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頁 (共 107 頁)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25, 2021 6:22 am
藍海千尋
其相正空。而性不空。其體無為。而性圓滿。一切眾生唯依是法。當得成佛。
其相正空......空如來藏....如來藏中無諸法.故是正空(真空)
而性不空。其體無為。而性圓滿.....不空如來藏. 如來藏中有圓滿佛性.佛性體常住無為.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25, 2021 6:29 am
藍海千尋
猜.
正者不顛倒
眼者即能覺
藏者是智體.能顯妙法?
"正法眼藏"是名相.不能以解悟正法眼藏名相而得正法實體.

妙法蓮華經即正法實體.
妙法蓮華經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法華經矚累品)
諸佛於法華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華經如來神力品)
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法(法華經法師品)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25, 2021 7:59 am
Viirya
1,4,12,6,1皆不離佛心.佛性.皆為正法
只是兔鹿象根器之別.如無量義經云.
此處之法指的應是此性.經既性說當不離性.但源在心性.諸經皆然?...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25, 2021 8:18 am
新老怪
"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尊者昔來所得慧眼 悟到什麼呢? 須菩提以解空第一而著稱,結合須菩提在諸多大乘佛經中的言論,須菩提在此時之前 所悟的東西,有可能是親證如來藏的唯 識明心開悟境界。 明如來藏心者,已經觸證自身中的 本來清凈涅槃的真如自性,或多或少了知 如來藏的持身 持種等功能性,已經明白法身佛 是怎麼回事,但其證境偏於般若空性,認為實相就是無相,是故只能說已開大乘別教慧眼。 須菩提先前尚未證到自佛世界般若波羅蜜如幻法的眼見佛性境界,不能了知 妙有真空不二、實相無相不二的大涅槃義。

到此之時,須菩提在世尊的引導下 法眼已開,已經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大涅槃經雲:"涅槃是有可見可證 是色足跡章句。 是有是相、是緣、是歸依處、寂靜光明安隱彼岸。 是故得名非三世攝。 虛空之性 無如是法 是故名無。 "
在大涅槃經中,世尊說,以前無常、苦、無我、不淨、空,是佛對治外道邪見對聲聞人所說的方便法,屬半字說權宜說;
如今常、樂、我、淨、不空 則是如來果地的圓滿究竟境界,屬滿字說真實說。 佛性者名第一義空、中道智慧。 第一義空 是超越空和不空的不二中道空性。
"空者 一切生死,不空者 謂大涅槃,見一切空 不見不空,不名中道。" 但話說回來,即使僅悟唯識明心的境界,已開慧眼見到法身佛,般若部經典 已能看懂部分了,但是尚有不少地方不能通透。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25, 2021 9:26 am
新老怪
神秀大師偈所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弘忍祖對眾說:"依此偈修免墮惡道。 依此偈修。 有大利益。 令門人炷香禮敬。 盡誦此偈。 即得見性。 "
但是五祖又對神秀曰。 」汝作此偈。 未見本性。 只到門外。 未入門內。 如此見解。 覓無上菩提。 了不可得。 "
細心的讀者就會看出疑問:寫出此偈的神秀大師未能見性開悟,依此偈修的人卻能見性,這是什麼道理呢?
要論定慧或止觀的功力,神秀與其師兄弟(除慧能之外)相比,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是故前者為後者的教授師。
其實,五祖對眾說的那段話是禪機密語,我們不能依文解義。 若人會得「門人」,就已入正法藏之大門了。 此門如何得見呢? 就在燃起的那"炷香"上,就在恭敬"盡誦此偈"和"依此偈修"的方向上,去尋找那涅槃門的門縫,若人會得此香此偈此門,就見性開悟了。
正所謂,說香偈門,即非香偈門,是名香偈門。 參! 為何弘忍祖說神秀是見性的門外漢呢? 因為神秀法師 把參禪開悟的目標 落到意識心的境界上去了。
若將本經理解為,意識心 應無相離相離塵無住,我們在生活工作修行中 就會遇到一系列難題,從而令我們只能"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了。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25, 2021 10:40 am
cyc320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降魔品第六

佛告阿難。阿難當知此經誠實。難信難行。非謂此經不相應人無信無行。此經最上成 佛直路。為最上者。必有魔障。以是理故。難信難行。何為魔事。有四種魔大障弘 通。一者天魔作障魔。二者外魔。三者他魔外道邪見魔。四者自魔。有如是障。誠是 難行。真是難治。何為天魔依是經者。無不成佛。是故天魔常作障難。雖至世間弘通 之時。橫遮不至其弘通時。或雖世間有弘通人。又令無伴侶者。或令傍人為誹謗難。 或招災難。令中生苦。或託於人。告此經非七佛說。或以說弘於世間。令謂此弘人行 邪道人。或付天子國王三公。令欲不弘此經於國。悲哉此經為魔被遮。不廣於弘通流 布。我以佛眼。見此難治。唯不依經文字章句。以此經理。傳於心心。廣令世間弘通 流布。又以方便。令觀音等諸大菩薩能藏持之。留此經卷。同我護念。不永斷絕。阿 難當知。持傳此經。是人即是大力菩薩。真實行人。何為外魔。當有二種。一者歸氣 斷滅魔見。二者成神鬼界魔見。何為世學歸氣道人。學世間教。不知心造天地萬物善 果惡果乃至十界解知天地五行萬物人間五虫皆是氣造。元氣分散。心亦分散。成虗無 心。無後果報。因果撥無。當墮惡趣。悲哉此人不知教。起此教法者。高地菩薩。作 轉輪王。出於世間先見時節。為人間治。設氣造教。心造教者。待起佛說。雖此教 宗。不說無心無神無報後出外道。以自凡心。妄計妄解。轉輪聖者。所設聖教。或失 其傳。私設無見斷見等旨。妄立此宗。此國他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劫初所出諸聖 王者。皆是高地大菩薩也。是故所說。一切教示。無有邪妄。皆是正教。以正以善。
能治國土。依人民心。此國他國。今時後時。諸外道者。皆立私旨。破我聖教。豈唯 破我所說說教。還破上世聖王所設說示教宗。如是長邪作妄解。故此人時見我知見徒 還作誹言。不知真理。妄迷顛倒。作無益行。大遮歸向。我知見門一切人民。無此經 道。何為世學成神道人。但守一世。不慮後世。唯知人死成鬼成神。不知出離生死成 佛。此教亦復聖王所設。聖教旨也。世下時。遍。遠聖者故。妄作此解。長記長才。 妄學旨者。為修心身。非為才記。妄己不治。唯破他教。悲哉此人亦復不知此教本是 聖王所設。而不差於如來所說。還見知見成佛道人。誹謂不解天真本性道。無成佛在 法界宮。亦無佛居十方淨土。亦無作惡人居地獄。皆是佛者以妄語。成此知見。人不 知是理。是甚愚人。遮歸向人。何為釋中典會魔。當有四種。一者文字博學見魔。二 等愚痴要約見魔。三者易行著相見魔。四者難行著相見魔。何為文字博學見魔。著文 沙門。於我所說諸大乘經。盡藏盡部。分別文句。作解作傳。講之釋之。唯明文字章 句義理。稱我大智多聞強記一切經義通達無暗。不知其經真實道理。皆在己心。諸經 言者。諸言者。說己心理。非文字義。侈學。侈才。立我立慢。還滅我教。深入邪 道。成魔伴侶。聞口說言。即是佛語。察意解理。即是外魔。悲哉此人不知諸佛出世 說法教化本意。若不開悟佛知見道。不修行成修滅凡業。修成聖業。修滅凡氣。修成 聖氣。而但應長多聞多才口給辨。如來出世說法何益。如是愚人。還見真實。不立文 字。知見心性。作佛道人。太作誹謗。謂是魔徒。大遮歸向於此經道。一切行。如是 邪人識難治之。三世諸佛。一切人。菩薩。無有一佛。亦一菩薩。唯解文字。唯持多 聞。不覺心性。不修覺道。已成佛道。當成佛道。如是愚人。非我弟子。是為魔徒。 何為要約。愚痴見魔。無智沙門。於我所說。諸教經中取一要文。深著其理。悉捨他 教。甚深法門。非是真實。非是要道。擇是擇彼。一切廢捨。日日增信。自執妄見。 時時增厭。諸佛廣道。強著強執。次第入暗。捨智捨覺。終成極愚。設諸佛現雖破此 邪。諸大菩薩雖破此愚。不聞不入還作瞋邪。亦作大謗。道汝不知。妄破我法時見此 經。知見道人。謂是迷人不解要法。妄作覺解。諸佛如見。是知見道。廣博無益。云 何愚人應能解之。設有能解示天何益。但捨知見。入惡道。如是教化。遮我大道。悲 哉此人不知諸佛修行成事。一切諸菩薩者。生生增智。世世致理。劫初益見。代代格 覺。如是愚人諸佛誠度悲之。阿難當知。如是愚人設得六通。現三昧相。如是天魔化 來所作。勿生一念歸信之心。如是愚人誠難治之。三世諸佛一切菩薩。無有一切。亦 一菩薩以一句義。不通眾理。持一要文。不明性道。捨智成愚。一向無機。已成佛 道。當成佛道。如是愚人非我弟子。即是魔徒。何為易行著相見魔。無力沙門。於我 所說諸教經中。為化愚痴無根之人。任於過去諸佛方便。亦不得止。設方便教。或歸 一佛。的一菩薩。或持一呪。持一經句。歸之信之。不依難行。滅罪解毒。方便成路 或有破戒劣根沙門。倦修眾聖真人正道。如渡得船。見之歡喜。悉捨諸佛戒慧道。一 向著住此方便道。不知諸佛不得止。設纔時方便。權假之道還以此權假方便。為最上 法。謂無上路。或作邪思。為我能得一切道人。未見未得最上妙法殊勝妙路。招諸愚 人。為彼愚人。設講設會。廣說敷演。而謂此道最勝極妙。唯限此路。眾生成佛。

諸 餘經道皆是難行。一切凡夫皆是下根。若下根人依難行道。百千萬人中。雖一人。實 不可有得成佛道。於茲一切魔魅。得便加勢加利。冥成助故。日日長其信心氣。亦日 日弘長其邪法流。亦復一切愚人迷俗於。功。茲得幸大作歸伏。所以者何。一切愚人 好惡。惡事。懶於善行。雖然如是。一切賢聖一切諸佛。已說今說。作惡人者。非是 人間。非是佛徒。今過罪害。後生惡趣。生生世世得惡果報。永絕成佛得脫大路。是 故捨好忍懶。勤修。依戒。依定。依慧。修度。忍難。忍苦。依聖學教。恐罪捨惡。 趣向聖道。然今逢此大易行說。不依賢跡。不依聖道。永離惡趣。直得成佛。大慶大 喜。皆人此教。於茲即廢諸佛正法。豈唯廢我成佛法。也即廢王法仁義聖道。所以者 何。令諸人心深著易行。不知道理。以是理故。親罪親過。親迷親妄。親惡親邪疎父 疎母。疎君疎臣。疎聖疎賢。疎天疎命。豈唯是自然廢聖道也。彼邪沙門。見此經知 見道人。甚大惡之誹謗而謂此修行人。不知直路。遠迷久惑。留難行道。知見道者難 解難入。濁惡世中絕不相應下愚人民。千萬億人於中無迷□一。成就此道。誠可咍 之。此邪言流布於世。大遮入。於知見道人。悲哉此人不知諸佛設方便旨。諸佛設此 方便路意。欲先教之。因是為緣。起信近佛。漸漸增益一切佛種。引入佛道。開示悟 入佛知見道。令得成佛。阿難當知。念三寶者。是為至於知見寶處中路舟筏。爾此愚 人不知舟筏。執此舟筏。還遮寶處。誠可悲之。名非遮此佛知見道。還遮自己念三寶 道。所以者何。或是念佛。或是念法。或是念僧。雖是皆實諸佛說法。是愚沙門所念 之心。即邪念故。念三寶法即成邪法。修邪法故即墮魔道。自墮魔道故令他墮魔。自 墮他墮皆破佛法。破佛法故破念三寶。豈唯墮魔邪類中也。終墮無間大火坑中。無量 無邊大劫數間。受無量苦。永絕佛種。如是愚人誠難治之。三世諸佛。一切菩薩。無 有一佛亦一菩薩。不依此經。佛知見道。念一如來。念一經句。念一菩薩。唯是一 行。已成佛道。當成佛道。如是愚人非我弟子。即是魔徒。白佛言。世尊如是愚人云 何得脫魔法魔徒。應還信佛。佛言阿難。如是愚人即止慢心。迴心還思。應當思念。 我是愚人。我是惡人。當墮三塗火坑之中。但有諸佛。以大慈悲。能設方便。為我等 故說此易行念三寶道。令我愚人永離三塗。是尚慶餘應如是我往淨土者。誠不思議我 法方便。更不應對他人勝道。如是思念。或念佛寶。或法佛寶。或念僧寶。向其念 寶。一向專念。無他思求。依我劣根。無由勝道。唯歸如來方便之道。於自他相。無 是無非。不遮他道。唯向自身。拂心垢。欲專念誦。則眾魔退去。其三寶現。自無罪 亦他無罪。故即成我教。念三寶法若一念。生自勝他劣增上慢心。還作魔行。亦離佛 行。諸佛真實知見道。尚謂自勝他劣等者。即為魔道。何以故。此佛知見者。為得作 佛耳。非為見自勝他劣生慢心故。何況於為修佛方便劣行尚爾。以自劣為勝於他勝道 也。何為難行著相見魔。有沙門我法中。為極惡人。及極愚人。亦極邪人。亦諸闡 提。生盲生聾。諸佛神力。諸菩薩力。一切不及。以佛方便。設一絕妙不思議術。以 神呪。呪一切罪人。令得解脫。於此呪術法爾。自然有十種功。何為其十。一者凡夫 轉成聖仙。二者罪惡轉成善德。三者闡授轉成解脫。四者流轉轉成往生。五者魔障轉 成賢業。六者病惱轉成治安。七者中夭轉成長壽。八者天災轉成神福。

九者怨敵轉成 恩伴。十者兵亂轉成靜平其餘尚有無量神驗。此呪術者。難行苦行。而面前現種種神 驗。或有邪念上根愚人。或利欲者。為世歸依。或樂驗者。為驗術故。入於山林識濯 木食種種難行。得大神驗。出於世間。驚一切人。即謂是法諸佛法中最上最勝化諸人 民。引入邪道。不知如來方便所設。唯樂一切奇怪妄事。永沈邪見。悉墮魔道。終必 當墮三塗火坑。豈唯自成奇怪。邪徒自失正道。還令諸佛大聖道。共成奇怪。法無其 正道。誠可悲之。阿難當知。諸佛如來。設此方便神驗法者。第一為欲難救罪人。能 救令入解脫門也。是故諸佛以初五功為真實設。第二亦以慈悲心故。於現世生。欲天 下平萬姓安故。以後五功為次。實設其餘有驗。皆是呪力自然功驗。自然此愚人。著 其神驗種種奇怪無益名譽。忘失本意成佛實驗。瀧水逆流山嶽移他。呪縛鬼神。呪水 為湯。是事何益。但實得脫。有道沙門。令損國水之逆流。令害人鬼呪。之縛者。是 有益故。即是佛事。除如是術。彼邪驗人。時見此經。知見道人。還作誹為無功無 德。謂道人愚痴。不知我有功德。修無功能。下劣淺道。大遮諸佛真實正法。如是愚 人誠難治之。三世諸佛。一切菩薩。無有一佛亦一菩薩。不依知見成佛正道。修無益 驗。已成佛道。當成佛道。如是愚人非我弟子。即是魔徒。何為知見差路障魔。當有 十類。一者禪坐不得迷魔。二者辨達不悟迷魔。三者凡聖不別見魔。四者慮難不發見 魔。五者慮易差路迷魔。六者知見不修見魔。七者能修不見迷魔。八者見空不中迷 魔。九者見滅不實迷魔。十者心教不同見魔。如是等有無量魔見。但以略示此十類 魔。學士觀察。勿墮此中。何為禪坐不得迷魔。趣向知見。一乘道人。為工夫故。修 行禪定。從朝至晚。從夕至曉。但空靜慮。日久年久。如是漸了見無。物心寂然空。 無想無念。見此空。入為是佛性道。我禪中。得佛知見。更無顧故。不知諸佛知見道 者。心是聖是智。是覺是理。但空寂體。是知一端。又未真實。如是久修。習練定 心。得定中靜。又以非真佛性故。無起時靜。故於定中。心靜空淨起故。定時心散。 生平有人道之定時起時。心差別非於此。又迷不知心散。是依不得實知見故。還唯心 散。是依修禪尚未練。故益修空定。隨修入空。唯見絕空了。不得實佛知見道。學者 須知。勿入此魔。若誤入者。設經劫數。不得知見。魔恐此魔。何為辨達不悟迷魔。 趣向見知。一乘道人。見維摩等住不思議解脫大士。機辨活發。無礙自在。思知見性 機辨妙。而專代辨達。行住座臥。唯行機活。久修之故。終得習練。而至得自在。而 惟我已得諸佛知見辨自在。心不顧理。理不知諸佛知見道者。是誠是雅。是靜是德。 但辨達機德。是知見一端。而未真實。
天鬼領氣障魔十。一高智破戒報魔。二持戒輕智報魔。三修定著怪報魔。四智戒四見 報魔。五依寶不法報魔。六妙解無報報魔。七智行慢心報魔。八有智無質報魔。九表 學誑人報魔。十長辨樂輪報魔。外道邪見障魔二。一歸氣斷滅見魔。二成神無果見 魔。釋中邪解障魔四。一文字博學見魔。二肝文要約見魔。三易行倦厭見魔。四難行 奇怪見魔。知見差路障魔十。一禪座不得迷魔。二辨達不悟迷魔。三凡聖不別見魔。 四慮難不發迷魔。五慮易差別路魔。六知見不修迷魔。七能修不見迷魔。八見空不中 迷魔。九見滅不實迷魔。十心教不同迷魔。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25, 2021 11:42 am
心開
經只是為標心,得心以後經亦不用
設教只為標心,得心以後教亦不用
故名,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25, 2021 12:24 pm
cyc320
星雲大師全集

282 言語道斷
佛教講「言語道斷」,禪宗更主張「不立文字」。然而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佛教留有三藏十二部經、一百多卷的大藏經傳世;乃至禪宗的語錄、公案,也是不計其數。這豈非矛盾?

其實,一點也不矛盾,一點也沒有衝突。所謂「言語道斷」,主要是佛教有一些第一義諦的義理,尤其是關於證悟的境界,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必須透過自己親證,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不是語言所能形容的。而禪宗的「不立文字」,也不是說不要文字,只是叫人不要執著於文字。因為語言文字只是「標月指」,是指引我們見到月亮的方便,但手指畢竟不是月亮,因此佛陀及古德們才要苦口婆心的叮嚀,深怕我們「因指忘月」。

只不過語言文字雖然不究竟,所謂「一落言筌,便成謬誤;一經道破,已非真實」。然而佛法還是要透過語言文字的傳播,才能流傳後世,所以藏經被視為法寶,無比珍貴。

甚至不只學佛需要語言文字為方便,就是日常生活裡的待人接物,也要靠語言文字來傳達思想、溝通意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我們的一生,時時刻刻都需要依賴語言文字,才能與人互動,才能不斷學習、成長;沒有了語言文字,我們可能就會束手無策,寸步難行。

尤其,語言文字的力量很大,所謂「一言令人生,一言令人死」、「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語言如果運用得體,則處世潤洽,和合無諍;表達不當,就容易引起誤會,傷人又不利己。

不過,語言文字雖然重要,但有些時候卻是話說得愈少愈好。像佛教徒做什麼事都喜歡說「阿彌陀佛」;打招呼,「阿彌陀佛」;表示感謝,「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走了,也「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勝過千言萬語。

另外還有一種語言,叫做「無言」,也有一種聲音,稱為「無聲」;當語言文字都無法傳達心聲,無法表情達意的時候,只好「無聲勝有聲、無言勝有言」,「無」就成了最好的語言。無言的抗議、無言的關懷、無言的教化、無言的說法……「無」比「有」,境界更高,力量更強。

因此,靈山會上,佛陀「拈花示眾」,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涅槃妙心,於焉付囑;維摩居士「一默一聲雷」,一個沉默,如雷貫耳,千古傳響。都在說明,無上妙道,不可以言說,不可以文詮;超越語言文字的限制,看見「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時,就能進入真理的智慧之門。

禪宗語錄裡,常常可見禪師之間,不按牌理出牌,似乎沒有邏輯可言。例如:丹霞禪師「燒佛取暖」、石屋禪師「教人偷心」、文遠禪師「在大便中乘涼」、洞山禪師「往熱處去避暑」……乃至祖師們棒喝責罵、逼問話頭等,都是為了打斷我們的分別,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看見「道」在自己心裡,不在妄想分別中。

不過,究竟真理固然不可說,一說即不中;但是對於一般人如果不說,豈不是永遠無門可入了嗎?這就好比還沒有過河,哪裡能捨船呢?一旦過了河、上了岸,當然就不需要把船背著走。因此,語言文字雖然只是方便善巧,你能善用它,而不執著它,能可以藉此了悟心性,那又何愁大道不辦呢?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25, 2021 12:31 pm
心開
借機顯教
借教顯機
通達無取捨
是名諸佛教

Re: 何謂大乘?

發表於 : 週六 9月 25, 2021 12:43 pm
cyc320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行由品第一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歎善哉。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