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經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24, 2021 1:21 pm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五》《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又稱《大集經》(梵語:Mahāsaṃnipāta Sūtra)[1],大乘佛教佛經,為五大部經之一(其他包括《大般若經》、《大寶積經》、《華嚴經》、《大般涅槃經》)。
該經有六十卷。止觀輔行五曰:「彼經廣集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於欲色二界大空亭中,故云大集。」或又以隨處集大眾名為大集,如《大集經賢護分》。此經廣論大乘,以中觀、實相為宗旨,重點講述各種大乘修行法門。
目次
1 版本
2 目次
2.1 大藏經編次
2.2 開元釋教錄編次
3 參考文獻
版本
《大方等大集經》共六十卷,十七品,招提寺沙門僧就於開皇六年所合。據闍那崛多(Jñānagupta )三藏所說,在于闐東南二千餘里,有遮拘迦國,其王宮藏有《摩訶般若》、《大集》、《華嚴》三部大經,各有十萬偈。據說依此十萬偈梵本大集經,全翻可達三百卷[2]。
《大集經》最初是由天竺沙門曇無讖(Dharmarakṣa)在晉安帝世時至西涼州,為河西王沮渠蒙遜譯出,名為《方等大集經》,共計二十九卷,十二品:
第一瓔珞品、第二陀羅尼自在王、第三寶女、第四不眴、第五海慧、第六無言、第七不可說、第八虛空藏、第九寶幢、第十虛空目、第十一寶髻、第十二無盡意[3]。據僧祐所見,尚有二十四卷的異本無第八及十二品,以及另一種沒有第六品的版本。
後來高齊之世,那連提耶舍(Narendrayaśas)出《月藏經》一十二卷。開皇年間又出《日藏經》一十五卷。於是僧就將大集舊品和新出大集經,合為六十卷。又有大興善寺沙門洪慶,把僧就所合名題,加以更正、整頓,成為目前漢譯《大集經》所見到的版本[2]。
藏譯本的《大方等大集經》(藏語:འདུས་པ་ཆེན་པོ,轉寫:'dus pa chen po),其品目為〈瓔珞〉合〈陀羅尼自在王〉、〈寶女〉、〈海慧〉、〈虛空藏〉、〈無盡意〉各品,及〈日藏分〉、〈須彌藏分〉的別行譯本[4]。
大集經的別品尚有:達磨笈多譯《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闍那崛多譯《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般舟三昧經)、《大集譬喻王經》、《虛空孕菩薩經》、玄奘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不空譯《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等。
目次
大藏經編次
序號 經名 譯者 別譯本
1 瓔珞品 北涼.曇無讖譯 晉.竺法護譯,《大哀經》
2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
3 寶女品 晉.竺法護譯,《寶女所問經》
4 不眴菩薩品
5 海慧菩薩品 宋.惟淨共法護譯,《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6 無言菩薩品 晉.竺法護譯,《無言童子經》
7 不可說菩薩品
8 虛空藏菩薩品 唐.不空譯,《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9 寶幢分 唐.波羅頗密多羅(智光)譯,《寶星陀羅尼經》
10 虛空目分
11 寶髻菩薩品 晉.竺法護譯,《大寶積經.寶髻菩薩會》
12 無盡意菩薩品 劉宋.智嚴、釋寶雲[5]共譯 晉.竺法護譯,《阿差末菩薩經》
13 日密分 北涼.曇無讖[4]譯 <日藏分>之略譯本
14 日藏分 隋.那連提耶舍[6]譯
15 月藏分
16 須彌藏分
17 十方菩薩品 東漢.安世高[7]譯
開元釋教錄編次
按《開元釋教錄》所訂《大方等大集經》編次: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 (《開元錄》:亦有經本分為瓔珞品者,不然。此是一段不合分二,後大哀經即是此品)
寶女品
不眴菩薩品
海慧菩薩品
虛空藏菩薩品
無言菩薩品
不可說菩薩品
寶幢分
虛空目分
寶髻菩薩品
日藏經 (《開元錄》:然僧祐記中無日密分,有無盡意品者,不然。今以無盡意經雖是大集別分,非無讖譯。又非次第,不合入中。……今從陀羅尼自在王品至日密分總十一分。其日藏經與日密分同本異譯,亦是第十一分)
月藏經
十輪經
未譯出 (《開元錄》:此十輪後第十四分本在西方,未流於此)
須彌藏經
虛空孕經[8](《開元錄》:初云授功德天記別法已,次說此經。然須彌藏經因功德天問如來方說,故知此經合居其次。……其念佛三昧、賢護、譬喻王、無盡意經等,雖是大集別分。既不知次第,難可編記。然隋朝僧就合大集經,乃將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為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後。及無盡意經成五十八卷者,非也。既無憑准,故不依彼。……若欲合者,前大集中除日密分有二十七卷。以日藏分替處續次,次月藏,次地藏十輪,次須彌藏,次虛空孕。後之四經雖不知說次,以意合之亦將無失。虛空孕後次念佛三昧,次賢護,次譬喻王,末無盡意,總成八十卷,亦將契矣)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大集譬喻王經
無盡意菩薩經(《開元錄》:其無盡意經初首題云:大集經中無盡意菩薩說不可盡義品第三十二品即分也,是第三十二分。……又有善住意天子所問經,詳其文義,合是大集別分,今已編入大寶積中不可雙載,故此闕也)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寶髻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坐師子座。
放大光明猶如日月。得大自在猶如梵釋。功德高顯獨如須彌山。法界甚深猶如大海。
於大眾中演說正法。初中後善字義真正。具足清淨班宣梵行。為諸菩薩淨於法印。
令諸菩薩聞已修集。爾時東方過九萬二千諸佛世界。
彼有世界,名曰善華。其土有佛。號曰淨住如來,
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化眾生宣說正法。
有一菩薩,名曰寶髻。
與諸菩薩其數八千。沒彼世界欲來此土。齎妙寶蓋欲奉如來。其蓋周覆一千世界。
及諸香華欲供養佛。妙音說偈讚歎如來。
若諸人天得覩佛 則為獲得大利益 如來所受苦無量 勤精進故得菩提
往昔精進修菩提 超過一切諸菩薩 為令眾生得利益 故轉無上正法輪
如來如是難得見 所說正法亦難聞 獲得人身亦復難 諸根具足亦如是
若諸眾生行不善 亦不能作三善業 若人欲得大利益 應當覲見釋中尊
若欲聽受無上法 并見十方諸菩薩 具足三十二妙相 應當速詣大寶坊
今若不種諸善根 後必不得大涅槃 若欲具足人身者 應當速詣娑婆界
若欲破壞三惡道 欲受人天微妙樂 獲得無上無比樂 應當詣於娑婆界
大醫今施甘露味 除滅眾生諸煩惱 如來商主大法王 今日演說無上界
寶髻菩薩說是偈時。其聲遍滿大千世界。
時舍利弗聞是偈已即白佛言。世尊。如是偈音何處演說。佛言。舍利弗。東方過於九萬二千諸佛世界。
彼有世界名曰善華。其土有佛號曰淨住。彼有菩薩名曰寶髻。
與八千菩薩俱來至此。是其所說。其聲聞乎大千世界。勸諸眾生令修善法。爾時寶髻菩薩。與八千菩薩。及無量人天。來至佛所。頭面禮拜白佛言。世尊。善華世界淨住如來。致敬問訊。起居輕利氣力安不。眷屬大眾樂受法不。世尊。我從彼來至此世界。為聽菩薩淨行法印。唯願如來。普為一切。大慈憐愍分別解說。令諸菩薩聞已修集。破壞一切煩惱習氣,修菩薩行。了知一切眾生之心。能修菩薩所有行相。能得解了智慧之行。能知一切煩惱等行。能修菩薩所修法行。能深觀察一切罪過。身得無礙見一切佛。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諦聽諦聽。我今當說如是淨行十分之一。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四行。何等為四。
一者波羅蜜行。二者助菩提行。三者神通行。四者調眾生行。
波羅蜜行者。是願方便。助菩提行者。是修道方便。神通行者。是調心方便。調心方便者。是菩提心堅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