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三輪體空即是乎?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
- 文章: 628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第十三首:太上 〈原 17章〉
太上,不知有之!下,知有之,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經文導讀】
本文第一句話『太上』是老子針對『道體』的別稱,讀者只要牢牢掌握住這個邏輯進路去破譯經文,保證不會乖離老子道學奧義。
『道』的化生萬物是由精微到粗麤(玄之又玄)的一個過程,所以老子講道時,就不得不常常以層層遞進的文字應用手法來描述『真道』的這個造化過程。要破解老子道學就要能掌握這個重要觀念。本首經文是老子以另一種手法來開示『無名心識』在人性中的流轉!
【經文校佶】
本章經文前段自古即有多種版本:
『太上!下知有之‧‧』〈河上,王弼,帛書甲等〉
『太上!不知有之‧‧』〈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經》呉澄《道德真經注》等〉
老子示道極為注重理論境界與功夫層次之推展!本書採用:『太上!不知有之;下知有之‧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即是作者根據老子之道學精義與太上演說釋道之特殊風格,再斟酌《道德經》文藝創作文辭運用習慣而私自校定,是否為老子書之原版?我對此並不堅持,但是經作者作此校佶後,此首經文當更能切合、更能完整詮釋老子道學精奧之內涵吧!
[經文破譯]
大道流化,萬物創生!若從這過程來觀察從道心流落到人類的情識凡心,其間應該是如此漸次轉化的吧--
『太上,不知有之』
在太上的境界(隱喻真道)心性是無為且無智的。俗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老子形容(無名心性)安住在這個境界是:『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是:『絕聖棄智』是:『知,不知,上。』!所以“太上,不知有之”便是(真道無為)的最高境界。從哲學觀點來說“太上,不知有之”正是功夫實踐與境界哲學的至極冥合。是修道的最高證果!佛家稱此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譯為“無上正等正覺”。老子曰:『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仍至大順。』
『下,知有之。』
再下來便是常德的境界(下德:無為而有以為),在此心性雖然仍處無為但卻已有了“有以為”的一念,心性已無法保持清靜無染,無法再相忘於道境!故曰:『下,知有之。』
『其次親之』
再其次便是上仁之人(為之而無以為),心性在此已然落入有為境界,但無名心性因離真道猶不遠故仍知所親近於道,故曰其次親之。
『其次譽之。』
再其次便是上義之人(為之而有以為),此等人心性離道是越來越遠,雖然仍知稱譽於大道但也僅止口惠而不實。故曰:『其次譽之。』
『其次畏之。』
再其次便是上禮之人〈為之,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心性離於大道愈遠,人心已忘切真道之可親,反而對全能之大道產生莫名畏懼,於是便有造廟建祠祭拜鬼神求祈庇佑等等迷信的作為發生。故曰:『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再等而下之便是愚痴謾夫〈下士聞道大笑之〉,此等凡愚之夫,心性已完全為人類妄識所主宰(背覺合塵),至此完全忘卻本人性命之根源,真常大道的存在,甚至人心因對大道的莫名畏懼反而產生慢侮的行為。故曰:『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以此觀之,心性之所以會離道越來越遠豈不正是因為人性對真道的背離,對生命之母源的誠信越趨薄弱而終致全然不信?故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但是悠遠而珍貴的無為大道,祂仍然不分親疏厚薄的作育於萬物,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縱然成其大功而弗居。此時矇然無知的眾生、萬物,在真道(如來藏法身)的育養之下,也只是讚美說:『這一切只不過是自我自然成就之理吧了!』
【讀經心得】
本章完全是針對真道落入人類心性的流轉作開釋!但是自古學者卻將『太上』一詞,以【國君】作解!結果就是把老子如此睿智攜永的道學奧義完全破壞歹盡!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儒家以世俗的、政治的『人道哲學思想』來註解『老子道學』的嚴重漏失!假如以老子在此章所建立的無名心性的流轉標準來看古今儒者對於真道之認知,顯然是落在『畏之』或『侮之』的層次,我門如何奢求這些凡儒能正確詮釋聖人之道學呢?君不見本章最重要直指人心的一句話:『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竟被註解成:『國君誠信不足!所以百姓也就不信任他!』如此註解老學簡直太低估老祖宗們所辛苦開創的道家學問了吧!?
二千年來古儒早已在科舉制度下為主政者所招撫,儒學也就自貶為帝王之御用,所以儒家一向主張:『天、地、君、師、親。』儒家對於手握生殺大權,高高在上的專權主子,只有以天地之德這種全然虛幻的慨念來作為勸君、規君之道,老子此首經文自古即被匡在政治上作銓釋,儒哲們硬將隱喻真道的“太上”一詞註解成國君也就不足為奇了。堪稱老子道學庶傳之庄子豈不早有見地?一部南華真經除了詮釋老子之道,更利用寓言或杜撰故事對當代儒學極盡暗諷之能事!可惜言者淳淳,聽者邈邈,二千多年過去了,老子道學仍舊壞在文哲顯學之誤導,至今還是含冤莫白不得發揮其所長造福世人!
前首經文〈上德不德〉是老子以本體論的角度來揭示無名心性之流轉,此章老子以人性的角度來開示(無名)落入人心而產生對真道的向背,老子一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可說看透了凡夫俗子的愚昧無知!修道首要正是建立對(真道)的誠摯信心,這就是老子於此章開釋之精要。
《道德經》每一首經文都蘊含極為精深之義理,對於修道之途徑皆有獨到且精闢的論述,就像此章所牽涉之實修內涵之境界極高,作者之註解也僅是作表面文字的淺解,讀者可依此哲理進路深入思考,相信必然更有所獲。
【莊子解老】
《莊子‧天下篇》
天下大亂,聖賢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由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與古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天下篇此些文字正是莊子對當時諸學百家爭鳴卻都以偏概全誤解老子道家學術,所發自肺俯的慨歎!道術將為天下裂矣!!
然,兩千多年以來,當今中華老子道學不也還是一直被世俗之見所誤解與埋沒嗎?
老子道德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佛道會通】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
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
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
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
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
廣慧!齊此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秘密善巧菩薩。
.
太上,不知有之!下,知有之,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經文導讀】
本文第一句話『太上』是老子針對『道體』的別稱,讀者只要牢牢掌握住這個邏輯進路去破譯經文,保證不會乖離老子道學奧義。
『道』的化生萬物是由精微到粗麤(玄之又玄)的一個過程,所以老子講道時,就不得不常常以層層遞進的文字應用手法來描述『真道』的這個造化過程。要破解老子道學就要能掌握這個重要觀念。本首經文是老子以另一種手法來開示『無名心識』在人性中的流轉!
【經文校佶】
本章經文前段自古即有多種版本:
『太上!下知有之‧‧』〈河上,王弼,帛書甲等〉
『太上!不知有之‧‧』〈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經》呉澄《道德真經注》等〉
老子示道極為注重理論境界與功夫層次之推展!本書採用:『太上!不知有之;下知有之‧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即是作者根據老子之道學精義與太上演說釋道之特殊風格,再斟酌《道德經》文藝創作文辭運用習慣而私自校定,是否為老子書之原版?我對此並不堅持,但是經作者作此校佶後,此首經文當更能切合、更能完整詮釋老子道學精奧之內涵吧!
[經文破譯]
大道流化,萬物創生!若從這過程來觀察從道心流落到人類的情識凡心,其間應該是如此漸次轉化的吧--
『太上,不知有之』
在太上的境界(隱喻真道)心性是無為且無智的。俗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老子形容(無名心性)安住在這個境界是:『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是:『絕聖棄智』是:『知,不知,上。』!所以“太上,不知有之”便是(真道無為)的最高境界。從哲學觀點來說“太上,不知有之”正是功夫實踐與境界哲學的至極冥合。是修道的最高證果!佛家稱此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譯為“無上正等正覺”。老子曰:『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仍至大順。』
『下,知有之。』
再下來便是常德的境界(下德:無為而有以為),在此心性雖然仍處無為但卻已有了“有以為”的一念,心性已無法保持清靜無染,無法再相忘於道境!故曰:『下,知有之。』
『其次親之』
再其次便是上仁之人(為之而無以為),心性在此已然落入有為境界,但無名心性因離真道猶不遠故仍知所親近於道,故曰其次親之。
『其次譽之。』
再其次便是上義之人(為之而有以為),此等人心性離道是越來越遠,雖然仍知稱譽於大道但也僅止口惠而不實。故曰:『其次譽之。』
『其次畏之。』
再其次便是上禮之人〈為之,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心性離於大道愈遠,人心已忘切真道之可親,反而對全能之大道產生莫名畏懼,於是便有造廟建祠祭拜鬼神求祈庇佑等等迷信的作為發生。故曰:『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再等而下之便是愚痴謾夫〈下士聞道大笑之〉,此等凡愚之夫,心性已完全為人類妄識所主宰(背覺合塵),至此完全忘卻本人性命之根源,真常大道的存在,甚至人心因對大道的莫名畏懼反而產生慢侮的行為。故曰:『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以此觀之,心性之所以會離道越來越遠豈不正是因為人性對真道的背離,對生命之母源的誠信越趨薄弱而終致全然不信?故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但是悠遠而珍貴的無為大道,祂仍然不分親疏厚薄的作育於萬物,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縱然成其大功而弗居。此時矇然無知的眾生、萬物,在真道(如來藏法身)的育養之下,也只是讚美說:『這一切只不過是自我自然成就之理吧了!』
【讀經心得】
本章完全是針對真道落入人類心性的流轉作開釋!但是自古學者卻將『太上』一詞,以【國君】作解!結果就是把老子如此睿智攜永的道學奧義完全破壞歹盡!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儒家以世俗的、政治的『人道哲學思想』來註解『老子道學』的嚴重漏失!假如以老子在此章所建立的無名心性的流轉標準來看古今儒者對於真道之認知,顯然是落在『畏之』或『侮之』的層次,我門如何奢求這些凡儒能正確詮釋聖人之道學呢?君不見本章最重要直指人心的一句話:『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竟被註解成:『國君誠信不足!所以百姓也就不信任他!』如此註解老學簡直太低估老祖宗們所辛苦開創的道家學問了吧!?
二千年來古儒早已在科舉制度下為主政者所招撫,儒學也就自貶為帝王之御用,所以儒家一向主張:『天、地、君、師、親。』儒家對於手握生殺大權,高高在上的專權主子,只有以天地之德這種全然虛幻的慨念來作為勸君、規君之道,老子此首經文自古即被匡在政治上作銓釋,儒哲們硬將隱喻真道的“太上”一詞註解成國君也就不足為奇了。堪稱老子道學庶傳之庄子豈不早有見地?一部南華真經除了詮釋老子之道,更利用寓言或杜撰故事對當代儒學極盡暗諷之能事!可惜言者淳淳,聽者邈邈,二千多年過去了,老子道學仍舊壞在文哲顯學之誤導,至今還是含冤莫白不得發揮其所長造福世人!
前首經文〈上德不德〉是老子以本體論的角度來揭示無名心性之流轉,此章老子以人性的角度來開示(無名)落入人心而產生對真道的向背,老子一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可說看透了凡夫俗子的愚昧無知!修道首要正是建立對(真道)的誠摯信心,這就是老子於此章開釋之精要。
《道德經》每一首經文都蘊含極為精深之義理,對於修道之途徑皆有獨到且精闢的論述,就像此章所牽涉之實修內涵之境界極高,作者之註解也僅是作表面文字的淺解,讀者可依此哲理進路深入思考,相信必然更有所獲。
【莊子解老】
《莊子‧天下篇》
天下大亂,聖賢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由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與古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天下篇此些文字正是莊子對當時諸學百家爭鳴卻都以偏概全誤解老子道家學術,所發自肺俯的慨歎!道術將為天下裂矣!!
然,兩千多年以來,當今中華老子道學不也還是一直被世俗之見所誤解與埋沒嗎?
老子道德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佛道會通】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
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
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
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
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
廣慧!齊此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秘密善巧菩薩。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你應該說你認為老子是什麼境界
不然懂了道德經怎麼佛經都通了
要有根據啊
-
- 文章: 628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呵呵呵~~阿草仔認為維摩詰大士,是甚麼境界!?
好酒沉甕底,我校佶註解道德經,原則分為一.老子道論,二.老子道術,三,老子勸世。三部份。
目前屬於老子開演真道的境界理論篇,其後才是老子開示的修道秘笈,那才是老子著作道德經的重頭戲……也許,到那時你可以再來問問老子證悟境界之深淺了!!
佛道會通,對你阿草來說太深奧,還是自己先下功夫,把佛經看懂,再來討論道德經吧!!
※【道】字乃“龍”之像形體字,道上兩撇正是龍角,其下一橫,象龍眉,其下目字為龍鼻,下方“跑首部”為龍身!!
道家文化是中華數千年血脈的傳承密旨,所以說中華民族正是【龍的傳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外道癡深老楊要自吹自擂
都是累劫不從離欲惡不善法作起
到如今自我妄想已根深蒂固
沒一項佛法能說清楚講明白
還不識字兼沒衛生
連外道勝性轉為大等
看了一輩子
不知成唯識論在說啥
要如何是好
都是累劫不從離欲惡不善法作起
到如今自我妄想已根深蒂固
沒一項佛法能說清楚講明白
還不識字兼沒衛生
連外道勝性轉為大等
看了一輩子
不知成唯識論在說啥
要如何是好
-
- 文章: 628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呵呵呵,我對你講佛法,每每舉證申論佛經,你草仔大外行總是鴨子聽雷,甚至毀經謗佛,魯小小,到底是你程度太差,還是我舉證佛經文不對題????
大乘佛法是從離欲惡不善法,起手入門嗎!?
經證:
雜阿含347須深盜法經
時,彼須深語比丘言:「尊者!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爾時,須深知眾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諸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得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作是思惟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彼眾多比丘於我面前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我即問彼尊者:『得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彼答我言:『不也,須深!』
我即問言:『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入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彼答我言:『得慧解脫。』作此說已,各從座起而去。我今問世尊:『云何彼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不得正受,而復說言,自知作證?』」
佛告須深:「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
須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為何世尊不肯須深修佛從(學離欲,惡不善法)入門!?(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又是怎麼一回事?
一次次替你草仔引證經文,並且不厭其煩的一再解說,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外行仔,看不懂,也教不會!!?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為何世尊不肯須深修佛從(學離欲,惡不善法)入門!?(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又是怎麼一回事?
一次次替你草仔引證經文,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外行仔,看不懂,也教不會!!?
===
笑掉觀眾大牙
那一段經文
世尊不肯須深修佛從(學離欲,惡不善法)入門
還自己加問號驚嘆號
搞笑一流
陶醉在自我錯解中
才是浪費寶貴生命時間
這題要拖到何時
自己當然無要無緊
不識字兼沒衛生的自傲自得
害慘自己一生也甘願
有所得的無知多麼誘人
文字那麼簡單明瞭都能搞到非常難懂
自作癡怪不得人
哈哈哈哈
一次次替你草仔引證經文,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外行仔,看不懂,也教不會!!?
===
笑掉觀眾大牙
那一段經文
世尊不肯須深修佛從(學離欲,惡不善法)入門
還自己加問號驚嘆號
搞笑一流
陶醉在自我錯解中
才是浪費寶貴生命時間
這題要拖到何時
自己當然無要無緊
不識字兼沒衛生的自傲自得
害慘自己一生也甘願
有所得的無知多麼誘人
文字那麼簡單明瞭都能搞到非常難懂
自作癡怪不得人
哈哈哈哈
-
- 文章: 2536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有老死滅。」(相應法住智)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有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有行滅。」(請 世尊講解無始無明)
佛告須深:
「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俱正知,可體證否?)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不行,理由:還未身體力行)
佛告須深:
「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須先知法住,後知涅槃,懂得思惟並且精進,首要放下自我為中心,作到彼此皆如,而體證「一真如心」)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尊者須深身體力行,體證一真如心)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有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有行滅。」(請 世尊講解無始無明)
佛告須深:
「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俱正知,可體證否?)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不行,理由:還未身體力行)
佛告須深:
「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須先知法住,後知涅槃,懂得思惟並且精進,首要放下自我為中心,作到彼此皆如,而體證「一真如心」)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尊者須深身體力行,體證一真如心)
-
- 文章: 628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呵呵呵,忘了你是幼稚園小班生,還看不懂中文,除了吃醋,就是魯小小……
雜阿含347須深盜法經
時,彼須深語比丘言:「尊者!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行大乘佛法,入門第一要務,就是證真如空智,外道須深從(學離欲、惡不善法)的有為法起手修佛,雖然亦能深入禪定,但是,卻不能證悟真如根本智。因為,二乘,外道行者以砍賊頭去除煩惱(學離欲、惡不善法)作為修行手段,(學離欲、惡不善法)是有為法,落入分別心,依此有所得心起手修佛,無法入住空位,證悟真如空理智,而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所以:
世尊教導須深觀十二緣起法!!並反問須深……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請問何謂:
稻芋經
世尊曰:見十二緣起,即是見法,見法即見佛。
此言佛、如來,即是指證悟真如,開佛知見。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8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cyc320 寫: ↑週一 4月 10, 2023 11:40 am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有老死滅。」(相應法住智)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有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有行滅。」(請 世尊講解無始無明)
佛告須深:
「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俱正知,可體證否?)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不行,理由:還未身體力行)
佛告須深:
「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須先知法住,後知涅槃,懂得思惟並且精進,首要放下自我為中心,作到彼此皆如,而體證「一真如心」)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尊者須深身體力行,體證一真如心)
所謂,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地而不動,此即觀守中道,行般若波羅密多,其上品即是無生法忍。其最上品即是首楞嚴三昧,首楞嚴三昧,德一切種智,即是圓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