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塞!
老楊說偏空就是偏空
一切諸法莫敢不從!
10分鐘搞懂大乘之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佛子!此(八)地菩薩本願力故,諸佛世尊親現其前與如來智,令其得入法流門中,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忍第一,順諸佛法。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汝今未得,汝應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進,勿復放捨於此忍門。(入八地,得此一法明,所謂:一切法無生、無分別)
又善男子!汝雖得是寂滅解脫(一眾生涅槃),然諸凡夫未能證得,種種煩惱皆悉現前,種種覺觀常相侵害,汝當愍念如是眾生。
又善男子!汝當憶念本所誓願,普大饒益一切眾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議智慧之門。...一切眾生涅槃(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
佛果,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無上正等正覺),從一眾生乃至一切眾生(大)涅槃...一真如心遍一切處一切時一切眾生?!
又善男子!汝雖得是寂滅解脫(一眾生涅槃),然諸凡夫未能證得,種種煩惱皆悉現前,種種覺觀常相侵害,汝當愍念如是眾生。
又善男子!汝當憶念本所誓願,普大饒益一切眾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議智慧之門。...一切眾生涅槃(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
佛果,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無上正等正覺),從一眾生乃至一切眾生(大)涅槃...一真如心遍一切處一切時一切眾生?!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六段,釋尊繼續為舍利弗開示,雖然,八地菩薩摩訶薩證得一真如心,究竟涅槃(滅盡定),猶須仰賴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無生法忍),於第九善慧第十法雲次第增上,終究眼見佛性,圓證修佛之無上果位,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段講(諸佛涅盤智之實修與證量)
==
八地所證究竟涅槃猶須自己七地已證無生法忍
搞不清自己七地證無生法忍時是到八地入偏空涅槃時
這無生法忍真能忍,眼睜睜看著自己入了偏空涅槃
,入了偏空涅槃被佛陀叫出來以後,才又想起,哎呀,我七地就證無生法忍了,現在我要依無生法忍繼續行深
看起來究竟涅槃比無生法忍還不值
當初何必多次一舉,直接繼續行深無生法忍就好
這些修行的奧祕,全宇宙只有外道癡深老楊能解,但是外道癡深老楊是大魔學家,從不外傳,除非已入魔黨,不然這種深癡法義,不得為外人所知,直叫好奇者乾等
...第六段,釋尊繼續為舍利弗開示,雖然,八地菩薩摩訶薩證得一真如心,究竟涅槃(滅盡定),猶須仰賴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無生法忍),於第九善慧第十法雲次第增上,終究眼見佛性,圓證修佛之無上果位,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段講(諸佛涅盤智之實修與證量)
==
八地所證究竟涅槃猶須自己七地已證無生法忍
搞不清自己七地證無生法忍時是到八地入偏空涅槃時
這無生法忍真能忍,眼睜睜看著自己入了偏空涅槃
,入了偏空涅槃被佛陀叫出來以後,才又想起,哎呀,我七地就證無生法忍了,現在我要依無生法忍繼續行深
看起來究竟涅槃比無生法忍還不值
當初何必多次一舉,直接繼續行深無生法忍就好
這些修行的奧祕,全宇宙只有外道癡深老楊能解,但是外道癡深老楊是大魔學家,從不外傳,除非已入魔黨,不然這種深癡法義,不得為外人所知,直叫好奇者乾等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中道就是在真如與法性中取得平衡。
這是大乘佛法般若實修的不二法門。
所謂,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地而不動。此即是中道,即是無生法忍。其最上品即是首楞嚴三昧,首楞嚴三昧,即是佛性。
這是大乘佛法般若實修的不二法門。
所謂,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地而不動。此即是中道,即是無生法忍。其最上品即是首楞嚴三昧,首楞嚴三昧,即是佛性。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2539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善男子!首楞嚴三昧者,有五種名:
一者,首楞嚴三昧。(異名 根本智)
二者,般若波羅蜜。(異名 成所作智同圓鏡)
三者,金剛三昧。(異名 無畏)
四者,師子吼三昧。(異名 無有顛倒夢想)
五者,佛性。(屬性 覺悟)
隨其所作,處處得名。(可稱為 與生俱來)
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種種名,如禪名『四禪』。
根名『定根』。
力名『定力』。
覺名『定覺』。
正名『正定』。
八大人覺名為『定覺』,首楞嚴定亦複如是!(異名 平等性智心無病 )
一者,首楞嚴三昧。(異名 根本智)
二者,般若波羅蜜。(異名 成所作智同圓鏡)
三者,金剛三昧。(異名 無畏)
四者,師子吼三昧。(異名 無有顛倒夢想)
五者,佛性。(屬性 覺悟)
隨其所作,處處得名。(可稱為 與生俱來)
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種種名,如禪名『四禪』。
根名『定根』。
力名『定力』。
覺名『定覺』。
正名『正定』。
八大人覺名為『定覺』,首楞嚴定亦複如是!(異名 平等性智心無病 )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讚!!
就是三昧耶。近行定也。……
大佛頂首楞嚴經
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此即是中道,即是無生法忍。其最上品即是首楞嚴三昧,首楞嚴三昧,可以得一切種智,即是圓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2月 20, 2023 1:39 pm 同樣一段佛經經文,可是各人研讀心得與感受又大不相同呢~~
這段經文若從能實修功夫的經驗上,去做理解印證的,應該都可以會心而笑……
大佛頂首楞嚴經
汝與眾生,亦復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為足。
何謂:
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楞伽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大海波浪性。鼓躍可分別。藏與業如是。何故不覺知。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凡夫無智慧。藏識如巨海。業相猶波浪。依彼譬類通。
如海遇風緣,起種種波浪;現前作用轉,無有間斷時;藏識海亦然,境等風所擊,恆起諸識浪……
.
瑜珈師地論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老子道德經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觀自在菩薩。
每日一註解:
所謂自在,即是指真如,真如遍一切處,如如不動,又稱大自在。大乘佛法,以證悟真如根本智,禪宗曰:開悟明心。稱為勝義菩薩,大乘行者至此正式展開佛法實修。
菩薩瓔珞經:初發心菩薩入住空位,以空理智心,研習古佛之法。一切功德,心不自造。
法華經云:開示悟入佛知見。
由於,大乘佛果即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金剛經曰:善男子善女子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
首楞嚴經曰:汝等若欲捐捨聲聞,脩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以上經文開示,就是強調大乘實修佛法,證悟真如根本智(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不二法門。由於大乘佛果即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初地菩薩又稱(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經文(因地心,果地覺)也透露了一切修佛的標的,即是圓滿真如空智,而達到無上正等正覺(一切種智)(法性真如)(圓覺)。
此揭開心經序幕之表法(觀自在菩薩),即是指大乘第八不動地以上之菩薩摩訶薩,又稱後身菩薩。此後身菩薩自初發心依真如根本智,修習定慧等持,乃至得滅盡定(究竟涅槃),徹底斷離一切法煩惱,證解阿賴耶識,而完成心解脫。
菩薩摩訶薩已經不受五蘊拘拌,不復成就阿賴耶識妄心。
勝鬘經云:彼菩薩摩訶薩清淨心不可了知。
楞嚴經稱此為“一真如心”
故心經稱呼證得“一真如心”之大乘後身菩薩為(觀自在菩薩)
有人認為觀自在菩薩,專指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藏傳心經版本甚至認為此經乃觀世音菩薩所宣講,我認為此說頗值得商榷。心經揭開序幕之表法觀自在菩薩,應該是指大乘八地以上後身菩薩之通稱為是,而此經根據其內容研判,與原始雜阿含經所記載,世尊收服前來盜法的外道須深(舍利弗)之一段歷史真實典故,非常雷同,判定須深經應為般若心經之藍本也不為過也。
.
每日一註解:
所謂自在,即是指真如,真如遍一切處,如如不動,又稱大自在。大乘佛法,以證悟真如根本智,禪宗曰:開悟明心。稱為勝義菩薩,大乘行者至此正式展開佛法實修。
菩薩瓔珞經:初發心菩薩入住空位,以空理智心,研習古佛之法。一切功德,心不自造。
法華經云:開示悟入佛知見。
由於,大乘佛果即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金剛經曰:善男子善女子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
首楞嚴經曰:汝等若欲捐捨聲聞,脩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以上經文開示,就是強調大乘實修佛法,證悟真如根本智(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不二法門。由於大乘佛果即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初地菩薩又稱(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經文(因地心,果地覺)也透露了一切修佛的標的,即是圓滿真如空智,而達到無上正等正覺(一切種智)(法性真如)(圓覺)。
此揭開心經序幕之表法(觀自在菩薩),即是指大乘第八不動地以上之菩薩摩訶薩,又稱後身菩薩。此後身菩薩自初發心依真如根本智,修習定慧等持,乃至得滅盡定(究竟涅槃),徹底斷離一切法煩惱,證解阿賴耶識,而完成心解脫。
菩薩摩訶薩已經不受五蘊拘拌,不復成就阿賴耶識妄心。
勝鬘經云:彼菩薩摩訶薩清淨心不可了知。
楞嚴經稱此為“一真如心”
故心經稱呼證得“一真如心”之大乘後身菩薩為(觀自在菩薩)
有人認為觀自在菩薩,專指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藏傳心經版本甚至認為此經乃觀世音菩薩所宣講,我認為此說頗值得商榷。心經揭開序幕之表法觀自在菩薩,應該是指大乘八地以上後身菩薩之通稱為是,而此經根據其內容研判,與原始雜阿含經所記載,世尊收服前來盜法的外道須深(舍利弗)之一段歷史真實典故,非常雷同,判定須深經應為般若心經之藍本也不為過也。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雜阿含》347經 (須深盜法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若王、大臣、婆羅門、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所共恭敬、尊重、供養,佛及諸聲聞眾大得利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都不恭敬、尊重、供養眾邪異道衣被、飲食、臥具、湯藥。
(世尊未成道前,為摩羯陀國王所器重,甚至願讓出一半王權與世尊,世尊成道後,即以摩羯陀國之都城王舍城為根基地,在城郊迦蘭陀竹園建立原始僧團。)
爾時,眾多異道聚會未曾講堂,作如是論:「我等昔來常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一切之所奉事,恭敬供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悉斷絕,但恭敬供養沙門瞿曇、聲聞大眾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此眾中,誰有智慧、大力,堪能密往詣彼沙門瞿曇眾中出家?聞彼法已,來還廣說,我等當復用彼聞法化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令其信樂,可得還復供養如前。」
(王舍城中原來就有遊行者外道團體,其導師稱沙若耶,舍利子與目腱蓮早年即是拜沙若耶為師。由於世尊在此成立僧團,受到國王尊崇,於是城中大臣、婆羅門、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所爭相恭敬、尊重、供養,而排擠原城內外道團體之活計。)
時,有人言:「有一年少,名曰須深,聰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門瞿曇眾中出家,聽彼法已,來還宣說。」
(此外道團體所推舉盜法之聰明黠慧少年,應是指舍利弗,當時名字稱呼優婆室沙。)
時,諸外道詣須深所,而作是言:「我今日大眾聚集未曾講堂,作如是論:『我等先來為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世人之所恭敬奉事,供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悉斷絕,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世間悉共奉事沙門瞿曇、聲聞大眾。我此眾中,誰有聰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門瞿曇眾中出家學道?聞彼法已,來還宣說,化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令我此眾還得恭敬、尊重、供養。』
其中有言:『唯有須深聰明黠慧,堪能密往瞿曇法中出家學道,聞彼說法,悉能受持,來還宣說。』
是故我等故來相請,仁者當行!」
時,彼須深默然受請,詣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眾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經行。
爾時,須深詣眾多比丘,而作是言:「諸尊!我今可得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
時,眾多比丘將彼須深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此外道須深欲求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
爾時,世尊知外道須深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汝等當度彼外道須深,令得出家。」
時,諸比丘願度須深。
出家已經半月,有一比丘語須深言:「須深當知:我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須深語比丘言:「尊者!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離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尊者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樂,聖說及捨,具足第三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尊者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具足第四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若復寂靜解脫,起色、無色,身作證具足住,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須深復問:「云何,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說?」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脫也。」
作是說已,眾多比丘各從座起而去。
爾時,須深知眾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諸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得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
作是思惟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彼眾多比丘於我面前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我即問彼尊者:『得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彼答我言:『不也,須深!』
我即問言:『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入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
彼答我言:『得慧解脫。』作此說已,各從座起而去。我今問世尊:『云何彼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不得正受,而復說言,自知作證?』」
佛告須深:「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
須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過!我於正法中盜密出家,是故悔過。」
佛告須深:「云何於正法中盜密出家?」
須深白佛言:「世尊!有眾多外道來詣我所,語我言:『須深當知:我等先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恭敬供養,而今斷絕,悉共供養沙門瞿曇、聲聞大眾。汝今密往沙門瞿曇、聲聞眾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還來宣說我等,當以彼聞法教化世間,令彼恭敬供養如初。』是故,世尊!我於正法、律中盜密出家,今日悔過。唯願世尊聽我悔過,以哀愍故。」
佛告須深:「受汝悔過,汝當具說:『我昔愚癡、不善、無智,於正法、律盜密出家,今日悔過,自見罪、自知罪,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所以者何?凡人有罪,自見、自知而悔過者,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
佛告須深:「今當說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盜賊,縛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盜,願王處罪。』王言:『將罪人去,反縛兩手,惡聲宣令,周遍國中,然後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縛兩手,惡聲宣唱,周遍城邑,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日中,王問:『罪人活耶?』臣白言:『活。』王復敕臣:『復劖百矛。』至日晡時,復劖百矛,彼猶不死。」
佛告須深:「彼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寧有完處如手掌不?」
須深白佛:「無也,世尊!」
復問須深:「時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緣,受苦極苦劇不?」
須深白佛:「極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難堪,況三百矛,當可堪忍?」
佛告須深:「此尚可耳,若於正法、律盜密出家,盜受持法,為人宣說,當受苦痛倍過於彼。」
佛說是法時,外道須深漏盡意解,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法住智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涅槃智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若王、大臣、婆羅門、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所共恭敬、尊重、供養,佛及諸聲聞眾大得利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都不恭敬、尊重、供養眾邪異道衣被、飲食、臥具、湯藥。
(世尊未成道前,為摩羯陀國王所器重,甚至願讓出一半王權與世尊,世尊成道後,即以摩羯陀國之都城王舍城為根基地,在城郊迦蘭陀竹園建立原始僧團。)
爾時,眾多異道聚會未曾講堂,作如是論:「我等昔來常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一切之所奉事,恭敬供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悉斷絕,但恭敬供養沙門瞿曇、聲聞大眾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此眾中,誰有智慧、大力,堪能密往詣彼沙門瞿曇眾中出家?聞彼法已,來還廣說,我等當復用彼聞法化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令其信樂,可得還復供養如前。」
(王舍城中原來就有遊行者外道團體,其導師稱沙若耶,舍利子與目腱蓮早年即是拜沙若耶為師。由於世尊在此成立僧團,受到國王尊崇,於是城中大臣、婆羅門、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所爭相恭敬、尊重、供養,而排擠原城內外道團體之活計。)
時,有人言:「有一年少,名曰須深,聰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門瞿曇眾中出家,聽彼法已,來還宣說。」
(此外道團體所推舉盜法之聰明黠慧少年,應是指舍利弗,當時名字稱呼優婆室沙。)
時,諸外道詣須深所,而作是言:「我今日大眾聚集未曾講堂,作如是論:『我等先來為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世人之所恭敬奉事,供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悉斷絕,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世間悉共奉事沙門瞿曇、聲聞大眾。我此眾中,誰有聰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門瞿曇眾中出家學道?聞彼法已,來還宣說,化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令我此眾還得恭敬、尊重、供養。』
其中有言:『唯有須深聰明黠慧,堪能密往瞿曇法中出家學道,聞彼說法,悉能受持,來還宣說。』
是故我等故來相請,仁者當行!」
時,彼須深默然受請,詣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眾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經行。
爾時,須深詣眾多比丘,而作是言:「諸尊!我今可得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
時,眾多比丘將彼須深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此外道須深欲求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
爾時,世尊知外道須深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汝等當度彼外道須深,令得出家。」
時,諸比丘願度須深。
出家已經半月,有一比丘語須深言:「須深當知:我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須深語比丘言:「尊者!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離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尊者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樂,聖說及捨,具足第三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尊者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具足第四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若復寂靜解脫,起色、無色,身作證具足住,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須深復問:「云何,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說?」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脫也。」
作是說已,眾多比丘各從座起而去。
爾時,須深知眾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諸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得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
作是思惟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彼眾多比丘於我面前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我即問彼尊者:『得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彼答我言:『不也,須深!』
我即問言:『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入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
彼答我言:『得慧解脫。』作此說已,各從座起而去。我今問世尊:『云何彼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不得正受,而復說言,自知作證?』」
佛告須深:「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
須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過!我於正法中盜密出家,是故悔過。」
佛告須深:「云何於正法中盜密出家?」
須深白佛言:「世尊!有眾多外道來詣我所,語我言:『須深當知:我等先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恭敬供養,而今斷絕,悉共供養沙門瞿曇、聲聞大眾。汝今密往沙門瞿曇、聲聞眾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還來宣說我等,當以彼聞法教化世間,令彼恭敬供養如初。』是故,世尊!我於正法、律中盜密出家,今日悔過。唯願世尊聽我悔過,以哀愍故。」
佛告須深:「受汝悔過,汝當具說:『我昔愚癡、不善、無智,於正法、律盜密出家,今日悔過,自見罪、自知罪,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所以者何?凡人有罪,自見、自知而悔過者,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
佛告須深:「今當說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盜賊,縛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盜,願王處罪。』王言:『將罪人去,反縛兩手,惡聲宣令,周遍國中,然後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縛兩手,惡聲宣唱,周遍城邑,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日中,王問:『罪人活耶?』臣白言:『活。』王復敕臣:『復劖百矛。』至日晡時,復劖百矛,彼猶不死。」
佛告須深:「彼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寧有完處如手掌不?」
須深白佛:「無也,世尊!」
復問須深:「時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緣,受苦極苦劇不?」
須深白佛:「極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難堪,況三百矛,當可堪忍?」
佛告須深:「此尚可耳,若於正法、律盜密出家,盜受持法,為人宣說,當受苦痛倍過於彼。」
佛說是法時,外道須深漏盡意解,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法住智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涅槃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