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軟體之美
文章: 3174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誰說無色界無意識?

文章 軟體之美 »

軟體之美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12:23 pm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5】
玄奘譯

如色界繫有覆無記意識,無色界繫有覆無記意識亦爾。
四空天都是無色界天 繫有意識

識無邊處天不是不迴心鈍阿羅漢 要涅槃滅意識的所在

非非想處天才是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文章 恆不住 »

隨機談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10:52 pm
恆不住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5:15 pm
隨兄法安
感謝討論
一音異解,各有看法
憨山大師說法:這[半分微細]屬第七識,與環師一樣。
理由也是說:此識天,「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通議卷第九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清河房融筆受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議曰。此四空第二天乃厭空依識者也。諸礙既銷躡前空處也。無礙下名破空入識也。銷礙入無則不依色。無礙之無亦滅故不依空。唯觀於識故唯留賴耶。以末那為意根依內外門轉緣色空識三。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內緣八識見分為我故半分微細捨空依識名為識處。

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其實這些現象非常常見,古時的很多高僧大德他們的看法也都不同?
但這個很正常,只因大家都不是佛,像我們這種業力凡夫,對高僧大德的言論,也只能盡力理解就好,
我輩的功力,比起他們來,本就微不足道,無從判斷他們的對錯,但這也並非就代表我們無法可尋。

例如:我輩就可從印光大師開始,作為相關的開端,當然自己是先要有一些基本的佛學基礎才行。
在印光大師文鈔中,有人問過唐代李通玄長者,大家都知道其為華嚴菩薩,所以應為法身大士,
而這個印光大師也不否認,但李長者對西方淨土的很多觀念,印光大師卻直說其實就是錯的,
再來其著作,內容中如以今天大家所知道的佛法來講,也有很多是錯的,但這並非我們厲害,
而是有更多的經論,說明其就是錯的。

再來古時的大德,也有很多人注解過法華經,其中觀點上當然會有不同,但自從智者大師出現後,
原則上一切就以智者大師所說的為主。

再來不論任何的一個古今大德,有說到西方淨土,所有人皆認為那是凡聖同居土,只因往生的人,
有太多人本就是一般凡夫,而凡夫無修無證,依果報當然就只能是凡聖同居土,但善導大師卻說,
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是居實報莊嚴土,而這實在是非我們所能想像。

再來依大乘起信論,大家都知道馬鳴菩薩應是八地菩薩沒錯,這麼高位階的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
卻把第八識的阿賴耶識與第七識的意(識),是完全放在一起而沒有區分,
大家都認為這樣的問題真的很大?那麼是我們很厲害嗎?其實不是,
而是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及其他著作講的更清楚,
再來玄奘大師的成唯識論,其實就是古時印度很多唯識論師著作合起來的綜合論,
而在永明延壽大師的宗鏡錄中也說,其實那些論師,其中有很多人將會是本賢劫的千佛之一。

因此如真依唯識宗的理論中所說,四空天中的識無邊處,並非五無心處,所以本就有意識之存在。
再來蕅益大師及長水子璿大師的看法,也與憨山大師的看法不同,所以應以綜合來看,可能會較適宜吧?
阿隨兄法安
您說:
因此如真依唯識宗的理論中所說,四空天中的識無邊處,並非五無心處,所以本就有意識之存在。
再來蕅益大師及長水子璿大師的看法,也與憨山大師的看法不同,所以應以綜合來看,可能會較適宜吧?
若就唯識定理是:
第六識必俱全五緣才能緣生出來,
譬如眼識必須俱全九緣才能緣生出來。
即使五無心位之一:人昏迷悶絕時,前五識皆不行,第六識就不現起,如同無第六識。
即無第六識,
請問如何有他師所辯稱:第六識的半分微細內緣第七識呢?
如果說有第六識,那是尚在阿賴耶識中的種子未起現行,
第六識既未緣生,又如何有半分微細內緣第七識呢?。
因此憨山大師說那半分微細是第七識的。

反觀他師反批那半分微細是第六識的
所說:第六識三界九地皆有,所以此識天還有第六識,這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
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分。
如此一音異解所說是否有理,端看自參吧!




首楞嚴義疏
北宋長水子璿


.....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初句結前空處。次句破空入識。銷礙之無亦亡。故云無礙無滅。此即唯觀於識。以
破於空也。其中下正釋。唯留賴耶全末那者。此七八二識更互相依。定性愚法全不知
有。冥然自留也。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
分。以此第六色心俱緣。故留半也。行人入此定時。厭患虛空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
。即捨虛空。轉心緣識。心與識法相應。故名識處定。
... ....]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議曰。此四空第二天乃厭空依識者也。諸礙既銷躡前空處也。無礙下名破空入識也。銷礙入無則不依色。無礙之無亦滅故不依空。唯觀於識故唯留賴耶。以末那為意根依內外門轉緣色空識三。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內緣八識見分為我故半分微細捨空依識名為識處。
軟體之美
文章: 3174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首楞嚴經

文章 軟體之美 »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逈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此等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有窮研 窮空 ,怎麼可能沒有半分微細意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ióng ㄑㄩㄥˊ

缺乏財物:貧~。~苦。~則思變。
處境惡劣:~困。~蹙。~窘。~當益堅(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而後工(舊時指文人處境窮困,詩就寫得好)。
達到極點:~目。~形盡相。~兵黷武。
完了:~盡。山~水盡。日暮途~。
推究到極點:~物之理。~追(➊極力追尋;➋盡力緊追)。~究。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誰說無色界無意識?

文章 恆不住 »

軟體之美 寫: 週一 7月 24, 2023 9:57 am
軟體之美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12:23 pm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5】
玄奘譯

如色界繫有覆無記意識,無色界繫有覆無記意識亦爾。
四空天都是無色界天 繫有意識

識無邊處天不是不迴心鈍阿羅漢 要涅槃滅意識的所在

非非想處天才是
這裡是在說[六識身]有覆無記無覆無記,
並非說:這裡的識無邊處天有第六意識。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5】
玄奘譯
[有六識身,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如是六識身,或善、或不善、或有覆無記、或無覆無記。於善眼識所有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當言與幾相應、幾不相應?於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眼識,所有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當言與幾相應、幾不相應?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亦爾。.........
如色界繫有覆無記意識,無色界繫有覆無記意識亦爾。]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文章 恆不住 »

還有窮研 窮空 ,怎麼可能沒有半分微細意識?
是的!
此識處天僅窮研到色銷厭空,已無第六識緣生,
只剩第七識半分微細內緣第八識見分為我在。
憨山大師:
[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內緣八識見分為我故半分微細捨空依識名為識處。]
cyc320
文章: 255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文章 cyc320 »

如色界繫有覆無記意識,無色界繫有覆無記意識亦爾 (稱名不迴心鈍阿羅漢 )
軟體之美
文章: 3174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滅窮研的是非想非非想處天,並非識無邊處

文章 軟體之美 »

首楞嚴經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圖檔
cyc320
文章: 255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文章 cyc320 »

破識無邊處的有想境界及無所有處的無想境界 ,了達一境性為不見有無、暫時清淨是名非想非非想處定
軟體之美
文章: 3174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識無邊處天

文章 軟體之美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無色界的第二天,即識知天、識處天。指由於憎厭第一天(空無邊處天)之空無邊,乃依轉心緣識所加行之定而得之果報。《大毗婆沙論》卷八十四云(大正27‧433a)︰
「云何識無邊處﹖如契經說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是名識無邊處。(中略)但以加行名識無邊處,如施設論說。以何加行修識無邊處定﹖由何加行入識無邊處定﹖謂初業者先應思惟清淨眼等六種識相,取此相已,假想勝解觀察照了無邊識相,以先思惟無邊識相而修加行,展轉引起第二無色定,故說此名識無邊處。」

關於此天之壽量,《長阿含經》卷二十謂二萬一千劫,《立世阿毗曇論》卷七謂此天下品為三萬大劫,中品為三萬五千大劫,上品為四萬大劫。《大毗婆沙論》卷八十四謂其壽為四萬劫。

〔參考資料〕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三;《法蘊足論》卷七。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30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首楞嚴經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軟體之美 寫: 週一 7月 24, 2023 10:25 am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逈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此等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有窮研 窮空 ,怎麼可能沒有半分微細意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ióng ㄑㄩㄥˊ

缺乏財物:貧~。~苦。~則思變。
處境惡劣:~困。~蹙。~窘。~當益堅(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而後工(舊時指文人處境窮困,詩就寫得好)。
達到極點:~目。~形盡相。~兵黷武。
完了:~盡。山~水盡。日暮途~。
推究到極點:~物之理。~追(➊極力追尋;➋盡力緊追)。~究。
呵呵呵~~搞什麼名堂?????🤣🤣🤣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