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這麼說。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來談談經文說佛與阿羅漢慧解脫差異的這一部分。雜阿含75經文: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2.阿羅漢慧解脫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依經文說
這兩句話有一樣嗎?
2.阿羅漢慧解脫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滅]是指滅生滅的滅,是以有生滅煩惱障的滅,乃至有滅盡定的滅。
首先我們知道[阿羅漢慧解脫]是沒有煩惱障,但還有定障,也就是說[滅盡定]還有障礙。
這就是:[名阿羅漢慧解脫。]。
再來說佛: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滅:是指一切法本來寂滅(涅槃)。
怎說呢?
不起:
本來解脫,何有束縛?所以不起解脫心。
本來涅槃,何有生死?所以不起涅槃心。
本來不生不滅,何有生滅?所以不起不生滅心。
本來成佛,何有眾生?所以不起成佛心。
解脫:
以不起故無所得、無所求而解脫
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不斷生死,不住涅槃。
這就是:[是名如來、應、等正覺。]
以上就是佛與阿羅漢的根本差異
請參考看看
雜阿含經(七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比丘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差別?」
比丘白佛:「如來為法根、為法眼、為法依,唯願世尊為諸比丘廣說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比較實際的講,大小乘佛法,是從修行功夫上分高下!!
心經講的一清二楚,可真正看懂的又有多少呢??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經這幾句就是針對小乘行者實修佛法的缺憾而做提示。若能看懂就知道世尊之所以呵責小乘阿羅漢獨覺以滅盡定(究竟涅槃)為極果的真正原由了。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五燈會元》卷一 殃崛產難
一日,殃崛摩羅尊者持缽至一長者門,其家婦人正值產難,子母未分。
長者曰:“瞿曇弟子,汝為至聖,當有何法能免難?”
殃崛摩羅尊者語長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問世尊,卻來相報。”
及返,具事白佛。
佛告殃崛摩羅尊者:“汝速去報,言我自賢聖法來,未曾殺生。”
殃崛摩羅尊者遂奉佛語,疾往告之。其婦得聞,當時分娩。
公案關鍵:未曾殺生,其婦得聞,當時分娩!?
以上公案隱喻,於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實修功夫上要如何分別理解!?
~~~~~~~~
小乘行者以學離欲惡不善法(斷煩惱砍賊頭),入門修行追求心解脫,這是有所得法,心有罣礙,從修佛功夫理論講是顛倒的作為。
故,阿羅漢雖然亦可以證入究竟涅槃(滅盡定),但是,不純,非是證悟(一真如心)。
大般涅槃經 卷五
一日,殃崛摩羅尊者持缽至一長者門,其家婦人正值產難,子母未分。
長者曰:“瞿曇弟子,汝為至聖,當有何法能免難?”
殃崛摩羅尊者語長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問世尊,卻來相報。”
及返,具事白佛。
佛告殃崛摩羅尊者:“汝速去報,言我自賢聖法來,未曾殺生。”
殃崛摩羅尊者遂奉佛語,疾往告之。其婦得聞,當時分娩。
公案關鍵:未曾殺生,其婦得聞,當時分娩!?
以上公案隱喻,於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實修功夫上要如何分別理解!?
~~~~~~~~
小乘行者以學離欲惡不善法(斷煩惱砍賊頭),入門修行追求心解脫,這是有所得法,心有罣礙,從修佛功夫理論講是顛倒的作為。
故,阿羅漢雖然亦可以證入究竟涅槃(滅盡定),但是,不純,非是證悟(一真如心)。
大般涅槃經 卷五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恆不住 寫: ↑週五 3月 03, 2023 9:45 am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雜阿含75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比丘!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
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
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差別?」
比丘白佛:「如來為法根、為法眼、為法依,唯願世尊為諸比丘廣說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
比丘!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別道、說道、通道,復能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是名如來、羅漢差別。」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上雜阿含75經文: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2.阿羅漢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依經文說
這兩句話有一樣嗎?
比丘!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別道、說道、通道,復能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是名如來、羅漢差別。」
這段經文不是已經明白指出如來、羅漢差別
重點是什麼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次兄法安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
比丘!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別道、說道、通道,復能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是名如來、羅漢差別。」
這段經文不是已經明白指出如來、羅漢差別
重點是什麼
您引這一段經文差別
都是佛說
那當然我會續解說的!
前貼文我是從一開始就要找出修行下手差別根源的不同。
若這個根源一開始就不同因,
那麼所成的果自然就不同了。
對於我說有何看法呢?
至於您說的這一段佛說差別
何不先說說您的見解呢?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妙兄法安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3月 06, 2023 3:42 am比較實際的講,大小乘佛法,是從修行功夫上分高下!!
心經講的一清二楚,可真正看懂的又有多少呢??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經這幾句就是針對小乘行者實修佛法的缺憾而做提示。若能看懂就知道世尊之所以呵責小乘阿羅漢獨覺以滅盡定(究竟涅槃)為極果的真正原由了。
您說:[大小乘佛法,是從修行功夫上分高下!!]
個人見解是
一切法空,法無高下,是要從修行方法找到大小乘不同原因,這樣自然知道結果的不同了。
今天不談心經上的[究竟涅槃]是誰的。
我用另外一種方式說說
1.我們都同意大乘人除盡二障,證二空即是成就自覺覺他的圓滿佛果。
2.自覺圓滿:就是除盡煩惱障,證人我空。(菩薩不動地、回小向大阿羅漢)
3.覺他圓滿:就是除盡所知障,證法我空。(金剛喻定)
4.自覺覺他圓滿:除盡二障,證二空圓滿,(圓滿佛果)
以上修行流程知道了,那就來談心經文的修行程序與法門。
心經大家都會背誦了
所以直接就講簡單一點
1.五蘊皆空(自覺圓滿)。這四個字就是菩薩第八不動地已除盡煩惱障,證人我空。
2.諸法空相(覺他圓滿)。這四個字就是菩薩第八不動地及以上地,已除盡煩惱障,證法我空。
3.至於修行境界。就是[五蘊皆空與諸法皆空]各自隨後的經文內容說明。
以上請參考
註:
如此證人我二空後,最後經文上的[究竟涅槃]到底是誰的境界,
就自然明白了。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1.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二乘要聞法才知,未通達無上菩提恆不住 寫: ↑週一 3月 06, 2023 9:39 am次兄法安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
比丘!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別道、說道、通道,復能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是名如來、羅漢差別。」
這段經文不是已經明白指出如來、羅漢差別
重點是什麼
您引這一段經文差別
都是佛說
那當然我會續解說的!
前貼文我是從一開始就要找出修行下手差別根源的不同。
若這個根源一開始就不同因,
那麼所成的果自然就不同了。
對於我說有何看法呢?
至於您說的這一段佛說差別
何不先說說您的見解呢?
2.不同因會同果,阿羅漢教出來的阿羅漢可能超越老師
佛教出來的學生不會超越佛
3.阿羅漢能知緣覺,佛共相,不能知其自相,這是差別部份
-
- 文章: 783
-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路過。
有些大乘學友,對研究教法有熱忱,這是好事。
但是,常常囿於中文解讀程度、教理重點的錯置、師心自用等等因素,導致一篇簡單明瞭的經文,被攪得不知所謂。
就這篇SA.75經來說,
用中文來逐字句解,都不知道解到哪裡去了;
建議不如,從莊春江的網站,參考巴利相應部的中譯。
網址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75.htm
=====
遍正覺的 佛陀、與弟子阿羅漢,差異是甚麼 ?
不就是....
佛陀,是古仙人道的生起者、使出生者,宣說者;知者,熟練者,熟知者,
(佛陀是自己覺悟、全面理解聖道,而後教導弟子)
而弟子阿羅漢們,則是道的隨行者,證道之後,成為道的具備者。 (弟子阿羅漢,則是被 佛陀教導而成就聖道的。)
這篇經文的重點,就是在說明這一點。
.......
平安圓滿
有些大乘學友,對研究教法有熱忱,這是好事。
但是,常常囿於中文解讀程度、教理重點的錯置、師心自用等等因素,導致一篇簡單明瞭的經文,被攪得不知所謂。
就這篇SA.75經來說,
用中文來逐字句解,都不知道解到哪裡去了;
建議不如,從莊春江的網站,參考巴利相應部的中譯。
網址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75.htm
=====
遍正覺的 佛陀、與弟子阿羅漢,差異是甚麼 ?
不就是....
佛陀,是古仙人道的生起者、使出生者,宣說者;知者,熟練者,熟知者,
(佛陀是自己覺悟、全面理解聖道,而後教導弟子)
而弟子阿羅漢們,則是道的隨行者,證道之後,成為道的具備者。 (弟子阿羅漢,則是被 佛陀教導而成就聖道的。)
這篇經文的重點,就是在說明這一點。
.......
平安圓滿
-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犀牛君這樣解釋,雖然明快,卻完全錯失了經中要義。
依[莊春江阿含工作站]的附註:
「如來」(tathāgato,音譯為「多陀阿伽度;多薩阿竭」),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照錄不譯,其含意可以指佛陀,也可以是世俗語言中生死流轉的生命主體,參看《如來藏之研究》p.12。
按:《如來藏之研究》係釋印順所作。「其含意可以指佛陀,也可以是世俗語言中生死流轉的生命主體亅,這是釋印順語。意謂「如來」一詞,是共通於佛和眾生的。
周某認為,釋印順所說,可以更明確的解釋為,一切法是空之相,空是一切法之性;同理,一切眾生是如來之相,如來是一切眾生之性。
這樣來看,才能明白《雜阿含75、684經》的核心法義。
依[莊春江阿含工作站]的附註:
「如來」(tathāgato,音譯為「多陀阿伽度;多薩阿竭」),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照錄不譯,其含意可以指佛陀,也可以是世俗語言中生死流轉的生命主體,參看《如來藏之研究》p.12。
按:《如來藏之研究》係釋印順所作。「其含意可以指佛陀,也可以是世俗語言中生死流轉的生命主體亅,這是釋印順語。意謂「如來」一詞,是共通於佛和眾生的。
周某認為,釋印順所說,可以更明確的解釋為,一切法是空之相,空是一切法之性;同理,一切眾生是如來之相,如來是一切眾生之性。
這樣來看,才能明白《雜阿含75、684經》的核心法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