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世丹霞洞宗沙門 圅昰天然 疏
末那所緣六識之半分微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辯自明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這是佛經嗎????三十四世丹霞洞宗沙門 圅昰天然 疏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洞宗三十四世丹霞沙門 圅昰天然 疏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諸礙即前身礙。身礙不銷。則一切礙不銷。言諸礙銷。則身礙銷也。此礙銷。而滅礙之心亦銷。於此不覺。則唯依賴耶,全於末那矣。。
回:
上言,末那識已經不受六識身窒礙。第七識唯內緣阿賴耶識,尚存我見!!!!
賴耶之迷。迷於末那。
回:
阿賴耶識純粹物性(五蘊成就之資訊封包),無有慧用(恆而不審),故曰,若有我見之迷思,也是第七末那識之我見。(恆而審)
故曰全於末那半分微細。
回:
誠如我樓上之論述,已經講全於末那,又講半分細微,顯然有邏輯矛盾。
全於末那半分微細
若要勉為註解也可以:
全於末那,就是強調六識不用,只剩下第七末那緣於第八阿賴耶識。,此時,緣於阿賴耶識的第七末那識,只剩下半分細微內緣阿賴耶識。
即末那所緣六識之半分微細也。末那不能緣外境。止能緣六識之分別以為分別。
回:
這一段論述,就不知所云了!!你軟大德可以說來聽聽。
此半分微細。羅漢始斷。然則既斷半分微細。則六識全斷。
回:
這裡應該是講內緣阿賴耶識的第七末那之半分細微我執,於阿羅漢果可斷,但,此說不了義,小乘阿羅漢,細微我執一直都在,不能證悟(一真如心),發起真如大用!!
楞伽云。我說分別識滅。名為涅槃。亦許二乘涅槃同於如來耶。夫分別識滅。名為涅槃。此自藏識明白者言之。二乘不知八識。但滅六識所緣五識塵境。則外半分不行。內半分為末那所緣者亦滅。此半分滅。證人無我。而末那所緣八識根本未滅。是為法我之障也。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諸礙即前身礙。身礙不銷。則一切礙不銷。言諸礙銷。則身礙銷也。此礙銷。而滅礙之心亦銷。於此不覺。則唯依賴耶,全於末那矣。。
回:
上言,末那識已經不受六識身窒礙。第七識唯內緣阿賴耶識,尚存我見!!!!
賴耶之迷。迷於末那。
回:
阿賴耶識純粹物性(五蘊成就之資訊封包),無有慧用(恆而不審),故曰,若有我見之迷思,也是第七末那識之我見。(恆而審)
故曰全於末那半分微細。
回:
誠如我樓上之論述,已經講全於末那,又講半分細微,顯然有邏輯矛盾。
全於末那半分微細
若要勉為註解也可以:
全於末那,就是強調六識不用,只剩下第七末那緣於第八阿賴耶識。,此時,緣於阿賴耶識的第七末那識,只剩下半分細微內緣阿賴耶識。
即末那所緣六識之半分微細也。末那不能緣外境。止能緣六識之分別以為分別。
回:
這一段論述,就不知所云了!!你軟大德可以說來聽聽。
此半分微細。羅漢始斷。然則既斷半分微細。則六識全斷。
回:
這裡應該是講內緣阿賴耶識的第七末那之半分細微我執,於阿羅漢果可斷,但,此說不了義,小乘阿羅漢,細微我執一直都在,不能證悟(一真如心),發起真如大用!!
楞伽云。我說分別識滅。名為涅槃。亦許二乘涅槃同於如來耶。夫分別識滅。名為涅槃。此自藏識明白者言之。二乘不知八識。但滅六識所緣五識塵境。則外半分不行。內半分為末那所緣者亦滅。此半分滅。證人無我。而末那所緣八識根本未滅。是為法我之障也。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139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全於末那(及)半分微細(意識)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X13n ... _around=30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九文句
唐天竺沙門般[A1]剌密諦 譯經
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 文句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之)無(亦)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及)半分微細(意識)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逈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九文句
唐天竺沙門般[A1]剌密諦 譯經
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 文句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之)無(亦)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及)半分微細(意識)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逈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
- 文章: 3139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雲棲批環師之解誤
大佛頂首楞嚴經疏解蒙鈔卷第九(之一)
海印弟子 蒙叟錢謙益鈔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疏】初句結前空處。次句破空入識。銷礙之無亦亡。故云無礙無滅。此即唯觀於識。以破於空也。(〔真際云〕諸礙既銷。厭色歸空也。無礙無滅厭空忻識。無礙之無。亦復滅也)其中下。正釋。唯留賴耶全於末那者。以七八二識。更互相依故。定性愚法。全不知有。冥然自留也。(愚法聲聞。則不知有。不愚法者信有。於彼入滅故)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即第六厭空之識)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分。([A51]已離色想。故言半分也)以此第六。色心俱緣。故留半也。(〔溫陵云〕賴耶第八。末那第七。身根既銷。無復六識。故唯留二。而末那所緣。色空識三。此位厭色空而依識。則色麤緣[A52]已無。故惟全半分微細也)。
(△〔雲棲曰〕環師判六識既滅。則下文識心都滅。當滅何識此中六識麤分[A53]已滅。唯留根本賴耶。全分末那。與六識不緣色空。但內緣之半分微細也〔勗伊閑曰〕諸解長水為當所謂半分者。乃緣識之細識。非謂識有全半也。第六識三界九地。一切時有。唯除五位不行。此處識定。非五位攝。如何言滅。環師之解誤也。二楞以分別俱生。伏斷二惑。判此中全半微細。尤不相蒙矣)行人入此定時。厭患虗空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即捨虗空。轉心緣識。心與識法相應。故名識處定(〔禪門云〕捨空緣識。以識為處。正從所緣處得名)。
(△〔智論云〕是空無量無邊。以識緣之。識多則散。能破於定。行者觀虗空緣受想行識。如病如癰。如瘡如[A54]刺。無常苦空。無我欺誑。和合而有。非是實也。如是念[A55]已。捨虗空緣。但緣識。云何而緣現前識。緣過去未來無量無邊識。是識無量無邊。如虗空無量無邊。是名識處定)。
(△〔合論云〕八識之體。無同無異。六識之相分麤分細。末那行相難辨。雖以執受我相。與慢痴愛見相應然推窮之。不見歸宿。古師以日中設水器為喻曰。水器。第八識也。日。六識也。日以器中之水為緣。故壁間浮動之影。末那也。於此言全分末那者。此識但內執。不外緣故。半分微細者。六識內緣賴耶末那兩種之細識也。如人食卵。剝殼而瓜分之。視其黃處。賴耶也。白處。全分末那也。已棄之殼。六識外緣色空一切之麤相也。尚有其微膜白處。半分微細相)。
海印弟子 蒙叟錢謙益鈔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疏】初句結前空處。次句破空入識。銷礙之無亦亡。故云無礙無滅。此即唯觀於識。以破於空也。(〔真際云〕諸礙既銷。厭色歸空也。無礙無滅厭空忻識。無礙之無。亦復滅也)其中下。正釋。唯留賴耶全於末那者。以七八二識。更互相依故。定性愚法。全不知有。冥然自留也。(愚法聲聞。則不知有。不愚法者信有。於彼入滅故)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即第六厭空之識)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分。([A51]已離色想。故言半分也)以此第六。色心俱緣。故留半也。(〔溫陵云〕賴耶第八。末那第七。身根既銷。無復六識。故唯留二。而末那所緣。色空識三。此位厭色空而依識。則色麤緣[A52]已無。故惟全半分微細也)。
(△〔雲棲曰〕環師判六識既滅。則下文識心都滅。當滅何識此中六識麤分[A53]已滅。唯留根本賴耶。全分末那。與六識不緣色空。但內緣之半分微細也〔勗伊閑曰〕諸解長水為當所謂半分者。乃緣識之細識。非謂識有全半也。第六識三界九地。一切時有。唯除五位不行。此處識定。非五位攝。如何言滅。環師之解誤也。二楞以分別俱生。伏斷二惑。判此中全半微細。尤不相蒙矣)行人入此定時。厭患虗空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即捨虗空。轉心緣識。心與識法相應。故名識處定(〔禪門云〕捨空緣識。以識為處。正從所緣處得名)。
(△〔智論云〕是空無量無邊。以識緣之。識多則散。能破於定。行者觀虗空緣受想行識。如病如癰。如瘡如[A54]刺。無常苦空。無我欺誑。和合而有。非是實也。如是念[A55]已。捨虗空緣。但緣識。云何而緣現前識。緣過去未來無量無邊識。是識無量無邊。如虗空無量無邊。是名識處定)。
(△〔合論云〕八識之體。無同無異。六識之相分麤分細。末那行相難辨。雖以執受我相。與慢痴愛見相應然推窮之。不見歸宿。古師以日中設水器為喻曰。水器。第八識也。日。六識也。日以器中之水為緣。故壁間浮動之影。末那也。於此言全分末那者。此識但內執。不外緣故。半分微細者。六識內緣賴耶末那兩種之細識也。如人食卵。剝殼而瓜分之。視其黃處。賴耶也。白處。全分末那也。已棄之殼。六識外緣色空一切之麤相也。尚有其微膜白處。半分微細相)。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說:阿七所緣殺六豬的半截刀子。
請問這半截刀子是
阿七的?
還是那六豬的呢?
請問這半截刀子是
阿七的?
還是那六豬的呢?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第七有沒有分別呢?
答:有
恆審思量:
1、分別我執
2、俱生我執
經云:我說分別識滅,名為涅槃。
這裡的分別識不是第六,而是指第七。
因為第七識滅,第六識才能全斷雜染。
這樣才名為涅槃。
答:有
恆審思量:
1、分別我執
2、俱生我執
經云:我說分別識滅,名為涅槃。
這裡的分別識不是第六,而是指第七。
因為第七識滅,第六識才能全斷雜染。
這樣才名為涅槃。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所謂半分細微,就是講第七末那識,內緣阿賴耶識而起(俱生我執)(分別我執)這一部分。
以上法理,就是勘破唯識法相的連貫性,第六意識與第七意識,就像水流,是連續性的,沒有一個分判點,非是可以截然劃分的。
第六意識,從另個角度理解,就是第七末那識的延伸,第七末那識起分別善惡,就改稱為第六意識。這裡的分別識不是第六,而是指第七。
因為第七識滅,第六識才能全斷雜染。
這樣才名為涅槃。
以上法理,就是勘破唯識法相的連貫性,第六意識與第七意識,就像水流,是連續性的,沒有一個分判點,非是可以截然劃分的。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139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楞伽經>>
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註解:
意識滅,七識亦滅,在這裡就是講迴心大阿羅漢!!!
大乘佛法,第七末那識滅,的正確法義,就是末那識轉為真如空智,這個佛法實修實證功夫理論,就是首楞嚴經,講的,迴心大阿羅漢。
小乘佛法,不迴心鈍阿羅漢,六識不用,第七末那緣於阿賴耶識,猶存半分細微。第六意識暫滅,第七末那半分細微。
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註解:
意識滅,七識亦滅,在這裡就是講迴心大阿羅漢!!!
大乘佛法,第七末那識滅,的正確法義,就是末那識轉為真如空智,這個佛法實修實證功夫理論,就是首楞嚴經,講的,迴心大阿羅漢。
小乘佛法,不迴心鈍阿羅漢,六識不用,第七末那緣於阿賴耶識,猶存半分細微。第六意識暫滅,第七末那半分細微。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