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一個留言板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風燭殘年時不多
切莫此生再蹉跎
壽夭窮通終是夢
語默動靜不離佛

風燭殘年時不多=通常都指年紀己大的老人家
若依佛教觀點,人命在呼吸間,一口氣不來就成隔世,所以,人生時光短促,不是很多的,可以說隨時都是臨終時

切莫此生再蹉跎=今生能得人身,表示過去曾持五戒,今生能遇佛法,表示過去曾供養諸佛,為何多生多劫以來,皆未得解脫,就因為悠悠忽忽,蹉跎光陰,今生不可再錯過了

壽夭窮通終是夢=壽夭是一對,窮通是一對,壽夭是正報,窮通是依報,不管此生過得如何,都是過去修因的結果,也都是夢幻人生,轉眼成空
又此處[夢]代表迷,與下句[佛]代表覺,也是一對

語默動靜=語默是一對,動靜是一對,語默是口業,動靜是身業,身口二業皆為意業所驅使
不離佛,可這樣理解
1.從理上講:佛在何處?就在作用上,在眼可以見,在耳可以聽,在手可以執捉,在腳可以奔跑。。。
2.從修行用功處講,不離佛,佛就是覺,就是對[身受心法]時時保持正知正覺(四念處)
3.修學淨土,不離佛,就是隨時皆不忘念佛,古德云: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南無阿彌陀佛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聖嚴法師開示

第三章 如何修行念佛法門

一、念佛的基本原則:繫念一心

念佛要得念佛三昧,是在行住坐臥之中,隨時隨地,所謂「晝夜六時」,即二十四小時都不離佛號。但若沒有方法,則不得要領,會念得很吃力,整個心也是散亂的。

念佛的「念」,有人把它寫成「唸」,這並不正確。如果僅僅是用口唸,與放錄音帶、唱片有什麼不同?念佛的念是念頭的念,但這個念頭不是妄念,而是正念。正念是不與貪、瞋、癡、慢、疑等煩惱心相應的念頭,是清淨的,所以又叫作淨念。

念的寫法是上「今」下「心」,今是現在的意思,今心就是現在心,每一個現在的念頭都不離現在的心就叫作「念」。現在的心可能是雜念、邪念、惡念、妄念,但我們用的是淨念或正念,就是佛號。念也是繫念;繫是繫緊,用帶子綁起來的意思。念佛就像用繩子把心和佛號綁在一起,或是用佛號把心和阿彌陀佛綁在一起。所以,應該是用心念,而且心要貼著佛號,念念不離口,也要不離心,甚至用你的全身來念佛。

如何以全身來念佛呢?耳朵聽著念佛的聲音,嘴巴跟著大家一起念,心則專注在佛號上。念佛雖然沒有用到眼睛,但最好將眼睛睜開。閉著念也沒什麼不好,但比較容易產生幻境或妄念。雖說眼睛睜開,但也不要去看任何人事物,時時保持清醒,那麼眼睛也在念佛了。

止靜時,雖然口中沒有念,可是心還是在念。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聲音都是在念佛、法、僧,所以當心在念佛時,好像在環境中也聽到念佛的聲音。不論是鳥叫、風吹、雨滴的聲音,或者是任何人、器物、機械的聲音,都要把它觀想成念佛的聲音。任何聲音都與佛號相應,那麼晚上睡覺聽到的蛙叫蟲鳴,也是念佛的聲音。當然仔細地聽可能不像,但要認為那是念佛的聲音,這樣我們的心心念念就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每一剎那都與佛號在一起,這叫作念佛。

我們要把佛號當成是大海中的一片浮木,一定要緊緊抱住,否則浪頭一打,就沉入海底,很快就會淹死了。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二、念佛的基本方法

(一)出聲念時用高聲念

修行念佛法門,有的是用口念,有的是用心念。本來念佛法門是大乘、小乘共通的,是六念法門中的一種。所謂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那是用心念。用心念,念念念佛名號、念念念佛相好、念念念佛的功德,可是這要先有禪定的基礎,才能夠一心不亂、念念不斷、念念分明。如果一開始就只用心念,不容易著力,所以要用口念。但是不論口念或心念,心口一定要相應;心中念,口可以不念,但是口念的時候,心中一定要念。

淨土法門之中的出聲念是最方便、也最容易的,尤其有雜念妄想的時候,就大聲地念,這就是高聲念佛。出聲念佛時,耳朵一定是聽著念佛的聲音,心則是很用心地專注在佛號上面。不要胡思亂想,把所有的雜念妄想全部用一句佛號來代替,此時心是專一的。眼睛可以睜開,但不管呼吸。呼吸是自然的,不要配合呼吸,也不要管呼吸長短,念佛就是念佛。如果配合呼吸,會使呼吸急促,胸部會脹、會悶,頭也會痛。高聲念佛不是喊破喉嚨念,只是聲音提高一些,提起小腹的力量用力念。如果用喉嚨的話,不需要多久,喉嚨就會沙啞。

高聲念佛有很多好處,念佛的聲音愈高,丹田的氣愈實在,呼吸愈順暢,氣力也愈大,因為肚子裡的廢氣都念出來了,頭腦裡所有複雜的雜念、妄想、怨氣、愚笨氣也都念掉了,所以愈念愈覺得身心安定舒暢。如果經常高聲念,身體一定會很好,像嬰兒出生時,如果哭的聲音愈大就表示身體愈健康。

所以,出聲念時最好要用高聲念,一方面自己念,一方面聽自己在念佛,自己聽著自己在念佛,雜念、妄想自然而然就會減少。但是共修念佛時,我們不是聽自己念,而是聽大眾念佛的聲音,跟著大眾一起念。這樣自己在換氣的時候,或是自己的聲音沒有那麼大的時候,耳朵裡還是可以聽到佛號的聲音,避免因為換氣或是打妄想而忘記念佛 ,這也是共修的好處。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二)默念時用數數念

默念時不用念珠,用印光大師主張的「數數念佛」,它和一般人拿著一百零八顆念珠,一顆一顆計數念的方式不同。數念珠念佛有用,但它的目的只是在提醒自己「我在念佛」,而口中的佛號其實經常不能與手的動作相應,即使佛號與動作相應了,又與心不相應。也就是說,手已習慣在掐珠子,嘴也習慣在念阿彌陀佛,但心裡、頭腦裡老是打妄想,這樣沒有辦法達成念佛三昧。因此,印光大師教我們用數數念佛,因為這個方法與禪修的數呼吸相同。

數呼吸時,呼吸一進一出數一個數目,或者只數出息,不數入息,從一數到十之後,再從頭數起。這種方法能讓散亂心逐漸安定下來,十分有用,所以我們在教打坐時,這是基礎的方法之一。

數數念佛要怎麼數呢?念一句佛號數一個數目,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一、南無阿彌陀佛二……,一直數到南無阿彌陀佛十,再重新從南無阿彌陀佛一開始,不斷數下去。不要以為很容易,一個妄念起,就忘記剛才念的是幾。忘記了沒有關係,再從第一個數起,不要緊張,不要以為數丟掉了,就前功盡棄。

如果念得太熟,變成機械性的,頭腦裡還是在打妄想,可以倒過來從阿彌陀佛十開始念。如果倒過來又念得太熟了,又開始打妄想,就一個隔一個念,就是阿彌陀佛十、阿彌陀佛八、阿彌陀佛六、阿彌陀佛四、阿彌陀佛二、阿彌陀佛九、阿彌陀佛七、阿彌陀佛五、阿彌陀佛三、阿彌陀佛一。如果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就不需要記數了。這是在練習著從散心念變成一心念,使內心雜念愈來愈少。

此外也可以用掐手指的方式,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動手數,動的時候要知道手動的感覺,如果太習慣了,就反過來從小手指開始數。掐手指是連貫性的,雜念妄想是散亂的,這樣做是將它們連貫起來,心漸漸就會安定下來。掐手指也可以得念佛三昧,如果你是專注地、一心一意地念,沒有雜念妄想,就是正念不斷、淨念相繼。

這兩個方法多半是在靜坐或只有你個人時用,如果是與大眾一起念,尤其是念快板時,根本來不及數,變成只是在數數目,而沒有辦法念佛了。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三、精進修行期間的念佛

(一)經行念佛

所謂經行念佛,就是繞佛念,我們每一炷香都是從繞佛開始。繞佛時不要東張西望,它的速度是慢慢的,念佛的節奏要配合著腳步,而不是配合呼吸,所以一千個人念佛,一千個人的腳步相同,念的速度、念的音律也相同,這是同聲同步念佛,否則心裡很容易打妄想。

你一邊聽著木魚的聲音,也聽著大眾念佛的聲音,一邊用口跟著念,同時留心腳步是否配合著佛號,一個音節一個音節、一個字一個字地移動,如果忘掉了,表示在打妄想。此時身、口、意三業應該是相應的。

你可以觀想:我一步踩出去是一朵蓮花,我每一步就是一朵蓮花,我走出去,南…無…阿…彌…陀…佛…,一共移動了四次腳步,木魚敲了四聲,腳動了四次,有四朵蓮花,步步蓮花。再加上前面的人走過的是蓮花,佛堂裡遍地都是蓮花,那我們不就是正在蓮池裡嗎?你愈走愈覺得:「真好! 又是一朵蓮花,又是一朵蓮花。」心裡不斷地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蓮池之中,我們與阿彌陀佛在一起。這就是觀想念佛。

這時不要想:「我念快一點,多念幾句,蓮花就可以多一些。」我們是整整齊齊的,你一個人搶著多念的話,你的步伐亂了、心也亂了,是在打妄想。重點不在於念多或念少,而在於自己的心很清淨、很安定。也不要想:「我不念了,我專門看蓮花,看別人踩著蓮花。」專門看人家的蓮花,結果你開始比較:「你看,他的蓮花跟這個蓮花不一樣。」這又在打妄想了。所以,一定要身、口、意三業統一:嘴巴念佛、腳在走佛和蓮花、耳朵聽著木魚,聽著大眾一齊念佛,要齊聲念。

因為經行時的重心在腳,所以要留心腳,要觀想腳踩在蓮花上,感覺自己是踩在蓮花上,一步一個蓮花,如果只是跟著大家走或跑,很可能一邊念一邊打妄想。因為人的身體在動,很容易因大眾的動及自己身體的動而產生妄念。因此,要把重心點,也就心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自己念佛的聲音,另一個是自己的腳,這時你全身上下都連貫起來,都在念佛,你的身體、你的口、你的意,身、口、意三業都在念佛,實際上就是在修「念佛三昧」。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二)坐念、止靜

坐念時,可以告訴自己:「我是坐在蓮花上,我的身體是蓮花化生。」所以不要管坐在蓮花上的身體是痛、是癢、是痠,因為在蓮花上,身體一定是很輕鬆、很舒暢的,然後自己就像是在蓮花池裡念佛一樣,也聽到大家都在念佛,不斷地念、不斷地念。這時可能會打妄想,也可能會打瞌睡,那就高聲念佛,用全身念佛,把全部的生命都投進去,這是坐念。

坐念以後,接著是止靜。由於止靜前的快板四字佛號速度非常快,讓人的心沒有機會產生妄念,完全專注在佛號上,與佛號連在一起。突然間佛號停止,很多人會覺得剛才好累,心想正好可以休息,於是眼睛閉起來就打瞌睡了。

止靜不是休息,雖不用出聲念,但是必須持續以繫心念佛,「繫」是繫念的繫,把佛號繫在你的念頭上。這個佛號已經綁在你的念頭上、牽在你的念頭上,走不開了!因為剛才念得很快,心裡已經沒有雜念。雖然佛號的聲音沒有了,但心中的佛號聲是持續的。此時耳朵還是聽得到佛號,空氣裡還是有念阿彌陀佛的聲音,心中也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斷在念,且與快板地鐘的速度相同。

修行念佛法門的人,沒有所謂的休息時間,心中佛號是不休息的;嘴巴可以休息、身體可以休息,但心裡的佛號不能休息,心中的佛號就要像泉水般不斷地湧出來。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三)拜佛

拜佛念與念佛的原則完全相同,嘴巴在念,聽著大眾念,自己跟著念,心中也在念,唯一不同的是,身體在拜。此時身體、耳朵、嘴和心是合而為一的,要做到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同時在念,六根無二用。

拜的時候,不需要想像有一個阿彌陀佛在面前,只要知道阿彌陀佛是禮拜的對象就好。然後身體的每一個動作,從合掌、彎腰、出手、跪下,手肘著地、膝蓋著地、頭著地,到站起來為止,都做得清清楚楚,並且與佛相應。譬如手要下去時,全神貫注念阿彌陀佛,但是配合著手的動作,要拜下去時,你說:「我的身體正在拜阿彌陀佛,我知道我的感覺,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關節的動作都是在拜阿彌陀佛。」

禮佛是對佛的禮敬,是以禮貌的動作來表示對佛的尊敬,因此在拜的過程之中,每一個動作都不能馬虎、敷衍,否則就好像是雞在吃米,或是磕頭如搗蒜,一點禮敬的意思都沒有。但是也不要緊張,要非常安詳、輕鬆、安定地拜。

一邊念佛、一邊拜佛,一邊留心拜佛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動作的感覺都要清清楚楚,然後心中是佛號,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感覺全部都是佛號。這樣雜念就會減少,也不容易有產生雜念的機會,這時修的就是「念佛三昧」。

另外,禮拜的時候不能貪,想要拜多少拜。如果煩惱重時,要快拜;如果煩惱不是那麼重時,要慢慢拜,就能把心安定下來。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四)其他時間

在其他時間,也就是離開大殿、佛堂後,要去上廁所、喝茶、吃飯,或是換洗衣服、洗臉、漱口、出坡,不管是什麼動作、什麼姿態,都應該讓全部身心與佛號相應。

譬如去喝茶,心裡可以想:「我現在要去喝水。」在前往喝水的地方時,可以觀想步步蓮花、念念彌陀,到了喝水的地方,倒水、喝水,則觀想喝的是蓮池中的八功德水,而且是阿彌陀佛所賜的水,一邊喝一邊念佛,心裡還是阿彌陀佛。

上廁所時,有人覺得廁所好臭,怎麼能念阿彌陀佛?我們身上沒有一個地方不是臭的、髒的,有口臭、汗臭,然後鼻孔裡有鼻屎、耳朵裡有耳垢、眼睛有眼屎,我們根本就是一個臭人。如果臭就不能念佛,那我們這個身體就不能念佛了。身體是道器,我們就是要用這個臭皮囊做修行念佛法門的工具。

廁所裡臭是正常,本來小便、大便就是臭的,而且臭有什麼關係?有人想,佛會跑掉。我們自己在念佛,佛在心中,心中有佛,念念把心與佛號相應、與佛的願力相應,佛就是自己。所以,在廁所裡可以念佛。

但是進入廁所,要脫海青。穿著海青是為了莊嚴佛殿,目的是將臭皮囊蓋起來,使我們看起來整齊、順眼,不會眼花撩亂,也不會分心、散心,這是為人助道、為自己修道。到廁所,是一個人,不需要莊嚴,最好脫下來,況且穿海青上廁所也不方便。

脫海青時,念佛;如廁時,念佛;離開廁所洗手時,念佛;拿海青時,念佛;穿海青時,也念佛;隨時隨地不要忘掉念佛。如果不小心跌了一跤,一聲阿彌陀佛;看到人跌倒了,也是一聲阿彌陀佛,然後趕快把他攙起來。這就是為什麼佛教徒逢人就稱阿彌陀佛,發生狀況時也稱阿彌陀佛的原因。不是因為禮貌,也不是為了祈求阿彌陀佛來幫你的忙,而是因為隨時都不離佛號。

出坡,不是讓你轉換氣氛,因為在佛七期間,安排的出坡工作都非常單純,不需要太花頭腦,所以還是可以一邊默念,一邊做工作,這樣手也在念佛。

個人的事情做完了,請進入佛堂拜佛,一邊拜佛一邊念佛,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動作。不要找人講話,也不要看到別人在外面轉,就跑去看花草樹木,要隨時隨地與佛號在一起。看到任何人都把他觀想成阿彌陀佛,平常走路也像在佛堂裡一樣有蓮花,那就處處蓮花。睡覺時是在蓮花上,坐著時也是在蓮花上,甚至馬桶也是蓮花。你不斷地念阿彌陀佛,在平常生活之中,會清淨、精進、少欲、無諍,會真正有慈悲心、有智慧。

我們要把環境裡所有的人、事、物通通都融入佛號裡,通通都融入佛國淨土的依正莊嚴中,因此你說:「我在念阿彌陀佛,在做阿彌陀佛的事。」吃飯時,雖然沒有感覺到這是阿彌陀佛,但是因為還在默念,飯與阿彌陀佛就是分不開的,做的事與阿彌陀佛也是分不開的。這樣你二十四個小時,一整天都與阿彌陀佛相應、相繫,眼睛閉起來,自然而然會出現瑞相。但是不要追求、想像瑞相,期待太深,變成妄想,佛也念不好了。所以,只管念佛,不管是不是有瑞相。有瑞相是好事,但不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五)課誦

在早晚課中,課誦內容表面上與佛號沒有關係,但事實上,我們所念的每一個字都是阿彌陀佛。這時要一心一意聽著大家唱誦,自己也跟著唱誦。但是有一些同修菩薩們的聲音有點古怪,不是念得太快就是太慢,人家還沒念他已經先念了,人家念完了他還在跟,總是差一個字。旁邊的人聽了很難過、很煩惱,心很容易就跟著浮躁,那就將注意力專注於聽維那法師的聲音,就不會受影響了。

有的人認為,課誦時不知道內容意義,很煩惱。其實,既然知道念的每一個字都是阿彌陀佛,就不一定要懂得課誦的內容,有時不懂反而能直接聽聲音,隨著聲音念下去,而不會起分別心。這是一種修行,能夠做到一心不亂地聽、一心不亂地誦,修行的目的也達成了。

譬如〈大悲咒〉,雖然從梵文可以解釋它的意義,但它的目的不是要我們理解,而只是要我們虔誠地誦念、聆聽。這叫作陀羅尼,又叫作總持,也就是說,一切功德都在持誦時產生,持誦本身就含有一切功德。因此不需要追問它的意思,不然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時,老是在想無量壽、無量光,很容易會產生分別心,接著變成散亂心,就不會念佛了。
糟老頭
文章: 291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六)睡眠

夜裡睡覺時也能練習心裡念佛,在經典及論典裡,有一種睡眠瑜伽,就是睡眠時還在禪定中的意思;這裡的瑜伽並不是指運動,而是說身、口、意三業相應。

首先右脇而臥,放鬆身體和頭腦,但是要保持頭腦清醒,然後一聲一聲地默念佛號。這時眼睛可以閉起來,很清楚地、清醒地念,但是頭腦、身體一定要放鬆。這樣,雖然整夜念佛,第二天還是清醒的,不會打瞌睡,體力、心力都不會受影響。

睡覺時念佛,很可能念一念就忘掉,沒有關係,也不要急,一醒過來再馬上練習。如果很累,又睡著了,沒有關係,讓它睡,睡眠的品質會很好,而且因為側臥很容易清醒,不會一睡就忘記時間。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