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一二三
發表於 : 週四 2月 10, 2022 7:11 pm
個人見解:阿陀那識是阿賴耶識淨分。
異見者:阿陀那識是第七末那識(即執我識)。
以下依經分析如下:
解深密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一、「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按:1.玄奘大師法相宗把「阿陀那識」就是阿賴耶識的清淨分。
2.異見者見解:阿陀那識是第七末那識。
理由:
a. 經云:「阿陀那識亦名阿賴耶識。」可證。
譬如總統亦名三軍統帥。這說法就是指同一個人,不可能是另有他人或別名。
b. 異見者可能是看到經云:「於身隨逐執持故。」而第七識就是妄執持第八識見分為我、我的。
所以就說阿陀那識是第七執我識。
c. 個人看法是:第七識的「執持」,只是譬如「挾執天子以令諸侯的妄執持而已」,其實真正執持天下者是天子阿賴耶識。我們可以從等到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時,這個「妄執持」就解脫沒有了。
二、[「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與眼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有識,耳、鼻、舌、身,及聲、香、味、觸為緣,生耳、鼻、舌、身識,與耳、鼻、舌、身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廣慧!若於爾時一眼識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眼識同所行轉。若於爾時二、三、四、五諸識身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識身同所行轉。」]
按:
1. 個人見解:經云:「此中有識」。
所謂『此中』是指阿陀那識中。「有識」是指阿陀那識中有覆無記無分別的第七識共生,但不與五識身俱隨行,同時、同境,轉。
2. 反之能與五識身同所行轉的,唯有一分別的第六意識。
經云:「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識身同所行轉。」可證。
3,第七識僅是前六識的染淨依止,非根本依止。
深密解脫經卷第一
元[巍>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一.[「廣慧!彼識名阿陀那識。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識取此身相應身故。廣慧!亦名阿梨耶識。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體相應故。廣慧!亦名為心。何以故?以彼心為色、聲、香、味、觸、法增長故。]
二. [「廣慧!依彼阿陀那識能生六種識,所謂眼、耳、鼻、舌、身、意識身。廣慧!若一境界現前,一識身起,無分別意識即共眼識一時俱生。廣慧!若二、三、四、五境界現前,五識身起,無分別意識即與五識一時俱生。]
按意識有兩種:無分別與有分別。
1.意即識:第七識。(有覆無記無分別意識。)
2.意法為緣生意識:第六意識。(善、惡、不善不惡三性、三量、三境有分別意識。)
異見者:阿陀那識是第七末那識(即執我識)。
以下依經分析如下:
解深密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一、「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按:1.玄奘大師法相宗把「阿陀那識」就是阿賴耶識的清淨分。
2.異見者見解:阿陀那識是第七末那識。
理由:
a. 經云:「阿陀那識亦名阿賴耶識。」可證。
譬如總統亦名三軍統帥。這說法就是指同一個人,不可能是另有他人或別名。
b. 異見者可能是看到經云:「於身隨逐執持故。」而第七識就是妄執持第八識見分為我、我的。
所以就說阿陀那識是第七執我識。
c. 個人看法是:第七識的「執持」,只是譬如「挾執天子以令諸侯的妄執持而已」,其實真正執持天下者是天子阿賴耶識。我們可以從等到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時,這個「妄執持」就解脫沒有了。
二、[「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與眼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有識,耳、鼻、舌、身,及聲、香、味、觸為緣,生耳、鼻、舌、身識,與耳、鼻、舌、身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廣慧!若於爾時一眼識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眼識同所行轉。若於爾時二、三、四、五諸識身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識身同所行轉。」]
按:
1. 個人見解:經云:「此中有識」。
所謂『此中』是指阿陀那識中。「有識」是指阿陀那識中有覆無記無分別的第七識共生,但不與五識身俱隨行,同時、同境,轉。
2. 反之能與五識身同所行轉的,唯有一分別的第六意識。
經云:「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識身同所行轉。」可證。
3,第七識僅是前六識的染淨依止,非根本依止。
深密解脫經卷第一
元[巍>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一.[「廣慧!彼識名阿陀那識。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識取此身相應身故。廣慧!亦名阿梨耶識。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體相應故。廣慧!亦名為心。何以故?以彼心為色、聲、香、味、觸、法增長故。]
二. [「廣慧!依彼阿陀那識能生六種識,所謂眼、耳、鼻、舌、身、意識身。廣慧!若一境界現前,一識身起,無分別意識即共眼識一時俱生。廣慧!若二、三、四、五境界現前,五識身起,無分別意識即與五識一時俱生。]
按意識有兩種:無分別與有分別。
1.意即識:第七識。(有覆無記無分別意識。)
2.意法為緣生意識:第六意識。(善、惡、不善不惡三性、三量、三境有分別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