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7, 2023 12:11 pm
周善為
《長阿含2遊行經》中,所言「廣經」者,即「方廣經亅、「大乘經」。這顯示了,阿難等人所結集的四阿含經,僅係佛陀四十九年所說諸法中之一部分,而非全部。

《長阿含2遊行經》中的「四大教法」,則更明白指出,佛陀一生所說之法,不可侷限為任一學人之所見所聞,包括阿難及其所誦出的四阿含經在內。

是否佛說,應於法義中證。凡是執謂佛陀一生唯說四阿含,執謂大乘諸經非佛所說者,皆為謗佛破法,牴觸《長阿含經》。渠等既不能見容於大乘經,又不能立足於四阿含,應知渠等實非佛教中人。

又,與此經相對應的,可資佐證的南傳經典為《長部16經》,除了將「四大教法」譯為「四大法教」,內容則完全一致。

《長阿含2遊行經》

爾時,世尊即詣講堂,就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當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證,成最正覺,謂:四念處、四意斷、四神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道。汝等宜當於此法中和同敬順,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我法中宜勤受學,共相熾然,共相娛樂。比丘當知:我於此法自身作證,布現於彼,謂:貫經、祇夜經、受記經、偈經、法句經、相應經、本緣經、天本經、廣經、未曾有經、證喻經、大教經,汝等當善受持,稱量分別,隨事修行,所以者何?如來不久,是後三月當般泥洹。(中略)

佛告諸比丘:「當與汝等說四大教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諸比丘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何謂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諸賢!我於彼村、彼城、彼國躬從佛聞,躬受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捨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捨。』此為第一大教法也。

「復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和合眾僧、多聞耆舊,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於彼眾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持此,莫為人說,當捐捨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者何?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捨。』此為第二大教法也。

「復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和合眾僧、多聞耆舊,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於彼眾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持此,莫為人說,當捐捨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者何?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捨。』此為第二大教法也。

「復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於一比丘所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法、依律,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捨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當勤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捨。』是為第四大教法也。」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7, 2023 2:45 pm
周善為
上述南傳《長部16經》中的四大法教,也被南傳單獨收入《增支部》,成為《增支部4集180經》,如下。

增支部4集180經/大法教經(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財富城的阿難塔廟。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說這個:
  「比丘們!我將為你們教導這四大法教,你們要聽它!你們要好好作意!我將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說這個:
「比丘們!而什麼是四大法教?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說這個:『學友們!我從世尊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走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這位比丘的惡把握的。』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比丘們!但這裡,比丘可能說這個:『學友們!我從世尊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走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這位比丘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一大法教。

  比丘們!又,這裡,比丘可能說這個:『有上座、有上首的僧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個僧團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走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個僧團的惡把握的。』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比丘們!但這裡,比丘可能說這個:『有上座、有上首的僧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個僧團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走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個僧團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二大法教。

  比丘們!又,這裡,比丘可能說這個:『眾多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本母的上座比丘們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些上座們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走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些上座們的惡把握的。』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比丘們!但這裡,比丘可能說這個:『眾多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本母的上座比丘們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些上座們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走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些上座們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三大法教。

比丘們!又,這裡,比丘可能說這個:『某位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本母的上座比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位上座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走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位上座的惡把握的。』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比丘們!但這裡,比丘可能說這個:『某位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本母的上座比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位上座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走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位上座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四大法教。

  比丘們!這些是四大法教。」[DN.16, 187-188段]

  故思品第三,其攝頌:
  「思、解析、拘絺羅,阿難、優波摩那為第五則,
   祈願、羅侯羅、泥沼池,涅槃、大法教。」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7, 2023 9:46 pm
周善為
「方廣的先驅亅,意即「大乘的先驅亅。

中阿含210經,以及相對應的南傳中部44經

莊春江阿含工作站所標註的關涉主題為:

方廣的先驅、問答集 (01/04/2023 10:57:20 更新)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發表於 : 週三 1月 18, 2023 9:50 am
周善為
「方廣的先驅亅,意即「大乘的先驅亅。

中阿含211經,以及相對應的南傳中部43經

莊春江阿含工作站所標註的關涉主題也是:

方廣的先驅、問答集 (01/16/2023 09:54:23 更新)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發表於 : 週三 1月 18, 2023 10:20 am
周善為
我不明白莊春江阿含工作站這樣做的用意。

若論四阿含中,佛陀未現身的經文品數,那就多不勝數了。為何獨獨將上開二品經文標詮為「方廣的先驅亅呢?

畢竟《長阿含2遊行經》這一品佛入滅前的最後經文中,已經明白宣告,除了四阿含,另有大乘經,所謂的「廣經」。

Re: 《長阿含2遊行經y一》「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發表於 : 週四 1月 19, 2023 9:20 am
周善為
《雜阿含20經》曰:「深經亦如是說。」

按:「如是說」者,如前《雜阿含19經》所說也。「深經」者,大乘經也,如《長阿含2遊行經》所說「廣經」也。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發表於 : 週四 1月 19, 2023 9:35 am
周善為
何謂「深經」?

《佛說法律三昧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遊於摩竭提國,與大比丘眾俱,及諸菩薩、四部弟子、天人、龍神一切大會。

佛告眾會:「有法律三昧,菩薩學者當以和順調其情性,深入微妙,不得輕慢。所以者何?未深入者,不識三學功德厚薄,或以放恣,失其本意。當知是輩有十二事,自墮大罪,終不可悔。何謂十二?有人學道,不得明師,見聞未廣而自貢高,欲求名字,謗菩薩法,以為不要,妄造譁說言我師說,既已自墮復墮他人。此如獼猴毒羹之喻,但欲害彼,不知還自殺。是一自燒。

「有人學菩薩法藏,得聞深經,未曾問師,不知義趣,自用隨意,及以輕慢成就菩薩。是二自燒。

「有人已學深經,中道更墮弟子學者,毀笑大道以為迂遠。是三自燒。

「有人學不深入,但欲依道全保其命,不解道理,專行謗訕深經大法。是四自燒。

「有人雖學,無有至意,但欲容身,虛飾自可,得經好語,與非其人,令到見者,諂意啤呲以為不然,聚踧偽骸,造謗長短,欲望其譽。是為五自燒。

「有人頑闇,嫉妬賢能,常懷毒心向講法者,不惟道德,但貪利養。是六自燒。

「有始入學,從明師得決,不念恩德,反有人工言:『我自知』,既不自解,亦不肯復從師問經,此無反復,罪不輕矣。是七自燒。

「若已發菩薩意,欲學佛經道,隨師不久,禮節未閑,聲聞師說,有權方便,未達其趣,妄飾虛辭,非法解之,復以微意瞻師所行,自用為是,遂失權慧,入魔羅網。是八自燒。

「學有畔棄。何謂畔棄?謂從明師得解權慧,見深入者,不數請問,中道懈怠,更懷毒心,念師所短,已墮非法,不自覺知,違道失智,謂之畔棄。是九自燒。

「有人以曉微妙權慧而更不敬,廢經輕罪,為枝掖說,於屏處言:『師無所知。我已從學,其說皆非。自今不當復與從事。』令無知者信用其言,斯已自飲毒,復飲他人毒。是十自燒。

「有人學道,從明師得深經。有信菩薩至心行者,欲從求學,斷絕不與,呼為不賢。有但聲聞,未曾見經,信戒未立,此人索經,為反與之,便以俗語比方解之,轉相教誑,令真道薄淡,自取大罪,復誤他人。是十一自燒。

「有人雖學,無有至信,不識真偽,不畏于罪,曲媚豪強,不解道者,隨毀佛法,誹比丘僧。此輩既自墮八難,復增成人罪。是十二自燒。

「犯此罪者,不可悔除。從三惡道出,則有所望。如是十二輩難可度脫。」

佛告阿難:「吾故說是法律三昧,汝為人說,當令了諦,護其意行,莫作小福如毫釐者,而犯大罪如須彌也。長失三寶,却就惡道,無窮竟者,但坐貪愛須臾之可,而致劇痛,斯難言也。」

佛說是時,莫不感愧,學者悉入第六道地。眾會皆起,同聲讚言:「佛為吾等及後學者開現大明,令得慧眼。」俱前稽首,願以頂受。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發表於 : 週四 1月 19, 2023 9:50 am
漫步的犀牛
學友,

為什麼是方廣的先驅?

首先,要先了解 ~ 原本的方廣,不是專指大乘經典,那是後期的演變。

原本的方廣,是一種記事的體裁,是一種針對各項議題,廣說、深入的樣式。

那為何說是 "方廣的先驅" 呢 ?

可能原因 : (以中阿含211經為例)

經典中,對於善根、識、識智關係、覺想思關係、五根問題、暖壽識問題、.....等等諸多議題(廣)深入探討。

這種體裁,就是方廣的樣式
論證1: 大毘婆沙論、126卷。

方廣云何?謂諸經中,廣說種種甚深法義,如五三經、梵網、幻網、五蘊、六處、大因緣等

論證2:阿毗達磨順正理論、44卷、辯業品4之12

言方廣者,謂以正理廣辯諸法,以一切法性相眾多,非廣言詞不能辯故(廣說義)。亦名廣破,由此廣言,能破極堅無智闇故。或名無比,由此廣言,理趣幽博,餘無比故。
這種涉及多項議題、又深入解說的體裁,出現於契經之中,

成為後面時期方廣體裁的範本

所以,才稱之為 : 方廣的先驅

===
小結:

因此,這裡出現的方廣,不是代表 佛陀還說了大乘經,

而是表示 : 這種經文體裁,成為後期方廣的經典的參照樣式!

===

這是犀牛的個人看法。

學友不妨參考比對。

平安如意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發表於 : 週四 1月 19, 2023 10:19 am
周善為
感謝犀牛大德回應,不過,《增壹阿含經》已有多品經文將大乘、方等、契經並舉,顯示大乘一詞並非佛教發展後期之用語,方等亦不等同契經。

《增壹阿含序品》

更有諸法宜分部,世尊所說各各異,
菩薩發意趣大乘,如來說此種種別。

彌勒稱善快哉說,發趣大乘意甚廣,
或有諸法斷結使,或有諸法成道果。

契經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經為三藏,
方等大乘義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

《增壹阿含19品8經》

善逝有此智,質直無瑕穢,
勇猛有所伏,求於大乘行。

《增壹阿含25品10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四種雲,云何為四?或有雲雷而不雨,或有雲雨而不雷,或有雲亦雨亦雷,或有雲亦不雨亦不雷,是謂四種雲。世間四種人而像雲,何等四人?或有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雨而不雷,或有比丘亦不雨亦不雷,或有比丘亦雨亦雷。
  彼云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聲誦習,所謂
契經、祇夜、受決、偈、本末、因緣、已說、生經、頌、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諸法善諷誦讀,不失其義,不廣與人說法,是謂:此人雷而不雨。

彼云何人雨而不雷?或比丘有顏色端政(正),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具知,修諸善法,無毫釐之失,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復不修行契經、本末、授決、偈、因緣、譬喻、生經、方等、未曾有法,然從他承受,亦不忘失,好與善知識相隨,亦好與他說法,是謂:此人雨而不雷。

  彼何等人亦不雨亦復不雷?或有一人顏色不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不具,不修諸善法,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讀},復不修行契經至方等,亦復不與他說法,是謂:此人亦不雨亦不雷。

復有何等人亦雨亦雷?或有一人顏色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亦悉具知,好喜學問,所受不失,亦好與他說法,勸進他人,令使承受,是謂:此人亦雷亦雨。

  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人。是故,比丘!當作是學。」

其他可查閲莊春江阿含工作站索引:

增壹阿含29品5/256經(1筆):
1)…生經、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諸有為法、無…
(詳細內容)

增壹阿含39品1/345經(1筆):
1)…廣演、方等、未曾有、廣普、授決、生經。若…
(詳細內容)

增壹阿含49品1/434經(2筆):
1)…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2)…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
(詳細內容)

增壹阿含50品8/451經(2筆):
1)…、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雖誦斯法,…2)…、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彼人誦此法…
(詳細內容)
-------------------------------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發表於 : 週四 1月 19, 2023 10:28 am
周善為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9:50 am 學友,

為什麼是方廣的先驅?

首先,要先了解 ~ 原本的方廣,不是專指大乘經典,那是後期的演變。

原本的方廣,是一種記事的體裁,是一種針對各項議題,廣說、深入的樣式。

那為何說是 "方廣的先驅" 呢 ?

可能原因 : (以中阿含211經為例)

經典中,對於善根、識、識智關係、覺想思關係、五根問題、暖壽識問題、.....等等諸多議題(廣)深入探討。

這種體裁,就是方廣的樣式
論證1: 大毘婆沙論、126卷。

方廣云何?謂諸經中,廣說種種甚深法義,如五三經、梵網、幻網、五蘊、六處、大因緣等

論證2:阿毗達磨順正理論、44卷、辯業品4之12

言方廣者,謂以正理廣辯諸法,以一切法性相眾多,非廣言詞不能辯故(廣說義)。亦名廣破,由此廣言,能破極堅無智闇故。或名無比,由此廣言,理趣幽博,餘無比故。
這種涉及多項議題、又深入解說的體裁,出現於契經之中,

成為後面時期方廣體裁的範本

所以,才稱之為 : 方廣的先驅

===
小結:

因此,這裡出現的方廣,不是代表 佛陀還說了大乘經,

而是表示 : 這種經文體裁,成為後期方廣的經典的參照樣式!

===

這是犀牛的個人看法。

學友不妨參考比對。

平安如意
感謝犀牛大德回應,不過,《增壹阿含經》已有多品經文將大乘、方等、契經並舉,顯示大乘一詞並非佛教發展後期之用語,方等亦不等同契經。

《增壹阿含序品》

更有諸法宜分部,世尊所說各各異,
菩薩發意趣大乘,如來說此種種別。

彌勒稱善快哉說,發趣大乘意甚廣,
或有諸法斷結使,或有諸法成道果。

契經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經為三藏,
方等大乘義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

《增壹阿含19品8經》

善逝有此智,質直無瑕穢,
勇猛有所伏,求於大乘行。

《增壹阿含25品10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四種雲,云何為四?或有雲雷而不雨,或有雲雨而不雷,或有雲亦雨亦雷,或有雲亦不雨亦不雷,是謂四種雲。世間四種人而像雲,何等四人?或有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雨而不雷,或有比丘亦不雨亦不雷,或有比丘亦雨亦雷。
  彼云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聲誦習,所謂
契經、祇夜、受決、偈、本末、因緣、已說、生經、頌、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諸法善諷誦讀,不失其義,不廣與人說法,是謂:此人雷而不雨。

彼云何人雨而不雷?或比丘有顏色端政(正),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具知,修諸善法,無毫釐之失,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復不修行契經、本末、授決、偈、因緣、譬喻、生經、方等、未曾有法,然從他承受,亦不忘失,好與善知識相隨,亦好與他說法,是謂:此人雨而不雷。

  彼何等人亦不雨亦復不雷?或有一人顏色不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不具,不修諸善法,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讀},復不修行契經至方等,亦復不與他說法,是謂:此人亦不雨亦不雷。

復有何等人亦雨亦雷?或有一人顏色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亦悉具知,好喜學問,所受不失,亦好與他說法,勸進他人,令使承受,是謂:此人亦雷亦雨。

  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人。是故,比丘!當作是學。」

其他可查閲莊春江阿含工作站索引:

增壹阿含29品5/256經(1筆):
1)…生經、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諸有為法、無…
(詳細內容)

增壹阿含39品1/345經(1筆):
1)…廣演、方等、未曾有、廣普、授決、生經。若…
(詳細內容)

增壹阿含49品1/434經(2筆):
1)…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2)…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
(詳細內容)

增壹阿含50品8/451經(2筆):
1)…、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雖誦斯法,…2)…、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彼人誦此法…
(詳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