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法自在一>自在;佛法性一>佛性。
法自在=佛法性;自在=佛性。
觀法自在(觀佛法性)一>觀自在(觀佛性)。
法亦即世,超越世出世間者,便見法自在/世自在/佛法性。
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法自在=佛法性;自在=佛性。
觀法自在(觀佛法性)一>觀自在(觀佛性)。
法亦即世,超越世出世間者,便見法自在/世自在/佛法性。
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注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以上經文,必須從大乘佛教實修實證的功夫理論切入研究,才能真正掌握理解心經開宗明義這段文字所欲揭示的佛法大義!!!
如前注釋觀自在菩薩是依止真如空智起觀真如空理的大乘行者。
那麼,接續下來的經文,就是講大乘菩薩依止真如空智起觀真如空理的實修功夫與證悟現量。
因為是講各人的修證功夫證量,自然有深淺之別,就像古德講的:初地不了二地事。
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所差別。
不就道出大乘佛法,菩薩摩訶薩借由觀行般若波羅密多,定慧等持(真如空智、真如空理)而背塵合覺,逆此法流(心路歷程),而追究探尋此心之緣起的根源嗎!?
解深密經
廣慧當知﹐於六趣生死度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眾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濕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相合﹐增上廣大……
瑜伽師地論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
註:其實內行人一看就知,以上彌勒菩薩開示內容,幾乎可以用來明確註解上面心經揭開序幕的首段經文!!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
彼緣異熟無垢識起平等性智。
(彼),就是心經講的(心),是修佛的主子,禪宗五祖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本心即是唯識實性(真如)。
故曰:一切皆是(覺)也。覺即(佛),佛即(如來),如來無所從來也無所至去,即(真如)遍一切處,如如不動,所謂大自在也。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以上經文,必須從大乘佛教實修實證的功夫理論切入研究,才能真正掌握理解心經開宗明義這段文字所欲揭示的佛法大義!!!
如前注釋觀自在菩薩是依止真如空智起觀真如空理的大乘行者。
那麼,接續下來的經文,就是講大乘菩薩依止真如空智起觀真如空理的實修功夫與證悟現量。
因為是講各人的修證功夫證量,自然有深淺之別,就像古德講的:初地不了二地事。
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所差別。
不就道出大乘佛法,菩薩摩訶薩借由觀行般若波羅密多,定慧等持(真如空智、真如空理)而背塵合覺,逆此法流(心路歷程),而追究探尋此心之緣起的根源嗎!?
解深密經
廣慧當知﹐於六趣生死度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眾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濕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相合﹐增上廣大……
瑜伽師地論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
註:其實內行人一看就知,以上彌勒菩薩開示內容,幾乎可以用來明確註解上面心經揭開序幕的首段經文!!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
彼緣異熟無垢識起平等性智。
(彼),就是心經講的(心),是修佛的主子,禪宗五祖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本心即是唯識實性(真如)。
故曰:一切皆是(覺)也。覺即(佛),佛即(如來),如來無所從來也無所至去,即(真如)遍一切處,如如不動,所謂大自在也。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是先有記載世尊開示教導前來拜師的婆羅門外道優婆室沙(舍利子)之史實,所謂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之後才有註解此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後續編篡之六百部大般若心經。
六百部大般若心經。是後來註解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補註作品。
心經的(心)指(六百部大般若經)的精髓,是倒果為因的知見!!!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六百部大般若心經。是後來註解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補註作品
=
補註也沒什麼
再怎麼補註
依般若波羅蜜多還是會修到究竟偏空涅槃的癡途
大智終歸不抵深癡
沒什麼路用
=
補註也沒什麼
再怎麼補註
依般若波羅蜜多還是會修到究竟偏空涅槃的癡途
大智終歸不抵深癡
沒什麼路用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注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經文:
(行深)兩字,點出此表法觀自在菩薩修佛功夫的證量高度。
(時)字,也透漏觀自在菩薩修佛功夫證量與佛果還有段距離,諸佛不思議無漏果位已經無時間相,故心經表法(觀自在)猶稱呼菩薩,而非稱呼觀自在王如來(或,觀自在王佛),此理甚明。
那麼,心經揭開序幕的表法菩薩其證量位階,又如何做出判斷呢!?
我們可以從接續的經文獲得答案……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瑜伽師地論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
註:其實內行人一看就知,以上彌勒菩薩開示內容,幾乎可以用來明確註解上面心經揭開序幕的首段經文!!
瑜伽師地論:當言已斷阿賴耶識
就是心經,云:
照見五蘊皆空。
阿賴耶識為五蘊熏習運作主體,照見五蘊皆空,就是斷離阿賴耶識。兩者論述佛法實修證悟現量,無二無別。即是完成心解脫。
首楞嚴經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
惟色與空。是色邊際。……(肉身)
惟觸及離。是受邊際。……(眼等五識)
惟記與忘。是想邊際。……(第六意識)
惟滅與生。是行邊際。……(第七莫那)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第八阿賴耶識)
註:色受想行識五蘊是講攝屬個人肉身八識範圍底事,其五蘊熏習運作範圍亦不離此色身所侷限。故曰:邊際。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經文:
(行深)兩字,點出此表法觀自在菩薩修佛功夫的證量高度。
(時)字,也透漏觀自在菩薩修佛功夫證量與佛果還有段距離,諸佛不思議無漏果位已經無時間相,故心經表法(觀自在)猶稱呼菩薩,而非稱呼觀自在王如來(或,觀自在王佛),此理甚明。
那麼,心經揭開序幕的表法菩薩其證量位階,又如何做出判斷呢!?
我們可以從接續的經文獲得答案……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瑜伽師地論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
註:其實內行人一看就知,以上彌勒菩薩開示內容,幾乎可以用來明確註解上面心經揭開序幕的首段經文!!
瑜伽師地論:當言已斷阿賴耶識
就是心經,云:
照見五蘊皆空。
阿賴耶識為五蘊熏習運作主體,照見五蘊皆空,就是斷離阿賴耶識。兩者論述佛法實修證悟現量,無二無別。即是完成心解脫。
首楞嚴經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
惟色與空。是色邊際。……(肉身)
惟觸及離。是受邊際。……(眼等五識)
惟記與忘。是想邊際。……(第六意識)
惟滅與生。是行邊際。……(第七莫那)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第八阿賴耶識)
註:色受想行識五蘊是講攝屬個人肉身八識範圍底事,其五蘊熏習運作範圍亦不離此色身所侷限。故曰:邊際。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170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證據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比丘,名阿說示(五人之一),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舍利弗見其儀服異容,諸根靜默,就而問言:「汝誰弟子?師是何人?」答言:「釋種太子厭老、病、死苦,出家學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我師也。」舍利弗言:「汝師教授為我說之!」即答偈曰:
「我年既幼稚, [18]學日又初淺,
豈能[19]宣至真, 廣說如來義!」
舍利弗言:「略說其要!」爾時,阿說示比丘說此偈言:
「諸法因緣生, 是法說因緣,
是法因緣盡, 大師如是[20]說。」
舍利[21]弗聞此偈已,即得初道,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注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大乘修觀行者(觀自在菩薩)
其修證之功夫現量為何稱之為(行深般若波羅密多)??
為甚麼(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可以(照見五蘊皆空)??
為什麼(照見五蘊皆空)以後可以(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大乘修觀行者(觀自在菩薩)
其修證之功夫現量為何稱之為(行深般若波羅密多)??
為甚麼(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可以(照見五蘊皆空)??
為什麼(照見五蘊皆空)以後可以(度一切苦厄)??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舍利子,未出家時,俗名優婆室沙。是婆羅門貴族。
舍利弗生於古印度摩揭陀國的婆羅門家庭,近於首都王舍城,父親是婆羅門教中著名論師。
舍利弗聰明慧詰,善於辯論。二十歲拜王舍城中遊行者外道首領薩若耶為師。舍利弗因才智過人,在王舍城的遊行者外道團體中頗具聲望,身邊環繞眾多隨行者,其影響力不亞於其師薩若耶。
考證史實,舍利弗出家,是在世尊建立原始僧團後兩三年,根據須深盜法經所記載,佛教原始僧團之建立,乃是由當時摩羯陀國王所資助,其僧眾生活物資供養,自然會排擠到首都王舍城中的外道修行團體,若說,原王舍城中外道遊行者,會推舉舍利子出面與世尊辯論,或私下加入原始僧團一探佛教之虛實,這都是很吻合當時社會現況,與事情發展之邏輯。
所以,我認為須深盜法經,其實就是紀錄世尊借由開示大乘佛法而收服外道舍利弗的一段歷史典故。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