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
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
識與識住
Re: 識與識住
涅槃經三世義
解純陀疑問。論曰:多弟子已成熟,純陀未成熟,佛為純陀未成熟故,顯示大般涅
槃,講說大經,受大功德,為成熟故來拘尸那城。云何純陀而有疑心?有二因緣:
一、見同相未見別相生疑心;二見別相不見同相故。起疑心者,如遙見杌,疑為是
人、為是杌?若見烏鳥集上,鹿從其下過,知是杌非人;若見舉手挑衣者,知人非
杌。別相不見同相生疑心者,如空不共相是常住,如見地不共相是無常。聲聞者不共
相,於聲聞不共相生疑,為同空是常住、為同地是無常?凡夫為同相故起疑心,聲聞
緣覺為別相故起疑心。凡夫為有生法故起疑心,聲聞緣覺為無生法故起疑心。純陀不
為此二種故起疑心,為欲利益眾生故生此疑。如此大菩薩,那得於佛生疑?於此大會
大有外道聚集,有外道說佛死而更生,復有說如燈盡火滅,復有說佛滅後有盡有不
盡。為釋此疑故,佛說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解純陀疑問。論曰:多弟子已成熟,純陀未成熟,佛為純陀未成熟故,顯示大般涅
槃,講說大經,受大功德,為成熟故來拘尸那城。云何純陀而有疑心?有二因緣:
一、見同相未見別相生疑心;二見別相不見同相故。起疑心者,如遙見杌,疑為是
人、為是杌?若見烏鳥集上,鹿從其下過,知是杌非人;若見舉手挑衣者,知人非
杌。別相不見同相生疑心者,如空不共相是常住,如見地不共相是無常。聲聞者不共
相,於聲聞不共相生疑,為同空是常住、為同地是無常?凡夫為同相故起疑心,聲聞
緣覺為別相故起疑心。凡夫為有生法故起疑心,聲聞緣覺為無生法故起疑心。純陀不
為此二種故起疑心,為欲利益眾生故生此疑。如此大菩薩,那得於佛生疑?於此大會
大有外道聚集,有外道說佛死而更生,復有說如燈盡火滅,復有說佛滅後有盡有不
盡。為釋此疑故,佛說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Re: 識與識住
六祖法寶壇經 般若品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運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若百物不思。常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運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若百物不思。常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