答案,散会。


尺童——赵州不知道我,劣僧在你我上跳来跳去,非要明白胜负高下,不知象个什么……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9月 14, 2024 7:25 am
新老怪
一日,澧州藥山惟儼禪師久不陞堂。
(有一天澧州藥山惟儼禪師,遲遲不陞堂去為大眾開示。禪師示其如如不動之相,心不住法動轉,心能對諸境亦不想動,即住於本體界中。)

院主白曰:「大眾久思和尚示誨。」
(院主見禪師無意來堂上,親自前往請駕說,大家很想聽聽老和尚的開示,請和尚慈悲隨緣。)

禪師曰:「打鐘著。」
(熬不過院主的懇請,禪師只得說,叫打鐘的敲鐘集結大眾吧!)

大眾纔集,禪師良久,便歸方丈。
(大眾雖已集結多時, 禪師良久良久不發一語,隨即又歸方丈室去。)

院主隨後問曰:「和尚既許某甲上堂,為什麼卻歸方丈?」
(院主不得不又緊追禪師後面說,老和尚您已經允許某甲上堂,為大眾開示佛法,為什麼不說一語卻又要歸方丈室去?)

禪師曰:「經有經師,論有論師,律有律師,又爭怪得老僧?」
(惟儼禪師說,佛門中有專門講經的在闡述經義,亦有論師在論述註解佛經,也有律師在講戒律之學。而我是禪師,應以禪為主,心行密密,不落於語言文字,禪師若有所教首重身教。再者本性空寂,當體即是,動念即乖,為師已揭示自性空寂道理,說法已畢,不歸方丈又待如何?)

玄祥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