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發表於 : 週一 5月 30, 2022 9:52 am
恆不住答:離諸雜染.故曰無垢
純淨圓明.故曰大圓鏡
此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相?
是的!
金剛道後異熟空。
我說:錯!
何謂無上正等正覺?證入大圓鏡時才十地.還未得佛授等覺位.如何是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正等正覺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者無上.三藐者正等.三菩提者正覺.
大圓鏡者法界真如.遍虛空盡法界皆入真如鏡(虛空).所謂無上正覺(菩提)而已
https://bodhicitta2.eastus2.cloudapp.azure.com/
https://bodhicitta2.eastus2.cloudapp.azure.com/viewtopic.php?t=43133
恆不住答:離諸雜染.故曰無垢
純淨圓明.故曰大圓鏡
此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相?
經文分明:最初一切種子心識
是說阿陀那識藏本有最初清淨種子
這個只是說明八地境界.無始來真如不守自性隨善惡緣就增長、廣大‧‧‧種子。
這個叫做:不變隨緣
次兄法安次草 寫: ↑週一 5月 30, 2022 12:27 am[0830b05]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0830b06] 通曰。六根非能為凡為聖。所以主之者識也。六識既銷。我見猶存。是第七識境界。六解一亡。歸於如來藏海。是第八識境界。馬鳴曰。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滅與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此識最為微細。含藏種子為習氣。莫知其所藏。積生識浪成暴流。莫知其所生。故曰微細。以依不生滅。則謂之出纏如來藏。似乎真矣。以依生滅心。則謂之在纏如來藏。又似乎非真矣。真與非真。總是這箇識。所以難辨。將謂之真。恐認賊作子。將謂之非真。恐認子作賊。世尊所以不輕談也。若能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非真非非真。乃可語無上菩提。真如佛性也。後來性宗不明。只緣相宗不徹。以第七識中我見為佛性。以第八識剎那中生滅相為真如。故謂之顢頇佛性。儱侗真如。認定湛不搖處以為究竟。故知其一未亡也。僧問長沙岑。第六第七及第八識。畢竟無體。云何得名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沙示偈曰。七生依一滅。一滅持七生。一滅滅亦滅。六七永無遷。由此觀之。不但六解一亡。更有所謂七解一亡者。微哉微哉。
不住可以看完一兩個前人註釋
真的理解人家說什麽再來談
阿陀那識不是瀑流,是一切種子成瀑流
阿陀那識管不住一切種子
他沒責任嗎
事實還是要承擔
人家以生滅何不生滅說明
就包含覺與不覺
我說佛還會習氣成瀑流嗎
如果不會
佛說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
不就自打嘴巴
您認識的佛陀會如此嗎
無法貫通經論
就是能力不足
學習力弱還怪東怪西
心態不調整
不如跟立言再論十年
日子更好過
金剛道指真常菩薩道.金剛者喻虛空.金剛道後異熟空
是的!高報 寫: ↑週一 5月 30, 2022 10:04 am 金剛道後異熟空
此頌是說,第八識到金剛道之後,即捨異熟識的毘播迦之名。第八識的證智程度,有三位:(1)第七地捨藏識名;(2)金剛道後的佛果位,捨異熟識名;(3)相續執持的阿陀那名,則永遠存在。所以成佛之後,並不等於幻滅,乃是煩惱惑障的寂滅,並非如二乘聖者的涅槃,是滅其身而泯其智。「金剛道」亦名金剛三昧,亦名金剛心,是從金剛喻定得名。由於此定,其體堅固,其用銳利,得斷一切煩惱。這個名詞,通用於大小二乘,由此禪定之力,斷盡一切最極微細煩惱,各得其極果。在聲聞聖者,是阿羅漢向位之最終,在大乘菩薩則是等覺位。
在大乘十地位中,地地皆有入、住、出的三個心位,此中最後一個心位的斷惑證真,進階過程即稱為無間道;十地滿心位,正在頓斷最後一分極微細俱生所知障,以及任運起的煩惱障種子時,名為金剛無間道;此時於無間隔中,即已成佛,稱為妙覺位。金剛喻定是瞬息無間,快速無比,故又名為閃電喻定。
金剛道指菩薩真常道此頌是說,第八識到金剛道之後,即捨異熟識的毘播迦之名。第八識的證智程度,有三位:(1)第七地捨藏識名;(2)金剛道後的佛果位,捨異熟識名;(3)相續執持的阿陀那名,則永遠存在。所以成佛之後,並不等於幻滅,乃是煩惱惑障的寂滅,並非如二乘聖者的涅槃,是滅其身而泯其智。「金剛道」亦名金剛三昧,亦名金剛心,是從金剛喻定得名。由於此定,其體堅固,其用銳利,得斷一切煩惱。這個名詞,通用於大小二乘,由此禪定之力,斷盡一切最極微細煩惱,各得其極果。在聲聞聖者,是阿羅漢向位之最終,在大乘菩薩則是等覺位。
在大乘十地位中,地地皆有入、住、出的三個心位,此中最後一個心位的斷惑證真,進階過程即稱為無間道;十地滿心位,正在頓斷最後一分極微細俱生所知障,以及任運起的煩惱障種子時,名為金剛無間道;此時於無間隔中,即已成佛,稱為妙覺位。金剛喻定是瞬息無間,快速無比,故又名為閃電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