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五燈全書

發表於 : 週一 12月 13, 2021 6:12 pm
寂照世間
✚七佛
✜毗婆尸佛(過去莊嚴劫。第九百九十八尊)
偈曰。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尸棄佛 (莊嚴劫。第九百九十九尊)
偈曰。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毗舍浮佛 (莊嚴劫第一千尊)
偈曰。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拘留孫佛(見在賢劫第一尊)
偈曰。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拘那含牟尼佛(賢劫第二尊)
偈曰。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迦葉佛(賢劫第三尊)
偈曰。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釋迦牟尼佛(賢劫第四尊)
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1.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2.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3.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4.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5.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6.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7.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Re: 五燈全書

發表於 : 週一 12月 13, 2021 6:25 pm
寂照世間
《五燈全書.卷第三》

✚二祖慧可禪師。旁出嗣法第一世
✜僧那禪師
姓馬氏。少而神雋。年二十一。講禮易於東海。聽者如市。一遇二祖。遂投出家。自是手不執筆。盡棄世典。奉頭陀行。
後謂門人慧滿曰。
祖師心印。非專苦行。若契本心。發隨意真光之用。則苦行如握土成金。若惟務苦行。而不明本心。為憎愛所縛。則苦行如黑夜履於險道。汝欲明本心者。當審諦推察。遇色遇聲。未起覺觀時。心何所之。是無耶。是有耶。既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而無一塵許間隔。未甞有一剎那頃。斷續之相。


✜向居士
幽棲林野。木食磵飲。北齊天保初。聞二祖盛化。乃致書曰。
影由形起。響逐聲來。弄影勞形。不識形為影本。揚聲止響。不知聲是響根。除煩惱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覓影。離眾生而求佛果。喻默聲而求響。故知迷悟一塗。愚智非別。無名作名。因其名則是非生矣。無理作理。因其理則爭論起矣。幻化非真。誰是誰非。虗妄無實。何空何有。將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未又造謁。聊申此意。伏望答之。
二祖回示曰。
備觀來意皆如實。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
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愍此二見之徒輩。申辭措筆作斯書。
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餘。
居士。捧披祖偈。乃申禮覲。密承印記。

✚四祖大醫禪師。旁出法嗣第一世
✜牛頭山法融禪師者
((四))祖曰。
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虗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師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

師曰。既不許作觀行。於境起時。心如何對治。
祖曰。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徧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

Re: 五燈全書

發表於 : 週一 12月 13, 2021 6:47 pm
寂照世間
《五燈全書.卷第三》

✚四祖下八世(旁出)
✚佛窟則禪師法嗣
✜天台山雲居智禪師
華嚴院僧繼宗問。見性成佛,其義云何。
師曰。清淨之性。本來湛然。無有動搖。不屬有無淨穢長短取捨。體自翛然。如是明見。乃名見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見性成佛。
曰性既清淨。不屬有無。因何有見。師曰。見無所見。
曰既無所見。何更有見。師曰。見處亦無。
曰如是見時。是誰之見。師曰。無有能見者。
曰究竟其理如何。師曰。汝知否。妄計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隨見生解。便墮生死。明見之人。即不然。終日見未甞見。求名處。體相不可得。能所俱絕。名為見性。
曰此性徧一切處否。師曰。無處不徧。
曰凡夫具否。師曰。上言無處不徧。豈凡夫而不具乎。
曰因何諸佛菩薩。不被生死所拘。而凡夫獨縈此苦。何曾得徧。
師曰。
凡夫。於清淨性中。計有能所。即墮生死。諸佛大士。善知清淨性中。不屬有無。即能所不立。
曰若如是說。即有能了不了人。師曰。了尚不可得。豈有能了人乎。
曰至理如何。
師曰。我以要言之。汝即應念。清淨性中。無有凡聖。亦無了不了人。凡之與聖。二俱是名。若隨名生解。即墮生死。若知假名不實。即無有當名者。又曰。此是極究竟處。若云我能了彼不能了。即是大病。見有淨穢凡聖。亦是大病。作無凡聖解。又屬撥無因果。見有清淨性可棲止。亦大病。作不棲止解。亦大病。然清淨性中。雖無動搖。且不壞方便應用。及興慈運悲。如是興運之處。即全清淨之性。可謂見性成佛矣。繼宗踊躍,禮謝而退。
========================================================================

問曰。見性成佛其義云何。
答曰。清淨之性。本來湛然。無有動搖。不屬有無淨穢長短取捨。體自翛然。如是明見。乃名見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見性成佛。
((清淨之佛性、真如、本心..不生滅之本體,不屬夢幻泡影的生滅法。如此明見,乃名見性。
佛性真如即佛,佛即佛性真如))

問曰。性既清淨。不屬有無。因何有見。
答曰。見無所見。

問曰。既無所見。何更有見。
答曰。見處亦無。

問曰。如是見時。是誰之見。
答曰。無有能見者。

問曰。究竟其理如何。
答曰。汝知否。妄計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隨見生解。便墮生死。明見之人即不然。終日見未甞見。求名處體相不可得。能所俱絕。名為見性。
((六祖言。一切迷人,不識夢幻虛假,故枉受輪迴
如果不識夢幻虛假,而妄計能所,即枉受輪迴))

問曰。此性徧一切處否。答曰。無處不徧。
問曰。凡夫具否。答曰。上言無處不徧。豈凡夫而不具乎。
問曰。因何諸佛菩薩。不被生死所拘。而凡夫獨縈此苦。何曾得徧。
答曰。
凡夫。於清淨性中。計有能所。即墮生死。諸佛大士。善知清淨性中。不屬有無。即能所不立。
((諸佛大士,了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計能所,不墮生死))

問曰。若如是說。即有能了不了人。答曰。了尚不可得。豈有能了人乎。
((如夢幻虛假,了如夢幻,所以了尚不可得,能了之人亦不可得))

問曰。至理如何。
答曰。我以要言之。汝即應念。清淨性中。無有凡聖。亦無了不了人。凡之與聖。二俱是名。若隨名生解。即墮生死。若知假名不實。即無有當名者。又曰。此是極究竟處。若云我能了彼不能了。即是大病。見有淨穢凡聖。亦是大病。作無凡聖解。又屬撥無因果。見有清淨性可棲止。亦大病。作不棲止解。亦大病。然清淨性中。雖無動搖。且不壞方便應用。及興慈運悲。如是興運之處。即全清淨之性。可謂見性成佛矣。繼宗踊躍,禮謝而退。

((凡聖如夢幻,人亦如夢幻,所以凡聖俱是名。
若隨夢幻名而生解,即墮生死,即墮輪迴。如果了悟假名不實,就沒有當名者。
又說。此處是極究竟處。
如果說我能了彼不能了,即是大病。
如果見有淨穢凡聖,亦大病;如果作無凡聖解,又屬撥無因果,亦大病。
如果見有清淨性可棲止,亦大病;作不棲止解,亦大病。
然後清淨之佛性真如中,雖無動搖,但且不壞方便運用,以及行慈行悲。
如此行慈運悲之處,即全清淨之性,可稱為見性成佛矣。
問者踴躍歡喜,禮謝而退。))

Re: 五燈全書

發表於 : 週一 12月 13, 2021 7:29 pm
寂照世間
《五燈全書.卷第五》

✚荷澤會禪師法嗣
✜沂水蒙山光寶禪師
并州周氏子。初謁荷澤。
澤謂之曰。汝名光寶。名以定體。寶即己有。光非外來。縱汝意用。而無少乏。長夜蒙照。而無間歇。汝還信否。
師曰。信則信矣。未審光之與寶。同耶異耶。
澤曰。光即寶。寶即光。何有同異之名乎。

師曰。眼耳緣聲色時。為復抗行。為有回互。
澤曰。抗互且置。汝指何法為聲色之體乎。

師曰。如師所說。即無有聲色可得。
澤曰。汝若了聲色體空。亦信眼耳諸根。及與凡與聖。平等如幻。抗行回互。其理昭然。師由是領悟。禮辭而去。
初隱沂水蒙山。於唐元和二年圓寂。

===============================================

澤曰。你名光寶,光寶之名而定體。寶即你己有,光亦非外來。縱汝意而使用,終無有缺乏。長夜而久照,亦無間歇,你能夠相信嗎?

光曰。相信是相信。但不知道光與寶,是相同還是不同?
澤曰。光就是寶,寶即是光,那裏有相同或不同之名呢?

光曰。眼耳緣聲色時,為復抗行,為有回互。
澤曰。抗互且置,汝指何法為聲色之體乎。

光曰。如師所說,即無有聲色可得。
澤曰。你如果能了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聲色如夢幻,即了悟聲色體空。
也能相信眼耳諸根,以及,凡夫聖人平等如夢幻。那麼抗行回互之理就很清楚明白了。
光由此領悟,禮辭而去。

Re: 五燈全書

發表於 : 週二 12月 14, 2021 1:53 pm
寂照世間
《五燈全書.卷第五》

✚六祖大鑒禪師法嗣
✜衡州南嶽懷讓禪師
金州杜氏子。於唐高宗儀鳳丁丑四月八日降誕。感白氣應於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見奏聞。帝乃問是何祥瑞。太史對曰。國之法器。不染世榮。帝傳勑金州太守韓偕。親往存慰其家。家有三子。唯師最小。炳然殊異。性唯思讓。父乃安名懷讓。年十歲時。唯樂佛書。時有三藏玄靜過舍。告其父母曰。此子若出家。必獲上乘。廣度眾生。至垂拱丙戌。方十五歲。辭親往荊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師出家。通天丙申受戒。後習毗尼藏。

一日自歎曰。夫出家者。為無為法。天上人間。無有勝者。時同學坦然。知師志氣高邁勸師謁嵩山安。安啟發之。乃直指詣曹溪。參六祖。祖問。甚麼處來。曰嵩山來。
祖曰。甚麼物恁麼來。師無語。
遂經八載。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箇會處。祖曰。作麼生。
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還假修證否。
師曰。修證則不無。污染即不得。
祖曰。祗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師執侍左右。一十五年

✚南嶽讓禪師法嗣(第一世)
✜南昌開元馬祖道一禪師

 問。如何是修道。
師曰。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凡夫。
曰。作何見解。即得達道。
祖曰。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上不滯。喚作修道人。取善捨惡。觀空入定。即屬造作。更若向外馳求。轉疏轉遠。但盡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無量劫來。凡夫妄想。諂曲邪偽。我慢貢高。合為一體。故經云。但以眾法合成此身。起時唯法起。滅時唯法滅。此法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前念後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滅。喚作海印三昧。攝一切法。如百千異流。同歸大海。都名海水。住於一味。即攝眾味。住於大海。即混諸流。如人在大海中浴。即用一切水。所以聲聞悟迷。凡夫迷悟。聲聞不知聖心。本無地位因果階級。心量妄想。修因證果。住其空定。八萬劫。二萬劫。雖即已悟却迷。諸菩薩觀。如地獄苦。沉空滯寂。不見佛性。若是上根眾生。忽遇善知識指示。言下領會。更不歷於階級地位。頓悟本性。故經云。凡夫有反覆心。而聲聞無也。對迷說悟。本既無迷。悟亦不立。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長在法性三昧中。著衣喫飯。言談抵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為。盡是法性。不解返源。隨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返照。全體聖心。汝等諸人。各達自心。莫記吾語。縱饒說得河沙道理。其心亦不增。總說不得。其心亦不減。說得亦是汝心。說不得亦是汝心。乃至分身放光。現十八變。不如還我死灰來。淋過死灰無力。喻聲聞妄修因證果。未淋過死灰有力。喻菩薩道業純熟。諸惡不染。若說如來權教三藏。河沙劫說不可盡。猶如鉤鎖。亦不斷絕。若悟聖心。總無餘事。久立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