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峰普恩上座,初至大悲,參禮無際首座。無際首座便為他開示“心生則種種法生”之語。普恩禪師一聽,當下有省,遂作偈云:
“返本還源便到家,亦無玄妙可稱誇。
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
不久,普恩禪師便前往天寧,禮謁法舟道濟禪師,並向他呈述了自己的見處。
道濟禪師聽了,遂點頭稱可。
之後,普恩禪師又前往烏石峰,參禮萬松休禪師。
萬松禪師一見他,便問:“何來?”
普恩禪師道:“天寧。”
萬松禪師又問:“有何言句?”
普恩禪師便舉自己所作之偈語。
萬松禪師連聲道:“不是!不是!”(暗示平等無我。)
普恩禪師一聽,非常納悶,便道:“天寧道是,和尚如何道不是?”
萬松禪師道:“天寧則是,我則不是。”(再次暗示 不是我,無我。)
普恩禪師更加迷惑,不能抉擇。於是又前往湖州天池,禮謁月泉玉芝法聚禪師。
初禮法聚禪師,普恩禪師便把此前 參天寧和萬松之經過,向法聚禪師作了詳細的陳述。
法聚禪師道:“是與不是,未出常情,二俱吃棒有分。”
普恩禪師道:“如何是出常情句?”
法聚禪師忽然打了普恩禪師一掌。
普恩禪師當下豁然,平昔礙膺,一時融釋。(悟了平等一如。)
法聚禪師於是咐囑道:“汝既如是,當善護持。”並以偈相贈,雲:
“莫學支流辨濁清,是非盡處出常情。
鐵鞭南碎珊瑚月,會看東山水上行。”
尺童——一鞭擊碎多心枝,懂水上行歸泉源。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程叔彪
且道:有句無句與樹倒藤枯,相去多少?又與呵呵大笑作何等看?為什麼卻有許多曲折,通達前後,上下縱橫,看來看去,必定有個道理。有句無句,不可平白地起也。如藤倚樹,不可便恁麽放過也。樹倒藤枯,不可輕輕滾去也。呵呵大笑,不可亂做也。(歸方丈,亦不可亂做也。)』
首山念徧遊叢席,常密誦《法華經》。眾目為念法華。晚於風穴會中 充知客。
一日,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不幸臨濟之道,至吾將墜於地矣1
首山曰:觀此一眾,豈無人耶?
穴曰:聰明者多,見性者少。
首山曰:如某者如何?
穴曰:吾雖望子之久,猶恐耽著此《經》不能放下。
首山曰:此亦可事,願聞其要。
穴遂上堂,舉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眾,乃曰:正當恁麽時,且道:說個什麼?若道:不說而說,又是埋沒先聖。且道:說個什麼?山乃拂袖下去,
(且道:與香嚴仰山之珍重便出。是同是別?)穴擲下拄杖,歸方丈。
(讀者:且道:與溈山呵呵大笑歸方丈。是同是別?)
侍者隨後請益曰:念法華因甚不祗對?穴曰:念法華會也。
次日,念法華與真圓頭同上問訊次,
穴問真圓頭曰:『作麽生 是世尊不說說?』
真曰:『鵓鳩樹頭鳴,意在麻畬裏。』
穴曰:『汝作許多痴福作麽,何不體究言句?』
又問首山曰:『汝作麽生?』
山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穴謂真曰:『汝何不看念法華下語?』
大慧曰:我當時若見這老漢恁麽道:深掘一坑,一時埋卻,更牽牛在上踏過,卻須放真公出一頭始得,山僧恁麽道:且不是抑強扶弱,亦不是杜撰差排,你若識得『鵓鳩樹頭鳴,意在麻畬裏。』便識得『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這兩轉語畢竟是一耶?是二耶?
若道是一,為什麼風穴只肯念法華,不肯真圓頭?
若道是二,爭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參!
《五宗救》曰:佛果雲:不疑言句,是為大病。
巖頭雲:大統綱宗中事,先須識句。而風穴又教人 體究言句如此。近代老宿,(指天童密雲圓悟)一概斥絕言句,將使天下學者,以牆壁瓦礫為師乎?夫牆壁瓦礫其可師也,但學者不知,奈何絕言句哉!
文殊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此大士不合與今人相左。
《闢妄 救》曰:若見得牆壁瓦礫為真可師,則不錯認風穴教人體究言句,何以故?即如風穴上堂,舉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眾而云:正當恁麽時,且道:說個什麽?果教首山體究言句耶?
隨雲:若道不說而說,又是埋沒先聖,何曾教首山體究言句耶?
復云:且道:說個什麽?畢竟風穴意旨落在什麼處?難道始終教首山體究言句耶?
首山拂袖下去,風穴擲下拄杖,歸方丈。
正當恁麽時,且道:首山體究個什麼言句?便恁麽去耶?
據是,則知風穴謂真圓頭 何不體究言句,正要他體究世尊不說說,會得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眾,便是體究世尊不說說也。
潭吉不體究 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眾,首山拂袖下去,風穴擲下拄杖歸方丈,是何言句?
錯認風穴教人體究言句,埋沒先聖不少。
乃引巖頭雲:『大統綱宗中事,先須識句。』
何不引全他後語,『什麽是句?百不思時,喚作正句。』
亦云:『與麽時 才與麽便不與麽?是句亦剗,非句亦剗,自然轉轆轆地。』
又云:『與麽時一物不存,信知從前學得一切言句,隘在胸中,有什麽用處?』
佛果因妙喜坐在死處,欲其死中得活,故曰:不疑言句,是為大病。教他看,有句無句,如藤倚樹。而不與說破,特應病與藥耳!汝不諳古人用(心)處,便乃執藥成病。
即如佛果道:『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汝又將什麼言句 與他分疏?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固矣!
如何又有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不見玄沙道:只如靈山會上,有百萬眾,唯有迦葉一人親聞,餘盡不聞。汝道:迦葉親聞底事什麽生?不可道:如來無說說。迦葉不聞聞。便當得去。
潭吉若會得 迦葉親聞的事,便會得風穴道:何不體究言句?自然不執,言句是言句,動容是動容,牆壁瓦礫是牆壁瓦礫。直饒汝見得牆壁瓦礫真可師,猶迷頭認影在!
且道:有句無句與樹倒藤枯,相去多少?又與呵呵大笑作何等看?為什麼卻有許多曲折,通達前後,上下縱橫,看來看去,必定有個道理。有句無句,不可平白地起也。如藤倚樹,不可便恁麽放過也。樹倒藤枯,不可輕輕滾去也。呵呵大笑,不可亂做也。(歸方丈,亦不可亂做也。)』
首山念徧遊叢席,常密誦《法華經》。眾目為念法華。晚於風穴會中 充知客。
一日,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不幸臨濟之道,至吾將墜於地矣1
首山曰:觀此一眾,豈無人耶?
穴曰:聰明者多,見性者少。
首山曰:如某者如何?
穴曰:吾雖望子之久,猶恐耽著此《經》不能放下。
首山曰:此亦可事,願聞其要。
穴遂上堂,舉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眾,乃曰:正當恁麽時,且道:說個什麼?若道:不說而說,又是埋沒先聖。且道:說個什麼?山乃拂袖下去,
(且道:與香嚴仰山之珍重便出。是同是別?)穴擲下拄杖,歸方丈。
(讀者:且道:與溈山呵呵大笑歸方丈。是同是別?)
侍者隨後請益曰:念法華因甚不祗對?穴曰:念法華會也。
次日,念法華與真圓頭同上問訊次,
穴問真圓頭曰:『作麽生 是世尊不說說?』
真曰:『鵓鳩樹頭鳴,意在麻畬裏。』
穴曰:『汝作許多痴福作麽,何不體究言句?』
又問首山曰:『汝作麽生?』
山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穴謂真曰:『汝何不看念法華下語?』
大慧曰:我當時若見這老漢恁麽道:深掘一坑,一時埋卻,更牽牛在上踏過,卻須放真公出一頭始得,山僧恁麽道:且不是抑強扶弱,亦不是杜撰差排,你若識得『鵓鳩樹頭鳴,意在麻畬裏。』便識得『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這兩轉語畢竟是一耶?是二耶?
若道是一,為什麼風穴只肯念法華,不肯真圓頭?
若道是二,爭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參!
《五宗救》曰:佛果雲:不疑言句,是為大病。
巖頭雲:大統綱宗中事,先須識句。而風穴又教人 體究言句如此。近代老宿,(指天童密雲圓悟)一概斥絕言句,將使天下學者,以牆壁瓦礫為師乎?夫牆壁瓦礫其可師也,但學者不知,奈何絕言句哉!
文殊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此大士不合與今人相左。
《闢妄 救》曰:若見得牆壁瓦礫為真可師,則不錯認風穴教人體究言句,何以故?即如風穴上堂,舉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眾而云:正當恁麽時,且道:說個什麽?果教首山體究言句耶?
隨雲:若道不說而說,又是埋沒先聖,何曾教首山體究言句耶?
復云:且道:說個什麽?畢竟風穴意旨落在什麼處?難道始終教首山體究言句耶?
首山拂袖下去,風穴擲下拄杖,歸方丈。
正當恁麽時,且道:首山體究個什麼言句?便恁麽去耶?
據是,則知風穴謂真圓頭 何不體究言句,正要他體究世尊不說說,會得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眾,便是體究世尊不說說也。
潭吉不體究 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眾,首山拂袖下去,風穴擲下拄杖歸方丈,是何言句?
錯認風穴教人體究言句,埋沒先聖不少。
乃引巖頭雲:『大統綱宗中事,先須識句。』
何不引全他後語,『什麽是句?百不思時,喚作正句。』
亦云:『與麽時 才與麽便不與麽?是句亦剗,非句亦剗,自然轉轆轆地。』
又云:『與麽時一物不存,信知從前學得一切言句,隘在胸中,有什麽用處?』
佛果因妙喜坐在死處,欲其死中得活,故曰:不疑言句,是為大病。教他看,有句無句,如藤倚樹。而不與說破,特應病與藥耳!汝不諳古人用(心)處,便乃執藥成病。
即如佛果道:『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汝又將什麼言句 與他分疏?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固矣!
如何又有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不見玄沙道:只如靈山會上,有百萬眾,唯有迦葉一人親聞,餘盡不聞。汝道:迦葉親聞底事什麽生?不可道:如來無說說。迦葉不聞聞。便當得去。
潭吉若會得 迦葉親聞的事,便會得風穴道:何不體究言句?自然不執,言句是言句,動容是動容,牆壁瓦礫是牆壁瓦礫。直饒汝見得牆壁瓦礫真可師,猶迷頭認影在!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程叔彪
《揀魔辨異錄》亦駁《五宗救》前段所述,曰:
『宗門之學,直了一心。而直了一心,必剿絕情見,是故每以無義味語,置入八識田中,吞不得,吐不得,時節因緣既至,[固-古+力]地一聲,五花八裂,自然會得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的道理。』
『若到這裏,廉纖畢竟未曾了徹在,只得仍復體究言句。
雖然,無論會去 不會去,總與言句無涉。
若作言句會,縱使參得千七百則公案,都能下得語,閻羅面前,不管你會答話,不答話,臘月三十到來,依歸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巖頭謂:大統綱宗中事,先須識句。『夫所謂句者,如何是句?吾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是之謂句。
誠識得這無語句之語句,自然離四句絕百非,亦且即四句而泯百是。』
『若然,則巖頭先須識句,風穴教人體究言句,皆正是斥絕言句,而密雲斥絕言句,卻正是建立言句。』
魔忍死在句下,而謂:一概斥絕,則將使天下學者 以牆壁瓦礫為師乎?豈知牆壁瓦礫 正是言句,若謂:牆壁瓦礫為非言句,則千七百則公案,可知伊 無一字薦得在。
又道:牆壁瓦礫 雖真可師,而學者不知,奈何絕言句。若於絕言句處薦得,自然能體究言句,亦自然能知得牆壁瓦礫 是真佛真法真僧。若於此不薦,而欲於言句下 測量卜度,則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徇塵背本,波起水昏。縱使講誦三藏十二部,亦只做得個三世佛冤在!
況諸野狐涎唾耶?
魔忍又舉文殊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謂此大士不宜與今人相左。文殊此語,與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是一是二?此大士亦不宜與世尊迦葉相左。
魔忍教人體究言句,卻不知自己 全未會得言句,若果會得,豈復死在言句邊。學人不用如何若何,直須真參實悟,『如果真參實悟,則斥絕言句亦得,體究言句亦得。』如魔忍者,體究言句亦不得,斥絕言句亦不得也。
《揀魔辨異錄》亦駁《五宗救》前段所述,曰:
『宗門之學,直了一心。而直了一心,必剿絕情見,是故每以無義味語,置入八識田中,吞不得,吐不得,時節因緣既至,[固-古+力]地一聲,五花八裂,自然會得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的道理。』
『若到這裏,廉纖畢竟未曾了徹在,只得仍復體究言句。
雖然,無論會去 不會去,總與言句無涉。
若作言句會,縱使參得千七百則公案,都能下得語,閻羅面前,不管你會答話,不答話,臘月三十到來,依歸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巖頭謂:大統綱宗中事,先須識句。『夫所謂句者,如何是句?吾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是之謂句。
誠識得這無語句之語句,自然離四句絕百非,亦且即四句而泯百是。』
『若然,則巖頭先須識句,風穴教人體究言句,皆正是斥絕言句,而密雲斥絕言句,卻正是建立言句。』
魔忍死在句下,而謂:一概斥絕,則將使天下學者 以牆壁瓦礫為師乎?豈知牆壁瓦礫 正是言句,若謂:牆壁瓦礫為非言句,則千七百則公案,可知伊 無一字薦得在。
又道:牆壁瓦礫 雖真可師,而學者不知,奈何絕言句。若於絕言句處薦得,自然能體究言句,亦自然能知得牆壁瓦礫 是真佛真法真僧。若於此不薦,而欲於言句下 測量卜度,則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徇塵背本,波起水昏。縱使講誦三藏十二部,亦只做得個三世佛冤在!
況諸野狐涎唾耶?
魔忍又舉文殊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謂此大士不宜與今人相左。文殊此語,與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是一是二?此大士亦不宜與世尊迦葉相左。
魔忍教人體究言句,卻不知自己 全未會得言句,若果會得,豈復死在言句邊。學人不用如何若何,直須真參實悟,『如果真參實悟,則斥絕言句亦得,體究言句亦得。』如魔忍者,體究言句亦不得,斥絕言句亦不得也。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蕅益大師曰:『聖人悟無言而示有言,學者因有言而悟無言。』
三峰曰:自評唱出,(指《碧巖集》)禪宗遂涉文字,致令學者 有個著力依倚處,甚至學語之流,變而為講公案,東穿西鑿,把佛祖慧命 成狼籍,可惜許也。若非親見親證,有個悟入處,決不可看此等書,以作活計。即如《智證傳》《宗鏡錄》亦然。有大心者,當無從自己分上求之,待透徹後,細檢前書,決然有大證處。
圓明居士曰:夫唯這個,唯證乃知,不可以語言文字傳。雖有無礙辯才,不能使未證者 因吾語言文字而證,若其因之而證,還是伊自心自證。否則,說者徹底說破,聽者依然囫圇,轉礙伊正見。所以,古人有父母所生口,終不為汝說之語,令人自心自證。
永明曰:齊文定旨,逐語之宗,於真如境上,鼓動心機,於無作法中,自生系縛。
汾陽曰:後生晚學,刺頭向言句裏 貪著義味,如驢舐尿處,棒打不回。蓋莫不廣求知識,徧歷門風。多是得一言半句,便點頭咽唾,道已了辦。上座!大有未穩當處在。
慈明曰:『若向言中取則,誤賺後人,直饒棒下承當,辜負先聖。』
雪竇上堂,才有僧出禮拜,竇曰:大眾!一時記取這僧話頭。便下座。
三峰曰:自評唱出,(指《碧巖集》)禪宗遂涉文字,致令學者 有個著力依倚處,甚至學語之流,變而為講公案,東穿西鑿,把佛祖慧命 成狼籍,可惜許也。若非親見親證,有個悟入處,決不可看此等書,以作活計。即如《智證傳》《宗鏡錄》亦然。有大心者,當無從自己分上求之,待透徹後,細檢前書,決然有大證處。
圓明居士曰:夫唯這個,唯證乃知,不可以語言文字傳。雖有無礙辯才,不能使未證者 因吾語言文字而證,若其因之而證,還是伊自心自證。否則,說者徹底說破,聽者依然囫圇,轉礙伊正見。所以,古人有父母所生口,終不為汝說之語,令人自心自證。
永明曰:齊文定旨,逐語之宗,於真如境上,鼓動心機,於無作法中,自生系縛。
汾陽曰:後生晚學,刺頭向言句裏 貪著義味,如驢舐尿處,棒打不回。蓋莫不廣求知識,徧歷門風。多是得一言半句,便點頭咽唾,道已了辦。上座!大有未穩當處在。
慈明曰:『若向言中取則,誤賺後人,直饒棒下承當,辜負先聖。』
雪竇上堂,才有僧出禮拜,竇曰:大眾!一時記取這僧話頭。便下座。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程叔彪
˙南陽忠國師將入涅槃。乃辭唐代宗,代宗問曰:『國師百年後所需何物?』
國師曰:『與老僧作個無縫塔。』
代宗曰:『請師塔樣。』師良久!
曰:『會麽?』代宗曰:『不會。』
後來圓悟勤曰:『這些子最難參。多少人道國師不言處,便是塔樣。若恁麽會,達摩一宗掃地而盡。若謂:良久便是,啞子也合會禪。
豈不見,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禮拜。
贊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及外道去後,阿難問佛:「外道有何所證,而言得入?」世尊雲:「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人多向良久處會,有什麼巴鼻。』
雪竇頌雲:『無縫塔,見不難。澄潭不許蒼龍蟠。』
五祖先師雲:『雪竇頌古一冊。我只愛他「澄潭不許蒼龍蟠」一句,猶較些子。
多少人去他國師良久處作活計,若恁麽會,便錯了也。
不見道:臥龍不鑒止水。無處有月波澄,有處無風浪起。
又道:臥龍長怖碧潭清。若是這個漢,直饒洪波浩渺,白浪滔天,亦不在裡許蟠。
雪竇後頭著些眼目,琢出一個無縫塔。隨後說道:層落落,影團團,千古萬古與人看。你作麽生看?即今在什麼處?直饒你見得分明,也莫錯認定盤星。』
˙南陽忠國師將入涅槃。乃辭唐代宗,代宗問曰:『國師百年後所需何物?』
國師曰:『與老僧作個無縫塔。』
代宗曰:『請師塔樣。』師良久!
曰:『會麽?』代宗曰:『不會。』
後來圓悟勤曰:『這些子最難參。多少人道國師不言處,便是塔樣。若恁麽會,達摩一宗掃地而盡。若謂:良久便是,啞子也合會禪。
豈不見,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禮拜。
贊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及外道去後,阿難問佛:「外道有何所證,而言得入?」世尊雲:「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人多向良久處會,有什麼巴鼻。』
雪竇頌雲:『無縫塔,見不難。澄潭不許蒼龍蟠。』
五祖先師雲:『雪竇頌古一冊。我只愛他「澄潭不許蒼龍蟠」一句,猶較些子。
多少人去他國師良久處作活計,若恁麽會,便錯了也。
不見道:臥龍不鑒止水。無處有月波澄,有處無風浪起。
又道:臥龍長怖碧潭清。若是這個漢,直饒洪波浩渺,白浪滔天,亦不在裡許蟠。
雪竇後頭著些眼目,琢出一個無縫塔。隨後說道:層落落,影團團,千古萬古與人看。你作麽生看?即今在什麼處?直饒你見得分明,也莫錯認定盤星。』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光明觉性_新浪博客
●佛說,我們佛性 本自具足常、樂、我、淨涅槃四德,這叫無住涅槃。那我不住在涅槃裡,我可以回過頭來,就在生死當中。因為在生死裡面,可以看到生死的一切現象,全是緣起而無自性。
無自性跟緣起的萬相,是一不是二。
1羅漢證得本體,體跟相就變成二了。
他不管相,不著相,但是他著了涅槃,著了無相。
2菩薩呢,他是不著涅槃相,才真正地可以利用一切相。只要真正地不執著——就在相上,誰能讓這個相生起這麼微妙的作用?
那大乘佛法 就告訴我們,這叫佛性在啟用。所以規範的學術語言,應該說是佛性在啟用,不能說是真心在啟用。但實際上呢,佛性的體就是真心,佛性的用就是相。體、相、用,是一體而三面。
心真如門,是如如不動的本體;
心生滅門,是包羅萬象的天地萬物、人我、身心。
●佛說,我們佛性 本自具足常、樂、我、淨涅槃四德,這叫無住涅槃。那我不住在涅槃裡,我可以回過頭來,就在生死當中。因為在生死裡面,可以看到生死的一切現象,全是緣起而無自性。
無自性跟緣起的萬相,是一不是二。
1羅漢證得本體,體跟相就變成二了。
他不管相,不著相,但是他著了涅槃,著了無相。
2菩薩呢,他是不著涅槃相,才真正地可以利用一切相。只要真正地不執著——就在相上,誰能讓這個相生起這麼微妙的作用?
那大乘佛法 就告訴我們,這叫佛性在啟用。所以規範的學術語言,應該說是佛性在啟用,不能說是真心在啟用。但實際上呢,佛性的體就是真心,佛性的用就是相。體、相、用,是一體而三面。
心真如門,是如如不動的本體;
心生滅門,是包羅萬象的天地萬物、人我、身心。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尺童
在妙倫禪師座下,原妙禪師謹遵師教,一心參究“生從何來 死向何去”之話頭,以至於脅不至席,口體俱忘。但是,卻未有發明。
當時,雪岩祖欽禪師住在北澗塔。原妙禪師於是懷香(即袖中籠香,以示求法之誠)前往禮謁。
剛問訊完畢,祖欽禪師便拈拄杖 將原妙禪師打出丈室,然後閉門不出。
如此者再三,原妙禪師終於得以入室請益。
祖欽禪師於是教他看“無”字公案。
從此以後,原妙禪師便精勤參究“無”字公案,無有虛日。
●後來,每次入室請益,祖欽禪師便問:“阿誰與你 拖個死屍來?”原妙禪師剛要開口,祖欽禪師便一拄杖打過來。如是情形,發生過好多次。
後來,祖欽禪師赴處州南明傳法,原妙禪師便上雙徑坐夏。
在參堂裡,原妙禪師剛用了半個月的功夫,一天晚上,夢中偶然憶起 斷橋妙倫禪師室中所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話頭,忽然疑情大發。
在這種疑情的推動下,原妙禪師精進參究了三晝夜,目不交睫。
●後逢少林忌時,原妙禪師忽然招頭 看見五祖和尚的真贊(畫像題贊),
“百年三萬六千朝,反復元(原)來是這漢”,驀然打破“拖死屍的是誰”這一疑情。
當時,原妙禪師才二十五歲。
坐夏結束後,原妙禪師便前往南明,拜見祖欽禪師。
祖欽禪師一見他,便問:“阿誰與你 拖個死屍 到者(這)裡?”
●原妙禪師於是大喝一聲。(聲去 死也亡。)
祖欽禪師便拈拄杖要打。
原妙禪師遂接住拄杖雲:“今日打某甲不得。”
祖欽禪師便問:“為甚打不得?”
原妙禪師一聽,便拂袖而出。(你生了疑心,上當了。)
第二天,祖欽禪師見了原妙禪師,便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原妙禪師道:“狗舔熱油鐺。”(本來是歸心,這個暗示“薪”,極委婉。)
祖欽禪師道:“你那裡學者(這)虛頭來?”
原妙禪師道:“正要和尚疑著。”
祖欽禪師於是便走開。
從此以後,原妙禪師機鋒競辯,不讓于師。
第二年,原妙禪師前往江心度夏。其間,他禮謁了雪竇希叟紹曇禪師。
紹曇禪師問:“那(哪)裡來?”
原妙禪師沒有正面答話,卻拖出蒲團。(相裡來。)
紹曇禪師又問:“狗子無佛性,上座作麼生?”
●原妙禪師道:“拖出大家看。”
紹曇禪師於是站起來,親自送他回堂中歇息。
一日,祖欽禪師問原妙禪師:“日間浩浩(紛紛擾擾)時還作得主麼?”
原妙禪師道:“作得主。”
祖欽禪師又問:“睡夢中作得主麼?”
原妙禪師道:“作得主。”
●祖欽禪師再問:“正睡著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甚麼處?”
原妙禪師便默然無語。
●祖欽禪師於是囑咐道:“從今日去,也不要你學佛學法,也不要你窮古窮今,但只饑來吃飯,困來打眠。 才眠覺來,卻抖擻精神,我者一覺,主人公 畢竟在甚麼處安身立命?”
原妙禪師於是謹遵師旨,奮志入臨安龍鬚隱修。
他暗自發誓道:“拌一生做個癡呆漢,決要者(這)一著子明白!”
就這樣,原妙禪師默默地 修行了五載。
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同室道友睡著了,將枕頭推到地上,“咚”的一聲,原妙禪師終於豁然大徹。
●他欣喜地自言自語道:
“如往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
元(原)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原妙禪師悟道後,便留在龍鬚住山。在這九年期間,其生活極為艱苦。
“縛柴為翕,風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爐,日搗松和糜,延息而已”。
後來原妙禪師便遁于西天目師子岩隱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
原妙禪師于中經營了一座洞室,進退丈余許,名曰“死關”。
他將侍者打發走了,以破甕為鐺,日中一食。
要進入他隱修的洞室,必須借助梯子。所以一般人是找不到他的,即便是他的弟子也難得見他一面。
在洞室中,原妙禪師曾設“六則垂問”,以驗學人——
“一曰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
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
三曰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四曰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
●五曰人人有個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著?
●六曰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
凡此六問,來參者倘若下語不契,原妙禪師即閉關不出。
因此,自非通關具眼者,莫不望崖而退。
●原妙禪師曾有上堂法語雲:“盡十方世界是個缽盂。汝等諸人,吃粥吃飯也在裡許,屙屎放尿也在裡許,行住坐臥,乃至一動一靜,總在裡許。若也識得,達磨大師,只與你做得個洗腳奴子。若也不識,二時粥飯,將甚麼吃?參!”
關於如何參禪,原妙禪師的開示——
●“此事只要當人的(確實)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來疑去,不疑自疑,從朝至暮,粘頭綴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動,趁亦不去,昭昭靈靈,常現在前。此便是得力時也。更須確其正念,慎無二心。至於行不知行,寒熱饑渴,悉皆不知,此境界現前,即是到家消息。也巴得構,也撮得著,只待時刻而已。卻不得見恁麼說,起一念精進心求之,又不得將心待之,又不得縱之棄之。但自堅凝正念,以悟為則。當此之時,有八萬四千魔軍,在汝六根門頭侍候,一切奇異善惡等事,隨汝心現。汝若瞥起毫釐著心,便墮他圈繢(hui),被他作主,受他指揮,口說魔話,身行魔事。
般若正因,從茲永絕;菩提種子,不復生芽。
●但莫起心,如個守屍鬼子,守來守去,疑團子欻(xu)然(忽然)爆地一聲,管取驚天動地。”
原妙禪師很久以來 就得了胃病,晚年尤甚。大元成宗元貞乙未年(1295)十二月三十日早晨,
原妙禪師升座辭眾雲:“西峰三十年,妄談般若,罪犯彌天,末後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諸人,自領去也。
眾中還有知落處者麼?”說到這裡,便沉默良久,接著又說道:“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尺童——“毫釐有差”:眉毛眼睛。“有”去“交叉”是月,指眼睛。
“天地懸隔”:“懸隔”中,“懸”上面是目,隔下面“心”。
總之,樞機在目,目歸心源。
半上午的時候,原妙禪師突然說偈雲:
“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
鐵蛇鑽入海,撞倒須彌山。”
說完,便泊然而逝。
●尺童——“鐵蛇”不能彎曲,指直“一”;撞倒須彌山指離相。
在妙倫禪師座下,原妙禪師謹遵師教,一心參究“生從何來 死向何去”之話頭,以至於脅不至席,口體俱忘。但是,卻未有發明。
當時,雪岩祖欽禪師住在北澗塔。原妙禪師於是懷香(即袖中籠香,以示求法之誠)前往禮謁。
剛問訊完畢,祖欽禪師便拈拄杖 將原妙禪師打出丈室,然後閉門不出。
如此者再三,原妙禪師終於得以入室請益。
祖欽禪師於是教他看“無”字公案。
從此以後,原妙禪師便精勤參究“無”字公案,無有虛日。
●後來,每次入室請益,祖欽禪師便問:“阿誰與你 拖個死屍來?”原妙禪師剛要開口,祖欽禪師便一拄杖打過來。如是情形,發生過好多次。
後來,祖欽禪師赴處州南明傳法,原妙禪師便上雙徑坐夏。
在參堂裡,原妙禪師剛用了半個月的功夫,一天晚上,夢中偶然憶起 斷橋妙倫禪師室中所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話頭,忽然疑情大發。
在這種疑情的推動下,原妙禪師精進參究了三晝夜,目不交睫。
●後逢少林忌時,原妙禪師忽然招頭 看見五祖和尚的真贊(畫像題贊),
“百年三萬六千朝,反復元(原)來是這漢”,驀然打破“拖死屍的是誰”這一疑情。
當時,原妙禪師才二十五歲。
坐夏結束後,原妙禪師便前往南明,拜見祖欽禪師。
祖欽禪師一見他,便問:“阿誰與你 拖個死屍 到者(這)裡?”
●原妙禪師於是大喝一聲。(聲去 死也亡。)
祖欽禪師便拈拄杖要打。
原妙禪師遂接住拄杖雲:“今日打某甲不得。”
祖欽禪師便問:“為甚打不得?”
原妙禪師一聽,便拂袖而出。(你生了疑心,上當了。)
第二天,祖欽禪師見了原妙禪師,便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原妙禪師道:“狗舔熱油鐺。”(本來是歸心,這個暗示“薪”,極委婉。)
祖欽禪師道:“你那裡學者(這)虛頭來?”
原妙禪師道:“正要和尚疑著。”
祖欽禪師於是便走開。
從此以後,原妙禪師機鋒競辯,不讓于師。
第二年,原妙禪師前往江心度夏。其間,他禮謁了雪竇希叟紹曇禪師。
紹曇禪師問:“那(哪)裡來?”
原妙禪師沒有正面答話,卻拖出蒲團。(相裡來。)
紹曇禪師又問:“狗子無佛性,上座作麼生?”
●原妙禪師道:“拖出大家看。”
紹曇禪師於是站起來,親自送他回堂中歇息。
一日,祖欽禪師問原妙禪師:“日間浩浩(紛紛擾擾)時還作得主麼?”
原妙禪師道:“作得主。”
祖欽禪師又問:“睡夢中作得主麼?”
原妙禪師道:“作得主。”
●祖欽禪師再問:“正睡著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甚麼處?”
原妙禪師便默然無語。
●祖欽禪師於是囑咐道:“從今日去,也不要你學佛學法,也不要你窮古窮今,但只饑來吃飯,困來打眠。 才眠覺來,卻抖擻精神,我者一覺,主人公 畢竟在甚麼處安身立命?”
原妙禪師於是謹遵師旨,奮志入臨安龍鬚隱修。
他暗自發誓道:“拌一生做個癡呆漢,決要者(這)一著子明白!”
就這樣,原妙禪師默默地 修行了五載。
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同室道友睡著了,將枕頭推到地上,“咚”的一聲,原妙禪師終於豁然大徹。
●他欣喜地自言自語道:
“如往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
元(原)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原妙禪師悟道後,便留在龍鬚住山。在這九年期間,其生活極為艱苦。
“縛柴為翕,風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爐,日搗松和糜,延息而已”。
後來原妙禪師便遁于西天目師子岩隱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
原妙禪師于中經營了一座洞室,進退丈余許,名曰“死關”。
他將侍者打發走了,以破甕為鐺,日中一食。
要進入他隱修的洞室,必須借助梯子。所以一般人是找不到他的,即便是他的弟子也難得見他一面。
在洞室中,原妙禪師曾設“六則垂問”,以驗學人——
“一曰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
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
三曰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四曰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
●五曰人人有個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著?
●六曰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
凡此六問,來參者倘若下語不契,原妙禪師即閉關不出。
因此,自非通關具眼者,莫不望崖而退。
●原妙禪師曾有上堂法語雲:“盡十方世界是個缽盂。汝等諸人,吃粥吃飯也在裡許,屙屎放尿也在裡許,行住坐臥,乃至一動一靜,總在裡許。若也識得,達磨大師,只與你做得個洗腳奴子。若也不識,二時粥飯,將甚麼吃?參!”
關於如何參禪,原妙禪師的開示——
●“此事只要當人的(確實)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來疑去,不疑自疑,從朝至暮,粘頭綴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動,趁亦不去,昭昭靈靈,常現在前。此便是得力時也。更須確其正念,慎無二心。至於行不知行,寒熱饑渴,悉皆不知,此境界現前,即是到家消息。也巴得構,也撮得著,只待時刻而已。卻不得見恁麼說,起一念精進心求之,又不得將心待之,又不得縱之棄之。但自堅凝正念,以悟為則。當此之時,有八萬四千魔軍,在汝六根門頭侍候,一切奇異善惡等事,隨汝心現。汝若瞥起毫釐著心,便墮他圈繢(hui),被他作主,受他指揮,口說魔話,身行魔事。
般若正因,從茲永絕;菩提種子,不復生芽。
●但莫起心,如個守屍鬼子,守來守去,疑團子欻(xu)然(忽然)爆地一聲,管取驚天動地。”
原妙禪師很久以來 就得了胃病,晚年尤甚。大元成宗元貞乙未年(1295)十二月三十日早晨,
原妙禪師升座辭眾雲:“西峰三十年,妄談般若,罪犯彌天,末後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諸人,自領去也。
眾中還有知落處者麼?”說到這裡,便沉默良久,接著又說道:“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尺童——“毫釐有差”:眉毛眼睛。“有”去“交叉”是月,指眼睛。
“天地懸隔”:“懸隔”中,“懸”上面是目,隔下面“心”。
總之,樞機在目,目歸心源。
半上午的時候,原妙禪師突然說偈雲:
“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
鐵蛇鑽入海,撞倒須彌山。”
說完,便泊然而逝。
●尺童——“鐵蛇”不能彎曲,指直“一”;撞倒須彌山指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