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6 頁)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發表於 : 週五 3月 17, 2023 3:31 pm
servants
各家祖師解釋都不太相同
想請教各位師兄會如何解這句?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發表於 : 週五 3月 17, 2023 4:19 pm
電火
<<楞嚴經>>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

"所"是生所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 是對生出的眾生說的
何以故?
知覺乃眾生

世尊在楞嚴經中說
遺此本明
要空拳指上生實解
(亮燈)
知覺乃眾生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發表於 : 週五 3月 17, 2023 4:33 pm
高報
這查經疏就有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search/ ... 8E&lang=zh
沙門觀𢖍述
佛言若無所明(此按滿慈之言)則無明覺(此番滿慈之意)有所非覺(有所明非真覺證無所明非妄覺)無所非明(此二句證成上二句無所明則無明覺之義)無明又非覺湛明性(上四句意𩔰有所明非真覺此二句破無所明亦非真覺)。

此佛本上性覺妙明明妙證此單明單妙皆妄非真此雖明與不明相形而非意在證滿慈所認之明為起妄之端也佛言下番富樓那之意有所下是辯明明與不明皆妄非真蓋因富樓那以無所明不得名真覺佛即就富樓那之言曰若果無所明則無明覺之妄豈不幸哉恐富樓那未明復以有所明證之曰有所明則有對待則非真覺是知無所明則非明覺矣上雖番富樓那無所明則無明覺意顯有所明非真覺恐謂有所明既非真覺無所明可謂真耶故復破之曰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湛明即妙明也是則明而不妙妙而不明俱違真矣上審明妄因[A9]已竟。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發表於 : 週五 3月 17, 2023 9:46 pm
恆不住
楞嚴經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白話淺譯
佛對富樓那問說:
你所謂的覺明,
是說:本性自明,明就是覺了?
(按: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明即是覺,真覺也)
還是說:覺本來就不明,須要再加明於覺,這樣叫做明覺?
(按:覺本自明,若再加明於覺上,妄覺也。頭上加頭)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淺譯
富樓那答:如果這個不加明於覺上,就叫做覺,
那麼就無[覺]所明了。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
淺譯
佛說:如果像你這樣,無[覺]所明就是無明覺,


有所非覺
淺譯:
那麼有[覺]所明時。明則非覺。
是因為你加明於覺。這個妄明,就不是性覺明妙之真覺。


無所非明,
淺譯:
無[覺]所明時。覺則非明。
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悟到覺體之本明,這個妄覺就不是性覺妙明了。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8, 2023 12:14 am
輕舟
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直譯這段話有難度。重點在探討富樓那對【佛性】的認識。
富樓那認為刻意照見感知是自心覺性,但這種屬於有意識的作為,是古人指常人錯認為自心的識神,這識神是眾緣生滅的,如有意識無意識、醒睡等差別時,於是世尊用上面那段話指出富樓那這個認知的矛盾。

本覺覺性作用是不間斷的,例如見性、七大性。就像化學作用,什麼遇上什麼就會產生什麼反應,這種作用性普遍存在。


—————————————————
【宣化上人的淺釋】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佛說:『你稱覺明時,究竟如何解說?汝以為性本自明稱名為覺,即本具靈明,不必加明,還是以為覺本不明,必須加明於覺上,才能叫做有明之覺。』
本具靈明為真明真覺,若必須加明,就變成妄明妄覺。如問阿難:心在何處?以何為心,皆欲逼出阿難生平所誤認的,然後才破之。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富樓那像阿難一樣迷惑,即答道:『若這覺體,不必加明而名為覺,則無所明。』意即必要在覺體加明,才是有明之覺。
這答語如阿難一樣。上文阿難答:『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草木』。阿難所執是六識妄心,富樓那所執是根本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佛言:『汝說不加明於覺,只可叫覺,要加明於覺,才叫明覺,這是錯的。因真覺本具妙明,故不必加明於覺。加明於覺,就如體外加明,而非本具的真明。則時有時無,不能常住。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二句是說,一有加,則覺明二義都失。若起心有所加明時,則非本明的真覺。若失憶無所加明時,則此覺又不是明覺了。真覺本具妙用,就好像摩尼寶珠一樣,亦即夜光珠,本具光明,不必加明而自明。有所加明,則非真覺,如電燈泡,必加開關掣,一開即明。但這明實非真明,而是電氣令它明。有開有明,無開就無明,不是常住真明。『無所加明,則非有明』:如電燈泡,開關掣不開時,就沒有明。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者,因加明於覺,則失覺明之義而墮無明。既無真明,就不是真覺之湛然妙明瞭。因妙明是常寂常照,而不是時有時無之妄明也。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自性本來就具明覺,不必假明以明之。但汝必定要加明於覺,才稱明覺,這必定加明之一念,即是妄念妄為,不當為而為,遂將妙明轉為無明,真覺變成妄覺了。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真覺不必加明,才叫明覺,因本具妙明,是不落所明的。現在要加明,而立出所覺,則轉妙明而成為能明之無明,將真覺而立所明之妄覺了。因加明之妄念,便生出妄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既然建立所明,就將妙明轉為無明。無明是業相,由業相就生出妄能,由無明力,轉本有智光,而生能見之妄見。業相為相分即所見,妄能為見分即能見。
這段文的大意是說:眾生本來是佛,為何成為眾生?眾生為何不成佛?毛病在何處?本來眾生與佛是無二無別,由佛性裏面化出眾生。佛有千百億萬化身,化身是從佛性化出,佛性是光明亦即性覺妙明。本覺是眾生天然本具之覺性,亦即佛光。由佛光化出眾生,可略喻照像一樣,照像亦能拍出種種相貌。本覺亦如鏡,從鏡裏現出之像,即一念無明,而生眾生。覺的本性原是明,現要加明始名覺,則這一念無明便生出種種妄能妄相,起惑造業而不能成佛。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此即一念無明生三細,三種最微細惑,不容易覺察。
『無同異中』:上文說『所既妄立,生汝妄能』,這個所字就是無明亦即業相。第一種微細惑,以最初一念無明妄動,將整個如來藏真空,變成晦昧空境。空是同相,界是異相。即是說,在還沒有空之同相和界之異相的時候。
『熾然成異』:因妄能是轉相見分(即第二細惑),既有見分而諸法未成,無有所見,就以業相為所見。但業相只是一晦昧之空,無一物可見。而見分定欲見之,見之既久就出現境界相第三細惑,即空晦暗中,結暗為四大之色。這和瞪久發勞而見空華一樣。熾:即火光熾盛貌,如在黑暗中,火光熾盛顯現,境界相即異相。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8, 2023 10:41 am
寂照世間
servants 寫: 週五 3月 17, 2023 3:31 pm 各家祖師解釋都不太相同
想請教各位師兄會如何解這句?
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如夢見生死,覺悟即解脫。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這一句並不容易

見精、見性,是楞嚴經的重點
而所見的有無,色空,是與動靜相對的
所見是色空,所聞是動靜;因此,能見是見精、見性、本性,第二月、第一月..
所聞是動靜,能聞是聞精、聞性、本性,第二月、第一月..

因此,在夢中的夢幻泡影的地球世間,在夢境中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是所見、所聞,皆不是能見、能聞,
這就是有所見,即非見精、見性(覺)
有所聞的動塵、靜塵,即非能聞的見精、見性、本性。

而如果沒有動塵、靜塵,聞精、聞性,又如何作用呢?又要聞什麼呢?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8, 2023 11:29 am
寂照世間
所聞的聲有,是動塵
所見的聲無,是靜塵

有所聞的動塵靜塵,非覺((非聞精、聞性))
無所聞的動塵靜塵,非明
((如果沒有動塵靜塵,就不能明,
光有第二月的聞精、聞性,而沒有動塵靜塵,那麼聞精就無所聞、無所明))

楞嚴經蠻深的,不好懂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8, 2023 6:55 pm
高報
寂照世間 寫: 週五 4月 29, 2022 10:46 pm 第二月、第一月皆不生滅。
難怪你一直將陽焰電光夢幻泡影當成不生滅真實,還說是5樓法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一切諸名,皆假施設。佛未出前,世諦幻法,無名無義亦無體相;無三界名、善惡果報六趣名字;諸佛出現,為有情故,說於三界、六趣、染淨無量名字。如是一切如呼聲響,諸法相續念念不住,剎那剎那非一非異,速起速滅非斷非常,諸有為法如陽焰故,諸法相待,所謂色界、眼界、眼識界,乃至法界、意界、意識界,猶如電光不定相待,有無一異,如第二月,諸法緣成;蘊、處、界法如水上泡,諸法因成。一切有情,俱時因果、異時因果,三世善惡如空中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點常識也知


《金光明最勝王經》
不實之法。是從緣生。
真實之法。不從緣起。如來法身。體是真實。名為涅槃。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8, 2023 9:21 pm
寂照世間
【《楞嚴經》卷1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詶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
1.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2.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識精,就是佛說的第二月,在這裏,佛為何歸為菩提涅槃元清淨體?
佛為何把第二月,歸類到菩提涅槃元清淨體的第一月?

識精為第二月,元明為第一月。
楞嚴經沒那麼容易

色身識心,歸類為第三月
而見精、聞嗅嘗覺知等六識精,是為第二月
而本性、真如、佛性、本體為第一月

佛為何在這裏,把第二月第一月,同歸類為第一月?
佛為何在這裏,把識精、元明,同歸類為不生滅的真如、佛性..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8, 2023 9:35 pm
高報
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