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發表於 : 週四 9月 26, 2024 7:14 pm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人民能堅持高尚的仁義道德禮數操守,對於違法亂紀的行為會從內心感到羞恥,自然不會做出敗德亂行勾當(恥而且格)
若沒有道德禮數操守,對違法亂紀的敗德行為就不會感到羞恥,只會處心積慮的游走法律灰色地帶,鑽法律漏洞企圖免刑免責(免而無恥)
試看當今教育結果,博士,碩士滿街跑,律師,會計師,司法人員,高階公務人員,市長,立法委員智慧犯罪一大堆,不就是這個樣子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這是文天祥正氣歌裏的一句話
讀聖賢書,目的當然是依教奉行,效法先哲,希聖希賢
但也不是每一個讀賢書的都能做到希聖希賢
而沒讀聖賢書的,郤有少數人所言所行,能暗合道妙,效法先哲行止
如論語: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古人大都有讀過賢書,為什麼無法身体力行呢?
答案是物欲的引誘太大了
財色名食睡,對人類的考驗,不盡相同;越是位高權重的人,所要面對引誘也越強大,造作惡業的機會相對增加:而一般平民,無權無勢,接受考驗的機會就不大,反而能夠安分守己;來生在六道輪迴中,受報當然也有不同了,真是高處不勝寒,何似在人間了
人生真是有幸有不幸,老子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有段話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於此,五物在傍:一如乾草,纔觸即燃者也。其二如木,噓之則燃者也。其三如鐵,不可得燃者也,然而猶可鎔也。其四如水,不惟不燃,反能滅火者也,然而隔之釜甕,猶可沸也。其五如空,然後任其燔灼,體恆自如,亦不須滅,行將自滅也。初一凡夫,中屬修學,漸次最後,方名諸如來大聖人也。
人民能堅持高尚的仁義道德禮數操守,對於違法亂紀的行為會從內心感到羞恥,自然不會做出敗德亂行勾當(恥而且格)
若沒有道德禮數操守,對違法亂紀的敗德行為就不會感到羞恥,只會處心積慮的游走法律灰色地帶,鑽法律漏洞企圖免刑免責(免而無恥)
試看當今教育結果,博士,碩士滿街跑,律師,會計師,司法人員,高階公務人員,市長,立法委員智慧犯罪一大堆,不就是這個樣子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這是文天祥正氣歌裏的一句話
讀聖賢書,目的當然是依教奉行,效法先哲,希聖希賢
但也不是每一個讀賢書的都能做到希聖希賢
而沒讀聖賢書的,郤有少數人所言所行,能暗合道妙,效法先哲行止
如論語: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古人大都有讀過賢書,為什麼無法身体力行呢?
答案是物欲的引誘太大了
財色名食睡,對人類的考驗,不盡相同;越是位高權重的人,所要面對引誘也越強大,造作惡業的機會相對增加:而一般平民,無權無勢,接受考驗的機會就不大,反而能夠安分守己;來生在六道輪迴中,受報當然也有不同了,真是高處不勝寒,何似在人間了
人生真是有幸有不幸,老子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有段話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於此,五物在傍:一如乾草,纔觸即燃者也。其二如木,噓之則燃者也。其三如鐵,不可得燃者也,然而猶可鎔也。其四如水,不惟不燃,反能滅火者也,然而隔之釜甕,猶可沸也。其五如空,然後任其燔灼,體恆自如,亦不須滅,行將自滅也。初一凡夫,中屬修學,漸次最後,方名諸如來大聖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