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白話心得(50)
發表於 : 週五 3月 25, 2022 10:27 pm
原本經文:「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辯說,慎勿習近。若習近者,攝受貪欲,不攝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說?」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外道)辯說,慎勿習近。若習近(外道諸論)者,(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真實之)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說?」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這個時候,大慧菩薩請問世尊說:世尊!世尊曾經說過,世間充斥著外道所造作的種種議論辯說,這一些議論辯說皆是屬於壞人法身慧命的邪說邪見,所以世尊告戒一切眾生,不要去接近也不要去學習一切外道所造作的邪說邪見。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外道)辯說,慎勿習近。)
世尊!世尊曾告戒眾生,如果去接近學習外道所造作的種種邪說邪見,那麼將會墮入有無兩邊的無盡貪欲,並且進而遠離可以利益一切眾生、出世間的「如來正法」。
(若習近(外道諸論)者,(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真實之)法。)
世尊!您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世尊何故作如是說?)
注解:
「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外道)辯說,慎勿習近。」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曾經提醒後世的眾生,不要接近學習種種外道,包括附佛外道所建立的種種壞人法身慧命的邪說邪見。
「若習近(外道諸論)者,(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真實之)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如果去接近學習外道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那麼將會墮入有無兩邊的無盡貪欲,並且遠離可以利益一切眾生的「如來正法」。
何謂世尊所說的「如實法相」?世尊所說的「如實法相」指的即是:諸佛如來所親證的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佛性)。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世尊所說的所有經典皆是以「佛性」作為核心、作為依歸。佛性是世尊當年所親証的,佛性是的確存在的,我們大家一定要相信世尊所說的話。
佛性無法用文字語言來描述,更無法用意識來體會,所有對於佛性的描述皆是屬於方便說、方便譬喻。
事實上,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皆無法圓滿地、完整地表達佛性。
那麼我們眾生該如何修行才能夠與不可思議的「佛性」相應呢?
佛性在境界中不可思議大功德力的「表現」,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無邊無量的種種「梵行」。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即謂之與佛性「相應」,唯有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才能夠引領一切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如是因」指的即是世尊所說的「該如何作?」以及「該作什麼?」。「如是果」指的即是「因緣具足、功德圓滿」。
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
「佛告大慧:世間言論,種種句味,因緣譬喻,採習莊嚴,誘引誑惑愚癡凡夫。不入真實自通,不覺一切法,妄想顛倒,墮於二邊。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諸趣相續不得解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不離外性自性,妄想計著。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誑惑迷亂。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隨我不如,斷一一頭,以謝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輪,還來人間。如是,大慧!世間言論,因譬莊嚴,乃至畜生,亦能以種種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是故,大慧!世間言論,應當遠離,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大慧!世論者,惟說身覺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論者,乃有百千,但於後時後五十年,當破壞結集。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論破壞結集,種種句味,因譬莊嚴,說外道事,著自因緣,無有自通。大慧!彼諸外道,無自通論,於餘世論,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無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癡世論。」
這一整段經文是世尊提醒我們要注意種種外道所建立的邪說邪見,當然也包括了種種的附佛外道。
原本經文:「佛告大慧:世間言論,種種句味,因緣譬喻,採習莊嚴,誘引誑惑愚癡凡夫,不入真實自通。不覺一切法,妄想顛倒,墮於二邊。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諸趣相續不得解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不離外性自性,妄想計著。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誑惑迷亂。」
「佛告大慧:世間(種種外道)言論,種種(外道所作)句味,(因其種種言說)因緣譬喻,(種種類似)採習(文句)莊嚴,(皆是)誘引誑惑愚癡凡夫(入於外道邪說邪見之手段),(若眾生執著於邪見則)不入(如來所說之)真實自通。(如是凡夫入於外道種種邪見則)不覺一切法,(如是)妄想顛倒,(如是)墮於(有無)二邊。(如是)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自身法身慧命),諸趣相續(流轉生死)不得解脫,(如是凡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如是凡夫)不離外性自性(種種束縛),(如是凡夫)妄想計著(不斷)。是故世間言論種種(外道)辯說,(皆)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世俗之法),(除)誑惑迷亂(眾生外,而無有是處)。」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大慧!所有一切諸外道皆善用各種的「文字章句」以及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善於造作出種種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有道理」的理論,但是外道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創造的種種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非常有道理的理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
但是迷惑的眾生卻總是喜愛他們種種吹捧得天花亂墜的「華麗虛偽善說」,因此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佛告大慧:世間(種種外道)言論,種種(外道所作)句味,(因其種種言說)因緣譬喻,(種種類似)採習(文句)莊嚴,(皆是)誘引誑惑愚癡凡夫(入於外道邪說邪見之手段)。)
大慧!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的概念,因此他們所造作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既然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那麼就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也無法引領眾生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因此總是不斷妄想顛倒,總是落入有無兩邊,故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若眾生執著於邪見則)不入(如來所說之)真實自通。(如是凡夫入於外道種種邪見則)不覺一切法,(如是)妄想顛倒,(如是)墮於(有無)二邊。)
大慧!由於眾生總是執著於、迷惑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不僅破壞了自己的法身慧命,也破壞了別人的法身慧命,因此總是不斷地輪迴於諸趣,而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如是)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自身法身慧命),諸趣相續(流轉生死)不得解脫。)
大慧!既然眾生總是執著於、迷惑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那麼自然當面對境界的時候總是不能夠如實知見,總是被外在的境界所束縛住,總是執著於自己意識妄想心的種種虛妄分別,故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如是凡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如是凡夫)不離外性自性(種種束縛),(如是凡夫)妄想計著(不斷)。)
大慧!眾生如要了脫生死,如要具足真正的菩提智慧,唯有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證得不可思議的如來智慧。
但是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真如實性」的概念,所以他們所造作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的世間俗論,既然是世間的俗論,自然無法令眾生脫離種種的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然而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卻很容易迷惑眾生,最後將令眾生走向不可知的歧途。
(是故世間言論種種(外道)辯說,(皆)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世俗之法),(除)誑惑迷亂(眾生外,而無有是處)。)
注解:
「佛告大慧:世間(種種外道)言論,種種(外道所作)句味,(因其種種言說)因緣譬喻,(種種類似)採習(文句)莊嚴,(皆是)誘引誑惑愚癡凡夫(入於外道邪說邪見之手段)。」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提醒一切眾生,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最多只會建立出種種華麗的「虛偽善說」,這些華麗的虛偽善說,將可以迷惑、引誘眾生誤入歧途,走向不可預知的「危險」,最終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在我們真實世界,的確充斥著種種外道華麗的虛偽善說,斂財騙色的個人或是邪教組織、附佛外道等等層出不窮,然而世尊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提醒我們眾生要注意這個現象,因此如果你所親近的宗教或是道場,其所作所為,如果違背了清淨的梵行,違背了真善美的因果關係,那麼請你一定要勇敢果決地遠離此類的宗教組織,免得受害上當。
「(若眾生執著於邪見則)不入(如來所說之)真實自通。(如是凡夫入於外道種種邪見則)不覺一切法,(如是)妄想顛倒,(如是)墮於(有無)二邊。」
經文中的「不入真實自通」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眾生如果執著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則將遠離諸佛如來建立在「真如實性」之上的「如來正法」。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世尊所說的所有經典皆是以「佛性」作為核心、作為依歸。佛性是世尊當年所親証的,佛性是的確存在的,我們大家一定要相信世尊所說的話。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真如實性」的概念,所以其所建立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妄想的邪說邪見,因此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故曰「(若眾生執著於邪見則)不入(如來所說之)真實自通。(如是凡夫入於外道種種邪見則)不覺一切法,(如是)妄想顛倒,(如是)墮於(有無)二邊。」
「(如是)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自身法身慧命),諸趣相續(流轉生死)不得解脫。」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眾生總是執著於、迷惑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邪說邪見,不僅僅破壞了自己的法身慧命,也破壞了別人的法身慧命,因此不斷地在六道中生死輪迴,終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如是凡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如是凡夫)不離外性自性(種種束縛),(如是凡夫)妄想計著(不斷)。」
經文中的「不能覺知自心現量」即是在表達:凡面對境界均不能夠如實知見。
經文中的「不離外性自性」即是在表達:迷惑的眾生總是執著於種種外在生滅無常的諸相,所以根本無法脫離外在境界的束縛。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眾生總是執著於、迷戀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的邪說邪見,因此總是被外在的境界所束縛住,總是執著於自己內心的虛妄分別,凡面對境界均不能夠如實知見,故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是故世間言論種種(外道)辯說,(皆)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世俗之法),(除)誑惑迷亂(眾生外,而無有是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其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的善說,只會誑惑迷亂眾生,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故曰「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誑惑迷亂。」
原本經文:「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隨我不如,斷一一頭,以謝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輪,還來人間。」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彼(外道)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功德)之輪。(此外道弟子言)隨我不如(帝釋),(則)斷一一頭,以謝(帝釋)所屈。(外道弟子)作是要(言)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輪,(其後外道弟子)還來人間。」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三十三天的天主釋提桓因,自己造一部聲論,也廣泛解釋了其他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諸論。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
大慧!那個時候有一位外道的弟子,看到了帝釋天王廣泛解釋一切外道諸論的成就,便心生不滿,想要與帝釋天王辯論諸法,一決高下,便幻化成龍的形象,造訪帝釋天宮,要與帝釋天王辯論諸法,並且存心要破壞帝釋天王的所建立的「千輻之輪」。
(彼(外道)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功德)之輪。)
大慧!這個時候與帝釋天王辯論的外道弟子,便向帝釋天王誇口說,如果我與您辯論輸的話,那麼您可以將我碎屍萬段,為我的魯莽向您謝罪。
((此外道弟子言)隨我不如(帝釋),(則)斷一一頭,以謝(帝釋)所屈。)
大慧!外道弟子與帝釋天王打賭之後,便與帝釋天王進行辯論,結果僅僅以帝釋天王自己所建立的世論,就打敗了帝釋天王。
((雙方)作是要(言)已,(外道弟子)即以釋法,摧伏帝釋。)
大慧!帝釋天王認輸之後,外道弟子就打碎了帝釋天王所建立的「千輻之輪」,之後外道弟子仍然回到了人間。
(釋墮負處,即壞其輪,(其後外道弟子)還來人間。)
注解:
「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
經文中的「釋提桓因」指的即是:三十三天的天主,帝釋天王。
「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
經文中的「千輻之輪」譬喻為:帝釋天王的「修為成就」。
為什麼帝釋天王這麼輕易就被外道的弟子打敗呢?
這是因為帝釋天王根本不能夠了知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
若能夠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那絕對不會被外道的弟子打敗。
原本經文:「如是,大慧!世間言論,因譬莊嚴,乃至畜生,亦能以種種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是故,大慧!世間言論,應當遠離,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如是,大慧!世間(外道)言論,(其言語類似)因譬莊嚴,乃至(得道)畜生,亦能以種種(華麗虛偽)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是故,大慧!世間(一切外道)言論,應當遠離,(因其種種外道邪見)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因此大慧!所有一切諸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實在是無孔不入,甚至連不起眼的「得道畜生」,也能夠建立種種迷惑世人的華麗虛偽善說。
因此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最是能夠讓人迷惑。因為其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不僅僅能夠迷惑諸天的天人以及阿修羅,並且讓這些天人以及阿修羅落入生滅的有無兩邊,更何況是凡夫俗子呢?
(如是,大慧!世間(外道)言論,(其言語類似)因譬莊嚴,乃至(得道)畜生,亦能以種種(華麗虛偽)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
因此大慧!所有一切眾生,皆應該遠離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迷惑世人的華麗虛偽善說,因為這些種種華麗的虛偽善說,只會破壞眾生的法身慧命,只會將眾生帶向充滿無盡苦難的深淵,因此所有一切的眾生,皆應該遠離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
(是故,大慧!世間(一切外道)言論,應當遠離,(因其種種外道邪見)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注解:
「如是,大慧!世間(外道)言論,(其言語類似)因譬莊嚴,乃至(得道)畜生,亦能以種種(華麗虛偽)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提醒一切眾生,對於一切諸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皆應該提高警覺,因為這些種種華麗的虛偽善說,實在是無孔不入,並且最是能夠迷惑世人。
「是故,大慧!世間(一切外道)言論,應當遠離,(因其種種外道邪見)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提醒一切眾生,如果過於親近或是去學習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那麼將招致無邊無量的苦果。
原本經文:「大慧!世論者,惟說身覺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論者,乃有百千,但於後時,後五十年,當破壞結集。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論破壞結集,種種句味,因譬莊嚴,說外道事,著自因緣,無有自通。大慧!彼諸外道,無自通論,於餘世論,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無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癡世論。」
「大慧!(外道)世論者,惟說(世俗)身覺境界而已。大慧!彼(外道)世論者,乃有百千,但於後(如來涅槃)時,後五十年,當破壞(佛法)結集。(外道)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種種外道邪說邪見)。如是,大慧!(外道)世論破壞(佛法)結集,(外道以)種種(華麗)句味,(類似)因譬莊嚴,(向眾生)說外道事,(令眾生)著自因緣(等等世俗之法),(然而外道實)無有(令眾生)自通(之法)。大慧!彼諸外道,(實)無(令眾生)自通(解脫之)論,於餘(諸外道種種)世論,(妄自向眾生)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然外道所說實)無有自通,(然外道)亦不自知(其所建立受持皆是)愚癡世論。」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立論,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所以充其量只能算是世俗的智慧,然而依靠世俗智慧而能成就的部分,實在是非常的有限,因此世俗智慧是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
(大慧!(外道)世論者,惟說(世俗)身覺境界而已。)
大慧!建立種種華麗虛偽善說的諸外道,其數目非常的多,有成千上百之多。但是這一些建立種種華麗虛偽善說的諸外道,其所造成的破壞力,是不可忽視的,甚至能夠破壞如來涅槃之後,佛教經典的結集。
(大慧!彼(外道)世論者,乃有百千,但於後(如來涅槃)時,後五十年,當破壞(佛法)結集。)
大慧!往後世間將充斥著種種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種種壞人法身慧命的華麗虛偽善說,將不乏種種具有惡心的外道弟子受持。
((外道)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種種外道邪說邪見)。)
因此大慧!種種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不僅在未來將會破壞佛教經典的結集,種種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也皆是屬於壞人法身慧命,落入有無兩邊,令眾生執著於種種外在生滅無常的因緣俗法,因此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大慧!(外道)世論破壞(佛法)結集,(外道以)種種(華麗)句味,(類似)因譬莊嚴,(向眾生)說外道事,(令眾生)著自因緣(等等世俗之法),(然而外道實)無有(令眾生)自通(之法)。)
大慧!那一些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其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因此不管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其數量有多少,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
更可悲的是,外道他們自己並不知道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皆是屬於壞人法身慧命的邪說邪見,不僅如此,還得意洋洋地向世人推廣他們的邪說邪見,實在是非常地愚癡。
(大慧!彼諸外道,(實)無(令眾生)自通(解脫之)論,於餘(諸外道種種)世論,(妄自向眾生)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然外道所說實)無有自通,(然外道)亦不自知(其所建立受持皆是)愚癡世論。)
現在的世人普遍都有宗教的信仰,凡是可以引導我們實踐梵行、修善、斷惡來圓滿自己的人生,諸如此類的宗教我們都要加以尊重。
但是若是要論「出世間」之法,唯有世尊所說之法,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的解脫。
在這一段經文裏,世尊最主要批評的是那一些「不如是」的修行者,世人往往都會受到這一些「不如是」修行者的影響而走上歧途,最後只會傷害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所以世尊提醒我們要注意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
原本經文:「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論,種種句味因譬莊嚴,無有自通,自事計著者。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所作)世論,(皆是憑藉著)種種句味因譬莊嚴(來迷惑眾生),(而實)無有自通(之法),(而令眾生執著於)自事計著者。(然)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難道世尊所說)亦非自通(之法)耶?(難道世尊所說之法)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這個時候,大慧菩薩請問世尊說:世尊!就誠如世尊所說,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所建立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迷惑世人的華麗虛偽善說,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世尊!若外道(所作)世論,(皆是憑藉著)種種句味因譬莊嚴(來迷惑眾生),(而實)無有自通(之法),(而令眾生執著於)自事計著者。)
世尊!您也建立了許多世間的文字章句,來為一切天人、阿修羅等等眾生演說種種的華麗句味,然而您所說之法也是屬於世間的文字章句,並非是真正究竟圓滿的自證之處,因此世尊您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是否也是屬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呢?
((然)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難道世尊所說)亦非自通(之法)耶?(難道世尊所說之法)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注解:
大慧菩薩會如此請問世尊,並非是大慧菩薩不知道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這是大慧菩薩為我們眾生所問的問題,因此大家都要感謝大慧菩薩的恩德。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所作)世論,(皆是憑藉著)種種句味因譬莊嚴(來迷惑眾生),(而實)無有自通(之法),(而令眾生執著於)自事計著者。」
經文中的「無有自通」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諸外道根本沒有能夠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出世間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諸外道,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然)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難道世尊所說)亦非自通(之法)耶?(難道世尊所說之法)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經文中的「亦非自通耶?」即是在表達:大慧菩薩認為,世尊向眾生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也是屬於世俗間的文字章句,並非是真正的圓滿自證之處。因此大慧菩薩認為,世尊所說之法,也是屬於外道的華麗虛偽善說。
大慧菩薩這問題問得非常有深度,要了解這問題,我們必須要知道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無法用文字語言來描述,更無法用意識來體會,所有對於真如實性的描述皆是屬於方便說、方便譬喻。
事實上,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皆無法圓滿地、完整地表達佛性。
我們最常看到佛性的「方便說」,例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淨不垢、不增不減等等文字語言章句,這一些全部都是屬於佛性的方便說,當然也都是屬於世俗間的文字章句,但是若沒有這一些世俗間的文字章句,那麼世尊將無法向眾生介紹真如實性的概念,所以使用世俗間的文字章句,這是必要的手段。
世尊雖然使用世俗間的文字章句來描述真如實性,但這畢竟是屬於真如實性的方便之說,並無法真正表達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所以世尊所建立的種種真如實性的「方便之說」,與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是完全不相同的。
世尊所建立的真如實性「方便之說」,是可以引導眾生走向究竟圓滿清淨自在的出世間之法,這並非是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所辦得到的。
「佛告大慧:我不說世論,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我所說,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不計者外性非性,自心現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相境非性,覺自心現,則自心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三脫門,名為解脫。大慧!我念一時,於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閑,便問我言:『瞿曇!一切所作耶?』我時答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彼復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復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大慧!彼復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大慧!彼復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有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剎那耶?一切不剎那耶?虛空耶?非數滅耶?涅槃耶?瞿曇!作耶?非作耶?有中陰耶?無中陰耶?』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我唯說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三有之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婆羅門!我不說因,不說無因。惟說妄想攝所攝性,施設緣起,非汝所及餘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大慧!涅槃、虛空、滅,非有三種,但數有三耳。」
原本經文:「佛告大慧:我不說世論,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我所說,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不計者外性非性,自心現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相境非性,覺自心現,則自心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三脫門,名為解脫。」
「佛告大慧:我不說(外道)世論,(我所說之法)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因此)我所說(之法),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我所說之法)不計者(著)外性非性,(如實知)自心現處。(因此我所說之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如實知)相境非性(之真實意義),(如實)覺自心現,(若能如此)則(了)自心現,(一切)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如實證入)空無相無作,(如實)入三脫門,(若能如此成就則)名為解脫。」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大慧!我向眾生所說的並非是華麗虛偽的善說,我向眾生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非來亦非去,真如實性不來亦不去,並非是世間生滅之俗法所可比擬的。
(佛告大慧:我不說(外道)世論,(我所說之法)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
大慧!何謂來者呢?以一切藉由因緣和合所產生的諸法萬物,即謂之「來者」。何謂「去者」呢?所有一切藉由「因緣和合」所產生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因此最終將走向散壞。
(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
大慧!然而我向眾生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則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並非是所有一切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的。
((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
大慧!因此我向眾生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佛性),與所有一切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是完全不相同的。
((因此)我所說(之法),不墮世論妄想數中。)
大慧!為什麼我向眾生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是不同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呢?(所以者何?)
大慧!這是因為我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並不會落入外性非性等等有無兩邊,若能如實了知通達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那麼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而不再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因此我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並非是一切落入世間生滅無常、有無兩邊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的。
(謂:(我所說之法)不計者(著)外性非性,(如實知)自心現處。(因此我所說之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
大慧!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遠離一切諸相,唯有真正通達了知真如實性的大成就者,凡面對境界均能如實知見,才能夠遠離一切的虛妄分別。
((如實知)相境非性(之真實意義),(如實)覺自心現,(若能如此)則(了)自心現,(一切)妄想不生。)
大慧!因此若能夠如實證得真如實性,即是屬於已經證得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的大成就者,所以如實了知「真如實性」的大成就者,即謂之「解脫」。
(妄想不生者,(如實證入)空無相無作,(如實)入三脫門,(若能如此成就則)名為解脫。)
注解:
「佛告大慧:我不說(外道)世論,(我所說之法)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
經文中的「我不說世論」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之法,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是完全不相同的。
經文中的「亦無來去」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之法,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非來非去,並非是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所可比擬的。
經文中的「不來不去」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佛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並非是所有一切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的。
佛性無法用文字語言來描述,更無法用意識來體會,所有對於佛性的描述皆是屬於方便說、方便譬喻。因此經文中的「不來不去」也是屬於用來描述「佛性」所作的「方便之說」。
實際把佛性的「方便說」應用在我們的境界上,而能夠真正對我們眾生產生不可思議的大利益,其所指的即是世尊所告訴我們的「該如何作?」以及「該作什麼?」。
佛性在境界中不可思議大功德力的「表現」,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無邊無量的種種「梵行」。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即謂之與佛性相應,唯有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才能夠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因此)我所說(之法),不墮世論妄想數中。」
經文中的「來者,趣聚會生」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經文中的「去者,散壞」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最後終將回歸於「散壞」。
經文中的「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即是在描述佛性所作的「方便之說」。佛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
經文中的「我所說,不墮世論妄想數中」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的佛性,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是完全不相同的。
為什麼呢?因為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佛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立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所以皆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
把「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的佛性「方便之說」直接實踐在我們境界上,對我們眾生的「離苦得樂」才會有實際的意義與幫助。
如果你只是把佛性義停留在心意識思維的妄想之上,那麼所得到幫助是非常非常的有限,甚至是完全沒有幫助。
佛性義直接應用在我們的境界上,即是種種無邊無量的清淨梵行,所作所為皆符合真善美的因果關係,即謂之清淨的梵行。
「所以者何?謂:(我所說之法)不計者(著)外性非性,(如實知)自心現處。(因此我所說之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如實知)相境非性(之真實意義),(如實)覺自心現,(若能如此)則(了)自心現,(一切)妄想不生。」
經文中的「(如實知)相境非性(之真實意義)」即是在表達: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但其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卻是不生不滅。
經文中的「計者(著)外性非性」指的即是:外道所說之法皆是落入有無兩邊,不是執著於有,就是執著於無。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遠離一切外道空見,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修行人若能夠如實了知通達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那麼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即可遠離一切的虛妄分別,解脫而得大自在。
「妄想不生者,(如實證入)空無相無作,(如實)入三脫門,(若能如此成就則)名為解脫。」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修行人若能夠如實了知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即可遠離一切的虛妄分別,並且如實證得空、無相、無作等等三解脫門,修行人若能夠如此成就,即可稱為「解脫」。
「大慧!我念一時,於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閑,便問我言:『瞿曇!一切所作耶?』我時答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彼復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復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大慧!彼復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大慧!彼復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有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剎那耶?一切不剎那耶?虛空耶?非數滅耶?涅槃耶?瞿曇!作耶?非作耶?有中陰耶?無中陰耶?』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在從前有一個外道世論婆羅門的弟子,來到我的住處,來向我問法。
他主動地問我:瞿曇!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所作」而產生的嗎?我回答那位外道弟子:婆羅門!你所謂的「一切所作」是屬於外道華麗虛偽善說,是不正確的。
(我念一時,於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閑,便問我言:『瞿曇!一切所作耶?』我時答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
大慧!緊接著那名外道弟子問我,那麼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並非是藉由「所作」而產生的嗎?
我回答那位外道弟子:你所謂的「一切非所作」,仍然是屬於外道的華麗虛偽善說,是不正確的。
(彼復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復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
大慧!緊接著那名外道弟子繼續問我:那麼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是常嗎?是無常嗎?是生嗎?是不生嗎?
我回答那位外道弟子:你以上所說的皆是屬於外道華麗虛偽善說,是不正確的。
(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
大慧!緊接著那位外道弟子繼續問我:那麼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是一嗎?是異嗎?是俱嗎?是不俱嗎?是藉由外在因緣所生的嗎?
我回答那位外道弟子:你以上所說的皆是屬於外道華麗虛偽的善說,是不正確的。
(大慧!彼復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
大慧!緊接著那面外道弟子繼續問我:那麼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是無記嗎?是有記嗎?是有我嗎?是無我嗎?是有此世嗎?是無此世嗎?是有他世嗎?是無他世嗎?是有解脫嗎?是無解脫嗎?是剎那嗎?是不剎那嗎?是虛空嗎?是非數滅嗎?是涅槃嗎?是作嗎?是非作嗎?是有中陰嗎?是無中陰嗎?
我回答那位外道弟子說:你以上所說的,皆是屬於外道華麗虛偽的善說,都是不正確的世俗之論。
(大慧!彼復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有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剎那耶?一切不剎那耶?虛空耶?非數滅耶?涅槃耶?瞿曇!作耶?非作耶?有中陰耶?無中陰耶?』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
注解:
在這一段經文裏,中間有一整段經文是在說:有一外道婆羅門來向世尊問法。而其所問之法世尊皆回答說是:世論。
所謂「世論」是指其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最後都擺脫不了煩惱與障礙,所以根本無法引領眾生到達究竟圓滿的境界。
為什麼世尊對於外道的提問,皆以世論來回答呢?
這是因為所有一切諸外道,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
在這裏大家要清楚一件事,雖然世尊所說之法,也是以文字語言來描述,但是世尊所說的佛性是無法用文字言語來作圓滿地表達,所以有關於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的描述,都是屬於「方便之說」。
若要真正體會佛性義,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可以辦得到,用說的、用想的,那是完全沒有用的。
原本經文:「我唯說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三有之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婆羅門!我不說因,不說無因。惟說妄想攝所攝性,施設緣起,非汝所及餘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大慧!涅槃、虛空、滅,非有三種,但數有三耳。」
「我唯說(眾生受)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所束縛),(故受)三有之(苦)因,不能(如實)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不斷執著)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說)。婆羅門!我不說(有)因,不說無因。惟(隨順眾生習性)說妄想攝所攝性,(方便)施設緣起,(我所說之法)非汝所及餘墮受我相續(外道)者,所能覺知。大慧!涅槃、虛空、滅(其體性本不生滅),(故其體性)非有三種,但(表象之)數有三耳。」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所有一切迷惑的眾生,自從無始以來,便具足了種種虛偽、妄想分別、習氣等種種諸惡,所以凡面對境界總是不能夠如實知見,總是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因此才會導致眾生煩惱障礙不斷、生死輪迴不斷。
(我唯說(眾生受)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所束縛),(故受)三有之(苦)因,不能(如實)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不斷執著)攀緣外性。)
大慧!例如有些外道說:「我、諸根、義」等等三緣和合,可以生智或是其它種種的覺知。外道的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
(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說)。)
大慧!因此我向那位婆羅門外道弟子說:我所說之法是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作為唯一的依歸,真如實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因此我不說「有因」,我也不說「無因」。
(婆羅門!我不說(有)因,不說無因。)
大慧!但是所有一切迷惑的眾生,卻執著於境界中種種生滅無常,落入有無兩邊的諸法萬物,因此為了要隨順眾生種種不同的根器、習氣等等,我會以種種不同的說法,善用各種善巧方便,為眾生建立種種有關於「真如實性」的「方便之說」,期望能夠引導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惟(隨順眾生習性)說妄想攝所攝性,(方便)施設緣起。)
大慧!然而我所說的「真如實性」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並非是那一些外道的婆羅門弟子,以及那些落入有無兩邊,執著於種種生滅無常諸法的諸外道,所能夠通達了知的。
((我所說之法)非汝所及餘墮受我相續(外道)者,所能覺知。)
大慧!涅槃、虛空、滅等等三事,表面上看起來有三種,但是其本自具足的體性,皆是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佛性),而無有任何的差別。
(大慧!涅槃、虛空、滅(其體性本不生滅),(故其體性)非有三種,但(表象之)數有三耳。)
注解:
「我唯說(眾生受)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所束縛),(故受)三有之(苦)因,不能(如實)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不斷執著)攀緣外性。」
這一句經文其所要表達的內涵即是:迷惑的眾生當面對境界的時候,總是不能夠「如實知見」,一定會起執著、起分別、起妄想,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一定會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故煩惱障礙不斷,生死輪迴不斷。
為什麼我們眾生會在境界中產生種種的無明與煩惱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如下。
佛性具足一切「因」(內因),當然也包括了一切「真因」(令眾生覺悟之因)與「妄因」(令眾生迷惑之因)。我們眾生之所以會產生無明,完全是受到了佛性上「妄因」作用的影響(無始無明),所以我們眾生的無明是一定會發生的,是不可避免的。眾生實堪憐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說)。」
那一些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認為智慧或是其它種種的覺知,是由「我、諸根、義」等等三事和合所產生的,但是世尊否定了他們的說法。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包括眾生菩提智慧的增長,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修行人如要在境界中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前提就是必須要符合「行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原則,如果總是在為惡,總是心生嫉妒,總是在造作惡業,那麼如何能夠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呢?
因此我們眾生菩提智慧的增長,就是建立在「行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原則之下。
那麼該如何才能夠增長我們自己的菩提智慧呢?只有一個辦法,而這個辦法即是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
唯有在境界中實踐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才能夠增長我們自己的菩提智慧,因此菩提智慧的增長,就是建立在實踐種種無邊無量清淨梵行的前提之下,若違背了這個前提,任你再修行個千百萬劫,也無法增長任何的菩提智慧。
也就是說:如要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並非是單純的看到什麼道理,或是體悟到什麼樣的道理,或是有人告訴你什麼樣的道理,就能夠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菩提智慧的增長必須是藉由親身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才能夠增長。用說的、用想的,那是完全沒有用的。
「婆羅門!我不說(有)因,不說無因。」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之法,並不會墮入世間生滅無常的有無兩邊。
世尊所說之法,皆是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作為唯一的依歸,真如實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非有非無、遠離一切諸相。
然而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世尊建立在真如實性之上的如來正法,並非是他們所可以理解的。(況且真如實性並非是透過理解,而是要透過如實地「體證」,才能夠了知通達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
「惟(隨順眾生習性)說妄想攝所攝性,(方便)施設緣起。」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迷惑眾生,自從無始以來就執著於種種的分別與妄想,因此不能夠理解世尊所說之法,所以世尊為了要把真如實性的概念,介紹給眾生,就必須要隨順眾生與生俱來的種種執著、妄想與習氣,善用各種的善巧方便,把種種有關於真如實性的「方便之說」,巧妙地介紹給眾生,並且期望所有一切眾生皆能夠接受世尊所說之法,而無有任何的怖畏。
「(我所說之法)非汝所及餘墮受我相續(外道)者,所能覺知。」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建立在「真如實性」之上的如來正法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並非是那一些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妄想的諸外道,所能夠了知通達的。
「大慧!涅槃、虛空、滅(其體性本不生滅),(故其體性)非有三種,但(表象之)數有三耳。」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描述佛性。
表面上看起來「涅槃、虛空、滅」是指三件不同的「事」,但事實上,經文中所說的這三件不同的「事」,皆是指其「體性」而言,而其體性即是佛性。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其體性皆是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佛性),而無有任何的差別。故曰「涅槃、虛空、滅(其體性本不生滅),(故其體性)非有三種,但(表象之)數有三耳。」
原本經文:「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癡愛業因,故有三有耶?為無因耶?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世論耳。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復報言:此亦世論。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眾生因世間種種)癡愛業因,故有三有(之苦)耶?(或是眾生三有之苦)為無因耶?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外道)世論耳。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復報言:此亦世論。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接下來,大慧!那個時候世論婆羅門弟子,繼續問我:為什麼一切眾生會流連往返於三界六道之中,而不得解脫、不得自在呢?這是因為眾生受到了世間種種癡愛業因的束縛嗎?還是不需要有任何的原因,眾生自然就會流連往返於三界六道之中呢?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眾生因世間種種)癡愛業因,故有三有(之苦)耶?(或是眾生三有之苦)為無因耶?)
大慧!我回答那位世論婆羅門弟子說:你以上所說的,皆是屬於外道所建立的世俗之論,是不正確的。
(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外道)世論耳。)
大慧!那位世論婆羅門弟子繼續問我: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其所具備的性質,是否皆離不開自相與共相的範圍嗎?
(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
大慧!我回答那位世論婆羅門弟子說:你以上所說的,皆是屬於外道所建立的世俗之論,是不正確的。
(我復報言:此亦世論。)
大慧!我緊接著向那位世論婆羅門弟子說:你們諸外道所建立的種種立論,皆擺脫不了有無兩邊,皆擺脫不了執著、分別與妄想,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因此皆是屬於不正確的知見。
(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
注解:
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立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眾生因世間種種)癡愛業因,故有三有(之苦)耶?(或是眾生三有之苦)為無因耶?」
我們眾生為什麼會有「生死輪迴」的現象呢?這是因為「佛性」存在的緣故。然而我們眾生的「了脫生死」所依靠的仍然是佛性,所以佛性對於我們眾生有著絕對密切不可分的關係。
為什麼我們眾生會在境界中產生種種的無明與煩惱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如下。
佛性具足一切「因」(內因),當然也包括了一切「真因」(令眾生覺悟之因)與「妄因」(令眾生迷惑之因)。我們眾生之所以會產生無明,完全是受到了佛性上「妄因」作用的影響(無始無明),所以我們眾生的無明是一定會發生的,是不可避免的。眾生實堪憐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由於一切諸外道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佛性」概念,所以他們所說的「癡愛業因」僅僅是屬於他們所觀察到的表面「外因」,因此也是屬於世俗之論。
「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復報言:此亦世論。」
由於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謂的「一切性」並非是指「真如實性」。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認為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皆是屬於自共相的範圍。這個說法仍然是屬於外道的世俗之論,是不正確的。
「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立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謂妄想不生,覺了有無自心現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羅門!略說彼識,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種種相。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出於通外,說無生無相無因,覺自妄想現,妄想不生。』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世論種種辯說,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這一整段經文是世論婆羅門問世尊說:那有沒有「非世論」呢?世尊回答說:「有。非汝有者。」
原本經文:「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善為眾生)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我所說之法)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非)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接下來,大慧!那個時候世論婆羅門弟子,繼續問我說:瞿曇,您說我以上所說的全部都是屬於世俗之論,那麼您是否有「非世論」呢?
瞿曇,我通達所有一切外道之法,善用種種句味、因緣、譬喻等等善巧方便,來為眾生說法,您怎麼可以說我所說的全部都是屬於世間的世俗之論呢?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善為眾生)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
大慧!緊接著我回答那位世論婆羅門弟子,婆羅門!是的,的確存在著「出世間」的正法,但是這出世間的正法,並非是你們所能夠了知的。
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皆是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的依歸,真如實性非為非不為、非宗非不宗、非可說非不可說、非種種句味非不種種句味、非因譬莊嚴非不因譬莊嚴,真如實性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並非是你們外道所能夠了解的。
(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我所說之法)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非)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注解: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
世論婆羅門弟子問世尊說:那麼是否有「非世論」呢?
當然有。世尊所說的如來正法,即是屬於可以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清淨自在的出世間之法。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世尊所說之法,皆是以「佛性」作為核心、作為依歸。
因此唯有憑藉著以「真如實性」(佛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才能夠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何謂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呢?其所指的即是:在境界中實踐無邊無量的種種清淨梵行,即謂之回歸於「真如實性」的修行。
「我是一切外道之宗,(善為眾生)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不滿世尊說他所說的全部都是屬於世間俗論,因此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自己向世尊誇耀,自己善說一切法,並希望世尊不要小看他。
「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我所說之法)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非)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世尊向那位婆羅門弟子說:的確存在著出世間的正法,但這個出世間的正法,並不是你們外道所能夠了解的。故曰「有。非汝有者。」
為什麼出世間的正法,並不是那一些修行不如法的外道所能夠了解的呢?這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
在這裏世尊巧妙地借力使力,引用外道弟子自誇所說的「我是一切外道之宗,(善為眾生)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順便引導出用來描述真如實性的「方便之說」。
真如實性不生不滅、遠離一切有無、非為非不為、非宗非不宗、非可說非不可說、非種種句味非不種種句味、非因譬莊嚴非不因譬莊嚴等等。故曰「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非)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原本經文:「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謂妄想不生,覺了有無自心現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
「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一切外道)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我所說之法)謂妄想不生,(如實)覺了有無自心現量。(若能)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則)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緊接著婆羅門弟子問我說:何謂「非世論」呢?何謂「非宗非說」呢?
(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
大慧!我那個時候回答他:婆羅門!的確存在著能夠引導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非世論」,但是這個出世間的正法,並不是你們外道所能夠了知的。
因為你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是不正確的,所以出世間的正法,並不是你們外道所能夠了知的。
(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一切外道)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
大慧!我緊接著回答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婆羅門!什麼是出世間的正法呢?
若能夠引導眾生遠離一切虛妄分別,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最終能夠息滅眾生所有的妄想與分別,並且能令眾生得到永恒的解脫與自在,即謂之出世間的正法。
但是此出世間的不可思議正法,是我(世尊)所建立的正法,此正法並非是你們外道所能夠了知的。
((我所說之法)謂妄想不生,(如實)覺了有無自心現量。(若能)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則)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
注解:
「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
凡是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即謂之「非世論」。
經文上面所說的「非宗非說」這是在描述「佛性」所作的「方便之說」,而並不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
佛性不生不滅、遠離一切有無、遠離一切諸相、非宗非說。
但是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佛性概念,所以他們根本無法了知什麼是世尊所說「非宗非說」的真實意義。
「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一切外道)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其所造作的立論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擺脫不了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因此他們根本無法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建立的「非世論」。
「(我所說之法)謂妄想不生,(如實)覺了有無自心現量。(若能)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則)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
我們所有一切眾生修行的目標,就是要遠離一切的妄想分別,就是要遠離一切的有無兩邊,就是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就是要擺脫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就是要永遠息滅妄想。
然而所有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那麼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達到以上所說的種種成就呢?唯有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為唯一依歸的修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獲得真正的解脫與自在。
原本經文:「婆羅門!略說彼識,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種種相。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出於通外,說無生無相無因,覺自妄想現,妄想不生。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世論種種辯說,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婆羅門!略說彼(外道虛妄分別)識,(彼外道總是執著於)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執著於)種種相。(執著於)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皆)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此外道弟子)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妄)出於通外,(妄)說無生無相無因,(妄說若)覺自妄想現,(則)妄想不生。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外道)世論種種辯說,(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緊接著我向那位婆羅門弟子說:你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皆是你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不是落入「來」即是落入「去」,不是落入死即是落入生,不是落入樂即是落入苦,不是落入溺即是落入見,不是落入觸即是落入著,以及落入種種諸相、和合相續、受、因計著等等有無兩邊。
婆羅門!以上種種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你們外道所建立的世俗之論,與我所建立的正法,是完全不相同的。
(婆羅門!略說彼(外道虛妄分別)識,(彼外道總是執著於)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執著於)種種相。(執著於)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皆)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
大慧!那位世論婆門弟子,以種種問題問我,我一一如實回答他。然而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聽完之後即沈默不語,並且不辭而別。
(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
大慧!那位世論婆門弟子離開之後,自作心念:那位沙門瞿曇(世尊)實在是胡說八道,竟然說一切諸法「無生、無相、無因」等等謬論,還說什麼世人之所以迷惑,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凡面對境界均不能夠如實知見,若能夠如實知見於一切境界,即可遠離一切的虛妄分別,沙門瞿曇的說法,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此外道弟子)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妄)出於通外,(妄)說無生無相無因,(妄說若)覺自妄想現,(則)妄想不生。)
大慧!你之前問我說:為什麼親近學習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就會墮入種種執著、分別與妄想的深淵,並且將越來越遠離真正能夠令眾生出離世間的正法。
這是因為所有一切諸外道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其所建立的種種諸論,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外道)世論種種辯說,(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之)法?』)
注解:
「婆羅門!略說彼(外道虛妄分別)識,(彼外道總是執著於)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執著於)種種相。(執著於)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皆)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
「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此外道弟子)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妄)出於通外,(妄)說無生無相無因,(妄說若)覺自妄想現,(則)妄想不生。」
經文中的「出於通外」即是在表達: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認為世尊所說之法,是不正確的。
世尊所說的「無生無相無因」這是在描述「佛性」,而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佛性不生不滅、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諸相、非因非不因。
然而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那裏會知道「真如實性」(佛性)的真實意義呢?不僅不知道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還對世尊所說之法妄加批評,實在是非常的愚癡。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外道)世論種種辯說,(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之)法?』」
我們眾生修行的目標,就是要面對境界時候均能夠「如實知見」,若能夠如此,即可遠離我們自己的意識妄想心,而不再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
如此明確簡單的修行目標,外道婆羅門弟子尚且不知,還妄加批評,因此我們眾生在境界中的修行是重在實踐清淨的梵行,最不需要的就是那一些外道迷惑人心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
因此世尊才會明確地向一切眾生明白表示,如果親近學習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那麼最後只會讓自己更加地墮落,只會讓自己離正道越來越遠,因此所有一切眾生皆應該遠離外道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
原本經文:「大慧白佛言:世尊!攝受貪欲及法,有何句義?」
「大慧白佛言:世尊!(眾生)攝受(外道)貪欲(之法)及(如來正)法,有何句義(差別)?」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菩薩請問世尊說:世尊!何謂攝受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貪欲之說呢?何謂攝受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實正法呢?
注解:
經文中的「攝受貪欲」即是在表達:親近學習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
如果太過於接近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虛偽善說,那麼只會助長自己的貪瞋癡,助長自己的執著分別與妄想,對於我們眾生一點利益也沒有。故曰「攝受(外道)貪欲」。
經文中的「攝受法」即是在表達:親近學習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實正法」。所有一切眾生,唯有親近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實正法,才能夠引導我們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為未來眾生,思惟諮問如是句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所謂貪者,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復生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我及諸佛說名為貪。是名攝受貪欲,不攝受法。大慧!云何攝受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下地,離心意意識,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是名為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若常若斷,非黠慧者。受無因論,則起常見;外因壞因緣非性,則起斷見。大慧!我不見生住滅故,說名為法。大慧!是名貪欲及法。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原本經文:「佛告大慧:所謂貪者,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復生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我及諸佛說名為貪。是名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佛告大慧:所謂(外道)貪(欲之法)者,(令眾生執著於)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如是)復生(無盡)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貪)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而起貪愛),(故)我及諸佛說名為(外道)貪(愛之法)。是名攝受(外道)貪欲,不攝受(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大慧!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貪欲之法,總是離不開有無兩邊,不是執著於取,就是執著於捨,不是執著於觸,就是執著於味等等,因此根本擺脫不了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根本擺脫不了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障礙。
(佛告大慧:所謂(外道)貪(欲之法)者,(令眾生執著於)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如是)復生(無盡)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大慧!因此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有著種種能令眾生產生迷惑的過失,所以眾生若太執著於境界中的種種貪愛,若太過親近於外道種種華麗虛偽善說,以及傳播邪說邪見的諸外道,那麼最終一定會墮入痛苦的深淵,而不可自拔。
(如是諸患,皆從(貪)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而起貪愛)。)
大慧!因此眾生若太過親近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即是我以及諸佛如來所說的攝受外道貪欲之法,而不攝受諸佛如來所說之法。
((故)我及諸佛說名為(外道)貪(愛之法)。是名攝受(外道)貪欲,不攝受(如來之)法。)
注解:
「佛告大慧:所謂(外道)貪(欲之法)者,(令眾生執著於)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如是)復生(無盡)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不僅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而且還會更加重眾生的執著、分別與妄想。故曰「(如是)復生(無盡)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如是諸患,皆從(貪)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而起貪愛)。」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如果眾生太過於親近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那麼最終不僅僅無法使自己解脫自在,還會更加深自己的執著分別與妄想,而不可自拔。
「(故)我及諸佛說名為(外道)貪(愛之法)。是名攝受(外道)貪欲,不攝受(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如果眾生太過於親近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而迷失了自己的本心,即謂之執著於「貪愛」。
既然執著於「貪愛」,那麼只會離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實正法」越來越遠。故曰「是名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原本經文:「大慧!云何攝受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下地,離心意意識,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是名為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
「大慧!云何攝受(如來之)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如實)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如實)妄想不生,(如實)善知上下地(相),(如實)離心意意識(妄想),(若能如此成就則)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如實)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莊嚴),是名為(攝受如來之)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即是如實攝受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何謂攝受如實正法呢?其所指的即是:修行人若能夠如實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並且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通達人無我以及法無我的真實意義,遠離一切妄想分別,善加通達諸地之法相,遠離一切意識妄想心,如實具足攝受通達十無盡句,如實了知一切法相,修行人若能夠如此成就,即可蒙受諸佛如來的灌頂授記,此即謂之攝受如實正法。
(大慧!云何攝受(如來之)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莊嚴),是名為(攝受如來之)法。)
大慧!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實正法,皆是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的依歸。
真如實性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遠離一切見、遠離一切虛偽、遠離一切妄想、遠離一切性、遠離一切二邊等等。
(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即是如實攝受如來之法)。)
注解:
「大慧!云何攝受(如來之)法?」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世尊所說的所有經典皆是以佛性作為依歸、作為核心。
因此修行人若能夠如實地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不斷地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不斷地積功累德,若能夠如此修行,即謂之攝受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
佛性在境界中不可思議大功德力的「表現」,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無邊無量的種種「梵行」。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即謂之與佛性相應,唯有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才能夠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
「謂:善覺知自心現量,(如實)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如實)妄想不生,(如實)善知上下地(相),(如實)離心意意識(妄想),(若能如此成就則)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如實)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莊嚴),是名為(攝受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成就者所到達的境界。
那麼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達到成就者所到達的境界呢?唯有如實實踐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最終才能夠達到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然而何謂「如實實踐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呢?其所指的即是: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梵行,即謂之「如實實踐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任何的修行方法、修行次第皆不可以離開清淨的梵行,唯有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最終才能夠帶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其他的路可以到達彼岸。
「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即是如實攝受如來之法)。」
諸佛如來所說的如來正法,是建立在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兩邊的「真如實性」(佛性)之上。
真如實性遠離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等等。故曰「所謂(真如實性)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
因此若修行人能夠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實踐清淨的梵行),即謂之如實攝受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
原本經文:「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若常若斷,非黠慧者。受無因論,則起常見;外因壞因緣非性,則起斷見。大慧!我不見生住滅故,說名為法。大慧!是名貪欲,及法。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執著於)若常若斷,(故一切外道)非黠慧者。(若)受無因論,則起(外道)常見;(若執著於)外因壞因緣非性(空見),則起(外道)斷見。大慧!我(所說之法)不見生住滅(等等有無兩邊)故,說名為(如來之)法。大慧!是名(外道)貪欲(之法),及(如來之)法(之差別)。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由於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因此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並不具備真正出世間的智慧。
(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執著於)若常若斷,(故一切外道)非黠慧者。)
大慧!外道若執著於一切法無因而生,而是藉由造物者隨心所欲所創造的,那麼即是屬於落入「常見」的外道。
外道若執著於一切法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最後終將回歸於毀壞,那麼即是屬於落入「斷見」的外道。
((若)受無因論,則起(外道)常見;(若執著於)外因壞因緣非性(空見),則起(外道)斷見。)
大慧!我所說之法遠離一切生住滅,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因此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正法,才是我所說之法。
(大慧!我(所說之法)不見生住滅(等等有無兩邊)故,說名為(如來之)法。)
大慧!以上就是我所說的外道貪欲之法,以及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來正法,你以及其他的菩薩摩訶薩應當勤加修學。
(大慧!是名(外道)貪欲(之法),及(如來之)法(之差別)。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注解:
「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執著於)若常若斷,(故一切外道)非黠慧者。」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因此諸外道並不具備出世間的真實智慧。
為什麼諸外道不具備出世間的真實智慧呢?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能夠了知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佛性)。
「(若)受無因論,則起(外道)常見;(若執著於)外因壞因緣非性(空見),則起(外道)斷見。」
有些外道執著地認為所有一切諸法皆是藉由萬能的「造物主」隨心所欲所創造的,而不需要任何的因緣就可以產生,這種的外道即是屬於落入「常見」的外道。
有些外道執著地認為所有一切諸法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最終將回歸於毀壞,這種的外道即是屬於落入「斷見」的外道。
為什麼一切諸外道不是落入常見就是落入斷見呢?這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
真如實性不生不滅、非斷非常、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但是愚癡的諸外道,那裏會知道這個道理呢?
「大慧!我(所說之法)不見生住滅(等等有無兩邊)故,說名為(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之法遠離一切生住滅等等有無兩邊。
為什麼世尊所說之法可以遠離一切的生住滅呢?這是因為世尊所說之法皆是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的依歸,因此世尊所說之法不會落入有無兩邊的世俗之法。
「大慧!是名(外道)貪欲(之法),及(如來之)法(之差別)。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希望所有一切的菩薩摩訶薩,皆能夠了解為何親近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只會更增加眾生的貪瞋癡、執著分別與妄想,以及希望一切的菩薩摩訶薩,皆能夠通達了知唯有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實踐清淨的梵行),才能夠真正帶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世間論, 外道虛妄說,
妄見作所作, 彼則無自宗。
惟我一自宗, 離於作所作,
為諸弟子說, 遠離諸世論。
心量不可見, 不觀察二心,
攝所攝非性, 斷常二俱離,
乃至心流轉, 是則為世論。
妄想不轉者, 是人見自心,
來者謂事生, 去者事不現。
明了知去來, 妄想不復生,
有常及無常, 所作無所作,
此世他世等, 斯皆世論通。」
「一切世間論, 外道虛妄說,
妄見作所作, 彼則無自宗。
惟我一自宗, 離於作所作,
為諸弟子說, 遠離諸世論。」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
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由於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妄見作所作,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一切世間論,外道虛妄說,妄見作所作,彼則無自宗。)
修行人唯有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實踐清淨的梵行),才能夠遠離一切作所作妄想,遠離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並且帶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
(惟我一自宗,(真如實性)離於作所作,為諸弟子說,遠離諸世論。)
「心量不可見, 不觀察二心,
攝所攝非性, 斷常二俱離,
乃至心流轉, 是則為世論。
妄想不轉者, 是人見自心,
來者謂事生, 去者事不現。
明了知去來, 妄想不復生,
有常及無常, 所作無所作,
此世他世等, 斯皆世論通。」
「心量不可見,不觀察二心。」
經文中的「心量」並非是指我們眾生的意識妄想心,經文中的「心量」是指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真如之心」(真如實性)。
真如實性非可見非不可見、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非是生滅無常的世俗之法所可比擬的。故曰「心量(真如實性)不可見,不觀察(世俗生滅)二心。」
「攝所攝非性,斷常二俱離。」
經文中的「攝所攝非性」意思就是:非攝非所攝。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描述佛性。佛性非攝非所攝、非斷非常、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故曰「(真如實性)攝所攝非性,(真如實性)斷常二俱離。」
「乃至心流轉,是則為世論。」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造作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妄想的邪說邪見。
「妄想不轉者,是人見自心。」
經文中的「自心」並非是指我們眾生的意識妄想心,而是指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真如之心」(真如實性)。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修行人若能夠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那麼即可遠離一切的妄想分別,解脫而得大自在。
那麼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真正地遠離一切的妄想分別呢?只有一個條件,而這個條件就是「因緣具足、功德圓滿」。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
「來者謂事生,去者事不現。」
經文中的「來者謂事生」意思就是: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經文中的「去者事不現」意思就是: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
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但其本自具足的體性卻是不生不滅的真如實性,而無有任何的差別。
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是一切世俗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的。
「明了知去來,妄想不復生。」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若能夠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即可遠離一切的妄想分別,解脫而得大自在。
「有常及無常,所作無所作,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論通。」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不是落入常見,即是落入斷見,不是落入所作,即是落入非所作,不是落入此世,即是落入他世等等。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外道)辯說,慎勿習近。若習近(外道諸論)者,(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真實之)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說?」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這個時候,大慧菩薩請問世尊說:世尊!世尊曾經說過,世間充斥著外道所造作的種種議論辯說,這一些議論辯說皆是屬於壞人法身慧命的邪說邪見,所以世尊告戒一切眾生,不要去接近也不要去學習一切外道所造作的邪說邪見。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外道)辯說,慎勿習近。)
世尊!世尊曾告戒眾生,如果去接近學習外道所造作的種種邪說邪見,那麼將會墮入有無兩邊的無盡貪欲,並且進而遠離可以利益一切眾生、出世間的「如來正法」。
(若習近(外道諸論)者,(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真實之)法。)
世尊!您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世尊何故作如是說?)
注解:
「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外道)辯說,慎勿習近。」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曾經提醒後世的眾生,不要接近學習種種外道,包括附佛外道所建立的種種壞人法身慧命的邪說邪見。
「若習近(外道諸論)者,(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真實之)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如果去接近學習外道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那麼將會墮入有無兩邊的無盡貪欲,並且遠離可以利益一切眾生的「如來正法」。
何謂世尊所說的「如實法相」?世尊所說的「如實法相」指的即是:諸佛如來所親證的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佛性)。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世尊所說的所有經典皆是以「佛性」作為核心、作為依歸。佛性是世尊當年所親証的,佛性是的確存在的,我們大家一定要相信世尊所說的話。
佛性無法用文字語言來描述,更無法用意識來體會,所有對於佛性的描述皆是屬於方便說、方便譬喻。
事實上,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皆無法圓滿地、完整地表達佛性。
那麼我們眾生該如何修行才能夠與不可思議的「佛性」相應呢?
佛性在境界中不可思議大功德力的「表現」,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無邊無量的種種「梵行」。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即謂之與佛性「相應」,唯有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才能夠引領一切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如是因」指的即是世尊所說的「該如何作?」以及「該作什麼?」。「如是果」指的即是「因緣具足、功德圓滿」。
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
「佛告大慧:世間言論,種種句味,因緣譬喻,採習莊嚴,誘引誑惑愚癡凡夫。不入真實自通,不覺一切法,妄想顛倒,墮於二邊。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諸趣相續不得解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不離外性自性,妄想計著。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誑惑迷亂。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隨我不如,斷一一頭,以謝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輪,還來人間。如是,大慧!世間言論,因譬莊嚴,乃至畜生,亦能以種種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是故,大慧!世間言論,應當遠離,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大慧!世論者,惟說身覺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論者,乃有百千,但於後時後五十年,當破壞結集。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論破壞結集,種種句味,因譬莊嚴,說外道事,著自因緣,無有自通。大慧!彼諸外道,無自通論,於餘世論,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無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癡世論。」
這一整段經文是世尊提醒我們要注意種種外道所建立的邪說邪見,當然也包括了種種的附佛外道。
原本經文:「佛告大慧:世間言論,種種句味,因緣譬喻,採習莊嚴,誘引誑惑愚癡凡夫,不入真實自通。不覺一切法,妄想顛倒,墮於二邊。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諸趣相續不得解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不離外性自性,妄想計著。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誑惑迷亂。」
「佛告大慧:世間(種種外道)言論,種種(外道所作)句味,(因其種種言說)因緣譬喻,(種種類似)採習(文句)莊嚴,(皆是)誘引誑惑愚癡凡夫(入於外道邪說邪見之手段),(若眾生執著於邪見則)不入(如來所說之)真實自通。(如是凡夫入於外道種種邪見則)不覺一切法,(如是)妄想顛倒,(如是)墮於(有無)二邊。(如是)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自身法身慧命),諸趣相續(流轉生死)不得解脫,(如是凡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如是凡夫)不離外性自性(種種束縛),(如是凡夫)妄想計著(不斷)。是故世間言論種種(外道)辯說,(皆)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世俗之法),(除)誑惑迷亂(眾生外,而無有是處)。」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大慧!所有一切諸外道皆善用各種的「文字章句」以及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善於造作出種種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有道理」的理論,但是外道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創造的種種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非常有道理的理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
但是迷惑的眾生卻總是喜愛他們種種吹捧得天花亂墜的「華麗虛偽善說」,因此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佛告大慧:世間(種種外道)言論,種種(外道所作)句味,(因其種種言說)因緣譬喻,(種種類似)採習(文句)莊嚴,(皆是)誘引誑惑愚癡凡夫(入於外道邪說邪見之手段)。)
大慧!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的概念,因此他們所造作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既然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那麼就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也無法引領眾生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因此總是不斷妄想顛倒,總是落入有無兩邊,故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若眾生執著於邪見則)不入(如來所說之)真實自通。(如是凡夫入於外道種種邪見則)不覺一切法,(如是)妄想顛倒,(如是)墮於(有無)二邊。)
大慧!由於眾生總是執著於、迷惑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不僅破壞了自己的法身慧命,也破壞了別人的法身慧命,因此總是不斷地輪迴於諸趣,而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如是)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自身法身慧命),諸趣相續(流轉生死)不得解脫。)
大慧!既然眾生總是執著於、迷惑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那麼自然當面對境界的時候總是不能夠如實知見,總是被外在的境界所束縛住,總是執著於自己意識妄想心的種種虛妄分別,故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如是凡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如是凡夫)不離外性自性(種種束縛),(如是凡夫)妄想計著(不斷)。)
大慧!眾生如要了脫生死,如要具足真正的菩提智慧,唯有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證得不可思議的如來智慧。
但是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真如實性」的概念,所以他們所造作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的世間俗論,既然是世間的俗論,自然無法令眾生脫離種種的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然而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卻很容易迷惑眾生,最後將令眾生走向不可知的歧途。
(是故世間言論種種(外道)辯說,(皆)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世俗之法),(除)誑惑迷亂(眾生外,而無有是處)。)
注解:
「佛告大慧:世間(種種外道)言論,種種(外道所作)句味,(因其種種言說)因緣譬喻,(種種類似)採習(文句)莊嚴,(皆是)誘引誑惑愚癡凡夫(入於外道邪說邪見之手段)。」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提醒一切眾生,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最多只會建立出種種華麗的「虛偽善說」,這些華麗的虛偽善說,將可以迷惑、引誘眾生誤入歧途,走向不可預知的「危險」,最終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在我們真實世界,的確充斥著種種外道華麗的虛偽善說,斂財騙色的個人或是邪教組織、附佛外道等等層出不窮,然而世尊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提醒我們眾生要注意這個現象,因此如果你所親近的宗教或是道場,其所作所為,如果違背了清淨的梵行,違背了真善美的因果關係,那麼請你一定要勇敢果決地遠離此類的宗教組織,免得受害上當。
「(若眾生執著於邪見則)不入(如來所說之)真實自通。(如是凡夫入於外道種種邪見則)不覺一切法,(如是)妄想顛倒,(如是)墮於(有無)二邊。」
經文中的「不入真實自通」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眾生如果執著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則將遠離諸佛如來建立在「真如實性」之上的「如來正法」。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世尊所說的所有經典皆是以「佛性」作為核心、作為依歸。佛性是世尊當年所親証的,佛性是的確存在的,我們大家一定要相信世尊所說的話。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真如實性」的概念,所以其所建立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妄想的邪說邪見,因此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故曰「(若眾生執著於邪見則)不入(如來所說之)真實自通。(如是凡夫入於外道種種邪見則)不覺一切法,(如是)妄想顛倒,(如是)墮於(有無)二邊。」
「(如是)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自身法身慧命),諸趣相續(流轉生死)不得解脫。」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眾生總是執著於、迷惑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邪說邪見,不僅僅破壞了自己的法身慧命,也破壞了別人的法身慧命,因此不斷地在六道中生死輪迴,終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如是凡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如是凡夫)不離外性自性(種種束縛),(如是凡夫)妄想計著(不斷)。」
經文中的「不能覺知自心現量」即是在表達:凡面對境界均不能夠如實知見。
經文中的「不離外性自性」即是在表達:迷惑的眾生總是執著於種種外在生滅無常的諸相,所以根本無法脫離外在境界的束縛。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眾生總是執著於、迷戀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的邪說邪見,因此總是被外在的境界所束縛住,總是執著於自己內心的虛妄分別,凡面對境界均不能夠如實知見,故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是故世間言論種種(外道)辯說,(皆)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世俗之法),(除)誑惑迷亂(眾生外,而無有是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其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的善說,只會誑惑迷亂眾生,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故曰「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誑惑迷亂。」
原本經文:「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隨我不如,斷一一頭,以謝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輪,還來人間。」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彼(外道)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功德)之輪。(此外道弟子言)隨我不如(帝釋),(則)斷一一頭,以謝(帝釋)所屈。(外道弟子)作是要(言)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輪,(其後外道弟子)還來人間。」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三十三天的天主釋提桓因,自己造一部聲論,也廣泛解釋了其他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諸論。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
大慧!那個時候有一位外道的弟子,看到了帝釋天王廣泛解釋一切外道諸論的成就,便心生不滿,想要與帝釋天王辯論諸法,一決高下,便幻化成龍的形象,造訪帝釋天宮,要與帝釋天王辯論諸法,並且存心要破壞帝釋天王的所建立的「千輻之輪」。
(彼(外道)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功德)之輪。)
大慧!這個時候與帝釋天王辯論的外道弟子,便向帝釋天王誇口說,如果我與您辯論輸的話,那麼您可以將我碎屍萬段,為我的魯莽向您謝罪。
((此外道弟子言)隨我不如(帝釋),(則)斷一一頭,以謝(帝釋)所屈。)
大慧!外道弟子與帝釋天王打賭之後,便與帝釋天王進行辯論,結果僅僅以帝釋天王自己所建立的世論,就打敗了帝釋天王。
((雙方)作是要(言)已,(外道弟子)即以釋法,摧伏帝釋。)
大慧!帝釋天王認輸之後,外道弟子就打碎了帝釋天王所建立的「千輻之輪」,之後外道弟子仍然回到了人間。
(釋墮負處,即壞其輪,(其後外道弟子)還來人間。)
注解:
「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
經文中的「釋提桓因」指的即是:三十三天的天主,帝釋天王。
「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
經文中的「千輻之輪」譬喻為:帝釋天王的「修為成就」。
為什麼帝釋天王這麼輕易就被外道的弟子打敗呢?
這是因為帝釋天王根本不能夠了知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
若能夠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那絕對不會被外道的弟子打敗。
原本經文:「如是,大慧!世間言論,因譬莊嚴,乃至畜生,亦能以種種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是故,大慧!世間言論,應當遠離,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如是,大慧!世間(外道)言論,(其言語類似)因譬莊嚴,乃至(得道)畜生,亦能以種種(華麗虛偽)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是故,大慧!世間(一切外道)言論,應當遠離,(因其種種外道邪見)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因此大慧!所有一切諸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實在是無孔不入,甚至連不起眼的「得道畜生」,也能夠建立種種迷惑世人的華麗虛偽善說。
因此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最是能夠讓人迷惑。因為其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不僅僅能夠迷惑諸天的天人以及阿修羅,並且讓這些天人以及阿修羅落入生滅的有無兩邊,更何況是凡夫俗子呢?
(如是,大慧!世間(外道)言論,(其言語類似)因譬莊嚴,乃至(得道)畜生,亦能以種種(華麗虛偽)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
因此大慧!所有一切眾生,皆應該遠離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迷惑世人的華麗虛偽善說,因為這些種種華麗的虛偽善說,只會破壞眾生的法身慧命,只會將眾生帶向充滿無盡苦難的深淵,因此所有一切的眾生,皆應該遠離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
(是故,大慧!世間(一切外道)言論,應當遠離,(因其種種外道邪見)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注解:
「如是,大慧!世間(外道)言論,(其言語類似)因譬莊嚴,乃至(得道)畜生,亦能以種種(華麗虛偽)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提醒一切眾生,對於一切諸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皆應該提高警覺,因為這些種種華麗的虛偽善說,實在是無孔不入,並且最是能夠迷惑世人。
「是故,大慧!世間(一切外道)言論,應當遠離,(因其種種外道邪見)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提醒一切眾生,如果過於親近或是去學習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那麼將招致無邊無量的苦果。
原本經文:「大慧!世論者,惟說身覺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論者,乃有百千,但於後時,後五十年,當破壞結集。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論破壞結集,種種句味,因譬莊嚴,說外道事,著自因緣,無有自通。大慧!彼諸外道,無自通論,於餘世論,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無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癡世論。」
「大慧!(外道)世論者,惟說(世俗)身覺境界而已。大慧!彼(外道)世論者,乃有百千,但於後(如來涅槃)時,後五十年,當破壞(佛法)結集。(外道)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種種外道邪說邪見)。如是,大慧!(外道)世論破壞(佛法)結集,(外道以)種種(華麗)句味,(類似)因譬莊嚴,(向眾生)說外道事,(令眾生)著自因緣(等等世俗之法),(然而外道實)無有(令眾生)自通(之法)。大慧!彼諸外道,(實)無(令眾生)自通(解脫之)論,於餘(諸外道種種)世論,(妄自向眾生)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然外道所說實)無有自通,(然外道)亦不自知(其所建立受持皆是)愚癡世論。」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立論,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所以充其量只能算是世俗的智慧,然而依靠世俗智慧而能成就的部分,實在是非常的有限,因此世俗智慧是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
(大慧!(外道)世論者,惟說(世俗)身覺境界而已。)
大慧!建立種種華麗虛偽善說的諸外道,其數目非常的多,有成千上百之多。但是這一些建立種種華麗虛偽善說的諸外道,其所造成的破壞力,是不可忽視的,甚至能夠破壞如來涅槃之後,佛教經典的結集。
(大慧!彼(外道)世論者,乃有百千,但於後(如來涅槃)時,後五十年,當破壞(佛法)結集。)
大慧!往後世間將充斥著種種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種種壞人法身慧命的華麗虛偽善說,將不乏種種具有惡心的外道弟子受持。
((外道)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種種外道邪說邪見)。)
因此大慧!種種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不僅在未來將會破壞佛教經典的結集,種種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也皆是屬於壞人法身慧命,落入有無兩邊,令眾生執著於種種外在生滅無常的因緣俗法,因此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大慧!(外道)世論破壞(佛法)結集,(外道以)種種(華麗)句味,(類似)因譬莊嚴,(向眾生)說外道事,(令眾生)著自因緣(等等世俗之法),(然而外道實)無有(令眾生)自通(之法)。)
大慧!那一些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其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因此不管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其數量有多少,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
更可悲的是,外道他們自己並不知道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皆是屬於壞人法身慧命的邪說邪見,不僅如此,還得意洋洋地向世人推廣他們的邪說邪見,實在是非常地愚癡。
(大慧!彼諸外道,(實)無(令眾生)自通(解脫之)論,於餘(諸外道種種)世論,(妄自向眾生)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然外道所說實)無有自通,(然外道)亦不自知(其所建立受持皆是)愚癡世論。)
現在的世人普遍都有宗教的信仰,凡是可以引導我們實踐梵行、修善、斷惡來圓滿自己的人生,諸如此類的宗教我們都要加以尊重。
但是若是要論「出世間」之法,唯有世尊所說之法,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的解脫。
在這一段經文裏,世尊最主要批評的是那一些「不如是」的修行者,世人往往都會受到這一些「不如是」修行者的影響而走上歧途,最後只會傷害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所以世尊提醒我們要注意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
原本經文:「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論,種種句味因譬莊嚴,無有自通,自事計著者。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所作)世論,(皆是憑藉著)種種句味因譬莊嚴(來迷惑眾生),(而實)無有自通(之法),(而令眾生執著於)自事計著者。(然)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難道世尊所說)亦非自通(之法)耶?(難道世尊所說之法)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這個時候,大慧菩薩請問世尊說:世尊!就誠如世尊所說,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所建立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迷惑世人的華麗虛偽善說,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世尊!若外道(所作)世論,(皆是憑藉著)種種句味因譬莊嚴(來迷惑眾生),(而實)無有自通(之法),(而令眾生執著於)自事計著者。)
世尊!您也建立了許多世間的文字章句,來為一切天人、阿修羅等等眾生演說種種的華麗句味,然而您所說之法也是屬於世間的文字章句,並非是真正究竟圓滿的自證之處,因此世尊您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是否也是屬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呢?
((然)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難道世尊所說)亦非自通(之法)耶?(難道世尊所說之法)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注解:
大慧菩薩會如此請問世尊,並非是大慧菩薩不知道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這是大慧菩薩為我們眾生所問的問題,因此大家都要感謝大慧菩薩的恩德。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所作)世論,(皆是憑藉著)種種句味因譬莊嚴(來迷惑眾生),(而實)無有自通(之法),(而令眾生執著於)自事計著者。」
經文中的「無有自通」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諸外道根本沒有能夠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出世間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諸外道,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然)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難道世尊所說)亦非自通(之法)耶?(難道世尊所說之法)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經文中的「亦非自通耶?」即是在表達:大慧菩薩認為,世尊向眾生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也是屬於世俗間的文字章句,並非是真正的圓滿自證之處。因此大慧菩薩認為,世尊所說之法,也是屬於外道的華麗虛偽善說。
大慧菩薩這問題問得非常有深度,要了解這問題,我們必須要知道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無法用文字語言來描述,更無法用意識來體會,所有對於真如實性的描述皆是屬於方便說、方便譬喻。
事實上,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皆無法圓滿地、完整地表達佛性。
我們最常看到佛性的「方便說」,例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淨不垢、不增不減等等文字語言章句,這一些全部都是屬於佛性的方便說,當然也都是屬於世俗間的文字章句,但是若沒有這一些世俗間的文字章句,那麼世尊將無法向眾生介紹真如實性的概念,所以使用世俗間的文字章句,這是必要的手段。
世尊雖然使用世俗間的文字章句來描述真如實性,但這畢竟是屬於真如實性的方便之說,並無法真正表達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所以世尊所建立的種種真如實性的「方便之說」,與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是完全不相同的。
世尊所建立的真如實性「方便之說」,是可以引導眾生走向究竟圓滿清淨自在的出世間之法,這並非是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所辦得到的。
「佛告大慧:我不說世論,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我所說,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不計者外性非性,自心現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相境非性,覺自心現,則自心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三脫門,名為解脫。大慧!我念一時,於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閑,便問我言:『瞿曇!一切所作耶?』我時答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彼復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復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大慧!彼復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大慧!彼復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有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剎那耶?一切不剎那耶?虛空耶?非數滅耶?涅槃耶?瞿曇!作耶?非作耶?有中陰耶?無中陰耶?』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我唯說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三有之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婆羅門!我不說因,不說無因。惟說妄想攝所攝性,施設緣起,非汝所及餘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大慧!涅槃、虛空、滅,非有三種,但數有三耳。」
原本經文:「佛告大慧:我不說世論,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我所說,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不計者外性非性,自心現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相境非性,覺自心現,則自心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三脫門,名為解脫。」
「佛告大慧:我不說(外道)世論,(我所說之法)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因此)我所說(之法),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我所說之法)不計者(著)外性非性,(如實知)自心現處。(因此我所說之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如實知)相境非性(之真實意義),(如實)覺自心現,(若能如此)則(了)自心現,(一切)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如實證入)空無相無作,(如實)入三脫門,(若能如此成就則)名為解脫。」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大慧!我向眾生所說的並非是華麗虛偽的善說,我向眾生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非來亦非去,真如實性不來亦不去,並非是世間生滅之俗法所可比擬的。
(佛告大慧:我不說(外道)世論,(我所說之法)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
大慧!何謂來者呢?以一切藉由因緣和合所產生的諸法萬物,即謂之「來者」。何謂「去者」呢?所有一切藉由「因緣和合」所產生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因此最終將走向散壞。
(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
大慧!然而我向眾生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則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並非是所有一切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的。
((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
大慧!因此我向眾生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佛性),與所有一切外道所建立的華麗虛偽善說,是完全不相同的。
((因此)我所說(之法),不墮世論妄想數中。)
大慧!為什麼我向眾生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是不同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呢?(所以者何?)
大慧!這是因為我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並不會落入外性非性等等有無兩邊,若能如實了知通達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那麼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而不再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因此我所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並非是一切落入世間生滅無常、有無兩邊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的。
(謂:(我所說之法)不計者(著)外性非性,(如實知)自心現處。(因此我所說之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
大慧!第一義諦真如實性,遠離一切諸相,唯有真正通達了知真如實性的大成就者,凡面對境界均能如實知見,才能夠遠離一切的虛妄分別。
((如實知)相境非性(之真實意義),(如實)覺自心現,(若能如此)則(了)自心現,(一切)妄想不生。)
大慧!因此若能夠如實證得真如實性,即是屬於已經證得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的大成就者,所以如實了知「真如實性」的大成就者,即謂之「解脫」。
(妄想不生者,(如實證入)空無相無作,(如實)入三脫門,(若能如此成就則)名為解脫。)
注解:
「佛告大慧:我不說(外道)世論,(我所說之法)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
經文中的「我不說世論」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之法,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是完全不相同的。
經文中的「亦無來去」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之法,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非來非去,並非是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所可比擬的。
經文中的「不來不去」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佛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並非是所有一切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的。
佛性無法用文字語言來描述,更無法用意識來體會,所有對於佛性的描述皆是屬於方便說、方便譬喻。因此經文中的「不來不去」也是屬於用來描述「佛性」所作的「方便之說」。
實際把佛性的「方便說」應用在我們的境界上,而能夠真正對我們眾生產生不可思議的大利益,其所指的即是世尊所告訴我們的「該如何作?」以及「該作什麼?」。
佛性在境界中不可思議大功德力的「表現」,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無邊無量的種種「梵行」。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即謂之與佛性相應,唯有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才能夠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第一義諦真如實性)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因此)我所說(之法),不墮世論妄想數中。」
經文中的「來者,趣聚會生」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經文中的「去者,散壞」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最後終將回歸於「散壞」。
經文中的「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即是在描述佛性所作的「方便之說」。佛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
經文中的「我所說,不墮世論妄想數中」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的佛性,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是完全不相同的。
為什麼呢?因為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佛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立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所以皆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
把「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的佛性「方便之說」直接實踐在我們境界上,對我們眾生的「離苦得樂」才會有實際的意義與幫助。
如果你只是把佛性義停留在心意識思維的妄想之上,那麼所得到幫助是非常非常的有限,甚至是完全沒有幫助。
佛性義直接應用在我們的境界上,即是種種無邊無量的清淨梵行,所作所為皆符合真善美的因果關係,即謂之清淨的梵行。
「所以者何?謂:(我所說之法)不計者(著)外性非性,(如實知)自心現處。(因此我所說之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如實知)相境非性(之真實意義),(如實)覺自心現,(若能如此)則(了)自心現,(一切)妄想不生。」
經文中的「(如實知)相境非性(之真實意義)」即是在表達: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但其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卻是不生不滅。
經文中的「計者(著)外性非性」指的即是:外道所說之法皆是落入有無兩邊,不是執著於有,就是執著於無。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遠離一切外道空見,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修行人若能夠如實了知通達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那麼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即可遠離一切的虛妄分別,解脫而得大自在。
「妄想不生者,(如實證入)空無相無作,(如實)入三脫門,(若能如此成就則)名為解脫。」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修行人若能夠如實了知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即可遠離一切的虛妄分別,並且如實證得空、無相、無作等等三解脫門,修行人若能夠如此成就,即可稱為「解脫」。
「大慧!我念一時,於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閑,便問我言:『瞿曇!一切所作耶?』我時答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彼復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復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大慧!彼復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大慧!彼復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有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剎那耶?一切不剎那耶?虛空耶?非數滅耶?涅槃耶?瞿曇!作耶?非作耶?有中陰耶?無中陰耶?』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在從前有一個外道世論婆羅門的弟子,來到我的住處,來向我問法。
他主動地問我:瞿曇!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所作」而產生的嗎?我回答那位外道弟子:婆羅門!你所謂的「一切所作」是屬於外道華麗虛偽善說,是不正確的。
(我念一時,於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閑,便問我言:『瞿曇!一切所作耶?』我時答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
大慧!緊接著那名外道弟子問我,那麼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並非是藉由「所作」而產生的嗎?
我回答那位外道弟子:你所謂的「一切非所作」,仍然是屬於外道的華麗虛偽善說,是不正確的。
(彼復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復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
大慧!緊接著那名外道弟子繼續問我:那麼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是常嗎?是無常嗎?是生嗎?是不生嗎?
我回答那位外道弟子:你以上所說的皆是屬於外道華麗虛偽善說,是不正確的。
(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
大慧!緊接著那位外道弟子繼續問我:那麼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是一嗎?是異嗎?是俱嗎?是不俱嗎?是藉由外在因緣所生的嗎?
我回答那位外道弟子:你以上所說的皆是屬於外道華麗虛偽的善說,是不正確的。
(大慧!彼復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
大慧!緊接著那面外道弟子繼續問我:那麼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是無記嗎?是有記嗎?是有我嗎?是無我嗎?是有此世嗎?是無此世嗎?是有他世嗎?是無他世嗎?是有解脫嗎?是無解脫嗎?是剎那嗎?是不剎那嗎?是虛空嗎?是非數滅嗎?是涅槃嗎?是作嗎?是非作嗎?是有中陰嗎?是無中陰嗎?
我回答那位外道弟子說:你以上所說的,皆是屬於外道華麗虛偽的善說,都是不正確的世俗之論。
(大慧!彼復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有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剎那耶?一切不剎那耶?虛空耶?非數滅耶?涅槃耶?瞿曇!作耶?非作耶?有中陰耶?無中陰耶?』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
注解:
在這一段經文裏,中間有一整段經文是在說:有一外道婆羅門來向世尊問法。而其所問之法世尊皆回答說是:世論。
所謂「世論」是指其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最後都擺脫不了煩惱與障礙,所以根本無法引領眾生到達究竟圓滿的境界。
為什麼世尊對於外道的提問,皆以世論來回答呢?
這是因為所有一切諸外道,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
在這裏大家要清楚一件事,雖然世尊所說之法,也是以文字語言來描述,但是世尊所說的佛性是無法用文字言語來作圓滿地表達,所以有關於第一義諦真如實性的描述,都是屬於「方便之說」。
若要真正體會佛性義,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可以辦得到,用說的、用想的,那是完全沒有用的。
原本經文:「我唯說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三有之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婆羅門!我不說因,不說無因。惟說妄想攝所攝性,施設緣起,非汝所及餘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大慧!涅槃、虛空、滅,非有三種,但數有三耳。」
「我唯說(眾生受)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所束縛),(故受)三有之(苦)因,不能(如實)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不斷執著)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說)。婆羅門!我不說(有)因,不說無因。惟(隨順眾生習性)說妄想攝所攝性,(方便)施設緣起,(我所說之法)非汝所及餘墮受我相續(外道)者,所能覺知。大慧!涅槃、虛空、滅(其體性本不生滅),(故其體性)非有三種,但(表象之)數有三耳。」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所有一切迷惑的眾生,自從無始以來,便具足了種種虛偽、妄想分別、習氣等種種諸惡,所以凡面對境界總是不能夠如實知見,總是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因此才會導致眾生煩惱障礙不斷、生死輪迴不斷。
(我唯說(眾生受)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所束縛),(故受)三有之(苦)因,不能(如實)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不斷執著)攀緣外性。)
大慧!例如有些外道說:「我、諸根、義」等等三緣和合,可以生智或是其它種種的覺知。外道的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
(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說)。)
大慧!因此我向那位婆羅門外道弟子說:我所說之法是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作為唯一的依歸,真如實性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因此我不說「有因」,我也不說「無因」。
(婆羅門!我不說(有)因,不說無因。)
大慧!但是所有一切迷惑的眾生,卻執著於境界中種種生滅無常,落入有無兩邊的諸法萬物,因此為了要隨順眾生種種不同的根器、習氣等等,我會以種種不同的說法,善用各種善巧方便,為眾生建立種種有關於「真如實性」的「方便之說」,期望能夠引導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惟(隨順眾生習性)說妄想攝所攝性,(方便)施設緣起。)
大慧!然而我所說的「真如實性」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並非是那一些外道的婆羅門弟子,以及那些落入有無兩邊,執著於種種生滅無常諸法的諸外道,所能夠通達了知的。
((我所說之法)非汝所及餘墮受我相續(外道)者,所能覺知。)
大慧!涅槃、虛空、滅等等三事,表面上看起來有三種,但是其本自具足的體性,皆是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佛性),而無有任何的差別。
(大慧!涅槃、虛空、滅(其體性本不生滅),(故其體性)非有三種,但(表象之)數有三耳。)
注解:
「我唯說(眾生受)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所束縛),(故受)三有之(苦)因,不能(如實)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不斷執著)攀緣外性。」
這一句經文其所要表達的內涵即是:迷惑的眾生當面對境界的時候,總是不能夠「如實知見」,一定會起執著、起分別、起妄想,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一定會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故煩惱障礙不斷,生死輪迴不斷。
為什麼我們眾生會在境界中產生種種的無明與煩惱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如下。
佛性具足一切「因」(內因),當然也包括了一切「真因」(令眾生覺悟之因)與「妄因」(令眾生迷惑之因)。我們眾生之所以會產生無明,完全是受到了佛性上「妄因」作用的影響(無始無明),所以我們眾生的無明是一定會發生的,是不可避免的。眾生實堪憐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說)。」
那一些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認為智慧或是其它種種的覺知,是由「我、諸根、義」等等三事和合所產生的,但是世尊否定了他們的說法。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包括眾生菩提智慧的增長,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修行人如要在境界中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前提就是必須要符合「行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原則,如果總是在為惡,總是心生嫉妒,總是在造作惡業,那麼如何能夠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呢?
因此我們眾生菩提智慧的增長,就是建立在「行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原則之下。
那麼該如何才能夠增長我們自己的菩提智慧呢?只有一個辦法,而這個辦法即是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
唯有在境界中實踐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才能夠增長我們自己的菩提智慧,因此菩提智慧的增長,就是建立在實踐種種無邊無量清淨梵行的前提之下,若違背了這個前提,任你再修行個千百萬劫,也無法增長任何的菩提智慧。
也就是說:如要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並非是單純的看到什麼道理,或是體悟到什麼樣的道理,或是有人告訴你什麼樣的道理,就能夠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菩提智慧的增長必須是藉由親身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才能夠增長。用說的、用想的,那是完全沒有用的。
「婆羅門!我不說(有)因,不說無因。」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之法,並不會墮入世間生滅無常的有無兩邊。
世尊所說之法,皆是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作為唯一的依歸,真如實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非有非無、遠離一切諸相。
然而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世尊建立在真如實性之上的如來正法,並非是他們所可以理解的。(況且真如實性並非是透過理解,而是要透過如實地「體證」,才能夠了知通達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
「惟(隨順眾生習性)說妄想攝所攝性,(方便)施設緣起。」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迷惑眾生,自從無始以來就執著於種種的分別與妄想,因此不能夠理解世尊所說之法,所以世尊為了要把真如實性的概念,介紹給眾生,就必須要隨順眾生與生俱來的種種執著、妄想與習氣,善用各種的善巧方便,把種種有關於真如實性的「方便之說」,巧妙地介紹給眾生,並且期望所有一切眾生皆能夠接受世尊所說之法,而無有任何的怖畏。
「(我所說之法)非汝所及餘墮受我相續(外道)者,所能覺知。」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建立在「真如實性」之上的如來正法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並非是那一些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妄想的諸外道,所能夠了知通達的。
「大慧!涅槃、虛空、滅(其體性本不生滅),(故其體性)非有三種,但(表象之)數有三耳。」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描述佛性。
表面上看起來「涅槃、虛空、滅」是指三件不同的「事」,但事實上,經文中所說的這三件不同的「事」,皆是指其「體性」而言,而其體性即是佛性。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其體性皆是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佛性),而無有任何的差別。故曰「涅槃、虛空、滅(其體性本不生滅),(故其體性)非有三種,但(表象之)數有三耳。」
原本經文:「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癡愛業因,故有三有耶?為無因耶?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世論耳。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復報言:此亦世論。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眾生因世間種種)癡愛業因,故有三有(之苦)耶?(或是眾生三有之苦)為無因耶?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外道)世論耳。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復報言:此亦世論。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接下來,大慧!那個時候世論婆羅門弟子,繼續問我:為什麼一切眾生會流連往返於三界六道之中,而不得解脫、不得自在呢?這是因為眾生受到了世間種種癡愛業因的束縛嗎?還是不需要有任何的原因,眾生自然就會流連往返於三界六道之中呢?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眾生因世間種種)癡愛業因,故有三有(之苦)耶?(或是眾生三有之苦)為無因耶?)
大慧!我回答那位世論婆羅門弟子說:你以上所說的,皆是屬於外道所建立的世俗之論,是不正確的。
(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外道)世論耳。)
大慧!那位世論婆羅門弟子繼續問我: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其所具備的性質,是否皆離不開自相與共相的範圍嗎?
(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
大慧!我回答那位世論婆羅門弟子說:你以上所說的,皆是屬於外道所建立的世俗之論,是不正確的。
(我復報言:此亦世論。)
大慧!我緊接著向那位世論婆羅門弟子說:你們諸外道所建立的種種立論,皆擺脫不了有無兩邊,皆擺脫不了執著、分別與妄想,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因此皆是屬於不正確的知見。
(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
注解:
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立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眾生因世間種種)癡愛業因,故有三有(之苦)耶?(或是眾生三有之苦)為無因耶?」
我們眾生為什麼會有「生死輪迴」的現象呢?這是因為「佛性」存在的緣故。然而我們眾生的「了脫生死」所依靠的仍然是佛性,所以佛性對於我們眾生有著絕對密切不可分的關係。
為什麼我們眾生會在境界中產生種種的無明與煩惱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如下。
佛性具足一切「因」(內因),當然也包括了一切「真因」(令眾生覺悟之因)與「妄因」(令眾生迷惑之因)。我們眾生之所以會產生無明,完全是受到了佛性上「妄因」作用的影響(無始無明),所以我們眾生的無明是一定會發生的,是不可避免的。眾生實堪憐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由於一切諸外道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佛性」概念,所以他們所說的「癡愛業因」僅僅是屬於他們所觀察到的表面「外因」,因此也是屬於世俗之論。
「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復報言:此亦世論。」
由於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謂的「一切性」並非是指「真如實性」。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認為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皆是屬於自共相的範圍。這個說法仍然是屬於外道的世俗之論,是不正確的。
「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立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謂妄想不生,覺了有無自心現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羅門!略說彼識,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種種相。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出於通外,說無生無相無因,覺自妄想現,妄想不生。』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世論種種辯說,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這一整段經文是世論婆羅門問世尊說:那有沒有「非世論」呢?世尊回答說:「有。非汝有者。」
原本經文:「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善為眾生)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我所說之法)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非)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接下來,大慧!那個時候世論婆羅門弟子,繼續問我說:瞿曇,您說我以上所說的全部都是屬於世俗之論,那麼您是否有「非世論」呢?
瞿曇,我通達所有一切外道之法,善用種種句味、因緣、譬喻等等善巧方便,來為眾生說法,您怎麼可以說我所說的全部都是屬於世間的世俗之論呢?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善為眾生)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
大慧!緊接著我回答那位世論婆羅門弟子,婆羅門!是的,的確存在著「出世間」的正法,但是這出世間的正法,並非是你們所能夠了知的。
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皆是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的依歸,真如實性非為非不為、非宗非不宗、非可說非不可說、非種種句味非不種種句味、非因譬莊嚴非不因譬莊嚴,真如實性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並非是你們外道所能夠了解的。
(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我所說之法)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非)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注解: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
世論婆羅門弟子問世尊說:那麼是否有「非世論」呢?
當然有。世尊所說的如來正法,即是屬於可以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清淨自在的出世間之法。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世尊所說之法,皆是以「佛性」作為核心、作為依歸。
因此唯有憑藉著以「真如實性」(佛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才能夠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何謂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呢?其所指的即是:在境界中實踐無邊無量的種種清淨梵行,即謂之回歸於「真如實性」的修行。
「我是一切外道之宗,(善為眾生)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不滿世尊說他所說的全部都是屬於世間俗論,因此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自己向世尊誇耀,自己善說一切法,並希望世尊不要小看他。
「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我所說之法)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非)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世尊向那位婆羅門弟子說:的確存在著出世間的正法,但這個出世間的正法,並不是你們外道所能夠了解的。故曰「有。非汝有者。」
為什麼出世間的正法,並不是那一些修行不如法的外道所能夠了解的呢?這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
在這裏世尊巧妙地借力使力,引用外道弟子自誇所說的「我是一切外道之宗,(善為眾生)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順便引導出用來描述真如實性的「方便之說」。
真如實性不生不滅、遠離一切有無、非為非不為、非宗非不宗、非可說非不可說、非種種句味非不種種句味、非因譬莊嚴非不因譬莊嚴等等。故曰「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非)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原本經文:「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謂妄想不生,覺了有無自心現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
「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一切外道)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我所說之法)謂妄想不生,(如實)覺了有無自心現量。(若能)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則)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緊接著婆羅門弟子問我說:何謂「非世論」呢?何謂「非宗非說」呢?
(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
大慧!我那個時候回答他:婆羅門!的確存在著能夠引導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非世論」,但是這個出世間的正法,並不是你們外道所能夠了知的。
因為你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是不正確的,所以出世間的正法,並不是你們外道所能夠了知的。
(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一切外道)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
大慧!我緊接著回答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婆羅門!什麼是出世間的正法呢?
若能夠引導眾生遠離一切虛妄分別,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最終能夠息滅眾生所有的妄想與分別,並且能令眾生得到永恒的解脫與自在,即謂之出世間的正法。
但是此出世間的不可思議正法,是我(世尊)所建立的正法,此正法並非是你們外道所能夠了知的。
((我所說之法)謂妄想不生,(如實)覺了有無自心現量。(若能)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則)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
注解:
「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
凡是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即謂之「非世論」。
經文上面所說的「非宗非說」這是在描述「佛性」所作的「方便之說」,而並不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
佛性不生不滅、遠離一切有無、遠離一切諸相、非宗非說。
但是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佛性概念,所以他們根本無法了知什麼是世尊所說「非宗非說」的真實意義。
「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一切外道)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其所造作的立論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擺脫不了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因此他們根本無法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建立的「非世論」。
「(我所說之法)謂妄想不生,(如實)覺了有無自心現量。(若能)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則)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
我們所有一切眾生修行的目標,就是要遠離一切的妄想分別,就是要遠離一切的有無兩邊,就是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就是要擺脫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就是要永遠息滅妄想。
然而所有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那麼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達到以上所說的種種成就呢?唯有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為唯一依歸的修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獲得真正的解脫與自在。
原本經文:「婆羅門!略說彼識,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種種相。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出於通外,說無生無相無因,覺自妄想現,妄想不生。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世論種種辯說,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婆羅門!略說彼(外道虛妄分別)識,(彼外道總是執著於)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執著於)種種相。(執著於)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皆)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此外道弟子)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妄)出於通外,(妄)說無生無相無因,(妄說若)覺自妄想現,(則)妄想不生。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外道)世論種種辯說,(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緊接著我向那位婆羅門弟子說:你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皆是你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不是落入「來」即是落入「去」,不是落入死即是落入生,不是落入樂即是落入苦,不是落入溺即是落入見,不是落入觸即是落入著,以及落入種種諸相、和合相續、受、因計著等等有無兩邊。
婆羅門!以上種種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你們外道所建立的世俗之論,與我所建立的正法,是完全不相同的。
(婆羅門!略說彼(外道虛妄分別)識,(彼外道總是執著於)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執著於)種種相。(執著於)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皆)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
大慧!那位世論婆門弟子,以種種問題問我,我一一如實回答他。然而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聽完之後即沈默不語,並且不辭而別。
(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
大慧!那位世論婆門弟子離開之後,自作心念:那位沙門瞿曇(世尊)實在是胡說八道,竟然說一切諸法「無生、無相、無因」等等謬論,還說什麼世人之所以迷惑,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凡面對境界均不能夠如實知見,若能夠如實知見於一切境界,即可遠離一切的虛妄分別,沙門瞿曇的說法,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此外道弟子)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妄)出於通外,(妄)說無生無相無因,(妄說若)覺自妄想現,(則)妄想不生。)
大慧!你之前問我說:為什麼親近學習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就會墮入種種執著、分別與妄想的深淵,並且將越來越遠離真正能夠令眾生出離世間的正法。
這是因為所有一切諸外道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其所建立的種種諸論,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外道)世論種種辯說,(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之)法?』)
注解:
「婆羅門!略說彼(外道虛妄分別)識,(彼外道總是執著於)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執著於)種種相。(執著於)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皆)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
「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此外道弟子)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妄)出於通外,(妄)說無生無相無因,(妄說若)覺自妄想現,(則)妄想不生。」
經文中的「出於通外」即是在表達: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認為世尊所說之法,是不正確的。
世尊所說的「無生無相無因」這是在描述「佛性」,而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佛性不生不滅、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諸相、非因非不因。
然而那位外道婆羅門弟子,那裏會知道「真如實性」(佛性)的真實意義呢?不僅不知道真如實性的真實意義,還對世尊所說之法妄加批評,實在是非常的愚癡。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外道)世論種種辯說,(則)攝受(外道)貪欲(之法),不攝受(如來之)法?』」
我們眾生修行的目標,就是要面對境界時候均能夠「如實知見」,若能夠如此,即可遠離我們自己的意識妄想心,而不再受到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
如此明確簡單的修行目標,外道婆羅門弟子尚且不知,還妄加批評,因此我們眾生在境界中的修行是重在實踐清淨的梵行,最不需要的就是那一些外道迷惑人心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
因此世尊才會明確地向一切眾生明白表示,如果親近學習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那麼最後只會讓自己更加地墮落,只會讓自己離正道越來越遠,因此所有一切眾生皆應該遠離外道所建立的種種邪說邪見。
原本經文:「大慧白佛言:世尊!攝受貪欲及法,有何句義?」
「大慧白佛言:世尊!(眾生)攝受(外道)貪欲(之法)及(如來正)法,有何句義(差別)?」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菩薩請問世尊說:世尊!何謂攝受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貪欲之說呢?何謂攝受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實正法呢?
注解:
經文中的「攝受貪欲」即是在表達:親近學習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
如果太過於接近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虛偽善說,那麼只會助長自己的貪瞋癡,助長自己的執著分別與妄想,對於我們眾生一點利益也沒有。故曰「攝受(外道)貪欲」。
經文中的「攝受法」即是在表達:親近學習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實正法」。所有一切眾生,唯有親近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實正法,才能夠引導我們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為未來眾生,思惟諮問如是句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所謂貪者,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復生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我及諸佛說名為貪。是名攝受貪欲,不攝受法。大慧!云何攝受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下地,離心意意識,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是名為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若常若斷,非黠慧者。受無因論,則起常見;外因壞因緣非性,則起斷見。大慧!我不見生住滅故,說名為法。大慧!是名貪欲及法。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原本經文:「佛告大慧:所謂貪者,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復生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我及諸佛說名為貪。是名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佛告大慧:所謂(外道)貪(欲之法)者,(令眾生執著於)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如是)復生(無盡)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貪)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而起貪愛),(故)我及諸佛說名為(外道)貪(愛之法)。是名攝受(外道)貪欲,不攝受(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大慧!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貪欲之法,總是離不開有無兩邊,不是執著於取,就是執著於捨,不是執著於觸,就是執著於味等等,因此根本擺脫不了外在境界的種種束縛,根本擺脫不了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障礙。
(佛告大慧:所謂(外道)貪(欲之法)者,(令眾生執著於)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如是)復生(無盡)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大慧!因此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有著種種能令眾生產生迷惑的過失,所以眾生若太執著於境界中的種種貪愛,若太過親近於外道種種華麗虛偽善說,以及傳播邪說邪見的諸外道,那麼最終一定會墮入痛苦的深淵,而不可自拔。
(如是諸患,皆從(貪)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而起貪愛)。)
大慧!因此眾生若太過親近於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即是我以及諸佛如來所說的攝受外道貪欲之法,而不攝受諸佛如來所說之法。
((故)我及諸佛說名為(外道)貪(愛之法)。是名攝受(外道)貪欲,不攝受(如來之)法。)
注解:
「佛告大慧:所謂(外道)貪(欲之法)者,(令眾生執著於)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如是)復生(無盡)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不僅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而且還會更加重眾生的執著、分別與妄想。故曰「(如是)復生(無盡)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如是諸患,皆從(貪)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而起貪愛)。」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如果眾生太過於親近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那麼最終不僅僅無法使自己解脫自在,還會更加深自己的執著分別與妄想,而不可自拔。
「(故)我及諸佛說名為(外道)貪(愛之法)。是名攝受(外道)貪欲,不攝受(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如果眾生太過於親近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而迷失了自己的本心,即謂之執著於「貪愛」。
既然執著於「貪愛」,那麼只會離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實正法」越來越遠。故曰「是名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原本經文:「大慧!云何攝受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下地,離心意意識,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是名為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
「大慧!云何攝受(如來之)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如實)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如實)妄想不生,(如實)善知上下地(相),(如實)離心意意識(妄想),(若能如此成就則)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如實)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莊嚴),是名為(攝受如來之)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即是如實攝受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何謂攝受如實正法呢?其所指的即是:修行人若能夠如實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並且凡面對境界均能夠如實知見,通達人無我以及法無我的真實意義,遠離一切妄想分別,善加通達諸地之法相,遠離一切意識妄想心,如實具足攝受通達十無盡句,如實了知一切法相,修行人若能夠如此成就,即可蒙受諸佛如來的灌頂授記,此即謂之攝受如實正法。
(大慧!云何攝受(如來之)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莊嚴),是名為(攝受如來之)法。)
大慧!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實正法,皆是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的依歸。
真如實性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遠離一切見、遠離一切虛偽、遠離一切妄想、遠離一切性、遠離一切二邊等等。
(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即是如實攝受如來之法)。)
注解:
「大慧!云何攝受(如來之)法?」
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指的即是佛性。世尊所說的所有經典皆是以佛性作為依歸、作為核心。
因此修行人若能夠如實地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不斷地增長自己的菩提智慧,不斷地積功累德,若能夠如此修行,即謂之攝受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
佛性在境界中不可思議大功德力的「表現」,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無邊無量的種種「梵行」。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即謂之與佛性相應,唯有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才能夠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
「謂:善覺知自心現量,(如實)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如實)妄想不生,(如實)善知上下地(相),(如實)離心意意識(妄想),(若能如此成就則)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如實)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莊嚴),是名為(攝受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成就者所到達的境界。
那麼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達到成就者所到達的境界呢?唯有如實實踐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最終才能夠達到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然而何謂「如實實踐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呢?其所指的即是: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梵行,即謂之「如實實踐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任何的修行方法、修行次第皆不可以離開清淨的梵行,唯有不斷地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最終才能夠帶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其他的路可以到達彼岸。
「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即是如實攝受如來之法)。」
諸佛如來所說的如來正法,是建立在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兩邊的「真如實性」(佛性)之上。
真如實性遠離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等等。故曰「所謂(真如實性)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
因此若修行人能夠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實踐清淨的梵行),即謂之如實攝受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正法。
原本經文:「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若常若斷,非黠慧者。受無因論,則起常見;外因壞因緣非性,則起斷見。大慧!我不見生住滅故,說名為法。大慧!是名貪欲,及法。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執著於)若常若斷,(故一切外道)非黠慧者。(若)受無因論,則起(外道)常見;(若執著於)外因壞因緣非性(空見),則起(外道)斷見。大慧!我(所說之法)不見生住滅(等等有無兩邊)故,說名為(如來之)法。大慧!是名(外道)貪欲(之法),及(如來之)法(之差別)。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由於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根本是不正確的,因此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並不具備真正出世間的智慧。
(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執著於)若常若斷,(故一切外道)非黠慧者。)
大慧!外道若執著於一切法無因而生,而是藉由造物者隨心所欲所創造的,那麼即是屬於落入「常見」的外道。
外道若執著於一切法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最後終將回歸於毀壞,那麼即是屬於落入「斷見」的外道。
((若)受無因論,則起(外道)常見;(若執著於)外因壞因緣非性(空見),則起(外道)斷見。)
大慧!我所說之法遠離一切生住滅,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因此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正法,才是我所說之法。
(大慧!我(所說之法)不見生住滅(等等有無兩邊)故,說名為(如來之)法。)
大慧!以上就是我所說的外道貪欲之法,以及諸佛如來所建立的如來正法,你以及其他的菩薩摩訶薩應當勤加修學。
(大慧!是名(外道)貪欲(之法),及(如來之)法(之差別)。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注解:
「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執著於)若常若斷,(故一切外道)非黠慧者。」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因此諸外道並不具備出世間的真實智慧。
為什麼諸外道不具備出世間的真實智慧呢?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能夠了知通達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佛性)。
「(若)受無因論,則起(外道)常見;(若執著於)外因壞因緣非性(空見),則起(外道)斷見。」
有些外道執著地認為所有一切諸法皆是藉由萬能的「造物主」隨心所欲所創造的,而不需要任何的因緣就可以產生,這種的外道即是屬於落入「常見」的外道。
有些外道執著地認為所有一切諸法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最終將回歸於毀壞,這種的外道即是屬於落入「斷見」的外道。
為什麼一切諸外道不是落入常見就是落入斷見呢?這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
真如實性不生不滅、非斷非常、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但是愚癡的諸外道,那裏會知道這個道理呢?
「大慧!我(所說之法)不見生住滅(等等有無兩邊)故,說名為(如來之)法。」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之法遠離一切生住滅等等有無兩邊。
為什麼世尊所說之法可以遠離一切的生住滅呢?這是因為世尊所說之法皆是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的依歸,因此世尊所說之法不會落入有無兩邊的世俗之法。
「大慧!是名(外道)貪欲(之法),及(如來之)法(之差別)。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世尊希望所有一切的菩薩摩訶薩,皆能夠了解為何親近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只會更增加眾生的貪瞋癡、執著分別與妄想,以及希望一切的菩薩摩訶薩,皆能夠通達了知唯有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實踐清淨的梵行),才能夠真正帶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世間論, 外道虛妄說,
妄見作所作, 彼則無自宗。
惟我一自宗, 離於作所作,
為諸弟子說, 遠離諸世論。
心量不可見, 不觀察二心,
攝所攝非性, 斷常二俱離,
乃至心流轉, 是則為世論。
妄想不轉者, 是人見自心,
來者謂事生, 去者事不現。
明了知去來, 妄想不復生,
有常及無常, 所作無所作,
此世他世等, 斯皆世論通。」
「一切世間論, 外道虛妄說,
妄見作所作, 彼則無自宗。
惟我一自宗, 離於作所作,
為諸弟子說, 遠離諸世論。」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
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由於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諸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妄見作所作,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一切世間論,外道虛妄說,妄見作所作,彼則無自宗。)
修行人唯有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實踐清淨的梵行),才能夠遠離一切作所作妄想,遠離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並且帶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
(惟我一自宗,(真如實性)離於作所作,為諸弟子說,遠離諸世論。)
「心量不可見, 不觀察二心,
攝所攝非性, 斷常二俱離,
乃至心流轉, 是則為世論。
妄想不轉者, 是人見自心,
來者謂事生, 去者事不現。
明了知去來, 妄想不復生,
有常及無常, 所作無所作,
此世他世等, 斯皆世論通。」
「心量不可見,不觀察二心。」
經文中的「心量」並非是指我們眾生的意識妄想心,經文中的「心量」是指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真如之心」(真如實性)。
真如實性非可見非不可見、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非是生滅無常的世俗之法所可比擬的。故曰「心量(真如實性)不可見,不觀察(世俗生滅)二心。」
「攝所攝非性,斷常二俱離。」
經文中的「攝所攝非性」意思就是:非攝非所攝。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描述佛性。佛性非攝非所攝、非斷非常、遠離一切有無兩邊、遠離一切諸相。故曰「(真如實性)攝所攝非性,(真如實性)斷常二俱離。」
「乃至心流轉,是則為世論。」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造作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妄想的邪說邪見。
「妄想不轉者,是人見自心。」
經文中的「自心」並非是指我們眾生的意識妄想心,而是指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真如之心」(真如實性)。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修行人若能夠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那麼即可遠離一切的妄想分別,解脫而得大自在。
那麼我們眾生該如何才能夠真正地遠離一切的妄想分別呢?只有一個條件,而這個條件就是「因緣具足、功德圓滿」。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
「來者謂事生,去者事不現。」
經文中的「來者謂事生」意思就是: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經文中的「去者事不現」意思就是: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
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但其本自具足的體性卻是不生不滅的真如實性,而無有任何的差別。
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是一切世俗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所可比擬的。
「明了知去來,妄想不復生。」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若能夠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即可遠離一切的妄想分別,解脫而得大自在。
「有常及無常,所作無所作,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論通。」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的種種華麗虛偽善說,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不是落入常見,即是落入斷見,不是落入所作,即是落入非所作,不是落入此世,即是落入他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