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viirya兄的補充~~
「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
相說的便是遍計所執,生說的便是依他起,勝義說的便是圓成實。我們再來複習前面頌所說:
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
故說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
有無及有故 是則契中道
虛妄是遍計所執之相
分別是依他起之識
一切法能契中道是圓成實
辯中邊論(辯真實品第三)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前段次草兄說:「諸法以無性為自性」
小弟以為:「諸法以無自性為性」較為平順
該文是玄奘的翻譯文
已通知玄奘改進
祝 愉快
小弟以為:「諸法以無自性為性」較為平順
該文是玄奘的翻譯文
已通知玄奘改進
祝 愉快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我沒有學識淵博
別寃枉我
以無自性為性
以無性為自性
兩種意思玄奘大師都有用過
意思都一樣
大經366卷
[0356a19] 「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時,從初發心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信解一切法皆以無性而為自性,先應修學佛隨念,次應修學法隨念,次應修學僧隨念,次應修學戒隨念,次應修學捨隨念,後應修學天隨念。
有時說諸法無自性
有時說諸法無性
說諸法無自性
由因緣和合有
理解此段
便直接說
諸法無性
大論說諸法各各有自性
說諸法異相
其性亦空
也說諸法無性
經論由諸法的現象
直指人心
無非提醒眾生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對文字的理解
對世間的觀點
對生命的體驗
都給出一個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的警訊
別寃枉我
以無自性為性
以無性為自性
兩種意思玄奘大師都有用過
意思都一樣
大經366卷
[0356a19] 「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時,從初發心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信解一切法皆以無性而為自性,先應修學佛隨念,次應修學法隨念,次應修學僧隨念,次應修學戒隨念,次應修學捨隨念,後應修學天隨念。
有時說諸法無自性
有時說諸法無性
說諸法無自性
由因緣和合有
理解此段
便直接說
諸法無性
大論說諸法各各有自性
說諸法異相
其性亦空
也說諸法無性
經論由諸法的現象
直指人心
無非提醒眾生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對文字的理解
對世間的觀點
對生命的體驗
都給出一個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的警訊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大智度論 第31卷
[0292b16] 復次,性名自有,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則是作法,不名為性。諸法中皆無性。何以故?一切有為法皆從因緣生,從因緣生則是作法;若不從因緣和合,則是無法。如是一切諸法,性不可得故,名為性空。
性,本身便帶著自有之義。
[0292b16] 復次,性名自有,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則是作法,不名為性。諸法中皆無性。何以故?一切有為法皆從因緣生,從因緣生則是作法;若不從因緣和合,則是無法。如是一切諸法,性不可得故,名為性空。
性,本身便帶著自有之義。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本文》
補特伽羅法 實性俱非有
此無性有性 故別立二空
[0466b05] 論曰。補特伽羅及法實性俱非有故名無性空。此無性空非無自性。空以無性為自性故名無性自性空。於前所說能食空等。為顯空相別立二空。此為遮止補特伽羅法增益執空損減執。如其次第立後二空。如是已顯空性差別。此成立義云何應知。頌曰。
此若無雜染 一切應自脫
此若無清淨 功用應無果
[0466b13] 論曰。若諸法空未生對治無客雜染者。一切有情不由功用應自然解脫。若對治已生亦不清淨。則應求解脫勤勞無果既爾。頌曰。
非染非不染 非淨非不淨
心性本淨故 由客塵所染
[0466b18] 論曰。云何非染非不染。以心性本淨故。云何非淨非不淨。由客塵所染故。是名成立空差別義。此前空義總有二種。謂相安立。相復有二。謂無及有。空性有相。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以為其相。應知安立即異門等。
《心得》
不管是補特伽羅、薩伽耶見、阿特曼其實都是遍計所執的表現,認為有ㄧ個主體的我存在,也就是我執,而依遍計所執所衍生出來的法,同樣的的也是沒有實性的,這二者稱無性空,無性空並非無自性,而是以無性為自性。
有的人以為中論說空,唯識說有,其實並不是如此的,唯識的有是在講有「二無我的空性」,也就是所謂的勝義有,為什麼要如此顯空相呢?避免修人增加對人法的執著或落入斷滅。
就像頌所說,如果沒有雜染,ㄧ切有情眾生不用經過修行,便可自然解脫了;如果沒有清淨,那麼,再怎麼修也不會有解脫的果。所以說,ㄧ切萬法皆空,但空性中仍有其差別,世俗將其安立為有相及無相,這種安立就稱異門,在究竟義上,有相及無相都有其空性,其真實為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也就是中論所說的八不中道。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前人所說:「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我們在修行中,不要去否定世俗名相的安立,有、無只是異門,是修行的所依,但我們也不能執著於名相之上,因其有究竟的空性。
所以,說有是讓修人能直下承擔,承擔因果的緣起,此有故彼有;說無是令修人能放下執著,看清諸法實相,實無真實之苦,而能解脫煩惱。
補特伽羅法 實性俱非有
此無性有性 故別立二空
[0466b05] 論曰。補特伽羅及法實性俱非有故名無性空。此無性空非無自性。空以無性為自性故名無性自性空。於前所說能食空等。為顯空相別立二空。此為遮止補特伽羅法增益執空損減執。如其次第立後二空。如是已顯空性差別。此成立義云何應知。頌曰。
此若無雜染 一切應自脫
此若無清淨 功用應無果
[0466b13] 論曰。若諸法空未生對治無客雜染者。一切有情不由功用應自然解脫。若對治已生亦不清淨。則應求解脫勤勞無果既爾。頌曰。
非染非不染 非淨非不淨
心性本淨故 由客塵所染
[0466b18] 論曰。云何非染非不染。以心性本淨故。云何非淨非不淨。由客塵所染故。是名成立空差別義。此前空義總有二種。謂相安立。相復有二。謂無及有。空性有相。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以為其相。應知安立即異門等。
《心得》
不管是補特伽羅、薩伽耶見、阿特曼其實都是遍計所執的表現,認為有ㄧ個主體的我存在,也就是我執,而依遍計所執所衍生出來的法,同樣的的也是沒有實性的,這二者稱無性空,無性空並非無自性,而是以無性為自性。
有的人以為中論說空,唯識說有,其實並不是如此的,唯識的有是在講有「二無我的空性」,也就是所謂的勝義有,為什麼要如此顯空相呢?避免修人增加對人法的執著或落入斷滅。
就像頌所說,如果沒有雜染,ㄧ切有情眾生不用經過修行,便可自然解脫了;如果沒有清淨,那麼,再怎麼修也不會有解脫的果。所以說,ㄧ切萬法皆空,但空性中仍有其差別,世俗將其安立為有相及無相,這種安立就稱異門,在究竟義上,有相及無相都有其空性,其真實為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也就是中論所說的八不中道。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前人所說:「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我們在修行中,不要去否定世俗名相的安立,有、無只是異門,是修行的所依,但我們也不能執著於名相之上,因其有究竟的空性。
所以,說有是讓修人能直下承擔,承擔因果的緣起,此有故彼有;說無是令修人能放下執著,看清諸法實相,實無真實之苦,而能解脫煩惱。
-
- 文章: 3161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多一標點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以為其。相。
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以為其相。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
- 文章: 3161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諸佛菩薩是如何觀一切法皆無有相的大開師兄引
《大乘入楞伽經》云.諸佛菩薩觀一切法皆無有相。不生不滅。非有非無。
答案卻在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中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迷惘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此說三者皆有自性)「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
滅非滅,空不空。勝義無自性性。
生非生,世界非世界。生無自性性。
相非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相無自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