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大慧:
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
1.流注:❶生❷住❸滅
2.相:❶生❷住❸滅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
一切種子,習氣,瀑流(流注生住滅),湍流(混沌)?!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
- 文章: 6306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一切種子阿陀那識(勝性轉為大等),是一切有漏法的緣起喔~~
解深密經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大種),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依二執受;一者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二者相名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有色界中具二執受,無色界中不具二種。
解深密經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覺林菩薩偈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法寶 雪竇頌曰:大冶金精應無變色。是甚麼意思!?
有看有懂嗎!?
那麼,再來就是要研究修佛觀十二緣起所為何來!?又大乘行者是如何藉由深觀十二緣起法,而掌握此不二法寶呢!!
佛說稻芉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薩摩訶薩眾。
爾時尊者舍利弗往至彌勒經行處。彌勒舍利弗俱坐石上。
爾時尊者舍利弗問彌勒言。今日世尊覩見稻芉而作是說。汝等比丘。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即是見佛。
爾時世尊作是說已默然而住。彌勒。世尊何故說是修多羅。復以何義說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皆以何義作如是說。
.
解深密經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大種),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依二執受;一者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二者相名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有色界中具二執受,無色界中不具二種。
解深密經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覺林菩薩偈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法寶 雪竇頌曰:大冶金精應無變色。是甚麼意思!?
有看有懂嗎!?
那麼,再來就是要研究修佛觀十二緣起所為何來!?又大乘行者是如何藉由深觀十二緣起法,而掌握此不二法寶呢!!
佛說稻芉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薩摩訶薩眾。
爾時尊者舍利弗往至彌勒經行處。彌勒舍利弗俱坐石上。
爾時尊者舍利弗問彌勒言。今日世尊覩見稻芉而作是說。汝等比丘。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即是見佛。
爾時世尊作是說已默然而住。彌勒。世尊何故說是修多羅。復以何義說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皆以何義作如是說。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但是至少要知道這些人為何會如此說河中雨 寫: ↑週二 10月 25, 2022 2:14 pm
前幾天還有潛伏派一貫道說我聽不了別人的聲音,這種歪瓜劣棗的聲音不聽也罷
時常有人說我在猜測別人的心思
這顯現出大部份人對了解自己是沒興趣的
因為喜歡夢想的人怎會主動打破自己的夢
在夢中說別人在作夢
所以我說了解經文跟了解眾生心是同一回事
但是分開來認為的人多的是
你問他經文,他滔滔不絕
你問他身邊人的心意
他啞口無言
眾生病在此處的很多
都是理事不能並進的現象
-
- 文章: 6306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呵呵,草仔、雨仔,三姑六婆實力相當,湊合在一起哈啦,也是物以類聚!!
善哉,善哉……
.
善哉,善哉……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6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重復轉貼一些對深入佛法實修較有營養的……
禪宗公案:州勘庵主。台山婆子。
禪宗流傳這類型公案,(州勘庵主)(台山婆子)。有趙州禪師的獨特風格,我們可以稱此類公案為(兩重公案)。
大凡禪門公案以其內容文字隱喻之旨趣,大概可以分成個幾個類型:
1.
有類公案專門指導學人參禪入門實修的起手式(即是起疑情),此類公案通常是不說破的,理由也簡單,說破就起不了疑情了。
2.
有類公案是用來考驗學人參禪境界深淺。學人拈提這部份公案,必須具有一定研究佛教經論的基礎,始能看懂。
3.
有類公案是描述禪門師徒日常趣聞,大多幽默耐人尋味,當然其中也不乏蘊涵禪門密意,這就看要學人對於禪宗的認知深淺而心領神會了。
趙州禪師所造設的公案,台山婆子、州勘庵主,正是屬於第一類型之禪門公案。
以上所舉兩則趙州,應該是屬於第一類,用來指導新學(起疑情)參禪實修的禪門公案,原本是不可說的。
於參禪實修功夫進路上,此(州勘庵主)(台山婆子)公案,委實不可說……
但是,今人對於禪宗教理學問之研究有興趣者,又非得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可。
於是勉為其難,於不可言說中,試著說說看了……
——————
為何趙州對於第一個庵主的回應是:
水淺不是泊舡處!?
為何無門頌曰:
眼流星,機掣電!?
……趙州、無門兩位造設、拈提公案皆為一等作家,想必對於此公案之提示,也絕非泛泛之言吧!?
根據我個人對於禪宗參禪法道的理解,趙州造設此類公案的確是用心良苦,後人皆讚歎趙州老婆心,亦是其來有自,趙州接引後學,循循善誘,所謂老婆心實非溢美之詞……
——————
趙州呼喊:
有麼!?有麼!!
(禪門以此討消息,本是家常話。)
第一庵主,舉手握拳!!
(大禪師舉凡,豎拂棒喝、擠眉弄眼……此中目的無他,總是為了釣出學人參禪(真意)於電光石火間!若有慧根佛子於此領旨苦參,日後大悟不在話下!!)
……那麼,無門對於第一個庵主的舉動,評頌:「眼流星,機掣電。」
可說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無門此頌即是指出行者參禪至寶,真(心)如閃電般驟然興滅,行者於無意間被釣出,唯具鷹眼當機立斷,始得此參禪實修之機密也。
但是,公案中為何趙州卻自下評論,曰:水淺不是泊舡處!?
顯然趙州此論,必然是另有玄機。
——————
只是,自古禪門祖師以此示眾,已經流於禪門老生常談,若用於提示後學期盼因此而當下承擔,生起疑情苦參,已經是漸漸力有未逮……
「水淺不是泊舡處」,顯然不是趙州不肯第一庵主的舉止回應。
而是指禪風式微,人心不古,過去很好用的公案提示,至今漸感力道不足……
所謂:水淺不是泊舡處。應該是趙州老婆心對於後代學人的憂心忡忡吧~~
為了,能加重公案生起疑情之力道,於是趙州老婆心,不辭辛勞又設下第二重公案,以補第一庵主示法之不足……
——————
有麼!!有麼!?
第二庵主同是舉手握拳……
這次趙州卻是大加肯定:「能殺能活,能縱能奪。」
無門也順著下轉語:
「殺人刀,活人劍。」
—————
公案第一重,雖說釣出參禪真意。但是,自古同一招式流於濫用,欲令後學生起疑情,委實力有未逮,故曰:(水淺不是泊舟處)……
於是趙州老婆心繼續造作第二重公案,考其旨趣,無非就是阻斷學人之分別聰明,在同是一模一樣之兩個庵主舉動下,讓學僧陷入疑情:為何有肯定與不肯定之差別!?
初學禪者於此百思不得其解,也就達到參禪面壁(抱守疑情)之目的了……
那麼,公案第二重二大禪師不約而同評語。
趙州:
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無門:
殺人刀,活人劍。
此中隱藏禪門密意也就呼之欲出了……
——————
台山婆子公案,也是趙州老婆心所造設如出一轍之兩重公案。
網友可依樓上思路破解之……
台山婆子
趙州因僧問婆子:「台山路向甚處去?」婆云:「驀直去。」僧才行三五步。婆云:「好個師僧,又恁麼去!」後有僧舉似州。州云:「待我去與你勘過這婆子。」明日便去,亦如是問,婆亦如是答。州歸謂衆曰:「台山婆子,我與你勘破了也!」
……法寶
雪竇大禪師,頌曰:大冶金精應無變色。
禪宗公案:州勘庵主。台山婆子。
禪宗流傳這類型公案,(州勘庵主)(台山婆子)。有趙州禪師的獨特風格,我們可以稱此類公案為(兩重公案)。
大凡禪門公案以其內容文字隱喻之旨趣,大概可以分成個幾個類型:
1.
有類公案專門指導學人參禪入門實修的起手式(即是起疑情),此類公案通常是不說破的,理由也簡單,說破就起不了疑情了。
2.
有類公案是用來考驗學人參禪境界深淺。學人拈提這部份公案,必須具有一定研究佛教經論的基礎,始能看懂。
3.
有類公案是描述禪門師徒日常趣聞,大多幽默耐人尋味,當然其中也不乏蘊涵禪門密意,這就看要學人對於禪宗的認知深淺而心領神會了。
趙州禪師所造設的公案,台山婆子、州勘庵主,正是屬於第一類型之禪門公案。
以上所舉兩則趙州,應該是屬於第一類,用來指導新學(起疑情)參禪實修的禪門公案,原本是不可說的。
於參禪實修功夫進路上,此(州勘庵主)(台山婆子)公案,委實不可說……
但是,今人對於禪宗教理學問之研究有興趣者,又非得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可。
於是勉為其難,於不可言說中,試著說說看了……
——————
為何趙州對於第一個庵主的回應是:
水淺不是泊舡處!?
為何無門頌曰:
眼流星,機掣電!?
……趙州、無門兩位造設、拈提公案皆為一等作家,想必對於此公案之提示,也絕非泛泛之言吧!?
根據我個人對於禪宗參禪法道的理解,趙州造設此類公案的確是用心良苦,後人皆讚歎趙州老婆心,亦是其來有自,趙州接引後學,循循善誘,所謂老婆心實非溢美之詞……
——————
趙州呼喊:
有麼!?有麼!!
(禪門以此討消息,本是家常話。)
第一庵主,舉手握拳!!
(大禪師舉凡,豎拂棒喝、擠眉弄眼……此中目的無他,總是為了釣出學人參禪(真意)於電光石火間!若有慧根佛子於此領旨苦參,日後大悟不在話下!!)
……那麼,無門對於第一個庵主的舉動,評頌:「眼流星,機掣電。」
可說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無門此頌即是指出行者參禪至寶,真(心)如閃電般驟然興滅,行者於無意間被釣出,唯具鷹眼當機立斷,始得此參禪實修之機密也。
但是,公案中為何趙州卻自下評論,曰:水淺不是泊舡處!?
顯然趙州此論,必然是另有玄機。
——————
只是,自古禪門祖師以此示眾,已經流於禪門老生常談,若用於提示後學期盼因此而當下承擔,生起疑情苦參,已經是漸漸力有未逮……
「水淺不是泊舡處」,顯然不是趙州不肯第一庵主的舉止回應。
而是指禪風式微,人心不古,過去很好用的公案提示,至今漸感力道不足……
所謂:水淺不是泊舡處。應該是趙州老婆心對於後代學人的憂心忡忡吧~~
為了,能加重公案生起疑情之力道,於是趙州老婆心,不辭辛勞又設下第二重公案,以補第一庵主示法之不足……
——————
有麼!!有麼!?
第二庵主同是舉手握拳……
這次趙州卻是大加肯定:「能殺能活,能縱能奪。」
無門也順著下轉語:
「殺人刀,活人劍。」
—————
公案第一重,雖說釣出參禪真意。但是,自古同一招式流於濫用,欲令後學生起疑情,委實力有未逮,故曰:(水淺不是泊舟處)……
於是趙州老婆心繼續造作第二重公案,考其旨趣,無非就是阻斷學人之分別聰明,在同是一模一樣之兩個庵主舉動下,讓學僧陷入疑情:為何有肯定與不肯定之差別!?
初學禪者於此百思不得其解,也就達到參禪面壁(抱守疑情)之目的了……
那麼,公案第二重二大禪師不約而同評語。
趙州:
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無門:
殺人刀,活人劍。
此中隱藏禪門密意也就呼之欲出了……
——————
台山婆子公案,也是趙州老婆心所造設如出一轍之兩重公案。
網友可依樓上思路破解之……
台山婆子
趙州因僧問婆子:「台山路向甚處去?」婆云:「驀直去。」僧才行三五步。婆云:「好個師僧,又恁麼去!」後有僧舉似州。州云:「待我去與你勘過這婆子。」明日便去,亦如是問,婆亦如是答。州歸謂衆曰:「台山婆子,我與你勘破了也!」
……法寶
雪竇大禪師,頌曰:大冶金精應無變色。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問:「混沌未分時含生何來?」
師曰:「如露柱懷胎。」
曰:「分後如何?」
師曰:「如片雲點太清。」
曰:「未審太清還受點也無?」
師不答。
曰:「恁麼則含生不來也。」
師亦不答。
曰:「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
師曰:「猶是真常流注。」(法身滲漏)
曰:「如何是真常流注?」
師曰:「似鏡長明。」
曰:「向上更有事也無?」
師曰:「有。」
曰:「如何是向上事?」
師曰:「打破鏡來,與汝相見。」
////
不取無非幻(陀那微細識),非幻尚不生(真非真),幻法(相生住滅)云何立?壇經云:不取,不捨,亦不染著
師曰:「如露柱懷胎。」
曰:「分後如何?」
師曰:「如片雲點太清。」
曰:「未審太清還受點也無?」
師不答。
曰:「恁麼則含生不來也。」
師亦不答。
曰:「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
師曰:「猶是真常流注。」(法身滲漏)
曰:「如何是真常流注?」
師曰:「似鏡長明。」
曰:「向上更有事也無?」
師曰:「有。」
曰:「如何是向上事?」
師曰:「打破鏡來,與汝相見。」
////
不取無非幻(陀那微細識),非幻尚不生(真非真),幻法(相生住滅)云何立?壇經云:不取,不捨,亦不染著
-
- 文章: 3138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除或可解釋為不住除諦相想【清淨】行相
不住諦相想
不住清淨行相(不受後有.寂滅)
迴小向大入諸諦行相
-
- 文章: 541
- 註冊時間: 週四 12月 30, 2021 1:38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師兄又要考我試了次草 寫: ↑週二 10月 25, 2022 7:18 pm但是至少要知道這些人為何會如此說河中雨 寫: ↑週二 10月 25, 2022 2:14 pm
前幾天還有潛伏派一貫道說我聽不了別人的聲音,這種歪瓜劣棗的聲音不聽也罷
時常有人說我在猜測別人的心思
這顯現出大部份人對了解自己是沒興趣的
因為喜歡夢想的人怎會主動打破自己的夢
在夢中說別人在作夢
所以我說了解經文跟了解眾生心是同一回事
但是分開來認為的人多的是
你問他經文,他滔滔不絕
你問他身邊人的心意
他啞口無言
眾生病在此處的很多
都是理事不能並進的現象
相是自心顯 沒理由能理解經典 也沒理由不理解一切變化擾動
但是就像看著電視的人一樣,只注意框框內不在意框框外,明明是看到一切變化
就像老楊穿什麼戲服,演什麼爛劇,不是都一清二楚?
好家在 老楊皮糙肉厚不怕人笑,我們也藉機陪他演
若有誤解 煩師兄指正
有些事不發生 總比發生好 當斷既斷 斷緣不生
不是我不愛聽那人說 所想所作皆擺明 保他少作罪 別人少遭罪
做夢中夢 水中月場 朝陽未升 曇花已落
PS:補充一下
常說度眾生
其實是度自己的眾生,佛法說的天花亂墬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觀照,學法何益?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苦(苦,空,無常,無我)是唯一的真實
五位,即:(一)資糧位,又分三位:五停心(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界分別觀or念佛觀,數息觀)、別相念(各別觀察四念處)、總相念(總觀察四念處)。(二)加行位,其位有四:煖位(未見智火,已得煖相)、頂位(觀行轉明,如登山頂悉皆明了)、忍位(於四諦法忍可樂修)、世第一位(雖未能證理,而於世間最勝),此四位加功用行,取證道果。(三)見道位,指聲聞初果斷三界見惑,見真空之理。(四)修道位,指第二、三果修四諦道法,斷欲界思惑。(五)無學位,指聲聞第四果阿羅漢,斷盡三界見思惑,真理究竟,無法可學。〔天台四教儀集註卷下〕
////
除【諦相想清淨行相(=少分有量法界妙智所緣四諦16行相)】,入【一切種諸諦行相(=全分無量法界妙智所緣四諦行相)】,除=不住...or不取?!
五位,即:(一)資糧位,又分三位:五停心(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界分別觀or念佛觀,數息觀)、別相念(各別觀察四念處)、總相念(總觀察四念處)。(二)加行位,其位有四:煖位(未見智火,已得煖相)、頂位(觀行轉明,如登山頂悉皆明了)、忍位(於四諦法忍可樂修)、世第一位(雖未能證理,而於世間最勝),此四位加功用行,取證道果。(三)見道位,指聲聞初果斷三界見惑,見真空之理。(四)修道位,指第二、三果修四諦道法,斷欲界思惑。(五)無學位,指聲聞第四果阿羅漢,斷盡三界見思惑,真理究竟,無法可學。〔天台四教儀集註卷下〕
////
除【諦相想清淨行相(=少分有量法界妙智所緣四諦16行相)】,入【一切種諸諦行相(=全分無量法界妙智所緣四諦行相)】,除=不住...or不取?!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相是自心顯 沒理由能理解經典 也沒理由不理解一切變化擾動河中雨 寫: ↑週三 10月 26, 2022 4:28 am師兄又要考我試了次草 寫: ↑週二 10月 25, 2022 7:18 pm但是至少要知道這些人為何會如此說河中雨 寫: ↑週二 10月 25, 2022 2:14 pm
前幾天還有潛伏派一貫道說我聽不了別人的聲音,這種歪瓜劣棗的聲音不聽也罷
時常有人說我在猜測別人的心思
這顯現出大部份人對了解自己是沒興趣的
因為喜歡夢想的人怎會主動打破自己的夢
在夢中說別人在作夢
所以我說了解經文跟了解眾生心是同一回事
但是分開來認為的人多的是
你問他經文,他滔滔不絕
你問他身邊人的心意
他啞口無言
眾生病在此處的很多
都是理事不能並進的現象
相是自心顯 沒理由能理解經典 也沒理由不理解一切變化擾動
但是就像看著電視的人一樣,只注意框框內不在意框框外,明明是看到一切變化
就像老楊穿什麼戲服,演什麼爛劇,不是都一清二楚?
好家在 老楊皮糙肉厚不怕人笑,我們也藉機陪他演
若有誤解 煩師兄指正
有些事不發生 總比發生好 當斷既斷 斷緣不生
不是我不愛聽那人說 所想所作皆擺明 保他少作罪 別人少遭罪
做夢中夢 水中月場 朝陽未升 曇花已落
PS:補充一下
常說度眾生
其實是度自己的眾生,佛法說的天花亂墬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觀照,學法何益?
這一句我沒辦法確定您要說什麼
佛陀了解的法理說在經文裏
常人讀經有各各解
我強調解經的能力與了解眾生的能力是一回事
就已強調佛陀因為識盡眾生
說出來的話就不會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