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頁 (共 13 頁)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19, 2022 9:31 am
藍海千尋
餓了吃飯,睏了眠,妄分別方便、真實做什麼?都說是幻了,還分別是幻非幻?

不管你分別的有多了得正確,都是妄想,這妄想就是無明緣行,生死輪迴苦集因。
還在吃飯睡覺輪迴的人,以為當體即空,那是認賊窟為住家。

若不滅煩惱,菩提不自現!

真實就是常住才叫真實

妄分別真實.....這是那門子鬼話?

既入真實,豈會妄分別?

只有將真實當作兩邊中的一邊者,才是妄分別。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19, 2022 8:47 pm
輕舟
昨日夢說禪,如今禪說夢。夢時夢如今說底,說時說昨日夢底。

昨日合眼夢,如今開眼夢。諸人總在夢中聽,雲門復說夢中夢。



---出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八卷
—————————
昨日夢說禪(夢事未明被夢轉)
如今禪說夢(夢事已明轉說夢)
夢時夢如今說底(夢時迷自心)
說時說昨日夢底(醒時轉作佛)


昨日合眼夢,如今開眼夢。諸人總在夢中聽,雲門復說夢中夢。

(昨天如睡夢,渾然不自覺,如今夢裡遊,在夢中向夢人說夢,夢人在夢中聽說夢。)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19, 2022 9:19 pm
輕舟
禪宗
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一樣是偈語,又說得契機不失時宜,為什麼一個得衣缽一個不得?

神秀是漸門,以大乘禪定解脫接人;
禪宗是頓門,以最上乘頓悟語接人。

各有所長,神秀走漸中頓的路線,慧能走頓中漸的路線。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二 7月 19, 2022 10:55 pm
次草
不覺自心起念就是個處
從處中恣意分別
這個對怎會落入外人田
感覺越對汙染越重
同理心就越淡
想要深入佛法還是妄想
因為不能離我人眾生壽者相
如何能看清自心相
只要反照自己為何會,為何知
別人為何會被自己認為無知
關鍵在那
自己絕對說不清楚
何以故
自己妄想所得故
同樣是看法華經
一樣是看到千萬人看不到的一面
現在流行獨得
卻不分享獨得的原因
說不出原因只有一個因素
那叫胡扯
胡扯就能獨得
只要敢就是了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0, 2022 6:20 pm
藍海千尋
那有什漸頓之別?

說漸說頓,三世所攝,全是生滅無常。

從生滅無常想入常住真如心,門都沒有!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三 7月 20, 2022 8:30 pm
黃竹
先不論佛知見,且論菩薩知見。

於人世間,所接觸每種人,試問自己,有多少是名附其實?

先論,所謂親人,譬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既名親人,且自問,有否那種,從內心不其然冒出來親人之感覺?(我幫你說,絕大部分建基在於名份。)

從內心冒起的,不獨祇親人,還有朋友。當然,親為近,朋次之。
又試問,你們人生當中,不論親,祇論朋,有否初遇某些人,便不期然冒起朋之感覺?

烏乎哀哉!今日,我問一位名至親的,其生至此刻,竟沒有此等心感!無親無朋,有多孤獨!而探知他,竟羡波旬!對此,何等無奈!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四 7月 21, 2022 10:40 am
藍海千尋
生必死.若不求改變.那麼活者就只能等著輪迴而已!

活者就只能等著輪迴.那財富.親情.友情.世間一切事.念頭....會有哪一樣能脫輪迴?

若佛不出世.輪迴即成常態.無法改變!

佛出世就是要改變這種輪迴常態.

如何改變?

1.先開佛境.誘進眾生

2.繼示三乗方便.不行方便眾生無法信入.何況修習?

3.再悟離方便.一真如心自顯.一真如心啟用除滅阿賴耶.入一真法界(如來藏)(成大圓鏡智)

4.最後.授與等覺.云授記.入如來地.遍印蓮華於虛空(廣演妙法蓮華經)入究竟涅槃.

1.2.3.4過程云:佛出世一大事因緣.

以是故.佛說:欲令眾生與佛無異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五 7月 22, 2022 1:16 am
輕舟
藍海千尋 寫: 週三 7月 20, 2022 6:20 pm 那有什漸頓之別?

說漸說頓,三世所攝,全是生滅無常。

從生滅無常想入常住真如心,門都沒有!
像你這樣執著根深的人,就需要以漸進修持方式軟化病垢,調理自心,然後契悟中道直至無為。

心性清淨柔軟,領悟力高且能正見正思維的人,就適合直指中道令自領悟而至無為。


眾生有八萬四千類,所以佛開八萬四千法令除自病。

你卻只會判有判無,判真判假,判無常判常,把好好的佛法世法變成無用的垃圾。

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五 7月 22, 2022 1:29 am
輕舟
黃竹 寫: 週三 7月 20, 2022 8:30 pm 先不論佛知見,且論菩薩知見。

於人世間,所接觸每種人,試問自己,有多少是名附其實?

先論,所謂親人,譬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既名親人,且自問,有否那種,從內心不其然冒出來親人之感覺?(我幫你說,絕大部分建基在於名份。)

從內心冒起的,不獨祇親人,還有朋友。當然,親為近,朋次之。
又試問,你們人生當中,不論親,祇論朋,有否初遇某些人,便不期然冒起朋之感覺?

烏乎哀哉!今日,我問一位名至親的,其生至此刻,竟沒有此等心感!無親無朋,有多孤獨!而探知他,竟羡波旬!對此,何等無奈!
你全身刺,碰不得。

佛法【性】事。別再誤會了。

發表於 : 週五 7月 22, 2022 1:59 am
輕舟
佛法【性】事有無:

從以下經文歸納整理得知,性之一事,乃指物法之中不二的部分。
眼見明暗及種種色,如是見性非因明暗及種種色有,名為自有,非因緣作,但見性之所以名為見性,是建立在這件事上,其餘一切不二之性皆同此理,如人性、獸性、植物性、動物性、車子有機動性、房屋有遮敝隱密性、陽光有明性,月亮有陰暗性,地水火風四大七大種性各有其性,法法各有不二之性,人心也有,所有不二之性的統稱就叫如來藏妙真如性,亦名涅槃中道。

【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

見性不離見事而有,聞性不離聞事而有,地水火風性不離地水火風事而有,心性不離心事而有,善惡性不離善惡事而有,真如性不離萬法而有,如是一切性皆不離一切法而有,如虛空性虛通無礙,若離虛空,喚什麼叫虛通無礙性?

以為有個性獨立於萬法之外,且自有,就是梵我外道論。

結論:
一切諸法不二之性是佛法有自性義,
一切諸法緣起性空是佛法無自性義。
諸法因緣生滅,雙具有性無性義。
因作用而說有因作用而顯示的自性,作用因緣生故說無自性。


參閱資料—————————————————
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楞嚴經》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壇經》

人由六種元素組成:堅性、濕性、暖性、動性、空與識。

「問:地、水、火、風何相?何業?
答:堅是地相,持是地業。
濕是水相,攝是水業。
煖是火相,熟是火業。
動是風相,長是風業。」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地」即物質的堅性,作用是任持;「水」即物質的濕性,作用為攝聚;「火」即物質的煖性,作用為熟變;「風」為物質的動性,作用為增長。

[0598b16] ◎納衣梵志復作是言:「瞿曇!如瞿曇所說無量世中作善、不善,未來還得善不善身。是義不然。何以故?如瞿曇說,因煩惱故,獲得是身。若因煩惱獲得身者,身為在先?煩惱在先?若煩惱在先,誰之所作?住在何處?若身在先,云何說言因煩惱得?是故若言煩惱在先,是亦不可;若身在先,是亦不可;若言一時,是亦不可。先、後、一時,義俱不可,是故我說一切諸法皆有自性,不從因緣。

[0598b25] 「復次瞿曇!堅是地性、濕是水性、熱是火性、動是風性、無所罣礙是虛空性,是五大性非因緣有,若使世間有一法性非因緣有,一切法性亦應如是非因緣有。若有一法從於因緣,何因緣故,五大之性不從因緣?瞿曇!眾生善身及不善身獲得解脫,皆是自性,不從因緣。是故我說一切諸法自性故有,非因緣生。——《大般涅槃經 第40卷》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體之義,因之義,不改之義也。
唯識述記一本曰:「性者體也。」探玄記十八曰:「性是因義。」
大乘義章一曰:「性釋有四義:一者種子因本之義,二體義名性,三不改名性,四性別為性。」
智度論三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緣。」
傳心法要上曰:「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
此靈覺性,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未曾生,未曾滅。未曾有,未曾無。未曾穢,未曾淨。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無方所,無內外。無數量,無形相,無色相,無音聲。不可覓,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同下曰:「天真自性,本無迷悟。盡十方虛空界,元來是我一心體。」
禪源諸詮三曰:「良由此宗(禪宗)所說本性,不但空寂,而自然常知,故應目為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