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俱現以下,是引日影之喻,以明 俱現之義。
水謂河水或湖水,凡有水處,皆有日影,兩人同觀水中日影,原本是一,但因東西各行,則各有日影相隨而去。同觀之時,日影是一,不能說二;
各行之時,一東一西,各有日影相隨,宛然是二,不可說一,故曰先無准的。
不應難言以下,是釋 宛轉虛妄。
故佛先囑滿慈等 不應據此難言,水中日影是一,云何東西各行,各有日影相隨;既各有日影相隨,則日影顯然成雙,云何水中 惟現一日影。
●說一不可,說二亦非;總顯日影,虛妄無體,故曰 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水 喻如如理,
日 喻如如智,
日影 喻七大,
兩人 喻眾生;
兩人同觀日影,則有二日隨去,若千百人同觀日影,千百人各行,亦將有千百日影相隨。
喻一人發現七大,則一七大現,若多人發明,乃至九界眾生 發明七大,即有九界眾生七大俱現。
●總之循眾生心,應所知量,隨業發現。
此七大之相,或各明各現,或俱明俱現,無非循業發現而已,似有非真;
如日影隨人,又如翳眼 所見空華;水中無日,空中無華,既無憑據,更不可指陳。
今有人竟欲,邀待空中之華,結成空果,豈非迷中倍人?
然則又豈可詰問,空中之果,互相陵滅?此佛責 滿慈所問不當,
●七大之相,虛妄不實,本無實體,何來互相陵滅,互相不容。
然七大之性,同一妙覺明體,惟妙覺明,更無他物。
此妙覺明心,即如來藏性,原非水火諸大,但有隨緣之用,故循眾生之業 現七大之相而已。
猶如明鏡,體非群像,而能現眾像;
又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又豈可復問,互相陵滅,水火不相容乎?故曰云何復問,不相容者。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30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大家討論一下何謂“因果”
俗語言: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當初我世尊亦示有 金槍馬麥之事,目健蓮尊者 還有蓮花色比丘尼神通第一,亦是示現難逃業報!
達摩祖師血脈論
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
答曰:不得。
又問:因何不得?
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
但有住著 一心一能 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
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
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
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無形相,無因果,無筋骨,猶如虛空,取不得。
不同質礙,不同外道。此心除如來一人能會,其餘眾生迷人不明了。
大家再看一則公案:
百丈和尚,凡參次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眾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師遂問:面前立者復是何人?老人云:諾某甲非人也,於過去迦葉佛時 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底人 還落因果也無?某甲對雲:不落因果,五百生墮野狐身。
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
遂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
師云: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 大悟作禮云:某甲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
師令無維那白槌告眾,食後送亡僧。大眾言議:一眾皆安涅槃堂,又無人病,何故如是?食後只見師領眾至山後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
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黃檗便問:古人錯只對一轉語,墮五百生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個甚麼?
師云:近前來與伊道。
黃檗遂近前 與師一掌,師拍手笑雲:將謂,鬍鬚赤更有赤須胡。
言有因果--外道常見
撥無因果--斷滅外道
哪究竟“因果”是什麼東東?
歡迎大家各舒其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提醒:觀念不一時千萬莫吵架!
俗語言: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當初我世尊亦示有 金槍馬麥之事,目健蓮尊者 還有蓮花色比丘尼神通第一,亦是示現難逃業報!
達摩祖師血脈論
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
答曰:不得。
又問:因何不得?
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
但有住著 一心一能 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
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
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
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無形相,無因果,無筋骨,猶如虛空,取不得。
不同質礙,不同外道。此心除如來一人能會,其餘眾生迷人不明了。
大家再看一則公案:
百丈和尚,凡參次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眾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師遂問:面前立者復是何人?老人云:諾某甲非人也,於過去迦葉佛時 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底人 還落因果也無?某甲對雲:不落因果,五百生墮野狐身。
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
遂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
師云: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 大悟作禮云:某甲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
師令無維那白槌告眾,食後送亡僧。大眾言議:一眾皆安涅槃堂,又無人病,何故如是?食後只見師領眾至山後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
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黃檗便問:古人錯只對一轉語,墮五百生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個甚麼?
師云:近前來與伊道。
黃檗遂近前 與師一掌,師拍手笑雲:將謂,鬍鬚赤更有赤須胡。
言有因果--外道常見
撥無因果--斷滅外道
哪究竟“因果”是什麼東東?
歡迎大家各舒其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提醒:觀念不一時千萬莫吵架!
-
- 文章: 530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駁斥蕭平實弟子大圓滿的謬論
大圓滿: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永嘉玄覺禪師,溫州戴氏子。少習經論,精天台止觀法門。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偶師弟子玄策相訪,與其劇談,出言暗合諸祖。策雲:「仁者得法師誰?」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策雲:「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曰:「願仁者為我證據。」策雲:「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覺遂同策來參,繞師三匝,振錫而立。師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師曰:「如是,如是!」玄覺方具威儀禮拜,須臾告辭。師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師曰:「誰知非動?」曰:「仁者自生分別。」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曰:「無生豈有意耶?」師曰:「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師曰:「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後著《證道歌》,盛行於世(諡曰無相大師,時稱為真覺焉)。」(CBETA, T48, no. 2008, p. 357, b29-c18)
永嘉非動
永嘉玄覺禪師 以證道歌聞名於世,精通天台山止觀法門-擅於定學。後閱《維摩詰經》,發明心地。至六祖時,唯震振錫,繞行三匝而不禮拜;六祖坷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不知永嘉已有體悟,已然本來面目相見,已自機遲也;
永嘉便雲:「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拋出一個紙盒來,卻看六祖如何舀水;六祖名震天下,得他五祖衣缽傳承,身手不凡,便下探幹,「何不體取 無生之心,了卻無常迅速乎?」這一句正中永嘉下懷;便呈見地;曰:「若能體會到自心本體,那就是無生了,了卻這個根本,也就沒有無常迅速之苦了」六祖聞言,知他已悟得根本,便為他印證道:「如是,如是!」,向來只有因六祖開示而悟者,不曾有過自己悟了來者,彼時大眾出於意表,咸皆鄂然;方知菩薩再來,非必因師而悟。
永嘉即受印證,乃具威儀禮拜六祖,須臾告辭欲歸。六祖欲留他共話無生,乃曰:「返鄉太迅速了?」,永嘉卻曰:「如來藏真心本自非動,無來無往,豈有迅速可言?」句句不離本杭,正是行家本色;然六祖欲提示他修道之理 不可滅卻妄心覺知,乃問曰:「是誰知到他不動不轉?」,
永嘉一聞 即知是妄心--分別心,乃曰:「六祖您自己心生分別。」,意謂我所悟得者 乃是無分別心也;六祖便贊曰:〔你很清楚的知道了無生之意了。」永嘉依舊以真心空性之觀點而答曰:「無生之空性 豈會起無生之意耶?」六祖索性再次勘驗一次:「若無無生之意者,是誰能分別無生之意?」
永嘉仁就執定無分別之真心而答曰:「能分別之心 亦非無生之意。」
六祖乃讚歎曰:「善哉!少留一宿。」,於是時人乃謂永嘉大師謂一宿覺。
觀永嘉初見大善知識時,猶如猛虎下山,一無所懼,出言吐氣不同凡響,智慧深妙,發言伶俐,其故無它,皆以所悟真實,契合佛說經意,复依佛說反复思維整理,方能得致.
這樣拆解公案,其實還是不算拆解公案,為何?公案是需要學人自己去疑,去悟的,不是情解思維就算到的;
法無:
漢族有句俚語,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我不敢說這句話 就是蕭先生本人的寫照,但上述絕對性的結論確實存在著任何一個智者 都會感到懷疑的漏洞。最大的懷疑即在於:誰賦予了蕭平實先生 任意評判別人的權利與能力?
宗門相傳:威音王前,無師自通尚可;威音王后,無師自通則名天然外道。而蕭先生給人的感覺似乎就是無師自通的,因他自己說過:“現在佛教界 自從廣欽老和尚過世以後,所有的法師、居士不是落在常見就是落在斷見,你找不到真正的佛法。”
既然所有的法師、居士都墮斷常兩邊,那麼恐怕也無人能當其師了,則蕭先生應屬於無師自通者之流了。
但宗門早就把這種人 稱之為天然外道,一個天然外道 居然還要對八九百萬人妄下評語,並以開悟者自居,這無論如何 都與大妄語脫不開干係。
當年永嘉大師雖於天台教下開悟,但玄朗禪師卻對其言:“無師自悟,乃天然外道。今曹溪祖在,應求印證。”於是大師就往六祖處 去求取印證 並終獲六祖認可,從此留下了“一宿覺”的千古美談。
再看蕭先生的言行:除了對千餘年前的二祖慧可、五祖弘忍,以及近代已過世的虛雲老和尚、廣欽老和尚等極個別人表示認可外,剩下的人只要不在其會中,就全都被他一棍子打死。
如此卓然獨立的大居士 確實非常罕有,因而指認他無師自通 當不為過。
不過,既然祖師 都已對此類人下過定義,我們也就不必 在他的資格問題上再廢筆墨。
大圓滿:
法無老弟不用避實就虛,就文論文吧!
法無:
向來只有因六祖開示而悟者,不曾有過自己悟了來者,彼時大眾出於意表,咸皆鄂然;方知菩薩再來,非必因師而悟。
以上文為答此!
大圓滿:
原文: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永嘉玄覺禪師,溫州戴氏子。少習經論,精天台止觀法門。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
老弟不看經文嗎?是不通古文,還是非佛弟子故信不及;
法無:
好!我們就此一下文展開討論!
策雲:「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曰:「願仁者為我證據。」策雲:「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
師兄知道一宿覺當為何意?
師兄可能對宗門傳承不是了解!法無所知此壇中 南山老道是個出家人,只是不知此人 是否宗門傳人,若是,老兄大可向此人 請教一下何謂“傳燈”弟子!
師兄不聞法不傳六耳麼?
你道當時六祖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所謂何事?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又為何事?
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呵呵,某甲到此語盡矣!
前幾日淨土蓮開師兄言:我臉紅害羞的說一句,也算是道長的衣缽弟子!當時法無 就苦笑一聲,嗚呼!嗚呼!只是不便說破而已!
若真是宗家出身,何出此戲論耳!!!!
大圓滿:
一宿覺,夜裡是否傳悟後起修之道?也許是也許不是,經典沒有記載;
六祖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所謂何事?六祖本來就是應五祖開示而悟入,又因時間緊迫,故五祖乃直說宗門密意,並說悟後起修之道,和達摩大師傳楞伽於可大師用意一般無異。
法無:
大德,此事絕非你能所見,也不要妄自猜測!
大圓滿: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永嘉玄覺禪師,溫州戴氏子。少習經論,精天台止觀法門。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偶師弟子玄策相訪,與其劇談,出言暗合諸祖。策雲:「仁者得法師誰?」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策雲:「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曰:「願仁者為我證據。」策雲:「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覺遂同策來參,繞師三匝,振錫而立。師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師曰:「如是,如是!」玄覺方具威儀禮拜,須臾告辭。師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師曰:「誰知非動?」曰:「仁者自生分別。」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曰:「無生豈有意耶?」師曰:「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師曰:「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後著《證道歌》,盛行於世(諡曰無相大師,時稱為真覺焉)。」(CBETA, T48, no. 2008, p. 357, b29-c18)
永嘉非動
永嘉玄覺禪師 以證道歌聞名於世,精通天台山止觀法門-擅於定學。後閱《維摩詰經》,發明心地。至六祖時,唯震振錫,繞行三匝而不禮拜;六祖坷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不知永嘉已有體悟,已然本來面目相見,已自機遲也;
永嘉便雲:「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拋出一個紙盒來,卻看六祖如何舀水;六祖名震天下,得他五祖衣缽傳承,身手不凡,便下探幹,「何不體取 無生之心,了卻無常迅速乎?」這一句正中永嘉下懷;便呈見地;曰:「若能體會到自心本體,那就是無生了,了卻這個根本,也就沒有無常迅速之苦了」六祖聞言,知他已悟得根本,便為他印證道:「如是,如是!」,向來只有因六祖開示而悟者,不曾有過自己悟了來者,彼時大眾出於意表,咸皆鄂然;方知菩薩再來,非必因師而悟。
永嘉即受印證,乃具威儀禮拜六祖,須臾告辭欲歸。六祖欲留他共話無生,乃曰:「返鄉太迅速了?」,永嘉卻曰:「如來藏真心本自非動,無來無往,豈有迅速可言?」句句不離本杭,正是行家本色;然六祖欲提示他修道之理 不可滅卻妄心覺知,乃問曰:「是誰知到他不動不轉?」,
永嘉一聞 即知是妄心--分別心,乃曰:「六祖您自己心生分別。」,意謂我所悟得者 乃是無分別心也;六祖便贊曰:〔你很清楚的知道了無生之意了。」永嘉依舊以真心空性之觀點而答曰:「無生之空性 豈會起無生之意耶?」六祖索性再次勘驗一次:「若無無生之意者,是誰能分別無生之意?」
永嘉仁就執定無分別之真心而答曰:「能分別之心 亦非無生之意。」
六祖乃讚歎曰:「善哉!少留一宿。」,於是時人乃謂永嘉大師謂一宿覺。
觀永嘉初見大善知識時,猶如猛虎下山,一無所懼,出言吐氣不同凡響,智慧深妙,發言伶俐,其故無它,皆以所悟真實,契合佛說經意,复依佛說反复思維整理,方能得致.
這樣拆解公案,其實還是不算拆解公案,為何?公案是需要學人自己去疑,去悟的,不是情解思維就算到的;
法無:
漢族有句俚語,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我不敢說這句話 就是蕭先生本人的寫照,但上述絕對性的結論確實存在著任何一個智者 都會感到懷疑的漏洞。最大的懷疑即在於:誰賦予了蕭平實先生 任意評判別人的權利與能力?
宗門相傳:威音王前,無師自通尚可;威音王后,無師自通則名天然外道。而蕭先生給人的感覺似乎就是無師自通的,因他自己說過:“現在佛教界 自從廣欽老和尚過世以後,所有的法師、居士不是落在常見就是落在斷見,你找不到真正的佛法。”
既然所有的法師、居士都墮斷常兩邊,那麼恐怕也無人能當其師了,則蕭先生應屬於無師自通者之流了。
但宗門早就把這種人 稱之為天然外道,一個天然外道 居然還要對八九百萬人妄下評語,並以開悟者自居,這無論如何 都與大妄語脫不開干係。
當年永嘉大師雖於天台教下開悟,但玄朗禪師卻對其言:“無師自悟,乃天然外道。今曹溪祖在,應求印證。”於是大師就往六祖處 去求取印證 並終獲六祖認可,從此留下了“一宿覺”的千古美談。
再看蕭先生的言行:除了對千餘年前的二祖慧可、五祖弘忍,以及近代已過世的虛雲老和尚、廣欽老和尚等極個別人表示認可外,剩下的人只要不在其會中,就全都被他一棍子打死。
如此卓然獨立的大居士 確實非常罕有,因而指認他無師自通 當不為過。
不過,既然祖師 都已對此類人下過定義,我們也就不必 在他的資格問題上再廢筆墨。
大圓滿:
法無老弟不用避實就虛,就文論文吧!
法無:
向來只有因六祖開示而悟者,不曾有過自己悟了來者,彼時大眾出於意表,咸皆鄂然;方知菩薩再來,非必因師而悟。
以上文為答此!
大圓滿:
原文: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永嘉玄覺禪師,溫州戴氏子。少習經論,精天台止觀法門。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
老弟不看經文嗎?是不通古文,還是非佛弟子故信不及;
法無:
好!我們就此一下文展開討論!
策雲:「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曰:「願仁者為我證據。」策雲:「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
師兄知道一宿覺當為何意?
師兄可能對宗門傳承不是了解!法無所知此壇中 南山老道是個出家人,只是不知此人 是否宗門傳人,若是,老兄大可向此人 請教一下何謂“傳燈”弟子!
師兄不聞法不傳六耳麼?
你道當時六祖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所謂何事?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又為何事?
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呵呵,某甲到此語盡矣!
前幾日淨土蓮開師兄言:我臉紅害羞的說一句,也算是道長的衣缽弟子!當時法無 就苦笑一聲,嗚呼!嗚呼!只是不便說破而已!
若真是宗家出身,何出此戲論耳!!!!
大圓滿:
一宿覺,夜裡是否傳悟後起修之道?也許是也許不是,經典沒有記載;
六祖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所謂何事?六祖本來就是應五祖開示而悟入,又因時間緊迫,故五祖乃直說宗門密意,並說悟後起修之道,和達摩大師傳楞伽於可大師用意一般無異。
法無:
大德,此事絕非你能所見,也不要妄自猜測!
-
- 文章: 530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咄!瞎眼漢!
隨順眾生: 黃龍室中有三關語,衲子少契其機者,脫有酬對,惟斂目危坐。殊無可否。延之扣之,黃龍曰:“已過關者,掉臂而去,從關吏問可否,此未透關者也。
黃龍禪師,室中常問僧曰:“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卻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复垂腳曰:“我腳何似驢腳?”三十餘年,示此三問,學者莫能契旨,天下叢林,目為三關。師自頌曰:“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嘗離得蝦。但見日頭東邊上,誰能更吃趙州茶。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直待雲開日現,方知此道縱橫。”總頌曰:“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黃龍三關:
1、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
2、我手何似佛手?
3、我腳何似驢腳?
法無: 黃龍三關:
1、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
答: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2、我手何似佛手?
答: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3、我腳何似驢腳?
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隨順眾生:看來是沒有人來了。
黃龍室中有三關語,衲子少契其機者,脫有酬對,惟斂目危坐。殊無可否。延之扣之,黃龍曰:“已過關者,掉臂而去,從關吏問可否,此未透關者也。過關者,無需印證,未過者,無需再問,所謂悟者自悟,迷者自迷。但是需要說明,過關與否,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一個人是否悟道,不在於是否過了三關。
黃龍三關是黃龍慧南接引後學的手段,只是其中技巧與別的祖師大德不同而已。
黃龍三關無需考慮太多的周圍情景狀況,即可施行,而且也不是單單只此三句話,而是在與人討論過程中突然冒出提問,被提問者要過關必須馬上過關,思維則不中用,更不可反問自漏馬腳。
(法無老滑頭,你第一個問題出語即錯,你若答“我在上網弘法,感覺很好。”我也不能說什麼。弄了一個“騎驢看唱本——走著瞧”,讓明眼人笑話,而且人家問方還沒提驢子呢。另外兩個問題我就不說了,免得黃龍老頭不高興。)
被提問者只見當前問題,頭腦中根本就沒有可聯繫的後面之問題的概念。三個提問分別插在討論話語中間,讓人防不勝防。
對這三關,後來黃龍慧南自己也作了三首自頌作為相應的註解。
其一曰:
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
但見日頭東畔上,誰人更吃趙州茶?
其二曰:
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
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其三曰: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
總頌曰: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為報五湖禪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至於每個人的回答 是否和黃龍對機,那就自己去和黃龍慧南的三首自頌對照一下即可。
胡說一通,只供參考,對與錯,過與否不必在意。
言多必失,不再作答,見諒。哈哈哈!免得讓法無老滑頭抓住話柄。
還有哪位師兄有興趣?
法無:
兄弟,你快把老夫肚皮笑破了!
一上來你把法無蒙了一跳,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德言:黃龍三關無需考慮太多的周圍情景狀況,即可施行,而且也不是單單只此三句話,而是在與人討論過程中突然冒出提問,被提問者要過關必須馬上過關,思維則不中用,更不可反問自漏馬腳。》
一法不立,只是死水中鱉;
一法不廢,方是活水里龍。
識末後者,必起大機;行向上者,定發大用。
禪宗真正超然物外、特立獨行處,一在入門之不拘一格,更在末後、向上所起之機用。
禪門機用 雖理盡千端,事容萬物,但真正出彩,真正使人扼腕嘆服的,主要表現在臨濟四賓主句中的 主驗主與主驗賓兩句。
所謂賓主,是明眼人與瞎眼人之意:主驗主,乃兩個明眼人相互切磋技藝;主驗賓,為明眼人勘驗調教瞎眼漢。
主驗主,如二人下棋。能夠看出對方落子是何目的,裡邊都藏了些什麼陰險招數,這就是“機”。
但光識對方招數不夠,欲破其敵,還要發出自己的精妙之招,這個應對之招即是“用”。
主驗賓,如醫生診治。能看出病人得的是什麼疑難雜症,是為“機”;
能夠給人對症下藥,醫好他的病,是為“用”。
在臨機的應用上,知道何時該放何時該收,知道何時應為主何時應做賓,知道何種人該棒何種人該哄,這是機;能夠恰當地把握收放的時機,能夠自如地移賓換主棄主為賓,能夠適時地打出棒子送出糖果,這是用。
所以說,機為體,用為表;機為枝幹,用為花果。
發後得智者,皆是得機在先,起用在後:
得機者未必得用,得用者必已得機,如是把脈,方能窺古人機之端,識古人用之跡。
"至於每個人的回答是否和黃龍對機,那就自己去和黃龍慧南的三首自頌對照一下即可。"
試看對這三關,後來黃龍慧南自己也作了三首自頌作為相應的註解。
其一曰:
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
但見日頭東畔上,誰人更吃趙州茶?
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勘破了也!正是水母何曾離得蝦?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父母所生口,終不為汝說!”一句話噎死你,叫你小子沒有再開口處!
其二曰:
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
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老賊,我識得你也!
一句“但盡凡心,不求聖解”,即已攝盡其事,更教阿爺向何處開口去?
即以識破,何勞再言?故答: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其三曰: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今天讓你踏一腳屎!正是老夫陰損處!
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一語道破野狐事,不叫多聞浮出水!
至此人贓並獲,大可具款結案
總頌曰: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為報五湖禪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總頌曰:
饅頭當餅吃,飽了尚未休。
繞佛三千匝,驢子轉石頭。
禪分五家,雲門、法眼皆擅截流。雲門的“顧、鑑、咦”惜字如金,常使人摸不著頭腦,妙在一個玄字。
法眼好移位,常以問作答,直教人張口結舌,妙在一個巧字。
如有僧問法眼:“慧超諮和尚,如何是佛?”
法眼雲:“汝是慧超。”
你問我如何是佛,我卻知道你是慧超!法眼非是不知何者是佛,在那個時代,能出去行腳參訪的,都不是一般人物,人人肚裡的佛法知識、知見皆高如山、深似海,若只在言句上下語,則如馬放南山,再難撥轉。
所以法眼一句“汝是慧超”,當下截流,真乃暢快!
如果誰要把這話理解成“你慧超而今能聽能說那個即是佛”,那可就屈死法眼了。
古人臨機詆對,之所以要常以拂子、驢腳、末後句作文章,就是要看你的心 是不是真的空淨,真的透脫。只有向這裡著眼,才知他古人奇言奇語,句句透著本份;若棒若喝,著著不離那般!“倘稍涉趣向,略有取捨,便成滯礙”,便成今日心意之礙,便為日後解脫之障。
以全禪者為例,就憑他當日之牽纏掛礙,臨終定然無法自做自主,去留自在。
大士呵他:“汝恁麼稱禪客,閻老子未放汝在!”乃真實警策之語,絕非沒事鬥嘴皮子,這可是有諸多鮮活的事例以為佐證的。如是之言,現今那些藥水汞、蛤蟆禪聽了,難道不應深自警悟乎?!
至於各家風格之異,施設之差,全是自然而成,並無半分造作。
所謂同機而不同用,異用而本同機。
昔年洞山參溈山,問曰:“頃聞南陽忠國師 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
溈曰:“我這裡也有,只是罕遇其人。”
師曰:“某甲未明,乞師指示。”
溈豎起拂子曰:“會麼?”
師曰:“不會,請和尚說。”
溈曰:“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此去澧陵攸縣有云岩道人,若能撥風瞻草,必為子之所重。”
後洞山果於雲巖處發明斯旨,溈山之機用 豈在雲巖之下耶?
圓悟當初 不明內中細事,錯把“臨濟用事”做實有,去照貓畫虎,礙滯於心,實為大錯!
真得大用,未必時時皆是棒喝,人人盡逞機關。
五祖演,宋代臨濟之高人也,幾番答三佛之話 未嘗不落道理處。
雖落道理處,卻又句句盡歸三句,三句總歸一句。
欲知如何是那一句,參!!!
隨順眾生: 黃龍室中有三關語,衲子少契其機者,脫有酬對,惟斂目危坐。殊無可否。延之扣之,黃龍曰:“已過關者,掉臂而去,從關吏問可否,此未透關者也。
黃龍禪師,室中常問僧曰:“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卻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复垂腳曰:“我腳何似驢腳?”三十餘年,示此三問,學者莫能契旨,天下叢林,目為三關。師自頌曰:“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嘗離得蝦。但見日頭東邊上,誰能更吃趙州茶。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直待雲開日現,方知此道縱橫。”總頌曰:“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黃龍三關:
1、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
2、我手何似佛手?
3、我腳何似驢腳?
法無: 黃龍三關:
1、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
答: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2、我手何似佛手?
答: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3、我腳何似驢腳?
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隨順眾生:看來是沒有人來了。
黃龍室中有三關語,衲子少契其機者,脫有酬對,惟斂目危坐。殊無可否。延之扣之,黃龍曰:“已過關者,掉臂而去,從關吏問可否,此未透關者也。過關者,無需印證,未過者,無需再問,所謂悟者自悟,迷者自迷。但是需要說明,過關與否,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一個人是否悟道,不在於是否過了三關。
黃龍三關是黃龍慧南接引後學的手段,只是其中技巧與別的祖師大德不同而已。
黃龍三關無需考慮太多的周圍情景狀況,即可施行,而且也不是單單只此三句話,而是在與人討論過程中突然冒出提問,被提問者要過關必須馬上過關,思維則不中用,更不可反問自漏馬腳。
(法無老滑頭,你第一個問題出語即錯,你若答“我在上網弘法,感覺很好。”我也不能說什麼。弄了一個“騎驢看唱本——走著瞧”,讓明眼人笑話,而且人家問方還沒提驢子呢。另外兩個問題我就不說了,免得黃龍老頭不高興。)
被提問者只見當前問題,頭腦中根本就沒有可聯繫的後面之問題的概念。三個提問分別插在討論話語中間,讓人防不勝防。
對這三關,後來黃龍慧南自己也作了三首自頌作為相應的註解。
其一曰:
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
但見日頭東畔上,誰人更吃趙州茶?
其二曰:
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
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其三曰: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
總頌曰: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為報五湖禪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至於每個人的回答 是否和黃龍對機,那就自己去和黃龍慧南的三首自頌對照一下即可。
胡說一通,只供參考,對與錯,過與否不必在意。
言多必失,不再作答,見諒。哈哈哈!免得讓法無老滑頭抓住話柄。
還有哪位師兄有興趣?
法無:
兄弟,你快把老夫肚皮笑破了!
一上來你把法無蒙了一跳,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德言:黃龍三關無需考慮太多的周圍情景狀況,即可施行,而且也不是單單只此三句話,而是在與人討論過程中突然冒出提問,被提問者要過關必須馬上過關,思維則不中用,更不可反問自漏馬腳。》
一法不立,只是死水中鱉;
一法不廢,方是活水里龍。
識末後者,必起大機;行向上者,定發大用。
禪宗真正超然物外、特立獨行處,一在入門之不拘一格,更在末後、向上所起之機用。
禪門機用 雖理盡千端,事容萬物,但真正出彩,真正使人扼腕嘆服的,主要表現在臨濟四賓主句中的 主驗主與主驗賓兩句。
所謂賓主,是明眼人與瞎眼人之意:主驗主,乃兩個明眼人相互切磋技藝;主驗賓,為明眼人勘驗調教瞎眼漢。
主驗主,如二人下棋。能夠看出對方落子是何目的,裡邊都藏了些什麼陰險招數,這就是“機”。
但光識對方招數不夠,欲破其敵,還要發出自己的精妙之招,這個應對之招即是“用”。
主驗賓,如醫生診治。能看出病人得的是什麼疑難雜症,是為“機”;
能夠給人對症下藥,醫好他的病,是為“用”。
在臨機的應用上,知道何時該放何時該收,知道何時應為主何時應做賓,知道何種人該棒何種人該哄,這是機;能夠恰當地把握收放的時機,能夠自如地移賓換主棄主為賓,能夠適時地打出棒子送出糖果,這是用。
所以說,機為體,用為表;機為枝幹,用為花果。
發後得智者,皆是得機在先,起用在後:
得機者未必得用,得用者必已得機,如是把脈,方能窺古人機之端,識古人用之跡。
"至於每個人的回答是否和黃龍對機,那就自己去和黃龍慧南的三首自頌對照一下即可。"
試看對這三關,後來黃龍慧南自己也作了三首自頌作為相應的註解。
其一曰:
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
但見日頭東畔上,誰人更吃趙州茶?
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勘破了也!正是水母何曾離得蝦?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父母所生口,終不為汝說!”一句話噎死你,叫你小子沒有再開口處!
其二曰:
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
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老賊,我識得你也!
一句“但盡凡心,不求聖解”,即已攝盡其事,更教阿爺向何處開口去?
即以識破,何勞再言?故答: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其三曰: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今天讓你踏一腳屎!正是老夫陰損處!
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一語道破野狐事,不叫多聞浮出水!
至此人贓並獲,大可具款結案
總頌曰: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為報五湖禪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總頌曰:
饅頭當餅吃,飽了尚未休。
繞佛三千匝,驢子轉石頭。
禪分五家,雲門、法眼皆擅截流。雲門的“顧、鑑、咦”惜字如金,常使人摸不著頭腦,妙在一個玄字。
法眼好移位,常以問作答,直教人張口結舌,妙在一個巧字。
如有僧問法眼:“慧超諮和尚,如何是佛?”
法眼雲:“汝是慧超。”
你問我如何是佛,我卻知道你是慧超!法眼非是不知何者是佛,在那個時代,能出去行腳參訪的,都不是一般人物,人人肚裡的佛法知識、知見皆高如山、深似海,若只在言句上下語,則如馬放南山,再難撥轉。
所以法眼一句“汝是慧超”,當下截流,真乃暢快!
如果誰要把這話理解成“你慧超而今能聽能說那個即是佛”,那可就屈死法眼了。
古人臨機詆對,之所以要常以拂子、驢腳、末後句作文章,就是要看你的心 是不是真的空淨,真的透脫。只有向這裡著眼,才知他古人奇言奇語,句句透著本份;若棒若喝,著著不離那般!“倘稍涉趣向,略有取捨,便成滯礙”,便成今日心意之礙,便為日後解脫之障。
以全禪者為例,就憑他當日之牽纏掛礙,臨終定然無法自做自主,去留自在。
大士呵他:“汝恁麼稱禪客,閻老子未放汝在!”乃真實警策之語,絕非沒事鬥嘴皮子,這可是有諸多鮮活的事例以為佐證的。如是之言,現今那些藥水汞、蛤蟆禪聽了,難道不應深自警悟乎?!
至於各家風格之異,施設之差,全是自然而成,並無半分造作。
所謂同機而不同用,異用而本同機。
昔年洞山參溈山,問曰:“頃聞南陽忠國師 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
溈曰:“我這裡也有,只是罕遇其人。”
師曰:“某甲未明,乞師指示。”
溈豎起拂子曰:“會麼?”
師曰:“不會,請和尚說。”
溈曰:“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此去澧陵攸縣有云岩道人,若能撥風瞻草,必為子之所重。”
後洞山果於雲巖處發明斯旨,溈山之機用 豈在雲巖之下耶?
圓悟當初 不明內中細事,錯把“臨濟用事”做實有,去照貓畫虎,礙滯於心,實為大錯!
真得大用,未必時時皆是棒喝,人人盡逞機關。
五祖演,宋代臨濟之高人也,幾番答三佛之話 未嘗不落道理處。
雖落道理處,卻又句句盡歸三句,三句總歸一句。
欲知如何是那一句,參!!!
-
- 文章: 530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一切俱非,顯 空如來藏;
一切俱即,顯不空如來藏;
今遮照同時,是顯空不空藏。
即如來藏,謂即前文 俱非俱即之如來藏性。
此藏性 不可思議曰妙,朗照法界曰明,此心是眾生本具曰元。
離即離非,是雙遮空有。
離即 謂離不空藏,亦即離有;
離非,是離空藏,亦即離空;
空有雙離。是即非即,是雙照空有,是字 雙貫即與非即。
意謂,
是 即十法界,照不空藏,亦即照有;
非 即十法界,照空藏,亦即照空;
空有雙遮雙照,正顯中道 空不空如來藏。
佛示空藏,為修奢摩他 空觀之所依;
示不空藏,為修妙三摩缽提 假觀之所依;
示空不空藏,為修妙禪那 中觀之所依。
利根者,
聞藏性 非世出世法,則能成妙奢摩他 空觀;
聞藏性即世出世法,則能成就妙三摩缽提 假觀;
聞藏性遮照同時,則能成就妙禪那 中觀。
故下文云:「汝但不隨分別,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又云:「顛倒不生,斯即如來,真三摩地。」
一切俱即,顯不空如來藏;
今遮照同時,是顯空不空藏。
即如來藏,謂即前文 俱非俱即之如來藏性。
此藏性 不可思議曰妙,朗照法界曰明,此心是眾生本具曰元。
離即離非,是雙遮空有。
離即 謂離不空藏,亦即離有;
離非,是離空藏,亦即離空;
空有雙離。是即非即,是雙照空有,是字 雙貫即與非即。
意謂,
是 即十法界,照不空藏,亦即照有;
非 即十法界,照空藏,亦即照空;
空有雙遮雙照,正顯中道 空不空如來藏。
佛示空藏,為修奢摩他 空觀之所依;
示不空藏,為修妙三摩缽提 假觀之所依;
示空不空藏,為修妙禪那 中觀之所依。
利根者,
聞藏性 非世出世法,則能成妙奢摩他 空觀;
聞藏性即世出世法,則能成就妙三摩缽提 假觀;
聞藏性遮照同時,則能成就妙禪那 中觀。
故下文云:「汝但不隨分別,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又云:「顛倒不生,斯即如來,真三摩地。」
-
- 文章: 530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上來所顯,三如來藏,亦即三諦,三大,三身,及三德。
空藏 即真諦理,三大中相大,三身中報身,三德中般若德。
不空藏 即俗諦理,三大中用大,三身中應身,三德中解脫德。
空不空藏,即中諦理,三大中體大,三身中法身,三德中法身德。
故本經所詮,是圓三諦理,佛自許 宣首楞嚴王大定之後,處處皆顯,此圓三諦理。
故阿難等,得以頓悟自心;今為無學大眾,重明此理,令知萬法唯心,唯一藏性。
此即空即假即中之藏性;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唯證乃知,豈可以分別心,測如來智。
佛責滿慈,以世間語,欲入佛知見,誠屬迷情,而非智者。
空藏 即真諦理,三大中相大,三身中報身,三德中般若德。
不空藏 即俗諦理,三大中用大,三身中應身,三德中解脫德。
空不空藏,即中諦理,三大中體大,三身中法身,三德中法身德。
故本經所詮,是圓三諦理,佛自許 宣首楞嚴王大定之後,處處皆顯,此圓三諦理。
故阿難等,得以頓悟自心;今為無學大眾,重明此理,令知萬法唯心,唯一藏性。
此即空即假即中之藏性;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唯證乃知,豈可以分別心,測如來智。
佛責滿慈,以世間語,欲入佛知見,誠屬迷情,而非智者。
-
- 文章: 530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中國佛教論壇網 汝將謂別有? -簡答一下法無師兄
淨土蓮開:
宗教圓融,枝葉相輔.宗門重頓悟,一超直入,不歷階級.
教下講漸修,循序漸進,歷階而上.至於終極目標,則並無二至.
所謂殊途同歸.只是宗門更直截了當,不要序曲和引子而已.
故此經教宗自然相互交融,世尊在經教中的法語,和祖師在宗門中的開示,同源共本一脈相承.
經教中所說:緣所遺者, 不汝還者.既是宗門所講之明心見性 所欲了了見者.
故此宗門中開悟之後,必會有合於經教之所見.淨土宗成就之後 要見自性彌陀,宗門中對此是如何論述的?
不同的宗門 有不同的名義,然名義雖然不同,所講卻是一事.
臨濟宗開悟後 要見"無位真人",
雲門宗則稱之為"寶",所謂"我有一寶,密在形山".
曹洞宗則將其稱為"至尊",所謂"金殿重重顯至尊".
假如有一天,你心開悟解,恍然明白了什麼是:
緣所遺者 不汝還者 自性彌陀 無位真人 寶 金殿至尊 目前文殊 重閣彌勒......
了了分明 如晝觀色,恭喜 你開悟了!勇於承當既是.否則,尚在路途,仍須努力.
汝將謂別有?這個問題需要問自己.我真的見到了嗎?---徹者無疑意!
彈指一聲,樓閣門開
善財童子,參五十三員善知識,最後,來到彌勒樓閣前,見樓閣門閉,於是,善財童子便瞻仰讚歎,彌勒從別處來,善財童子作禮,向彌勒請求道:“願樓閣門開,令我得入。”這時,彌勒來到善財童子麵前,彈指一聲,樓閣門開。善財入已,閣門即閉,見百千萬億樓閣,一一樓閣內,有一彌勒,領諸眷屬,並一善財,立於其前。
此公案就是在考問你 是否真的得見"重閣彌勒",不是一句末後轉語 所能了結的!
設使我們捫心自問 不能得見,那就需要我輩 取法於善財童子,精進參祥!
在此恭祝諸位師兄四季吉祥!
般若行者:
讚歎淨土蓮開師兄善說!
本來還想再發帖討論“如來禪與祖師禪”的,見師兄這一貼已論述透徹了。學人儘管依指探月。
若返過頭 來研究如來和祖師們的指月,到底是用中指、食指、五指齊用,抑或用樹枝、竹杖、草鞋指呢?
如此豈不本末倒置?
世尊弟子 有不念“彌陀”,只念“笤帚”也照樣開悟見性的。
可見“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只是眾生根性有別。
但是最終“惟以佛乘得滅度,無有餘乘”。
呵呵!依舊是門外漢,說門外話。
法無:
汝將謂別有?
諸兄弟家,近有一些大善知識 教汝參禪打坐,可了生死,又讓汝三關頓漸,逐次修正!
今日某甲卻要揭去腦蓋,露出眼睛!只讓你曉得 何謂宗門中了無門戶可出入,亦無階級可攀升。
大德,與我正法眼宗里 爾有生死可了麼?有性可見麼?有三關頓漸,逐次修正麼?
但凡有纖毫得入 即是外道生滅法!
更有年少寡恥者,妄自尊大,目視雲漢,呵斥諸方,大肆咆哮!
爭持見性言句,高聲大語,全無忌憚,爾不過是有個入處而已!
卻道,參破勞關,也好有個消息在!咄!門外漢!
恁麼說話無事生非!若透不得此處,即是辜負先聖,又是辜負己靈!
正所謂涅槃心易曉,差別智難明!
爾不聞法眼文益案中 僧問如何是沙門所重處?
師云:若有纖毫所重,即不名沙門。切莫強添些許註腳!大似頭上安頭!
不是某甲饒舌,只是諸佛多口,四十九年無言說,立的三藏十二部佛法 又令無數千百代兒孫 被這些閒繩索絆倒,多少劫未得頭出。
似這等無上菩提,明心見性又有多少錯認底。
正所謂:一句涅磐菩提路,迷殺幾多見性人!
若是利根明眼,才見舉明,便知落處。不問見性!不問解脫!不問涅磐!
玄沙道:無門解脫之門,無意道人之意。 若真會的,須腳跟立定,將平生所悟所學一切佛法,參禪境界,無量三昧,只一併掃卻,統統丟到陰溝裡去,從此更莫沾染。
若此,方有些許修道份,若不得入只恐知見海中 又枉死幾多蝦鱉。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縱然大智若愚,伶牙俐齒,若向語外知歸,自有少分相應。
偶於一毫頭上透得,自然放大光明,遊戲自在!於法通徹,隨手拈來何有不是?
白雲道:
明明曉得,只是這個 為甚麼透不過?恁麼說話,不恁麼說話,恁不恁麼 說話總是黑牛臥死水!
直至千山鳥踪飛盡,白雲深處才無消息!
呵呵,此須是個鐵漢始得,本自無他,只要諸人肯直下承當,不從他覓即可!
某甲一根拄杖 打遍海內外宗門論壇,一年來也只是撥著一個本分小子!
釋迦拈花,逗你玩!迦葉微笑,逗你玩!靈山展演,逗你玩!
岩間宴坐,逗你玩!少林面壁,逗你玩!立雪斷肱,逗你玩!
黃梅呈頌,逗你玩!半夜傳衣,更是逗你玩!
你總被一天下老和尚 瞞得嚴嚴實實!
你且說說,法從何來?妙從何有?從上來事,又合作么生?
你道有生死可了,某甲今日一棒為你打碎,你道有性可見,某甲一棒為你打碎,你道大徹大悟,某甲一棒為你打碎,你證無上涅磐,某甲也一棒為你打碎!
總讓你知道 向上一路,大有事在!
你若識得,從此佛祖垂示機緣,據款結案,再無剩語矣!苦哉!屈哉!
學著著佛法,又不去理會本分事。有功夫何不究明 父母未生前是何面目,切莫再做虛假功夫!
待哪日參的一絲不掛,片瓦全無,得個大休大歇處時,再來法無手裡吃棒!
諸師兄 從今至古有甚麼事?莫要逞驢唇馬舌!還要問釋迦老漢麼?未審諸子有何疑慮?
近來末法時代,多有蒙古大夫,大言不慚我是禪師,問起學得多少禪道?一盡說似教你修行作佛。
依文解義漢!阿誰見成得幾個佛哉!
若有大德知識,你將學得呈似某甲看,若有半句不相當,亦須吃痛棒始得!
你被他諸方善知識玩弄。開口便道我是修行人,硬是裝模作樣,一付得道人面孔!莫取情識心!流浪生死輪迴三界,阿那個離開有心?
何故?心生 則種種法生。若能於一念回歸,便永脫生死!
要言即言,要說即說,更有甚麼開悟事?
大德,我見你等諸人到處發心,向諸善知識麾下,大學佛法,說要荷擔正眼 不惜身命!
大德,你等皆被釘子瞎卻後學眼睛,只恐斷除學子命根。一個瞎子指引一群盲人相似!
稱道為後人開眼目,只是自己自救了得麼?
難道不聞 世尊經三大阿僧祇劫 修行之事,即今瞿曇何在?百年後死去,與汝何別?
一句忠言,不如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
當你再起一念,便是波旬眷屬。
論壇諸師兄 從朝至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言我參禪解道,須實得恁麼?
若到法無這裡時 大須吐卻。何故?
你不曉外不著聲色,內無能所解麼? 本自無瘡,更學甚麼?
假使學得百般妙義,只是個無繩自縛鬼,總是弄魂漢!
我這裡空空框框,一毫塵處安著他不得!只教你無事即好,且莫外著!你哪曾肯的?
端得撰的殊勝文句,五蘊不離,巧說言辭,以舌頭辯取,總尋個出頭處,一論見輸贏,只如千鈞鐵棒追打無頭蒼蠅,與本分事上 有甚交涉?
更有一幫禪客,總是交頭接耳,輒論要締。嗚呼!阿誰又曉得 一切處無事 方是第一締。
每日里知解妙會義理,哪知一朝福盡失,換面吃草去!
何況大言不慚,濫稱學究,終日禪師摸樣,何曾有益於人?
諸位當自觀,於十二時中 一切行履處,可否心常依他物,處處辨清濁?
若是常常道他閒言長語,又見得誰個是無諍大德?
法無 只恐諸兄弟墮知見坑,落聖義塹,從古至今,本來無事,一毫頭增減他不得,直饒見徹一切法,是無不是,非無不非,直下善惡兩忘卻,猶是隔靴抓癢漢!
更向句裡呈禪機,言中辨高下,更是蒙古大夫,縱然涉波瀾而不驚,直下目無所睹,耳無所聽,口無所言,猶是生死岸頭事!
縱饒你是個鐵打漢,佛祖與你披上僧茄黎,雙子塔中平起座,無非是懸著羊頭賣狗肉,一等門外客!
若覩得法無面時,打折你肋條扇,踢斷你脊梁骨,一總餵狗吃了!
諸大德,正恁麼時,還有開的口麼?
逍遙僧:心性本空,但大德當下非空,而是時時在用,說空又有何用?誰能空?
法無:汝將謂別有!
逍遙僧:即使我說有,礙你何事?說有是我,說無還是我,我自知 有無皆是我心,與你何干?你有何曾能礙我?哈哈哈,笑死我了。
法無:若向你道即禿卻我舌,若不向你道 即啞卻我口。正恁麼時,如何即是?
逍遙僧:
參二十年告訴你!
法無:今日逃避不得
逍遙僧:何處不能歇!
法無:休戀寒潭無影樹
逍遙僧:無影樹下好乘涼!
法無:一句全提,有何巴鼻?
逍遙僧:
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
。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直待雲開日現,方知此道縱橫。
總頌曰: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答案此中有,莫執其為真!若將本心用,一一透關來。
法無:若據本分草料,猶是節外生枝。
逍遙僧:會者皆是!不會者自有障礙!
法無:果然無風起浪!
逍遙僧:風裡浪裡顯我本色!
法無:起浪了也! 人臟並獲,據款結案!
淨土蓮開:
宗教圓融,枝葉相輔.宗門重頓悟,一超直入,不歷階級.
教下講漸修,循序漸進,歷階而上.至於終極目標,則並無二至.
所謂殊途同歸.只是宗門更直截了當,不要序曲和引子而已.
故此經教宗自然相互交融,世尊在經教中的法語,和祖師在宗門中的開示,同源共本一脈相承.
經教中所說:緣所遺者, 不汝還者.既是宗門所講之明心見性 所欲了了見者.
故此宗門中開悟之後,必會有合於經教之所見.淨土宗成就之後 要見自性彌陀,宗門中對此是如何論述的?
不同的宗門 有不同的名義,然名義雖然不同,所講卻是一事.
臨濟宗開悟後 要見"無位真人",
雲門宗則稱之為"寶",所謂"我有一寶,密在形山".
曹洞宗則將其稱為"至尊",所謂"金殿重重顯至尊".
假如有一天,你心開悟解,恍然明白了什麼是:
緣所遺者 不汝還者 自性彌陀 無位真人 寶 金殿至尊 目前文殊 重閣彌勒......
了了分明 如晝觀色,恭喜 你開悟了!勇於承當既是.否則,尚在路途,仍須努力.
汝將謂別有?這個問題需要問自己.我真的見到了嗎?---徹者無疑意!
彈指一聲,樓閣門開
善財童子,參五十三員善知識,最後,來到彌勒樓閣前,見樓閣門閉,於是,善財童子便瞻仰讚歎,彌勒從別處來,善財童子作禮,向彌勒請求道:“願樓閣門開,令我得入。”這時,彌勒來到善財童子麵前,彈指一聲,樓閣門開。善財入已,閣門即閉,見百千萬億樓閣,一一樓閣內,有一彌勒,領諸眷屬,並一善財,立於其前。
此公案就是在考問你 是否真的得見"重閣彌勒",不是一句末後轉語 所能了結的!
設使我們捫心自問 不能得見,那就需要我輩 取法於善財童子,精進參祥!
在此恭祝諸位師兄四季吉祥!
般若行者:
讚歎淨土蓮開師兄善說!
本來還想再發帖討論“如來禪與祖師禪”的,見師兄這一貼已論述透徹了。學人儘管依指探月。
若返過頭 來研究如來和祖師們的指月,到底是用中指、食指、五指齊用,抑或用樹枝、竹杖、草鞋指呢?
如此豈不本末倒置?
世尊弟子 有不念“彌陀”,只念“笤帚”也照樣開悟見性的。
可見“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只是眾生根性有別。
但是最終“惟以佛乘得滅度,無有餘乘”。
呵呵!依舊是門外漢,說門外話。
法無:
汝將謂別有?
諸兄弟家,近有一些大善知識 教汝參禪打坐,可了生死,又讓汝三關頓漸,逐次修正!
今日某甲卻要揭去腦蓋,露出眼睛!只讓你曉得 何謂宗門中了無門戶可出入,亦無階級可攀升。
大德,與我正法眼宗里 爾有生死可了麼?有性可見麼?有三關頓漸,逐次修正麼?
但凡有纖毫得入 即是外道生滅法!
更有年少寡恥者,妄自尊大,目視雲漢,呵斥諸方,大肆咆哮!
爭持見性言句,高聲大語,全無忌憚,爾不過是有個入處而已!
卻道,參破勞關,也好有個消息在!咄!門外漢!
恁麼說話無事生非!若透不得此處,即是辜負先聖,又是辜負己靈!
正所謂涅槃心易曉,差別智難明!
爾不聞法眼文益案中 僧問如何是沙門所重處?
師云:若有纖毫所重,即不名沙門。切莫強添些許註腳!大似頭上安頭!
不是某甲饒舌,只是諸佛多口,四十九年無言說,立的三藏十二部佛法 又令無數千百代兒孫 被這些閒繩索絆倒,多少劫未得頭出。
似這等無上菩提,明心見性又有多少錯認底。
正所謂:一句涅磐菩提路,迷殺幾多見性人!
若是利根明眼,才見舉明,便知落處。不問見性!不問解脫!不問涅磐!
玄沙道:無門解脫之門,無意道人之意。 若真會的,須腳跟立定,將平生所悟所學一切佛法,參禪境界,無量三昧,只一併掃卻,統統丟到陰溝裡去,從此更莫沾染。
若此,方有些許修道份,若不得入只恐知見海中 又枉死幾多蝦鱉。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縱然大智若愚,伶牙俐齒,若向語外知歸,自有少分相應。
偶於一毫頭上透得,自然放大光明,遊戲自在!於法通徹,隨手拈來何有不是?
白雲道:
明明曉得,只是這個 為甚麼透不過?恁麼說話,不恁麼說話,恁不恁麼 說話總是黑牛臥死水!
直至千山鳥踪飛盡,白雲深處才無消息!
呵呵,此須是個鐵漢始得,本自無他,只要諸人肯直下承當,不從他覓即可!
某甲一根拄杖 打遍海內外宗門論壇,一年來也只是撥著一個本分小子!
釋迦拈花,逗你玩!迦葉微笑,逗你玩!靈山展演,逗你玩!
岩間宴坐,逗你玩!少林面壁,逗你玩!立雪斷肱,逗你玩!
黃梅呈頌,逗你玩!半夜傳衣,更是逗你玩!
你總被一天下老和尚 瞞得嚴嚴實實!
你且說說,法從何來?妙從何有?從上來事,又合作么生?
你道有生死可了,某甲今日一棒為你打碎,你道有性可見,某甲一棒為你打碎,你道大徹大悟,某甲一棒為你打碎,你證無上涅磐,某甲也一棒為你打碎!
總讓你知道 向上一路,大有事在!
你若識得,從此佛祖垂示機緣,據款結案,再無剩語矣!苦哉!屈哉!
學著著佛法,又不去理會本分事。有功夫何不究明 父母未生前是何面目,切莫再做虛假功夫!
待哪日參的一絲不掛,片瓦全無,得個大休大歇處時,再來法無手裡吃棒!
諸師兄 從今至古有甚麼事?莫要逞驢唇馬舌!還要問釋迦老漢麼?未審諸子有何疑慮?
近來末法時代,多有蒙古大夫,大言不慚我是禪師,問起學得多少禪道?一盡說似教你修行作佛。
依文解義漢!阿誰見成得幾個佛哉!
若有大德知識,你將學得呈似某甲看,若有半句不相當,亦須吃痛棒始得!
你被他諸方善知識玩弄。開口便道我是修行人,硬是裝模作樣,一付得道人面孔!莫取情識心!流浪生死輪迴三界,阿那個離開有心?
何故?心生 則種種法生。若能於一念回歸,便永脫生死!
要言即言,要說即說,更有甚麼開悟事?
大德,我見你等諸人到處發心,向諸善知識麾下,大學佛法,說要荷擔正眼 不惜身命!
大德,你等皆被釘子瞎卻後學眼睛,只恐斷除學子命根。一個瞎子指引一群盲人相似!
稱道為後人開眼目,只是自己自救了得麼?
難道不聞 世尊經三大阿僧祇劫 修行之事,即今瞿曇何在?百年後死去,與汝何別?
一句忠言,不如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
當你再起一念,便是波旬眷屬。
論壇諸師兄 從朝至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言我參禪解道,須實得恁麼?
若到法無這裡時 大須吐卻。何故?
你不曉外不著聲色,內無能所解麼? 本自無瘡,更學甚麼?
假使學得百般妙義,只是個無繩自縛鬼,總是弄魂漢!
我這裡空空框框,一毫塵處安著他不得!只教你無事即好,且莫外著!你哪曾肯的?
端得撰的殊勝文句,五蘊不離,巧說言辭,以舌頭辯取,總尋個出頭處,一論見輸贏,只如千鈞鐵棒追打無頭蒼蠅,與本分事上 有甚交涉?
更有一幫禪客,總是交頭接耳,輒論要締。嗚呼!阿誰又曉得 一切處無事 方是第一締。
每日里知解妙會義理,哪知一朝福盡失,換面吃草去!
何況大言不慚,濫稱學究,終日禪師摸樣,何曾有益於人?
諸位當自觀,於十二時中 一切行履處,可否心常依他物,處處辨清濁?
若是常常道他閒言長語,又見得誰個是無諍大德?
法無 只恐諸兄弟墮知見坑,落聖義塹,從古至今,本來無事,一毫頭增減他不得,直饒見徹一切法,是無不是,非無不非,直下善惡兩忘卻,猶是隔靴抓癢漢!
更向句裡呈禪機,言中辨高下,更是蒙古大夫,縱然涉波瀾而不驚,直下目無所睹,耳無所聽,口無所言,猶是生死岸頭事!
縱饒你是個鐵打漢,佛祖與你披上僧茄黎,雙子塔中平起座,無非是懸著羊頭賣狗肉,一等門外客!
若覩得法無面時,打折你肋條扇,踢斷你脊梁骨,一總餵狗吃了!
諸大德,正恁麼時,還有開的口麼?
逍遙僧:心性本空,但大德當下非空,而是時時在用,說空又有何用?誰能空?
法無:汝將謂別有!
逍遙僧:即使我說有,礙你何事?說有是我,說無還是我,我自知 有無皆是我心,與你何干?你有何曾能礙我?哈哈哈,笑死我了。
法無:若向你道即禿卻我舌,若不向你道 即啞卻我口。正恁麼時,如何即是?
逍遙僧:
參二十年告訴你!
法無:今日逃避不得
逍遙僧:何處不能歇!
法無:休戀寒潭無影樹
逍遙僧:無影樹下好乘涼!
法無:一句全提,有何巴鼻?
逍遙僧:
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
。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直待雲開日現,方知此道縱橫。
總頌曰: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答案此中有,莫執其為真!若將本心用,一一透關來。
法無:若據本分草料,猶是節外生枝。
逍遙僧:會者皆是!不會者自有障礙!
法無:果然無風起浪!
逍遙僧:風裡浪裡顯我本色!
法無:起浪了也! 人臟並獲,據款結案!
-
- 文章: 530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而問滿慈曰:
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無狀狂走之事?室羅城譯豐德,演若達多,譯祠接,魑魅是山澤之鬼。
此人忽於一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反瞋自己之頭,為何不見面目,以為是魑魅作祟,因而無故發狂而走。
達多喻眾生,
頭如真性,
以鏡照面,喻眾生一念不覺妄動:
鏡中頭 喻相分,
知鏡中頭 是見分。
眾生不了 見相二分如幻,而以見分妄取相分,念念愛著,如愛鏡中頭,一切法本是自心影子,今以自心取自心,即背覺合塵,非幻成幻法。
瞋責己頭等三句,喻眾生迷真起妄,流轉生死,
1三界眾生愛妄有,而不見真空;故流轉同居士。
2二乘愛偏空,而不見妙有;流轉方便土。
3菩薩愛修萬行,而不見中道;流轉於實報土。
九界聖凡,皆如迷頭認影,無狀狂走。佛徵問滿慈,以為如何,此人何因 無故狂走。
滿慈答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正顯妄本無因。
既非因迷,亦非因悟,由一念不覺,而起無明而已,此外更無他因。
如經云:「眾生現行無明,即諸佛不動智。」
龐公云:「但觀起滅處,此個是真如。」
●本經亦云:「生滅去來,本如來藏。」正是 即妄即真,眾生不知,故從迷積迷,隨妄心分別流轉;
若知 妄本無因 依真幻有,因而回光反照,妄自不生,即大涅槃。
正如大涅槃經云:「十二因緣即佛性」。
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無狀狂走之事?室羅城譯豐德,演若達多,譯祠接,魑魅是山澤之鬼。
此人忽於一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反瞋自己之頭,為何不見面目,以為是魑魅作祟,因而無故發狂而走。
達多喻眾生,
頭如真性,
以鏡照面,喻眾生一念不覺妄動:
鏡中頭 喻相分,
知鏡中頭 是見分。
眾生不了 見相二分如幻,而以見分妄取相分,念念愛著,如愛鏡中頭,一切法本是自心影子,今以自心取自心,即背覺合塵,非幻成幻法。
瞋責己頭等三句,喻眾生迷真起妄,流轉生死,
1三界眾生愛妄有,而不見真空;故流轉同居士。
2二乘愛偏空,而不見妙有;流轉方便土。
3菩薩愛修萬行,而不見中道;流轉於實報土。
九界聖凡,皆如迷頭認影,無狀狂走。佛徵問滿慈,以為如何,此人何因 無故狂走。
滿慈答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正顯妄本無因。
既非因迷,亦非因悟,由一念不覺,而起無明而已,此外更無他因。
如經云:「眾生現行無明,即諸佛不動智。」
龐公云:「但觀起滅處,此個是真如。」
●本經亦云:「生滅去來,本如來藏。」正是 即妄即真,眾生不知,故從迷積迷,隨妄心分別流轉;
若知 妄本無因 依真幻有,因而回光反照,妄自不生,即大涅槃。
正如大涅槃經云:「十二因緣即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