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頁 (共 18 頁)

Re: 本無出相,今即非入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12:09 pm
cyc320
公案100 聖嚴法師著
說似一物即不中

南嶽懷讓參訪六祖惠能,六祖問他從何處來,懷讓答:「從嵩山老安和尚那兒來。」六祖又問:「什麼物?怎麼來?」懷讓不知如何回答,經過八年才有所省悟,對六祖說:「我想通了。」六祖問:「怎麼樣?」懷讓答:「說似一物即不中。」
  
  南嶽懷讓是六祖惠能最有名的兩大弟子之一,另一位是青原行思。懷讓先前已在嵩山老安禪師那兒待了很久,後來去見六祖。六祖問:「你是什麼東西?父母生 了你,究竟是從何處來?如何來的?你怎麼來的?」這些都是問的根本問題,問的是父母未生自己之前是什麼?問得很尖銳。這是無法回答的問題,也是回答不完的 問題,依照常理,只要回說:「我的名字叫懷讓,是從嵩山的老安禪師那邊來。」就行了。可是他知道,這不是六祖所要的答案。他當時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直到過 了八年,終於開悟了,才得到了答案,那是不必說也說不清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體驗,無法言說的實證境界。
  
  「說似一物即不中」的意思是自內證的經驗,自由自在、空曠明淨、一物也無,卻又萬象宛然,不論如何說明、如何描述、如何形容,都不能和盤托出;說自己 是什麼、或不是什麼都是錯的,因為樣樣不是,也樣樣是;說自己如何來或不曾如何來,從何處來或不從何處來,也是錯的,因為自己的本性和一切諸佛、一切眾生 的本性,不僅相通,根本相同,還有什麼來去問題。尚未開悟的人,有一尊佛在內心深處睡覺,所以不知自己是什麼?也不知何處來?怎麼來的。對已經開悟的人, 這尊心中的古佛已經睡醒,發現他一向就未曾離開過自己,哪裡有什麼來去,不過未悟之前與開悟之後,對他的體驗完全不同,還能給他什麼名稱嗎?這尊佛是沒有 形像,不能描寫,無法形容,而只能體會的;若能體會到沒有自我中心,沒有煩惱,沒有困擾,沒有來去、得失等相對的執著心,那便是真正的悟境。如果說得出 來,就不是那個東西了。
  
  一般人常受風俗習慣及常識性的觀念所影響,很少有獨立自主的體驗和發現,往往人云亦云,隨著環境的風氣弄得團團轉。即使是自己體驗過的事物,一經語言 文字形容的說明也會走了樣。禪宗是重視實證經驗的,在通過語文的介紹之後,更重要的事,便是鼓勵你去親自體驗。否則,光是說食畫餅,終究不能充飢。

Re: 本無出相,今即非入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12:24 pm
cyc320
禪與悟 聖嚴法師講

禪的修行方法有三階段:

第一階段,看山是山:譬如念佛、拜佛、持咒或打坐,從妄念紛飛到集中於一。

第二階段,看山不是山:由參話頭開始,使產生疑團,再破疑團,即從一到無。

第三階段,看山還是山:既不執著「一」、「多」,更把「無」也放下,回歸於現實的世界,和一般人生活一樣,以智慧心、清淨心,在人間廣度眾生。

(一九八八年三月八日講於高雄女中)

Re: 本無出相,今即非入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12:42 pm
心開
迷不是迷
迷還是迷,
迷也是迷

Re: 本無出相,今即非入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1:05 pm
心開
寂照世間 寫: 週五 9月 24, 2021 11:27 am
心開 寫: 週四 9月 23, 2021 2:29 pm 你還執著語言文字,,這就是你的我最大不同處
你還執著有修有證

我不是執著文字,我是在教你們
我放掉文字的話,誰來教你?

你的心態還是不對,你還破不了五十陰魔

有人已破五十陰魔,與沒破五十陰魔,有何差別?
如果你還認為,有所差別,那麼,你就破不了五十陰魔。
因為,你還沒有『諸佛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
你還沒有悟入一乘法

法華經的一乘法
沒有三乘,唯有一乘
此一乘,不是指大乘
而是三乘皆空,如夢幻泡影
三乘同一性,同一相,同一體的一切法空。

有點難講,如果你不想學,那也就算了。
因為這個很難,你如果不虛心,大概也學不會。
一魚三吃

迷與悟的關係(開悟)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1:09 pm
心開
不悟而悟
迷而不迷
不迷而悟
悟而不迷

凡夫是
不迷而迷
悟而不悟
不悟而迷
迷而不悟

※請用台語念

不假用功,自然明白
不假心開,心自開明

你不肯承認,那也是你的事,我自肯就好,直下承擔

關鍵在於你肯不肯自肯!若欲會真道,莫執一切法,息業養神,餘習亦盡,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心止如水

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任運自在,隨處而作

行住坐臥,語默動靜,擔柴運水,無非是禪

悟與禪的問題:
居禪而不寂,住禪而不滅
損惱身心而不害,居禪寂而不減
處寂滅而不空,入禪寂而不定
受生死而不生,離寂滅而不受
處涅槃而不入,居禪定相而無相
居菩提而無所得,處三界而超三界
處空有而不生,示三有而超三有
居滅度而不實,示現滅度而實不滅度
處三毒而長養白法,不捨眾生而攝眾生
種種變化神通自在,如日月住虛空

Re: 本無出相,今即非入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3:41 pm
寂照世間
不是只有心如止水
這是死禪

諸佛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
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般若乘,為何同一相?

Re: 本無出相,今即非入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3:59 pm
心開
寂照世間 寫: 週五 9月 24, 2021 3:41 pm 不是只有心如止水
這是死禪

諸佛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
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般若乘,為何同一相?
當體即空

Re: 本無出相,今即非入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4:26 pm
寂照世間
五陰為何空?
五十陰魔為何空?
天乘.人乘.聲聞乘.緣覺乘.般若大乘,為何空?

Re: 本無出相,今即非入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5:01 pm
cyc320
禪與悟 聖嚴法師講

(二)第二個立場,是依據《心經》所說的「五蘊皆空」來予以闡明

首先介紹五蘊。五蘊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五種現象,即是色、受、想、行、識。

1.色蘊,是指我們身體的物質現象,通常稱為地、水、火、風四大。其中骨骼、皮膚、肌肉、神經等稱為地大;血液、脂肪、水分稱為水大;體溫稱為火大;呼吸稱為風大。

2.受蘊,是指苦、樂、憂、喜、捨等的感受。

3.想蘊,是指好、壞、善、惡等的分辨。

4.行蘊,是發動身、口、意等三類行為。

5.識蘊,是分別、執著,以及造業和業種的總稱。

由上可知,後四蘊是屬於心理現象及精神活動的範圍,眾生(人)的生命現象不出這五個條件的界限。如果無法體驗實證到五蘊是空,那就永遠屬於凡夫的境界,煩惱無窮、生死不已。如何能夠實證五蘊皆空,須做進一步的討論。

五蘊是無常也無我的。因為一切現象都在時間上川流不息、變之又變,所以是無常;同時,一切現象都在空間位置上此消彼長、變化不已, 所以沒有不變的我。既然不論是物質現象或心理現象,在時空上都變遷不已,因此我們知道五蘊無一是常,也無一是我。而生命的組合就是五蘊,五蘊既然無常也無我,那還有什麼可以執著的?既無被執著的對象,也沒有能執著的我,當然就是解脫。

無常和無我就是空,空的意思是精神和物質雖有臨時的現象可見,卻無不變的實體可得。雖沒有不變的實體,卻不礙於變異的現象,所以佛法所講的空,並不否定現象世界的有;因為無實體,也沒有障礙,雖名為空,但不礙有。不執著永恆的有,也不否定變異的有,這稱為無自性的空。所謂無自性,就是一切現象沒有不變的自性和永恆的實體;如果有實體,那就不是空性。因此若能實證《心經》所說的「五蘊皆空」,就是生命的超越。

Re: 本無出相,今即非入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5:26 pm
心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