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問撫州曹山本寂 元證禪師曰:「如何是無刃劍?」
(識起迷情於何是無刃劍,無刀刃鋒鋩者是無形劍,是空無實體所成之劍,要證入此境界,要借用龐居士所言:勿嫌落空,若空亦不惡。但能空諸所有,切勿實諸所無。)
師曰:「非淬鍊所成。」
(此無刃劍 不是由鑄劍匠淬鍊而成的,其鍛鍊此無刃劍 與鑄劍匠有所不同也。)
僧云:「用者如何?」
(那用這無刃劍者 有什麼功能,有何與眾不同者?)
師曰:「逢者皆喪。」
(碰到攜有此無刃劍者,皆要喪失 其本來之執著。)
僧云:「不逢者如何?」
(沒碰到此攜無刃劍者又如何?)
師曰:「亦須頭落。」
樣也要毛病斷落,因受熏染者 亦能經此劍清淨。)
僧云:「逢者皆喪則固是,不逢者為什麼頭落?」
(逢者皆喪命,我可理解;不逢者 其頭也會斷落,合乎常理嗎?)
師曰:「不見 道能盡一切?」
(你沒聽說萬物皆同體,此無刃劍 以空無之性,遠遍十方虛空,故能盡一切事物。
但此境要真修實空者 才能致之,若行者 不修而能入佛知見,即謂即心即佛,自是自欺欺人。)
僧云:「盡後如何?」
(斷盡一切事相、物境後又怎麼樣呢?)
師曰:「方知有此劍。」
(行者住入空相、無所有相後,方知有這麼一把無刃劍、吹毛劍,能無所不摧,無所不辦。利益眾生之事,唯賴此無刃劍也!)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18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遍地生雞-禪宗公案311
尺童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
一日,克勤禪師升堂,舉雲門文偃禪師「東山水上行」之公案-
有僧問雲門禪師:“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雲門禪師道:“東山水上行。”
宗杲禪師苦苦參究了一年的時間,一共下了四十九個轉語(隱喻),均不契旨。
後來,克勤禪師在一達官之府宅,又舉「東山水上行」之公案——
「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雲門雲:『東山水上行。』
若是天寧(克勤禪師自指)就不這樣說,而是答:『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宗杲禪師忽然前後際斷,雖然動相不生,卻坐在淨裸裸處。
於是把自己的感覺 告訴了克勤禪師。
克勤禪師道:“你雖然有所得,但未明大法。”
一日,宗杲禪師又入室請益。
克勤禪師告訴他說:「你得到這田地(淨裸裸處),也不容易,但能死不能活。不疑言句(不追究文字、公案話頭),也是個大病。不見至道,就應該懸崖 撒手,勇於承當。
宗杲辯解:「我得到這個境界,很快活,別的啥也不理。」(淨裸裸就挺好)
克勤禪師對此話仍不印可。
克勤禪師常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這一話頭勘問宗杲禪師,可是宗杲禪師 每次剛要開口應答,克勤禪師馬上打斷他說:「不是!不是!」這樣經過了半年。
一日,克勤禪師陪大官們吃飯,宗杲禪師因為琢磨那句公案,忘了下口。
克勤禪師笑道:「這漢參黃楊木禪卻倒縮去!」(這小子參木頭禪參傻了)
宗杲說:“和尚,這個道理 好像狗看熱油鍋,要舔又舔不得,要捨又捨不得。”
克勤禪師說:「你比喻得極好,這個就是金剛圈、栗棘蓬也。」
(套孫悟空的圈、無處下口的長滿刺的果栗)
宗杲禪師雖苦苦參究,毫無頭緒,無奈之下,他只好問克勤禪師:「和尚當時在五祖那曾問這話,不知五祖怎麼答的?」(頭痛的受不了)
克勤禪師笑而不答。
宗杲於是央求:“和尚當時 也是在大眾前問的,五祖答的許多人都聽見了,現在多對一個人說有什麼關係呢?”
克勤禪師不得已,才說:「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什麼意義?』
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
又問:『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 '
祖曰:'相隨來也。
宗杲一聽,言下大悟,心中所有的疑團 當下解開。他欣喜地說:“我會啦!”
克勤禪師便連舉數則公案勘驗他,宗杲果然能夠通透應對。
克勤禪師高興地說:“我沒騙你吧。”
宗杲禪師徹悟後,克勤禪師於是著《臨濟正宗記》,交付給宗杲禪師,並令他充當書記,負責寺院文案。不久,又令他分坐接眾。
宗杲禪師禪師 在室中常舉竹篦問僧曰:「喚作竹篦則觸(冒犯第一義諦),不喚作竹篦則背(違背世間常理)。不得下語,不得無語,速道!速道!
尺童-
宗杲當初悟了個淨裸裸,或悟了個全體,只能死不能活。
所以克勤弄了個懸崖話頭 教宗杲絕處逢生。
諸佛出身處?
東山水上行(山活了,呵呵…)
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殿閣也活了,如人吹風感覺清涼。暖喻佛法禪機親切,故意製造矛盾 是迷惑人的,製造疑情效果更好)
尺童也答一下:遍地生雞。
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 (有無相倚,不描不畫,離藤、樹,離藤倚樹)
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 (無有俱遣時如何?)
相隨來也。 (挖苦問者-既然有無俱遣,你又弄個倒樹、枯藤相跟隨來幹什麼?)
所以克勤不太願意 提這次敗仗。悟到如来全体就是大法了。
!喚作竹篦(小戒尺)則觸(冒犯第一義諦),不喚作竹篦則背(違背常理,犯妄語戒)。不得下語,不得無語,速道!速道!
許多人因為這個機鋒 被禪師用戒尺狠揍。
尺童代答:放下來!
XX:不是不讓說話「下語」麼?
尺童:破「有語無語」的套或枷鎖。
尺童
宗杲大慧普覺禪師
一日,克勤禪師升堂,舉雲門文偃禪師「東山水上行」之公案-
有僧問雲門禪師:“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雲門禪師道:“東山水上行。”
宗杲禪師苦苦參究了一年的時間,一共下了四十九個轉語(隱喻),均不契旨。
後來,克勤禪師在一達官之府宅,又舉「東山水上行」之公案——
「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雲門雲:『東山水上行。』
若是天寧(克勤禪師自指)就不這樣說,而是答:『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宗杲禪師忽然前後際斷,雖然動相不生,卻坐在淨裸裸處。
於是把自己的感覺 告訴了克勤禪師。
克勤禪師道:“你雖然有所得,但未明大法。”
一日,宗杲禪師又入室請益。
克勤禪師告訴他說:「你得到這田地(淨裸裸處),也不容易,但能死不能活。不疑言句(不追究文字、公案話頭),也是個大病。不見至道,就應該懸崖 撒手,勇於承當。
宗杲辯解:「我得到這個境界,很快活,別的啥也不理。」(淨裸裸就挺好)
克勤禪師對此話仍不印可。
克勤禪師常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這一話頭勘問宗杲禪師,可是宗杲禪師 每次剛要開口應答,克勤禪師馬上打斷他說:「不是!不是!」這樣經過了半年。
一日,克勤禪師陪大官們吃飯,宗杲禪師因為琢磨那句公案,忘了下口。
克勤禪師笑道:「這漢參黃楊木禪卻倒縮去!」(這小子參木頭禪參傻了)
宗杲說:“和尚,這個道理 好像狗看熱油鍋,要舔又舔不得,要捨又捨不得。”
克勤禪師說:「你比喻得極好,這個就是金剛圈、栗棘蓬也。」
(套孫悟空的圈、無處下口的長滿刺的果栗)
宗杲禪師雖苦苦參究,毫無頭緒,無奈之下,他只好問克勤禪師:「和尚當時在五祖那曾問這話,不知五祖怎麼答的?」(頭痛的受不了)
克勤禪師笑而不答。
宗杲於是央求:“和尚當時 也是在大眾前問的,五祖答的許多人都聽見了,現在多對一個人說有什麼關係呢?”
克勤禪師不得已,才說:「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什麼意義?』
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
又問:『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 '
祖曰:'相隨來也。
宗杲一聽,言下大悟,心中所有的疑團 當下解開。他欣喜地說:“我會啦!”
克勤禪師便連舉數則公案勘驗他,宗杲果然能夠通透應對。
克勤禪師高興地說:“我沒騙你吧。”
宗杲禪師徹悟後,克勤禪師於是著《臨濟正宗記》,交付給宗杲禪師,並令他充當書記,負責寺院文案。不久,又令他分坐接眾。
宗杲禪師禪師 在室中常舉竹篦問僧曰:「喚作竹篦則觸(冒犯第一義諦),不喚作竹篦則背(違背世間常理)。不得下語,不得無語,速道!速道!
尺童-
宗杲當初悟了個淨裸裸,或悟了個全體,只能死不能活。
所以克勤弄了個懸崖話頭 教宗杲絕處逢生。
諸佛出身處?
東山水上行(山活了,呵呵…)
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殿閣也活了,如人吹風感覺清涼。暖喻佛法禪機親切,故意製造矛盾 是迷惑人的,製造疑情效果更好)
尺童也答一下:遍地生雞。
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 (有無相倚,不描不畫,離藤、樹,離藤倚樹)
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 (無有俱遣時如何?)
相隨來也。 (挖苦問者-既然有無俱遣,你又弄個倒樹、枯藤相跟隨來幹什麼?)
所以克勤不太願意 提這次敗仗。悟到如来全体就是大法了。
!喚作竹篦(小戒尺)則觸(冒犯第一義諦),不喚作竹篦則背(違背常理,犯妄語戒)。不得下語,不得無語,速道!速道!
許多人因為這個機鋒 被禪師用戒尺狠揍。
尺童代答:放下來!
XX:不是不讓說話「下語」麼?
尺童:破「有語無語」的套或枷鎖。
-
- 文章: 518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禪者智隍,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庵居長坐,積二十年。
慧能弟子 ─ 玄策,游方至河朔,聞隍之名,造庵問云:「汝在此作什麼?」
隍曰:「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為有心人耶?無心人耶?
若無心人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
若有心人者,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時,不見有、無之心。」
策云:「不見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
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隍無對,良久。
問曰:「師嗣誰耶?」
策云:「我師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為禪定?」
策云:「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
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
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
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隍聞是說,徑來謁師。
師問云:「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
師云:「誠如所言。」
師憫其遠來,遂垂開決。
隍於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 都無影響。
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云:「隍禪師今日得道。」
隍後禮辭,復歸河北,開化四眾。
禪者智隍,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庵居長坐,積二十年。
慧能弟子 ─ 玄策,游方至河朔,聞隍之名,造庵問云:「汝在此作什麼?」
隍曰:「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為有心人耶?無心人耶?
若無心人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
若有心人者,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時,不見有、無之心。」
策云:「不見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
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隍無對,良久。
問曰:「師嗣誰耶?」
策云:「我師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為禪定?」
策云:「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
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
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
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隍聞是說,徑來謁師。
師問云:「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
師云:「誠如所言。」
師憫其遠來,遂垂開決。
隍於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 都無影響。
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云:「隍禪師今日得道。」
隍後禮辭,復歸河北,開化四眾。
-
- 文章: 5186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菩提心,就是「真性」,真性不易,是恆常不變的。
不會隨著時間、空間,歲月的改變而變化。
人從出生到童年,由童年到少年,由少年而壯年,如此展轉到晚年以致老年,身體的形相、機能都一直在轉變退化之中,從童顏的細皮嫩肉,逐漸變成雞皮鶴髮,頭童齒豁,老態龍鍾,甚至舉步維艱,形態肢體完全都不一樣了,但是我們現前的這一念心 始終沒有變易。
就像釋迦牟尼佛開示 波斯匿王所說的話:「大王,你從出生到現在,一共看過幾次恆河呢」?
王回答道:「兩次,一次是在三歲的時候,今年六十二歲時也去看過」。
世尊問王:「你三歲和六十二歲時,這個能看恆河的心,是一個,還是二個呢」?
王答:「當然是一個」。
佛說:「
這就是『覺性』,覺性沒有生滅;能知、能覺的這念心始終存在,不會變易」。
所謂「覺性」不變。
故六祖惠能說:「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這就是『覺性』
。
不會隨著時間、空間,歲月的改變而變化。
人從出生到童年,由童年到少年,由少年而壯年,如此展轉到晚年以致老年,身體的形相、機能都一直在轉變退化之中,從童顏的細皮嫩肉,逐漸變成雞皮鶴髮,頭童齒豁,老態龍鍾,甚至舉步維艱,形態肢體完全都不一樣了,但是我們現前的這一念心 始終沒有變易。
就像釋迦牟尼佛開示 波斯匿王所說的話:「大王,你從出生到現在,一共看過幾次恆河呢」?
王回答道:「兩次,一次是在三歲的時候,今年六十二歲時也去看過」。
世尊問王:「你三歲和六十二歲時,這個能看恆河的心,是一個,還是二個呢」?
王答:「當然是一個」。
佛說:「
這就是『覺性』,覺性沒有生滅;能知、能覺的這念心始終存在,不會變易」。
所謂「覺性」不變。
故六祖惠能說:「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這就是『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