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藏」這個詞
-
- 文章: 689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Re: 「如來藏」這個詞
因為月亮一開始根本就沒有分成兩個過,它還原來好好的,因為是幻現的,所以不在兩個幻月中。
-
- 文章: 689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Re: 「如來藏」這個詞
所以幻現的月亮會滅,但月亮(佛性)不生不滅。大慧,如來藏識不在阿棃耶識中,昰故七種識有生有滅,如來藏識不生不滅。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如來藏」這個詞
如來藏是真如的因地;
依文解義的話,容易發生予盾
如來藏,在經論中與第八識相關,其義甚廣,今略出其意。 藏即覆藏,雜染無明能覆藏一切有情本具之如來智慧德相清淨法身,如來清淨法身為所覆藏,雜染無明為能覆藏,能所合名,稱如來藏。 雖可通一切位,但此名之立意,在專指雜染覆藏中之清淨法身功德名如來藏,不通雜染法,恰與阿賴耶相對,阿賴耶偏目雜染法,如來藏偏目清淨法,故義太狹;然此名又失之太寬,以亦攝無為真如,並前七識一切清淨法,總名為如來藏故。 以此簡別,唯以阿陀那名此第八識,最為允當
依文解義的話,容易發生予盾
如來藏,在經論中與第八識相關,其義甚廣,今略出其意。 藏即覆藏,雜染無明能覆藏一切有情本具之如來智慧德相清淨法身,如來清淨法身為所覆藏,雜染無明為能覆藏,能所合名,稱如來藏。 雖可通一切位,但此名之立意,在專指雜染覆藏中之清淨法身功德名如來藏,不通雜染法,恰與阿賴耶相對,阿賴耶偏目雜染法,如來藏偏目清淨法,故義太狹;然此名又失之太寬,以亦攝無為真如,並前七識一切清淨法,總名為如來藏故。 以此簡別,唯以阿陀那名此第八識,最為允當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如來藏」這個詞
Re: 真如不守自性(P3)
文章 週日 2月 12, 2023 1:48 pm
宗鏡錄卷第七
如經云。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虛空。虛空無所依。准此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識。本識依如來藏。如來藏。無所依。是故若離如來藏。餘諸妄法。各互相依。無體能相知
本心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即本原自心也。六祖壇經曰:「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佛光大辭典]
指本性,即自己本來之真如心性。又作本身。六祖壇經(大四八‧三四九上):「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卍續一一○‧四二一上):「問:『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本識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唯識了義燈四末曰:「名本識者,謂是一切法之根本故。」
(術語)阿賴耶識十八名之一。是為有為無為一切法之根本,故名本識。見了義燈四本。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阿賴耶識的別名,因阿賴耶識是有為無為諸法的根本。
妄心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妄分別之心也。菩提心論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起信論曰:「一切眾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楞嚴經十曰:「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佛光大辭典]
指虛妄分別之心。即雜染虛假,生滅轉變之心。即指能生起善惡業之妄識。大乘起信論所舉之四種薰習中,即有「妄心薰習」之說。由妄心而生之境界,稱為妄境界;蓋諸法之本體,本來無自性而不可得,然因妄緣之故,以為實有,故妄境界又稱妄法、妄境、妄有。又由虛妄之因緣所現之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乃凡夫有情之煩惱執著,稱為妄塵。此外,以妄心分別計度事物,稱為妄計。〔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下〕 p2339
妄境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五識
(名數)起信論所說:一,業識,依根本無明之惑而始動本心者。業為動作之義。二,轉識,業識一轉而生能見之作用者。三,現識,伴能見之作用而現所見之妄境界者。已上三識當於唯識論阿賴耶識之自體分,見分,相分
四熏習
(名數)明真妄互為熏習,染淨之二法,相續不斷也。一無明熏習,眾生有無始之無明,熏習真如,以熏習故,生妄心也,妄心者業識也。二妄心熏習,以此妄心還熏於無明,使增不了之念,更轉而使現妄境界,妄境界者,轉識及現識是也。三妄境界熏習,此妄境界還熏動妄心以起諸浪,造種種之業,受身心之苦,分別事識是也,依已上三熏習之義而染法相續也
文章 週日 2月 12, 2023 1:48 pm
宗鏡錄卷第七
如經云。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虛空。虛空無所依。准此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識。本識依如來藏。如來藏。無所依。是故若離如來藏。餘諸妄法。各互相依。無體能相知
本心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即本原自心也。六祖壇經曰:「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佛光大辭典]
指本性,即自己本來之真如心性。又作本身。六祖壇經(大四八‧三四九上):「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卍續一一○‧四二一上):「問:『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本識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唯識了義燈四末曰:「名本識者,謂是一切法之根本故。」
(術語)阿賴耶識十八名之一。是為有為無為一切法之根本,故名本識。見了義燈四本。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阿賴耶識的別名,因阿賴耶識是有為無為諸法的根本。
妄心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妄分別之心也。菩提心論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起信論曰:「一切眾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楞嚴經十曰:「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佛光大辭典]
指虛妄分別之心。即雜染虛假,生滅轉變之心。即指能生起善惡業之妄識。大乘起信論所舉之四種薰習中,即有「妄心薰習」之說。由妄心而生之境界,稱為妄境界;蓋諸法之本體,本來無自性而不可得,然因妄緣之故,以為實有,故妄境界又稱妄法、妄境、妄有。又由虛妄之因緣所現之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乃凡夫有情之煩惱執著,稱為妄塵。此外,以妄心分別計度事物,稱為妄計。〔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下〕 p2339
妄境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五識
(名數)起信論所說:一,業識,依根本無明之惑而始動本心者。業為動作之義。二,轉識,業識一轉而生能見之作用者。三,現識,伴能見之作用而現所見之妄境界者。已上三識當於唯識論阿賴耶識之自體分,見分,相分
四熏習
(名數)明真妄互為熏習,染淨之二法,相續不斷也。一無明熏習,眾生有無始之無明,熏習真如,以熏習故,生妄心也,妄心者業識也。二妄心熏習,以此妄心還熏於無明,使增不了之念,更轉而使現妄境界,妄境界者,轉識及現識是也。三妄境界熏習,此妄境界還熏動妄心以起諸浪,造種種之業,受身心之苦,分別事識是也,依已上三熏習之義而染法相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