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

藍海千尋
文章: 5503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求解

文章 藍海千尋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復次善男子!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二乘之人雖觀因緣,猶亦不得名為佛性。佛性雖常,以諸眾生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又未能渡十二因緣河,猶如兔馬。何以故?不見佛性故。善男子!是觀十二因緣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善男子!譬如胡瓜名為熱病。何以故?能為熱病作因緣故。十二因緣亦復如是。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爾。善男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以何義故甚深甚深?眾生業行不常不斷而得果報,雖念念滅而無所失,雖無作者而有作業,雖無受者而有果報,受者雖滅果不敗亡,無有慮知和合而有。一切眾生雖與十二因緣共行而不見知,不見知故無有終始,十住菩薩惟見其終不見其始,諸佛世尊見始見終。以是義故,諸佛了了得見佛性。善男子!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善男子!如蠶作繭,自生自死。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見佛性故,自造結業,流轉生死,猶如拍毬。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求解

文章 寂照世間 »

佛法有四悉檀

1.修世界悉檀,可得歡喜益
2.修為人悉檀,可得生善益
3.修對治悉檀,可得破惡益
這些是基礎

4.修第一義悉檀,可得入理益
這是進階

《大智度論.卷1》
復次,佛欲說第一義悉檀相故,說是《般若波羅蜜經》。
有四種悉檀:
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為人悉檀,三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
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無相違背。
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實,有以各各為人悉檀故實,有以對治悉檀故實,有以第一義悉檀故實。

有世界者,有法從因緣和合故有,無別性。譬如車,轅、軸、輻、輞等和合故有,無別車。人亦如是,五眾和合故有,無別人。

若無世界悉檀者,佛是實語人,云何言:「我以清淨天眼,見諸眾生隨善惡業死此生彼,受果報;善業者生天人中,惡業者墮三惡道」?

復次,經言:「一人出世,多人蒙慶,福樂饒益,佛世尊也。」
如《法句》中說:「神自能救神,他人安能救!神自行善智,是最能自救。」

如《瓶沙王迎經》中佛說:「凡人不聞法,凡人著於我。」
又《佛二夜經》中說:「佛初得道夜,至般涅槃夜,是二夜中間所說經教,一切皆實不顛倒。」

若實無人者,佛云何言:「我天眼見眾生」?是故當知有人者,世界悉檀,故非是第一義悉檀。

問曰:第一悉檀是真實,實故名第一,餘者不應實。
答曰:
不然!是四悉檀各各有實。
如:如、法性、實際,世界悉檀故無,第一義悉檀故有。

❶人等亦如是,世界悉檀故有,第一義悉檀故無。所以者何?
人五眾因緣有故,有是人等。譬如乳,色、香、味、觸因緣有故,有是乳;若乳實無,乳因緣亦應無。今乳因緣實有故,乳亦應有;非如一人第二頭.第三手,無因緣而有假名。如是等相,名為世界悉檀。

❷云何各各為人悉檀者?
觀人心行而為說法,於一事中,或聽、或不聽。
如經中所說:「雜報業故,雜生世間,得雜觸,雜受。」
更有《破群那經》中說:「無人得觸,無人得受。」

問曰:此二,經云何通?
答曰:
以有人疑後世,不信罪福,作不善行,墮斷滅見;欲斷彼疑,捨彼惡行,欲拔彼斷見,是故說雜生世間,雜觸雜受。是破群邪計有我有神,墮計常中。破群那問佛言:「大德!誰受?」若佛說:「某甲某甲受」,便墮計常中,其人我見倍復牢固,不可移轉,以是故不說有受者、觸者。如是等相,是名各各為人悉檀。

❸對治悉檀者,有法,對治則有,實性則無。
譬如重、熱、膩、酢、醎藥草飲食等,於風病中名為藥,於餘病非藥;
若輕、冷、甘、苦、澁藥草飲食等,於熱病名為藥,於餘病非藥;
若輕、辛、苦、澁、熱藥草飲食等,於冷病中名為藥,於餘病非藥。

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
不淨觀思惟,於貪欲病中,名為善對治法;於瞋恚病中,不名為善,非對治法。所以者何?觀身過失,名不淨觀;若瞋恚人觀過失者,則增益瞋恚火故。

思惟慈心,於瞋恚病中,名為善對治法;於貪欲病中,不名為善,非對治法。所以者何?慈心於眾生中求好事,觀功德;若貪欲人求好事,觀功德者,則增益貪欲故。

因緣觀法,於愚癡病中,名為善對治法;於貪欲、瞋恚病中,不名為善,非對治法。所以者何?先邪觀故生邪見,邪見即是愚癡。

問曰:如佛法中說十二因緣甚深,如說:「佛告阿難:『是因緣法甚深,難見難解,難覺難觀,細心巧慧人乃能解。』」愚癡人於淺近法,猶尚難解,何況甚深因緣?今云何言「愚癡人應觀因緣法」?

答曰:
愚癡人者,非謂如牛羊等愚癡;是人欲求實道,邪心觀故生種種邪見。如是愚癡人,當觀因緣,是名為善對治法。若行瞋恚、婬欲人,欲求樂、欲惱他,於此人中,非善非對治法;不淨、慈心思惟,是二人中,是善是對治法。何以故?是二觀能拔瞋恚、貪欲毒刺故。

復次,著常顛倒眾生,不知諸法相似相續有;如是人觀無常,是對治悉檀,非第一義。何以故?一切諸法自性空故。如說偈言:
 「無常見有常,是名為顛倒;空中無無常,何處見有常?」

問曰:一切有為法,皆無常相應,是第一義,云何言無常非實?所以者何。一切有為法,生、住、滅相,前生、次住、後滅故,云何言無常非實?
答曰:
有為法不應有三相。何以故?三相不實故。若諸法生、住、滅是有為相者,今「生」中亦應有三相,「生」是有為相故;如是一一處亦應有三相,是則無窮,住、滅亦如是。若諸生、住、滅各更無有生、住、滅者,不應名有為法。何以故?有為法相無故。以是故,諸法無常,非第一義。

復次。若一切實性無常,則無行業報。何以故?無常名生滅失故,譬如腐種子不生果。如是則無行業,無行業云何有果報?今一切賢聖法有果報,善智之人所可信受,不應言無。以是故,諸法非無常性。如是等無量因緣說,不得言諸法無常性。
一切有為法無常,苦、無我等亦如是。
如是等相,名為對治悉檀。


❹第一義悉檀者:
一切法性,一切論議語言,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別破散;
諸佛、辟支佛、阿羅漢所行真實法,不可破,不可散。上於三悉檀中所不通者,此中皆通。

問曰:云何通?
答曰:
所謂通者,離一切過失,不可變易,不可勝。何以故?除第一義悉檀,諸餘論議,諸餘悉檀,皆可破故。如《眾義經》中所說偈:

「各各自依見,戲論起諍競,若能知彼非,是為知正見。
 不肯受他法,是名愚癡人,作是論議者,真是愚癡人。
 若依自是見,而生諸戲論,若此是淨智,無非淨智者。」

此三偈中,佛說第一義悉檀相。

所謂世間眾生自依見,自依法,自依論議,而生諍競;戲論即諍競本,戲論依諸見生。如說偈言:
「有受法故有諸論,若無有受何所論?有受無受諸見等,是人於此悉已除。」

行者能如實知此者,於一切法、一切戲論,不受不著,不見是實,不共諍競,能知佛法甘露味。若不爾者,則謗法。

若不受他法,不知不取,是無智人。若爾者,應一切論議人皆無智。何以故?各各不相受法故。所謂有人自謂法第一義淨,餘人妄語不淨。

譬如世間治法,故治法者,刑罰殺戮,種種不淨,世間人信受行之,以為真淨;於餘出家善聖人中,是最為不淨。

外道出家人法,五熱中一腳立、拔髮等,尼犍子輩以為妙慧,餘人說此為癡法。如是等種種外道出家,白衣婆羅門法,各各自以為好,餘皆妄語。

是佛法中亦有犢子比丘說:「如四大和合有眼法,如是五眾和合有人法。」

《犢子阿毘曇》中說:「五眾不離人,人不離五眾,不可說五眾是人,離五眾是人,人是第五不可說法藏中所攝。」
((舊譯五陰為五眾:
五眾:五陰、五蘊))

說一切有道人輩言:「神人,一切種、一切時、一切法門中求不可得;譬如兔角龜毛常無。
復次十八界,十二入,五眾實有,而此中無人。」

更有佛法中方廣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

如是等一切論議師輩,自守其法,不受餘法,「此是實,餘者妄語。」若自受其法,自法供養,自法修行,他法不受、不供養為作過失。

若以是為清淨得第一義利者,則一切無非清淨。何以故?彼一切皆自愛法故。

問曰:若諸見皆有過失,第一義悉檀何者是?
答曰:
過一切語言道,心行處滅,遍無所依,不示諸法,諸法實相,無初、無中、無後,不盡、不壞。是名第一義悉檀。如摩訶衍義偈中說:

「語言盡竟,心行亦訖;不生不滅,法如涅槃。
 說諸行處,名世界法;說不行處,名第一義。
「一切實一切非實,及一切實亦非實,
 一切非實非不實,是名諸法之實相。」

如是等處處經中說第一義悉檀。是義甚深,難見難解;佛欲說是義故,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前三悉檀,是有次第的
但第四悉檀,是沒有次第的

所以,基礎很重要
沒打好基礎,你甚至連相信都不會有,更別說是了悟深義了。
藍海千尋
文章: 5503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求解

文章 藍海千尋 »

寂照貼文比本題還長很多。

請縮減之。
藍海千尋
文章: 5503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求解

文章 藍海千尋 »

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實,有以各各為人悉檀故實,有以對治悉檀故實,有以第一義悉檀故實。
這句話倒是可以小發揮:證明我之前對於真如無自性(真如以無性為性)的看法:

真如有自性是對登地菩薩說的。(第一義悉壇)

諸法有自性是世間人的認知。(世界悉壇)

諸法無自性是對三乘人說的
1.(修持己心)。(二乘各各悉壇)
2.(修持人法)。(權大乘對治悉壇)

真如無自性是針對十地說的。(入佛地)

諸佛以佛性為性,又眼見佛性名佛,十地見佛性不了了(大般涅槃經)
可以斷定:真如無自性是針對一切智智(諸佛)而言。

諸法有自性,故有眾生世界。

真如有自性,故無眾生世界(諸法無自性)。

真如無自性,故有佛地。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求解

文章 次草 »

大涅槃經有真如這名相嗎
要先了解這點
大涅槃經的法義可以跟其他經文那段相應
這樣要求證真如與佛性的關係
才會明顯化
藍海千尋
文章: 5503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求解

文章 藍海千尋 »

不入佛流的話來自孔孟,不意外!

大般涅槃經專為一闡提述說佛性真實義。

是為一闡提出地獄時得入諸地作準備。

若無此事,斷善根一闡提不能成佛,即無常樂我淨究竟涅槃佛可成。

孔孟無德,前因後果搞不清楚就要跟人家論佛法?

不能判教.....前路迢迢崎嶇,滿佈荊棘。
逍遙
文章: 603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求解

文章 逍遙 »

藍海千尋 寫: 週日 1月 15, 2023 11:33 am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復次善男子!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二乘之人雖觀因緣,猶亦不得名為佛性。佛性雖常,以諸眾生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又未能渡十二因緣河,猶如兔馬。何以故?不見佛性故。善男子!是觀十二因緣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善男子!譬如胡瓜名為熱病。何以故?能為熱病作因緣故。十二因緣亦復如是。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爾。善男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以何義故甚深甚深?眾生業行不常不斷而得果報,雖念念滅而無所失,雖無作者而有作業,雖無受者而有果報,受者雖滅果不敗亡,無有慮知和合而有。一切眾生雖與十二因緣共行而不見知,不見知故無有終始,十住菩薩惟見其終不見其始,諸佛世尊見始見終。以是義故,諸佛了了得見佛性。善男子!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善男子!如蠶作繭,自生自死。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見佛性故,自造結業,流轉生死,猶如拍毬。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請問藍兄想從這段經文問甚麼?
藍海千尋
文章: 5503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求解

文章 藍海千尋 »

求解經義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求解

文章 周善為 »

藍海千尋 寫: 週日 1月 15, 2023 1:18 pm 不入佛流的話來自孔孟,不意外!

大般涅槃經專為一闡提述說佛性真實義。

是為一闡提出地獄時得入諸地作準備。

若無此事,斷善根一闡提不能成佛,即無常樂我淨究竟涅槃佛可成。

孔孟無德,前因後果搞不清楚就要跟人家論佛法?

不能判教.....前路迢迢崎嶇,滿佈荊棘。
「孔孟無德,前因後果搞不清楚就要跟人家論佛法」?

您還不清楚,中國儒道二家思想,是銜接佛教法義的。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求解

文章 次草 »

他認為孔孟是約束人民自由的
跟他有所得的心抵觸
一個人連自己存著什麼心都無法自覺
只想無羈無束空談上位
這種好高騖遠,目中無人的習性
怎麼可能細心研讀佛經
只單純問大涅槃經有沒有真如的名相
就會讓他抓狂
因為又讓他無法回答
乾脆來個否定對方
用性情來討論佛法
再來個球員兼裁判
否定六祖龍樹等等等
使他時日
要否定佛陀也不是會令人意外之事
這樣誰能辯贏他
知否
哇哈哈
哇哈哈
哇哈哈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