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8 頁)

伊字三㸃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7, 2023 6:04 pm
周善為
《妙法蓮華經》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依據上述二項經文,妙吉祥大德宣稱:

「以上兩部大乘了義重要經典,不就是直接互相印證了嗎!?為何還有網友於此(究竟涅槃)的正確法義,一直想不開!?

大乘不動地菩薩摩訶薩證入究竟涅槃,即究竟寂滅,究竟一法不染,即是修佛證悟一真如心,即是真空不妙有,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果一切種智。經文開示的一清二楚,毫無疑義。

究竟涅槃如果不是不染一法之偏空,真空不妙有,那麼世尊怎會於經中苛責「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亅?如果沒次第,世尊這句「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作何解釋?」

然而上開《法華經》經文的意思其實是,此「諸比丘比丘尼」所得實係雖真未圓的偏空涅槃,並非「阿羅漢最後身」之「究竟涅槃」。何以故?因為渠等智慧未開,無從利益眾生,為眾生說法。所以者何?渠等尚未同時證得涅槃三德中的「般若德」,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僅證得「法身德」與「解脫德」也。如是得少為足,故說「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亅。

三德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名數)涅槃經所說大涅槃所具之三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體,以常住不滅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譯曰智慧,法相如實覺了者。三、解脫德,遠離一切之繫縛,而得大自在者。

此三者各有常樂我淨之四德,故名三德。而此三德,不一不異,不縱不橫,如伊字之三點,首羅之三目,稱為大涅槃之秘密藏。

涅槃經二曰:「我今當令一切眾生及以吾子四部之眾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復當安住是中入於涅槃,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魔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點,若別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

又,諸佛自利利他之三德:一、智德,破一切之無知而具無上菩提者。二、斷德,斷一切之煩惱而具無上涅槃者。此二者屬於自利。三、恩德,具大悲而救濟一切眾生者。是利他之德也。俱舍論之歸敬頌舉此三德以讚佛。

Re: 伊字三㸃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7, 2023 6:08 pm
周善為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伊字三點

悉曇字 (i,伊)字係由三點組成,此三點既非縱列,亦非橫列,乃呈三角形狀,故以譬喻物之不一不異、非前非後。據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所載,摩醯首羅面上之三目,其狀如伊字之三點。

同書並將伊字三點譬喻為涅槃之法身、般若、解脫等三德;因此三德具有相即不離之關係,由此三德而成涅槃實義,譬如伊字係由三點組成。

關於伊字之書體有多種。灌頂於大般涅槃經疏卷六,認為伊字有新舊之分,並以舊伊字譬喻別教教理之無法圓融,而以新伊字譬喻圓教之圓融相即之理。此種新伊(圓伊)又稱真伊。

此外,摩訶止觀卷三上等,則以伊字三點配於法身、般若、解脫(三德),實性、實智、方便(三菩提),或正因、了因、緣因(三佛性),或佛、法、僧(三寶),或苦、煩惱、業(三道)等諸種三法,並以新伊字來說明其彼此之關係。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八十、悉曇字記、大般涅槃經玄義卷上、大乘入道次第章、悉曇藏卷五〕 p2153

Re: 伊字三㸃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7, 2023 9:43 pm
次草
然而上開《法華經》經文的意思其實是,此「諸比丘比丘尼」所得實係雖真未圓的偏空涅槃,並非「阿羅漢最後身」之「究竟涅槃」。何以故?因為渠等智慧未開,無從利益眾生,為眾生說法。所以者何?渠等尚未同時證得涅槃三德中的「般若德」,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僅證得「法身德」與「解脫德」也。如是得少為足,故說「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亅。

==
如果是增上慢人
不可能證得法身與解脫德
三德中什麼都沒證的比丘比丘尼
所以才說自謂
至於會是已證滅盡定或未證
那就要請教高人了

Re: 伊字三㸃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7, 2023 9:57 pm
周善為
據「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

佛陀所否定的應是「最後身究竟涅槃」,

而不是渠等「已得阿羅漢」。

因為阿羅漢有九種,

其中有證得「究竟涅槃」者,

也有未證得「究竟涅槃」者。

Re: 伊字三㸃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7, 2023 10:30 pm
Viirya
就像 數學的 所以 符號
 ∴
萬法伊始處?

Re: 伊字三㸃

發表於 : 週二 1月 17, 2023 11:12 pm
逍遙
至於會是已證滅盡定或未證
================
就算已證滅盡定
滅盡定也不是涅槃
涅槃三德才是貼近真正的涅槃
而這涅槃三德--法身,般若,解脫
其實說的都是同一種東西
只是不同視角而已
--涅槃就是解脫就是法身(性)就是般若
而這三個裡面,就是沒有滅盡定

Re: 伊字三㸃

發表於 : 週三 1月 18, 2023 6:22 am
妙吉祥如意
心經這句(究竟涅槃),只要腦筋稍微清楚的,參考下面經文,再融會貫通,就一清二楚了!!

妙法蓮華經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般若經
所以者何?唯有如來智慧解脫究竟涅槃,更無餘乘而得度脫,以是義故名為如來。如來如實覺了如故,名為如來。

首楞嚴經
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此即究竟涅槃)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依如來智慧解脫,即是依止究竟涅槃修習涅槃智,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成就佛果,故曰善慧地)

以上佛經就是講,大乘從初地證真如根本智乃至七地菩薩,所修般若波羅密多,都是為了完成心解脫、究竟涅槃(即是圓滿一真如心),然後,第八不動地菩薩摩訶薩在圓滿真如空性智(一真如心)的證德下,(發起真如用)才能真正進入佛慧(涅槃智)的修習。
所以,我說佛法,很簡單,就是真如與法性而已。而大乘佛法就是強調修佛必須先證悟真如,乃至先修習復修習而完成究竟涅槃(真如空性)再以此真如空智於一切種子“境界”圓融妙有,得一切種智。


首楞嚴經
阿難,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以上就是修佛必須先完成心解脫,證悟(一真如心)的經證,古德云:一切皆是覺(真如),即此之謂也。

已經轉貼至少50次了!!可不懂的還是不懂!!!

Re: 伊字三㸃

發表於 : 週三 1月 18, 2023 6:30 am
妙吉祥如意
首楞嚴經
無為真如性淨明露。第六名現前地。
盡真如際。第七名遠行地。
一真如心。第八名不動地。……(此即究竟涅槃)
發真如用。第九名善慧地。……(下面舉證經文,依如來智慧解脫,即是依止究竟涅槃修習涅槃智,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成就佛果,故曰善慧地)

大般若經
所以者何?唯有如來智慧解脫究竟涅槃,更無餘乘而得度脫,以是義故名為如來。如來如實覺了如故,名為如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八不動地證究竟涅槃之前,所修習之般若,即屬法住智。(因為還未證解阿賴耶識,容有我執參雜,所修般若不純不廣不深,即是法住智)
第八不動地證究竟涅槃之後,所修習之般若,即屬涅槃智。(因為已經證解阿賴耶識,完成心解脫,轉依一真如心,發起真如大用,修習無功用行,即是涅槃智)

緣起初勝法門經
又阿羅漢,雖盡諸漏脫煩惱障,應知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如是無明,應知極遠隨逐有情,唯除諸佛餘皆隨縛。是名無明隨縛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對治殊勝?
世尊告曰:有二妙智對治無明。何等為二?
一.依他音,或不依止少分有量法界妙智;…(即是指法住智)
二.依他音,全分無量法界妙智。…(即是講涅槃智)

須深經,世尊云: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即是講這個法義!!

連大乘佛法最重要的心經,大白話開示的一清二楚,都敢毀經違逆!?

Re: 伊字三㸃

發表於 : 週三 1月 18, 2023 6:41 am
妙吉祥如意
妙法蓮華經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註解:
大乘妙法蓮華經:
再說舍利弗。像有些比丘比丘尼。自己認為已得阿羅漢果,已證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再立志求得佛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比丘比丘尼皆是增上慢人。
為什麼這樣認定呢?就是眼下增上慢退席比丘、比丘尼中,確實有人已得阿羅漢果,已證最後身究竟涅槃。若不信此大乘法華經言,(一切佛子應得一切種智,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法),此阿羅漢,縱使已證最後身究竟涅槃,亦是無有是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周大德,我這樣註解你滿不滿意,若是有意見,請你重新註解來聽聽!!

Re: 伊字三㸃

發表於 : 週三 1月 18, 2023 6:59 am
妙吉祥如意
以上多部大乘了義重要經典,不都是內容一致無有矛盾,直接互相印證了嗎!?為何周網友於此(究竟涅槃)的正確法義,還是一直想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