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中

版主: 阿飄

阿飄
文章: 121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
人們常認為“空性”就是空無所有,有的時侯則認為空性是沒有了什麼東西,譬如說空杯子裡沒有茶。
有些修行人誤認為思想暫時停止的遼闊感就是空性,
另外有些人則認為.空性是隱藏在一般現象界或經驗之後的某樣東西,或某種隱藏次元,
只有具定智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這些誤解是可以諒解的,
(續)
ㄚ飄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ㄚ飄 »

圖檔
因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難於了解,而我們唯一具有的,又不足以表達或描述它。
我們使用文字、片語所組成的語言來說話,在我們心中為每個字和概念都創造了一幅圖像,這些圖像障礙了我們的溝通。
“空性”超越了這些圖像和概念,
只有從“沒有這些圖像”的觀點上,才能討論空性。
阿飄
文章: 121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圖檔
http://saintyculture.com/20315234162608535468/126
🙏
但由於我們沒有這種影像,所以只要一講到或想到“空性”,
一般都設法先把心裡已經有的圖像去掉,以我們假想的“空性”圖像取代——
這只是另外一張圖像而已。
因此,我們的心企圖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見地,這本身就是個錯誤。
札巴妾臣曾說:“若有執著即非正見。
(續)
阿飄
文章: 121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
可以這麼說:無見就是正見。
偉大的中觀論師龍樹菩薩曾說過:“我沒有創造任何理論上的見地,因此沒有任何過失。”
這句話指的是絕對的層面。
在相對的層面上,龍樹當然接受平常的現像或傳統性的真理中所指
事物的顯現”和“事物的本性”。
(續)
阿飄
文章: 121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圖檔
🙏
當我們研讀和思惟佛法的時候,
必然會討論和分析絕對真理,這時候就可能有困惑發生。

每當我們說到或想到“絕對真理”的時候,必須警覺到.我們是在相對的層次上,以概念來說或思考非概念的絕對真理。
(續)
阿飄
文章: 121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
有兩種絕對真理:一種是真正的絕對真理;另一種是為了溝通所建立的絕對真理模型,
這種模型是相對的。
我們能講、能思考的,只有後面這種模型絕對真理,
因為真正的絕對真理超越一切概念,而我們卻局限於概念之中。
(續)
阿飄
文章: 121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
如果你必須找一個從未見過的人,認識那個人的朋友可以為你描述他,或給你一張照片。
當然,你絕不會把相片當成真人,你會利用這張照片,在你碰到那個人的時候,就可以認出他了。
同樣地,佛教老師試著給你絕對真理的概念化模型,幫助你在見到它的時候認出它來。
在試圖溝通的時候,老師們有時候會說:“有智慧才能了解空性。”似乎空性是客體,而智慧是主體。

試圖解釋,有時候只是徒增困惑,因為沒有一個堅固的客體可以標明為“空性”,也沒有一個堅固實存的主體可以標明為“智慧”。

只要有主體、客體,就有二元對立——二元對立是自我的觀點,不是空性見地。
(續)
阿飄
文章: 121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
不幸的是,在相對的層次上所建立的絕對真理模型,反映了“自我”的觀點,
否則我們無法了解它。
然而,我們還是能夠利用這樣的模型讓我們遠離“自我”的觀點,走向究竟;不過千萬不要把模型與真實混淆,這很重要。
(續)
阿飄
文章: 121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文章 阿飄 »

圖檔
………(續)
阿飄
文章: 121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
“空性”不是某種堅固存在的物體,也不是空無所有或虛空,
例如把一切現象消失掉所遺留的空間當成是空性。
消失表示先有個東西在,然後才能“消失”;
這就是像認為“自我”是不存在的問題一樣:“自我”先存在,後來才不存在——
但從來就沒有的東西根本談不上什麼存在或不存在。
(續)

☸️ 空無自性,性無自體。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