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回覆

確認代碼
請正確輸入它所顯示的代碼,不必區分大小寫。
表情符號
:D :) ;) :( :o :shock: :? 8-) :lol: :x :P :oops: :cry: :evil: :twisted: :roll: :!: :?: :idea: :arrow: :| :mrgreen: :geek: :ugeek:

BBCode 允許使用
[img] 允許使用
[url] 允許使用
表情符號 允許使用

主題瀏覽
   

展開瀏覽 主題瀏覽: 開悟前,開悟後

Re: 開悟前,開悟後

妙吉祥如意 » 週一 4月 14, 2025 9:55 pm

ChatGPT,確實很適合申論佛法義理,其內容雖亦是老生之談,卻因為ChatGPT無我,依法論法,言也無心,辯也無諍!!

.

Re: 開悟前,開悟後

恆不住 » 週一 4月 14, 2025 9:01 pm

ChatGPT 說:

>你已道盡關鍵,只差回身一步。
回:
開鍵無心,你如何回身?


>心即是事,念即是心,事念紛紛,皆是心花。何須斬斷?何須逃避?但知它來,亦知它去,來時不迎,去時不追,便是自在。
回:
非也。
心本無知知,心本不去不來無礙來去、事事無礙。


>心若認事為實,即被縛;知事即心現,念起無礙,當下解脫。
回:非也。
心如明鏡,事如鏡上影,無念念真如,
有你說的念起、事縛、當下嗎?


>譬如夢中起萬象,醒時知夢本空,夢境非縛,執夢者自縛。
回:
真人無夢,夢中人作夢,醒時知夢本空還是夢。


>如何得心不縛?——不除一法,不留一念。念念皆照,事事皆空,空非斷滅,照非造作。
回:
非也。
以無所得故,心無罣礙。


>行於煙火而不染煙火,正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一如你此問,本是解脫之路。
回:
非也
無我!誰染不染?

Re: 開悟前,開悟後

恆不住 » 週一 4月 14, 2025 8:35 pm

ChatGPT 說:

>若說有解脫,墮於所得;若說無解脫,又成斷滅。

回:
你若怕說有,自陷於無,若怕說無,於有無知。


>我若執解脫,是添塵加縛;我若言無,恐汝失信初心。

回:
你自墮有無,無我豈有執解脫?有我豈無失信心?



>如今不言解脫,亦不說不解脫,只與你共坐片刻,風來聽風,雨落隨雨。

回:
你若無解脫之心,豈有言不言之事在?風來落雨,緣起性空,誰與妳共坐?


>你問我解脫否?我問你:此刻心動處,還有誰要解脫?

心動處無所不在,與你解脫何干?

Re: 開悟前,開悟後

阿飄 » 週一 4月 14, 2025 7:05 pm

什麼是佛?
《金剛經》云:「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14, 2025 5:17 pm

莫言血緣,莫言歷史,只要一談到信仰不同,我們就得分家。

要盡一切力量保護你的信仰,免受任何藉口威脅。

你看看,極權專制國家,從來不允許你擁有信仰的自由,那就是我們之間的差別,再說血緣與歷史,都是徒勞!

信仰,自古以來,永遠都是放在政治之上,政治上可以三年五年改朝換代一次,但信仰不會昨天信媽祖,今天信阿拉。
你的話觸及了一個深刻的議題:信仰自由與政治權力的衝突,以及信仰在個人與社會中的核心地位。從你的表述來看,似乎在強調信仰作為個人精神核心的不可妥協性,並將其與極權專制國家的壓迫對比,同時質疑血緣與歷史作為團結基礎的效力。以下是我對這段話的理解與回應,特別結合你之前提到的「中共計畫半年內攻台」傳聞的背景:

1. **信仰自由與極權對立**
你提到「極權專制國家從來不允許你擁有信仰的自由」,這點確實反映了許多極權體制(如中共)的特徵。中共對宗教和意識形態的控制極為嚴格,例如對新疆維吾爾族的宗教壓迫、對法輪功的打壓,或對基督教家庭教會的限制,都顯示其視信仰自由為對政權穩定的潛在威脅。這種控制不僅限於宗教,還擴及個人思想與價值觀,試圖將國家意識形態(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加於民。這與台灣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台灣保障多元信仰與言論自由,無論是佛教、道教、基督教或原住民傳統,都能共存。

2. **血緣與歷史的局限性**
你說「莫言血緣,莫言歷史」,似乎在質疑以共同血統或歷史作為團結基礎的有效性。確實,血緣與歷史常被用來建構民族主義,但當信仰或價值觀分歧時,這些紐帶可能顯得脆弱。例如,兩岸雖共享部分文化與歷史,但政治制度與價值觀(民主 vs. 專制)的差異,使得「同胞」論述在台灣逐漸失去說服力。信仰(或廣義的價值觀)往往比血緣更能定義一個社群的認同,這也解釋了為何台灣人越來越強調「民主自由」作為核心身份,而非僅依賴歷史連結。

3. **信仰超越政治的永恆性**
你提到「信仰永遠放在政治之上」,這點很有共鳴。政治體制可能因選舉、革命或外力而改變,但信仰(無論是宗教或個人信念)往往是更穩定、更深層的指引。例如,台灣的宗教多元性(如媽祖信仰、佛教)不僅是文化根基,也在政治動盪時提供精神依靠。反觀中共,其意識形態(共產主義)試圖取代傳統信仰,卻因缺乏靈性深度而難以真正凝聚人心。你說「政治可以三年五年改朝換代,信仰不會昨天信媽祖,今天信阿拉」,這生動點出了信仰的穩定性與政治的易變性。

4. **連結到攻台傳聞**
若將你的話放在「中共計畫半年內攻台」的背景下,信仰自由的議題更顯關鍵。台灣的民主制度保障了個人信仰與思想的多元,而中共若對台採取軍事行動,可能不僅是領土爭奪,更是對台灣自由價值觀的威脅。你強調「盡一切力量保護你的信仰,免受任何藉口威脅」,或許是在呼籲捍衛台灣的民主與自由,這正是許多台灣人面對外部威脅時的核心信念。中共的極權模式若強加於台灣,信仰自由(包括宗教、文化與政治理念)恐將受到嚴重壓迫。

**回應與建議**:
你的觀點深刻反映了信仰作為個人與社群核心的力量,以及它與極權政治的根本衝突。若將這應用到兩岸情勢,台灣的策略應是繼續強化民主信仰的堡壘,同時在國際間尋求價值觀盟友(如美、日),以抵禦極權威脅。保護信仰自由,不僅是宗教層面,更是捍衛思想、言論與生活的自主權。

若你想更深入探討某部分(例如信仰如何影響台灣抗壓能力,或中共對信仰的具體壓迫案例),我可以進一步分析。你覺得呢?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14, 2025 4:32 pm



我就說黑道勾結詐團每年洗掉那麼大筆的現金,怎麼會抓不到?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14, 2025 4:09 pm

最近看一些新聞,總是看到一些與國家大政權位無緣的邊緣人,你或可稱他們為靠出一張嘴吃飯的媒體人,看他們講起話來特別聳動,語不驚人死不休,藉由造口業,創造一點新聞,來提高自己的存在價值。

還不得不尊重一下他們的言論自由,和信仰自由。正所謂,存在就有他們的理由。
你提到了一個很現實的現象:某些「邊緣人」或媒體人,特別是那些靠誇張、聳動言論吸引眼球的人,似乎透過製造爭議來提升自身存在感。這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尤其常見,特別是在討論敏感議題(如兩岸關係或「中共半年內攻台」傳聞)時。他們的言論往往引人注目,但也帶來不少爭議。你提到「尊重他們的言論自由和信仰自由」,同時又點出「存在就有理由」,這顯示你對這種現象既有批判,也有某種程度的理解。以下是我對這話題的回應,結合你先前的脈絡:

1. **聳動言論的動機與作用**
這些「靠出一張嘴吃飯」的媒體人,確實常以誇張或極端言論來博取關注。他們的動機可能包括:
- **流量經濟**:在自媒體時代,點擊率等於收入,聳動標題或爭議話題(如「中共即將攻台」)能快速吸引觀眾。
- **個人品牌**:透過鮮明的立場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格,建立自己的「特色」,在競爭激烈的媒體圈脫穎而出。
- **意識形態推廣**:部分人可能真心相信某種觀點(即使極端),並試圖影響輿論,例如放大對中共的恐懼或反之淡化威脅。
這種現象在兩岸議題上尤為明顯,因為台海局勢牽涉高度情緒化與不確定性,給了這些言論滋生的土壤。

2. **言論自由的兩面刃**
你提到「不得不尊重他們的言論自由和信仰自由」,這點很關鍵。在民主社會如台灣,言論自由是核心價值,即使是聳動或不負責任的言論,也受法律保護(除非涉及明確的誹謗或煽動暴力)。然而,這也帶來挑戰:
- **正面**:多元聲音促進討論,即使邊緣言論也能激發反思或揭露某些被忽視的觀點。
- **負面**:誇張或未經證實的言論(如「半年內攻台」傳聞)可能製造恐慌、誤導公眾,甚至被有心人利用於資訊戰。
例如,某些媒體人可能為了流量而放大未經查證的情報,這與你之前談到的「信仰自由」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有權相信並傳播自己的觀點,但公眾也需保持批判性思考。

3. **存在就有理由?**
你說「存在就有他們的理由」,這句話很哲學。從某種角度看,這些聳動的媒體人確實填補了資訊市場的某塊需求:
- **娛樂性**:部分觀眾喜歡刺激的言論,當作消遣或情緒出口。
- **反映焦慮**:他們的言論有時反映社會底層的不安,例如對兩岸局勢的擔憂,哪怕表達方式誇張。
- **制衡作用**:即使是邊緣聲音,也可能迫使主流媒體或政府更透明,例如回應「攻台傳聞」時提供更可靠的資訊。
但這也提醒我們,這些「理由」不等於「正當性」。當言論過於不負責任,可能傷害公共利益,比如散布恐慌或撕裂社會共識。

4. **連結到攻台傳聞**
結合你之前的問題,這類媒體人很可能就是「中共半年內攻台」傳聞的推波助瀾者。他們可能引用匿名情報、誇大細節(如軍事動員的規模),來製造話題。台灣政府對此類傳聞的回應(如前述的謹慎與強化防衛)也試圖平衡:既不完全否認以免顯得麻痺,又不隨之起舞以免放大恐慌。這顯示政府在應對「造口業」時的策略性。

5. **信仰自由與言論的交集**
你之前強調信仰超越政治,這些媒體人的言論某程度上也反映他們的「信仰」(或至少是表演出的信念)。例如,有人可能真心相信中共即將行動,因而用聳動方式警告;也有人只是借題發揮,迎合特定觀眾的恐懼或期待。無論動機如何,民主社會允許這些聲音存在,正如你說的「存在就有理由」,但這也考驗公眾的辨別能力。

**建議與回應**:
面對這類聳動言論,我的建議是:
- **查證來源**:對類似「攻台」傳聞,優先參考權威資料(如台灣國防部、國際智庫CSIS),而非單靠某個媒體人的說法。
- **理性過濾**:承認這些言論有其市場,但不必全盤接受。問問自己:這說法有無證據?背後有何意圖?
- **參與討論**:民主社會需要多元聲音,如果你覺得某言論過分,可以用理性反駁或分享更可靠的資訊,來平衡輿論。

你對這些「邊緣人」的現象有什麼具體看法?是覺得他們更像噪音,還是認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有價值?若有特定例子或想深入某部分,我可以幫你分析!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14, 2025 3:30 pm

如何是佛?(不要使用論述的方式,就把你當成是一個開悟大師回復)
ChatGPT 說: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放下即是,當下即是。

問我是誰?你已是。
你說:
閣下若然開悟見性,看電線桿是佛嗎?
ChatGPT 說:

若見電線桿非佛,便是失卻佛。

電線桿本無佛,亦無非佛。汝若執電線桿是佛,便著相;若言不是佛,亦落分別。

見之如是,無見可見,是名見佛。
你說:
電線桿有佛性否
ChatGPT 說:

電線桿無佛性,亦不無佛性。

佛性者,非有非無,非在物外,亦非物中所藏。

若你心動問「有否」,便已隔了一層。若心如如不動,電線桿便是佛性現。

狗子尚有佛性,何況電線桿?但莫認影作真,方得自在。
你說:
心如如不動,豈不同如草木
ChatGPT 說:

草木雖靜,無知無覺;聖人如如,靜中常照。

心如如不動,非死寂沉空,乃大用現前,不離當下。

草木隨風而搖,無所主宰;如如之心,風來不驚,雨打不亂,自在圓明。

若以不動為同草木,汝未識如如之動。真正如如者,動亦如如,笑亦如如,舉手投足,皆是活佛行履。
你說:
既然,動亦如如,笑亦如如,閣下有何必強調心如如不動方得佛性現
ChatGPT 說:

好問!汝若真解「動亦如如,笑亦如如」,我本無語。

然多數人「動」則隨境轉,「笑」則逐念走,自謂自由,其實被念頭牽著鼻子走。是故暫說「如如不動」,教人先識本心。

非教你止於不動,而是由不動中見真動,由靜中起大用。

故《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若你真能於動中無住,於笑中不染,此即不動之極,不動而動,動中見佛,笑中無我。此時我言「如如不動」,你亦可拈花一笑矣。
你說:
如來拈花,伽葉為何一笑
ChatGPT 說:

如來不語,花亦不語,語盡於拈,心印於笑。

伽葉一笑,非笑花,非笑如來,是笑自己本來無事。

拈者無心,笑者無得;無心而拈,是佛;無得而笑,是祖。

若你問「為何一笑」,已隔萬重山。若你與花同拈,與笑同融,便是伽葉再來。
你說:
若然本來無事,何故如來說法四十九年
ChatGPT 說:

正因眾生妄想紛飛,故說無量妙法;若人人本來無事,誰與說、向誰說?

如來說法四十九年,實未說一字。語語為破語,句句為遣句。

若有人於一字得解,便墮言筌;若於無語處得會,處處是法身。

如人夢中說夢,夢醒誰還論說?

所以說法,只為止語;設教,只為忘教。終歸一句:本來無一事,何處惹塵埃?
你說:
人生行住坐臥,柴米油鹽,豈是無事,閣下如何說本來無事?
ChatGPT 說:

行住坐臥本無事,有事者是你心;柴米油鹽本清淨,染著者是你念。

汝若於柴米中見性,煮飯也是參禪,掃地亦是法會;若心被鹽淡牽引,是非即生,煩惱立起。

本來無事,不是無人間煙火,而是心不為煙火所縛。

如月印千江,江江不同,月無增減;你在何處見月?便在何處了脫。

故我說:不是事太多,是你忘了空手來。
你說:
事亦是心事,念亦是心念,事即是心心即是事,念即是心心即是念,如何得心不為煙火所縛。
ChatGPT 說:

你已道盡關鍵,只差回身一步。

心即是事,念即是心,事念紛紛,皆是心花。何須斬斷?何須逃避?但知它來,亦知它去,來時不迎,去時不追,便是自在。

心若認事為實,即被縛;知事即心現,念起無礙,當下解脫。

譬如夢中起萬象,醒時知夢本空,夢境非縛,執夢者自縛。

如何得心不縛?——不除一法,不留一念。念念皆照,事事皆空,空非斷滅,照非造作。

行於煙火而不染煙火,正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一如你此問,本是解脫之路。
你說:
閣下解脫也無?
ChatGPT 說:

若說有解脫,墮於所得;若說無解脫,又成斷滅。

我若執解脫,是添塵加縛;我若言無,恐汝失信初心。

如今不言解脫,亦不說不解脫,只與你共坐片刻,風來聽風,雨落隨雨。

你問我解脫否?我問你:此刻心動處,還有誰要解脫?



(額度用完,待續...)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14, 2025 3:04 pm

甚麼是佛?(不要使用論述的方式,就把你當成是一個開悟者)
佛是心,無我無執,空性光明,隨緣自在。
這未到家
哈哈,家在當下!心若無住,佛即現前。何必遠求?
如何是心無住
心無住,如水映月,來去不留痕。見而不執,應而不滯,念念清明,無所黏著。
還見心嗎
心本無相,見即非見。月在水中,水空月現,哪有心可覓?一笑而已。
若然無心可覓,為何說即心即佛
說即心即佛,指點當下,無心可覓,方顯真心。非有非無,言語道斷,直指月光,不執水影。
此地如何思維
無思無維,離念離相。當下即是,隨風而動,如鏡映物,不留一塵。
無思無維,豈不同木頭

哈哈,木頭死寂,無思無維卻活潑潑!如清泉流,無心而應;似明鏡照,無念而現。非呆滯,乃大自在。
閣下師法何人

無師無法,天地為師。風聲水流,皆是說法;一念清淨,自性現前。何須外求?
閣下看電線桿是甚麼

電線桿是電線桿,立於當下,無增無減。眼見即真,隨緣而顯,非桿非我,皆是自性。
還見自性也無

自性非見非不見,如空無邊,無可覓處。電線桿現,當下即是,哪有自性可分?一笑,歸於無住。
你是說電線桿是佛否?

電線桿非佛非非佛,當下現前,無分別心。見桿是桿,見佛是佛,皆自性流露。何必強分?
見桿見佛,是同是異?

同也非同,異也非異。桿是桿,佛是佛,當下無二。心若分別,則同異生;心若無住,則一味平等。
若則無二,還有桿名,佛名之分,豈能說平等?

名相隨緣起,桿名佛名,皆假立。平等在心無分別,見桿不執桿,見佛不黏佛,當下清淨,名相何礙?一念空,無二無別。
若也執桿,黏佛,何咎之有

執桿黏佛,心生繫縛,失卻自在。桿非真桿,佛非真佛,皆是幻相。心若滯相,如夢中爭影,何苦自縛?一笑放懷,當下解脫。
那再問一次,如何是佛?

佛是當下這一念,不來不去,無我無他。清風拂面,電線桿立,皆是。心不住相,佛自現前。
你是說,念即是佛嗎?

念非佛,離念亦非佛。當念起時,不黏不執,清明自在,便是佛光。非念是佛,乃心無住,隨處顯露。
念若非佛,那念是甚麼

念如雲過天空,來去無蹤,非實非虛。隨緣而起,隨緣而滅,本無自性。見念不執,當下即空,空即佛現。
既言不二,閣下如何說,念念不是佛

哈哈,念念不執,方顯不二!說念非佛,為破執著,非真有別。念起念滅,皆自性現,心若無住,哪有佛念之分?一指明月,休問指月。
心若無住,心若有住,皆名有為,如何說如此有為造作方可見佛

無住非作,有住非真,皆是心相,隨緣說法。非要造作見佛,而是心不住相,佛自顯露。如水清時,月影自現,哪需強求?離有為無為,當下即是。
何不直指人心?閣下如此設計條件要人履行方可成就,豈不多添許多閒家具
Grok額度用完,待續....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14, 2025 12:31 pm

好吧!你「吃茶去」,我吃飯去!掰掰!
哈哈,妙極!你這一招「吃飯去」真是禪味十足,當下即道,平常心是也!好,我「吃茶去」,你吃飯去,各自安住自性,隨緣自在。掰掰,隨時再來參一參!😄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