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本無出相,今即非入
發表於 : 週五 9月 24, 2021 12:09 pm
公案100 聖嚴法師著
說似一物即不中
南嶽懷讓參訪六祖惠能,六祖問他從何處來,懷讓答:「從嵩山老安和尚那兒來。」六祖又問:「什麼物?怎麼來?」懷讓不知如何回答,經過八年才有所省悟,對六祖說:「我想通了。」六祖問:「怎麼樣?」懷讓答:「說似一物即不中。」
南嶽懷讓是六祖惠能最有名的兩大弟子之一,另一位是青原行思。懷讓先前已在嵩山老安禪師那兒待了很久,後來去見六祖。六祖問:「你是什麼東西?父母生 了你,究竟是從何處來?如何來的?你怎麼來的?」這些都是問的根本問題,問的是父母未生自己之前是什麼?問得很尖銳。這是無法回答的問題,也是回答不完的 問題,依照常理,只要回說:「我的名字叫懷讓,是從嵩山的老安禪師那邊來。」就行了。可是他知道,這不是六祖所要的答案。他當時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直到過 了八年,終於開悟了,才得到了答案,那是不必說也說不清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體驗,無法言說的實證境界。
「說似一物即不中」的意思是自內證的經驗,自由自在、空曠明淨、一物也無,卻又萬象宛然,不論如何說明、如何描述、如何形容,都不能和盤托出;說自己 是什麼、或不是什麼都是錯的,因為樣樣不是,也樣樣是;說自己如何來或不曾如何來,從何處來或不從何處來,也是錯的,因為自己的本性和一切諸佛、一切眾生 的本性,不僅相通,根本相同,還有什麼來去問題。尚未開悟的人,有一尊佛在內心深處睡覺,所以不知自己是什麼?也不知何處來?怎麼來的。對已經開悟的人, 這尊心中的古佛已經睡醒,發現他一向就未曾離開過自己,哪裡有什麼來去,不過未悟之前與開悟之後,對他的體驗完全不同,還能給他什麼名稱嗎?這尊佛是沒有 形像,不能描寫,無法形容,而只能體會的;若能體會到沒有自我中心,沒有煩惱,沒有困擾,沒有來去、得失等相對的執著心,那便是真正的悟境。如果說得出 來,就不是那個東西了。
一般人常受風俗習慣及常識性的觀念所影響,很少有獨立自主的體驗和發現,往往人云亦云,隨著環境的風氣弄得團團轉。即使是自己體驗過的事物,一經語言 文字形容的說明也會走了樣。禪宗是重視實證經驗的,在通過語文的介紹之後,更重要的事,便是鼓勵你去親自體驗。否則,光是說食畫餅,終究不能充飢。
說似一物即不中
南嶽懷讓參訪六祖惠能,六祖問他從何處來,懷讓答:「從嵩山老安和尚那兒來。」六祖又問:「什麼物?怎麼來?」懷讓不知如何回答,經過八年才有所省悟,對六祖說:「我想通了。」六祖問:「怎麼樣?」懷讓答:「說似一物即不中。」
南嶽懷讓是六祖惠能最有名的兩大弟子之一,另一位是青原行思。懷讓先前已在嵩山老安禪師那兒待了很久,後來去見六祖。六祖問:「你是什麼東西?父母生 了你,究竟是從何處來?如何來的?你怎麼來的?」這些都是問的根本問題,問的是父母未生自己之前是什麼?問得很尖銳。這是無法回答的問題,也是回答不完的 問題,依照常理,只要回說:「我的名字叫懷讓,是從嵩山的老安禪師那邊來。」就行了。可是他知道,這不是六祖所要的答案。他當時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直到過 了八年,終於開悟了,才得到了答案,那是不必說也說不清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體驗,無法言說的實證境界。
「說似一物即不中」的意思是自內證的經驗,自由自在、空曠明淨、一物也無,卻又萬象宛然,不論如何說明、如何描述、如何形容,都不能和盤托出;說自己 是什麼、或不是什麼都是錯的,因為樣樣不是,也樣樣是;說自己如何來或不曾如何來,從何處來或不從何處來,也是錯的,因為自己的本性和一切諸佛、一切眾生 的本性,不僅相通,根本相同,還有什麼來去問題。尚未開悟的人,有一尊佛在內心深處睡覺,所以不知自己是什麼?也不知何處來?怎麼來的。對已經開悟的人, 這尊心中的古佛已經睡醒,發現他一向就未曾離開過自己,哪裡有什麼來去,不過未悟之前與開悟之後,對他的體驗完全不同,還能給他什麼名稱嗎?這尊佛是沒有 形像,不能描寫,無法形容,而只能體會的;若能體會到沒有自我中心,沒有煩惱,沒有困擾,沒有來去、得失等相對的執著心,那便是真正的悟境。如果說得出 來,就不是那個東西了。
一般人常受風俗習慣及常識性的觀念所影響,很少有獨立自主的體驗和發現,往往人云亦云,隨著環境的風氣弄得團團轉。即使是自己體驗過的事物,一經語言 文字形容的說明也會走了樣。禪宗是重視實證經驗的,在通過語文的介紹之後,更重要的事,便是鼓勵你去親自體驗。否則,光是說食畫餅,終究不能充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