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56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金剛經講義節要


2、本經『是名』、『即非』之句很多。
此乃初見,特舉出『性』字,使人瞭解以後
凡說「即非」,皆指本性言。
凡說「是名」,皆指事相言

新老怪
文章: 556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1、前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名相上說佛與法,即非 就性上說佛與法。

2、上來「的示無住以生信」一科。開口便令廣度眾生成佛,是開示吾人應無住我人等相。
又說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是應無住 法相也。
又說於一切法無住而行布施等法,是應無住 非法相也。
因以「不住於相」四字總結之。

3、所以應無住者,降伏其妄心也。
妄心非他,分別執著之謂耳。
妄除一分,真便現一分,何須別覓真耶。

4、若能不住 法非法相,便見真性。此所以但言「降」不言「住」,而降伏即是正住也。

5、此中獨揀持戒修福為能生信。般若此云正智慧,而慧從定生,定由戒成。欲開正智,必應持戒。持戒則少欲知足,修福必深信因果。能生信心,信為入道之門也。

6、佛所說法,本來皆不可取,皆不可說。故取法說法,取非法說非法,皆非也。明得此真實義,便為實信。一念相應得無量福。以一念相應是淨念相繼之根也。

7、佛雖成佛,終不自以為有少法可得。無少法可得者,不自以為成佛也。故曰『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8、徹始徹終,一以貫之曰,「無住」而已矣。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如是、如是。
新老怪
文章: 556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金剛經講義節要


凡夫所以起念無他,未能忘情於 能得、所得耳。
能得是我相,所得是人相,能所不一 是眾生相,執持不斷 是壽者相。
作一得念,則四相具足。
藍海千尋
文章: 6017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藍海千尋 »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將非法指為:無上菩提( 即非 就性上說佛與法) 肯定是誤區。

若金剛經中的非法指無上菩提,那經中怎會說: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

換言之:若非法(一法)是無上菩提,那非法就是常住真如。

若非法是常住真如,佛應說:實有“非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新老怪
文章: 556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此節經文是結束前文。為自開口說至此處,千言萬語之點睛結穴處。義趣甚深。

2、『是故』,承上起下之詞。不但上承「生信」一大段,直是緊與開經處「總示」呼應相通。
正明一切無住,最後更就菩薩修六度時,於莊嚴佛土,亦無所住。
「則非」句,不住法相。「是名」句,不住非法相。

3、上來所說,皆是為「生心無住,無住生心」作張本。
亦即為發菩提心者,指示方針耳。

4、『應』者,決定之詞。無論小乘、大乘,果位、因地皆當無住。
可知發大心者,決定亦當無住,非此不可。

5、「生心」比「發心」義深。清淨心即是本具之性。所謂自性清淨心。清者不濁,淨者不染。雖為無明煩惱塵垢所障,但能依法修行,清淨本性,依然現前。

6、凡發無上正等覺心之人,應令清淨本性現前。故曰『應生清淨心』。
言下有回頭是岸意,其警人也深矣。

7、說一句『生清淨心』,無異說明發菩提心之所以然。何謂發菩提心?曰,一心清淨而已矣。當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此是教人,世間一切、皆應不著。

8、覺照即是在起心動念處,微密用功,乃為切實。發大悲心,廣修六度,利益眾生,多讀大乘。解慧增明,增長戒定。夏蓮老淨語教人,持戒、念佛、看經論,察過去習毋自欺。正是此意。

9、本性活潑潑地,無相無不相。
經云,不住色等。又云生心。以示發菩提心者,不應住於塵相,非令心如死水也。

10、清淨心是真心,住塵攀緣心,即是妄心。
《楞嚴》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外道等。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
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 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11、須知住塵之心是識,因其攀緣,名之曰妄。
而此妄心,原是真心之所變現。云何變,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分別人我故也。

12、『無所住』,含有不執著、亦不斷滅二義。
『而生其心』。「而」有「而又,而後」二義。
「其」字指菩提、六度等。
『如是』則所發修行六度之心,方為菩提心。以其與自性清淨心相應故。

13、「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兩句貫徹全經。
此中之「應生清淨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又是「不應取法」兩句之點睛處。
『應無所住』,不應取法也。
『生其心』,不應取非法也。

14、但清淨、不生心,便是死水。佛法所不許。清淨要在「生心」中顯現。

15、「生」者,任運而生。「無住」,無妨隨緣而住。
雖住而實無所住。任運而生者,法爾顯現。生而實無所生。
果能如是,則法法都顯無住生心,物物莫非般若實相。

16、學佛必須依教奉行,教義幽深,必應得其綱要所在。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無論修何法,行住坐臥,不離這個,才有入處。
而自性清淨心,才能透露出些消息。所修之法,亦可望有成就之期也。
頭像
心開
文章: 4019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心開 »

水浪波起,波無還靜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