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三 3月 19, 2025 5:17 pm
光明寂照徧河沙
劉芳村講師
我們要瞭解『光明』,它就是我們佛性 所發揮出來的光明,
那『寂』就是我們佛性的不變之體,
那 『照』就是佛性的隨緣之用,
如果按照順序來說,『寂照』是在前面,可是要修飾的比較通順,所以把光明放在前面,光明寂照,因為我們那個佛性本體,不變之體 曰『寂』,隨緣之用曰『照』,
寂照,然後照就光明,所以我們瞭解,那是佛性所發揮出來的光明,
所以,『光明寂照』就是講到佛性的本體,祂有不變之體,有隨 緣之用,所以我們就是暸解,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能夠了了分明,因為就是有不變之體,然後有隨緣之用,
明來可以見明,暗來可以見暗,那個就是隨緣之 用,
那只要我們都『直心』的話,我們不變之體 與隨緣之用,二個都具備,
那平常我們在社會上跟人應對,交際那個所用的心,就缺少不變之體,而是隨緣之用 去攀 緣,所以已經離開不變之體。
所以我們就是要暸解『第一番顯見』,佛就有講『盲人有見』,那我們一般凡人的共識,都是認為盲人 沒有眼睛,所以沒有看見,
那佛 就有解說『盲人有見』,盲人所見的就是黑暗,那跟我們明眼的人 處在暗室所見的黑暗是一樣的,
那佛就講,如給盲人眼睛,盲人就看得見,那是眼見,
所以眼睛能顯色,那在暗室的明眼人,燈一打開,明眼的人一樣看見,佛就說,那是燈見,不是眼睛看見,是開燈才看見,
那個燈能夠顯色,那我們眼睛也是顯色,那麼如是的見性心,非眼,就是我們的真心,所以我們就可以了解,從第一番的顯見,就把常住真心,真心有體,已經整個呈現出來,
所以十番顯見的第一番很重要,我們一定要把真心有體的這個體,能夠去體悟,
因為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要知道,盲人有見,就已經脫根,脫離這個根,不用眼根可以有見,那表示我們的常住真心, 不用藉著我們身的根,六根都不用,然後矚暗成見,就是不要凡塵光明的因緣,所以叫做不藉因,不托緣,
我們那個靈體(靈性的本體)離開因緣獨立的,不用藉著我們六根,也不用借著凡塵的緣,根跟緣都不用,祂自己獨自發出光明,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之中。所以我們要了解,現在是常住真心寄託在我們身上,藉著我們身 上,給我們身上隨緣之用,那個不變之體(常住真心)現在在我們身上隨緣,隨著眼睛就能看,隨著耳朵就能聽,隨著鼻子就能嗅聞香臭,隨著舌根就可以品嚐東西 的味道,隨著身根 就可以感受冷熱,可以知道餓或知道飽,隨著意念 可以讓我們天馬行空,這些都是隨緣之用,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 能夠有不變之體,然後才能 有隨緣 之用。
那我們已經習慣性 用六根而把不變之體拋開,不要祂,
各位看凡人一打坐就什麼都摒除掉,連那個常住真心也不要,而把祂摒除掉,所以不對的最大原因就在這裏,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能夠用直心的話 就有體用,體用全部都具備,有體有用,
『那個有體有用,就是如來密因』,秘密的原因 就在這裏,
那凡人用意識心, 就超不出三界啦,一定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中,一定在輪迴裡面,
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保持直心,我們有不變之體,然後隨緣之用,
從直心就都 沒有離開不變之體,也沒有離開隨緣之用,
佛 有說:「十方如來 同一道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就已經明白的跟我們講,要出離生死,一定要用這個不變之體,隨緣之用這個直心,我們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受到什麼的那個第一義,不要轉
念,
一轉念,第二義、第三義就出來了,「第一義那個 就叫做直心」,那我們用那個直心,祂不變之體都在,那個不變之體就叫做 「寂」,然後隨緣之用叫做「照」,那各位就可以了解,寂照就光明,所以我們那個佛性的本體,祂本身會發出光明,
不用我們加明,如果加明(就是起心動念)就變無明。
所以只要啟發就可以了,只要認識就可以了,不假修為,那個本體 都不能加工啦,一加了就面目全非,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 我們的本體那個不變的叫做 「寂」,那個隨緣的叫做「照」,
照就明了呀,就光明,所以光明寂照,然後徧之河沙,徧就是普徧,就是盡虛空徧法界,
所以我們要了解,一粒沙就是一個世界, 所以河沙 就是很多的沙,就是很多很多的世界,
所以我們的佛性 可以充塞整個很多的佛世界,是無量無邊的,
所以這個偈語 就是把我們那個佛性 整個都講的非常清 楚。
劉芳村講師
我們要瞭解『光明』,它就是我們佛性 所發揮出來的光明,
那『寂』就是我們佛性的不變之體,
那 『照』就是佛性的隨緣之用,
如果按照順序來說,『寂照』是在前面,可是要修飾的比較通順,所以把光明放在前面,光明寂照,因為我們那個佛性本體,不變之體 曰『寂』,隨緣之用曰『照』,
寂照,然後照就光明,所以我們瞭解,那是佛性所發揮出來的光明,
所以,『光明寂照』就是講到佛性的本體,祂有不變之體,有隨 緣之用,所以我們就是暸解,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能夠了了分明,因為就是有不變之體,然後有隨緣之用,
明來可以見明,暗來可以見暗,那個就是隨緣之 用,
那只要我們都『直心』的話,我們不變之體 與隨緣之用,二個都具備,
那平常我們在社會上跟人應對,交際那個所用的心,就缺少不變之體,而是隨緣之用 去攀 緣,所以已經離開不變之體。
所以我們就是要暸解『第一番顯見』,佛就有講『盲人有見』,那我們一般凡人的共識,都是認為盲人 沒有眼睛,所以沒有看見,
那佛 就有解說『盲人有見』,盲人所見的就是黑暗,那跟我們明眼的人 處在暗室所見的黑暗是一樣的,
那佛就講,如給盲人眼睛,盲人就看得見,那是眼見,
所以眼睛能顯色,那在暗室的明眼人,燈一打開,明眼的人一樣看見,佛就說,那是燈見,不是眼睛看見,是開燈才看見,
那個燈能夠顯色,那我們眼睛也是顯色,那麼如是的見性心,非眼,就是我們的真心,所以我們就可以了解,從第一番的顯見,就把常住真心,真心有體,已經整個呈現出來,
所以十番顯見的第一番很重要,我們一定要把真心有體的這個體,能夠去體悟,
因為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要知道,盲人有見,就已經脫根,脫離這個根,不用眼根可以有見,那表示我們的常住真心, 不用藉著我們身的根,六根都不用,然後矚暗成見,就是不要凡塵光明的因緣,所以叫做不藉因,不托緣,
我們那個靈體(靈性的本體)離開因緣獨立的,不用藉著我們六根,也不用借著凡塵的緣,根跟緣都不用,祂自己獨自發出光明,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之中。所以我們要了解,現在是常住真心寄託在我們身上,藉著我們身 上,給我們身上隨緣之用,那個不變之體(常住真心)現在在我們身上隨緣,隨著眼睛就能看,隨著耳朵就能聽,隨著鼻子就能嗅聞香臭,隨著舌根就可以品嚐東西 的味道,隨著身根 就可以感受冷熱,可以知道餓或知道飽,隨著意念 可以讓我們天馬行空,這些都是隨緣之用,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 能夠有不變之體,然後才能 有隨緣 之用。
那我們已經習慣性 用六根而把不變之體拋開,不要祂,
各位看凡人一打坐就什麼都摒除掉,連那個常住真心也不要,而把祂摒除掉,所以不對的最大原因就在這裏,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能夠用直心的話 就有體用,體用全部都具備,有體有用,
『那個有體有用,就是如來密因』,秘密的原因 就在這裏,
那凡人用意識心, 就超不出三界啦,一定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中,一定在輪迴裡面,
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保持直心,我們有不變之體,然後隨緣之用,
從直心就都 沒有離開不變之體,也沒有離開隨緣之用,
佛 有說:「十方如來 同一道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就已經明白的跟我們講,要出離生死,一定要用這個不變之體,隨緣之用這個直心,我們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受到什麼的那個第一義,不要轉
念,
一轉念,第二義、第三義就出來了,「第一義那個 就叫做直心」,那我們用那個直心,祂不變之體都在,那個不變之體就叫做 「寂」,然後隨緣之用叫做「照」,那各位就可以了解,寂照就光明,所以我們那個佛性的本體,祂本身會發出光明,
不用我們加明,如果加明(就是起心動念)就變無明。
所以只要啟發就可以了,只要認識就可以了,不假修為,那個本體 都不能加工啦,一加了就面目全非,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 我們的本體那個不變的叫做 「寂」,那個隨緣的叫做「照」,
照就明了呀,就光明,所以光明寂照,然後徧之河沙,徧就是普徧,就是盡虛空徧法界,
所以我們要了解,一粒沙就是一個世界, 所以河沙 就是很多的沙,就是很多很多的世界,
所以我們的佛性 可以充塞整個很多的佛世界,是無量無邊的,
所以這個偈語 就是把我們那個佛性 整個都講的非常清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