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頁 (共 13 頁)

Re: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發表於 : 週六 11月 11, 2023 9:23 pm
Viirya
當如經云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
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

Re: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發表於 : 週六 11月 11, 2023 9:33 pm
寂照世間
藍海千尋 寫: 週六 11月 11, 2023 7:45 pm
法身,就是真如,就是佛性
佛性是指正因佛性
法身、佛性、真如,就是諸佛與眾生的本體、本性、本心..
也是大乘修行者的真正歸依處
這裏的佛性是說義,而不是佛性體。

就譬如,僅憑“鑽石”這兩個字,能真眼見“鑽石”?
你還是沒有弄清楚重點
目前的你,與真如有何關係?
你的真如、法身在哪裏?

這裏的佛性是說義,而不是佛性體。
你說這句話,表示你還不知真如在哪裏..
我說的佛性,就是在指法身、真如、本體,而不是你說的鑽石名

你好像還不知道自己跟真如的關係..

你好像不知道正因佛性在哪裏
你好像不知道真如在哪裏

有不少人反對真如背覺合塵,也就是不知自己與真如的關係
誤認眾生與真如沒關係
而你好像也不知自己與真如、正因佛性,有何關係

Re: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發表於 : 週日 11月 12, 2023 7:22 am
藍海千尋
真如法身遍一切處.....隨如來坐處即是。

Re: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發表於 : 週一 11月 13, 2023 7:41 pm
寂照世間
藍海千尋 寫: 週二 11月 07, 2023 9:38 am 如果惠能所傳是邪見,那其徒子徒孫皆名為:外道種性。

簡言之:外道法能障眾生,障不了佛陀眼見佛性體。

同理,金剛經會障眾生佛道,然金剛經在佛陀眼中即是佛性體。(佛陀眼中唯見佛性體)
你無法悟入佛知見,是有原因的。
你不懂一切法空,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
你在還不懂一切法空時,就已經可以決定六祖是錯的了。

禪宗六祖在禪宗是祖師級的人物。
也是從金剛經開悟的。

而你不知道佛傳法華經之前,先傳人天乘善法、聲廳法、緣覺法,
最後才傳般若法,後來再傳無量義經、法華經..

你還不懂佛為何這麼笨,明明只要傳法華經就行,
佛怎麼比你還不如...

但不是佛笨,而不懂佛的人笨..
你如果尊敬佛,你就會尊敬六祖..
因為,你相信佛,也就會相信人天乘善法、聲聞法、緣覺法、般若法,
於是你也會相信六祖

你要好好想一想,不然到死你也無法悟入一切法空的佛知見..

Re: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4, 2023 7:35 am
藍海千尋
就是信佛,才需檢視惠能,乃至糾治,驅能遣,苛斥之。

慈愛眾生,定須破魔顯正。

惠能口述,弟子編纂成書稱為“經”......這是什行為?

Re: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4, 2023 6:32 pm
寂照世間
藍海千尋 寫: 週二 11月 14, 2023 7:35 am
你弄錯了重點,六祖是禪宗的祖師
好比是大學的校長
而你在修學法華經的人當中,是排在哪裏?

你要批抨別人之前,都不會去看看自己。
你這種心態不改變,只能是佛法的一樓人
你甚至連十善法都沒學會。
而三樓法的重罪滅相,你大概也還沒得。
而般若經、一切法空,是五樓法,

這麼簡單的道理,你怎麼都不懂。
你的自我要求,就這麼低嗎?

Re: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4, 2023 9:22 pm
藍海千尋
你弄錯了重點,六祖是禪宗的祖師
好比是大學的校長
而你在修學法華經的人當中,是排在哪裏?

你要批抨別人之前,都不會去看看自己。
你這種心態不改變,只能是佛法的一樓人
你甚至連十善法都沒學會。
而三樓法的重罪滅相,你大概也還沒得。
而般若經、一切法空,是五樓法,

這麼簡單的道理,你怎麼都不懂。
你的自我要求,就這麼低嗎?
你要批抨別人之前,都不會去看看自己?

Re: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4, 2023 9:32 pm
寂照世間
我跟你不同
過去,我還沒有學會十善法時,我不會批評別人不懂十善法
過去,我還沒有得重罪滅相時,我不會批評別人不懂
因為,我不想罵到自己

但你跟我不同
你不會怕罵到自己,所以,你甚至不想學一切法空
因為,你還不懂五樓法的重要性

Re: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4, 2023 10:24 pm
藍海千尋
般若經、一切法空,是五樓法,
蠻可笑的!

Re: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14, 2023 11:21 pm
Viirya
惠能口述,弟子編纂成書稱為“經"
相對較有系統化的修行法要指引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