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一點念想
路人
文章: 226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05, 2023 5:40 pm

Re: 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文章 路人 »

CBETA 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


長部經典

一 梵網經

二 沙門果經

三 阿摩晝經

四 種德經

五 究羅檀頭經

六 摩訶梨經

七 闍利經

八 迦葉師子吼經

九 布吒婆樓經

一〇 須婆經

一一 堅固經

一二 露遮經

一三 三明經

一四 大本經

一五 大緣經

一六 大般涅槃經

一七 大善見王經

一八 闍尼沙經

一九 大典尊經

二〇 大會經

二一 帝釋所問經

二二 大念處經

二三 弊宿經

二四 波梨經

二五 優曇婆邏師子吼經

二六 轉輪聖王師子吼經

二七 起世因本經

二八 自歡喜經

二九 清淨經

三〇 三十二相經

三一 教授尸伽羅越經

三二 阿吒曩胝經

三三 等誦經

三四 十上經


長部經典 一

括弧〔〕內容屬增補部份

括弧 [ ] 內容屬後來增補部份

括弧【】內容屬刪減部份

括弧〈〉內容屬註解部份


一 梵網經


第一 誦品



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五百大比丘僧伽,由王舍城往那爛陀村,同行於大道。一遊行者須卑亦與其弟子梵施童子,由王舍城往那爛陀村,同行於大道。途中,遊行者須卑,以種種方法誹謗佛陀、誹謗佛法、誹謗僧伽。反之,其弟子梵施童子,以種種方法稱讚佛陀、稱讚佛法、稱讚僧伽。如是其所說正相反之師徒二人,緊隨世尊與比丘僧伽之後而行。

白話譯文:

這是我從佛陀那裡聽聞的。那個時候,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僧團,從王舍城出發前往那爛陀村,一直沿著大道行走。同時,一位名叫須卑的遊行者和他的弟子梵施童子,也從王舍城出發前往那爛陀村,沿著同一條大道行走。在路上,遊行者須卑用種種方法詆毀佛陀、佛法、僧團。然而,他的弟子梵施童子則用種種方法讚揚佛陀、佛法、僧團。這對言行截然相反的師徒,卻同樣地跟隨著佛陀和比丘僧團的身後行走。



經文:

時,世尊於菴婆羅樹園內國王〔所建〕之休息堂,與比丘僧伽同宿一夜;遊行者須卑,亦於菴婆羅樹園內國王之休息堂,與弟子梵施童子同宿一夜。於此,遊行者須卑,又以種種方法誹謗佛陀、誹謗佛法、誹謗僧伽;反之,其弟子梵施童子,又以種種方法稱讚佛陀、稱讚佛法、稱讚僧伽。如是其所說正相反之師徒二人,隨世尊及比丘僧伽之後而住。

白話譯文:

那時候,佛陀在國王所建的菴婆羅樹園內的休息堂,與比丘僧團留宿一夜。同時,遊行者須卑和他的弟子梵施童子也在菴婆羅樹園的休息堂留宿一夜。在這期間,遊行者須卑繼續用種種方法詆毀佛陀、佛法、僧團。然而,他的弟子梵施童子繼續用種種方法讚揚佛陀、佛法、僧團。這對言行截然相反的師徒,卻同樣地跟隨著佛陀和比丘僧團的身後行走。



經文:

時,其夜方曉,眾多之比丘起而集坐於講堂,生起如次之話題:「友!希有哉!友!未曾有哉!已知已見之阿羅漢、等正覺者、世尊,徹見眾生〔心〕之種種趣向。然,遊行者須卑,以種種方法誹謗佛陀、誹謗佛法、誹謗僧伽;反之,其弟子梵施童子,卻以種種方法稱讚佛陀、稱讚佛法、稱讚僧伽。如是其所說正相反之師徒二人,緊隨世尊及比丘僧伽之後而行。」

白話譯文:

那天清晨,許多比丘從臥處起來聚集在講堂,開始談論這樣的話題:「朋友,這真是難得一見!從未有過的!佛陀,作為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等正覺、世尊的導師,能夠全面洞察眾生內心的各種意向。然而,那位名叫須卑的遊行者用種種方法詆毀佛陀、佛法、僧團。相反,他的弟子梵施童子則用種種方法讚揚佛陀、佛法、僧團。這對言行截然相反的師徒,卻同樣地跟隨著佛陀和比丘僧團的身後行走。」



經文:

時,世尊知此等比丘之如是話題,乃行往彼講堂,至而坐於所設之座。坐已,世尊言諸比丘曰:「諸比丘!為如何之談話,汝等今坐此處耶?而又為何中斷汝等之言談耶?」如是言時,彼諸比丘白世尊言:「尊師!今夜之方曉,吾等諸弟子起而集坐於講堂,生起如次之話題:「友!希有哉!友!未曾有哉!已知已見之阿羅漢、等正覺者、世尊,徹見眾生〔心〕之種種趣向。然,遊行者須卑,以種種方法誹謗佛陀、誹謗佛法、誹謗僧伽;反之,其弟子梵施童子,卻以種種方法稱讚佛陀、稱讚佛法、稱讚僧伽。如是其所說正相反之師徒二人,緊隨世尊及比丘僧伽之後而行。」諸弟子中斷如是話題,其時乃世尊之來! 」

白話譯文:

那時候,佛陀聞知這些比丘的談話,便前往比丘們聚集的講堂,並坐在預先安排的座位上。坐下後,佛陀問這些比丘:「各位比丘,剛才為了什麼話題聚集在這裡?又為何突然中斷談話了?」那些比丘們回答佛陀:「尊師,今天清晨,我們那些弟子從臥處起來聚集在講堂,開始談論這樣的話題:『朋友,這真是難得一見!從未有過的!佛陀,作為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等正覺、世尊的導師;能夠全面洞察眾生內心的各種意向。然而,那位名叫須卑的遊行者用種種方法詆毀佛陀、佛法、僧團。相反,他的弟子梵施童子則用種種方法讚揚佛陀、佛法、僧團。這對言行截然相反的師徒,卻同樣地跟隨著佛陀和比丘僧團的身後行走。」就在那些弟子談論到這裡時,佛陀便來到了講堂。」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若人誹謗我、誹謗佛法、誹謗僧伽,諸比丘於此,不傷心、不憂恨、心不憤怒。諸比丘!若人誹謗我、誹謗佛法、誹謗僧伽,諸比丘若忿怒、若不歡喜、即為諸比丘之障礙。諸比丘!若人誹謗我、誹謗佛法、誹謗僧伽,諸比丘若忿怒、若不歡喜,然則,諸比丘能否判斷其人是善說、謬說耶?」〔諸比丘曰:〕「尊師!不然。」【〔世尊曰:〕】諸比丘!若人誹謗我、誹謗佛法、誹謗僧伽,諸比丘對此,不能辨別不實為不實 [而說]:『如是之故,彼為不事實,如是之故,彼不得真相,我等之間無為此事,又所為事不存在。』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如果有人詆毀佛陀、佛法、僧團;比丘們不應對這些言論感到傷心、憂慮、憤怒。比丘們!如果有人詆毀佛陀、佛法、僧團;比丘們如果對這些言論感到憤怒、不高興;這將成為比丘們修行的障礙。比丘們!如果有人詆毀佛陀、佛法、僧團;比丘們如果對這些言論感到憤怒、不高興;這樣,比丘們是否能判斷這些人的言論是正確還是錯誤?」比丘們回答佛陀:「尊師,無法辨別。」比丘們!如果有人詆毀佛陀、佛法、僧團;某些比丘對這些言論,不能確定這些言論是不真實的,比丘們應該向其解釋:『因為這些原因,這些人的言論不是真實,因為這些原因,這些人沒有明瞭事實的真相,比丘僧團之間確實沒有這些人提及的事情發生,而這些人提及的事情是確實不存在。』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若人稱讚我、稱讚佛法、稱讚僧伽,諸比丘不應歡喜此,不應欣悅此,於心不應愉適。諸比丘!若人稱讚我、稱讚佛法、稱讚僧伽,諸比丘對此,若歡喜、欣悅、愉適,此即成為諸比丘之障礙。諸比丘!若人稱讚我、稱讚佛法、稱讚僧伽,諸比丘對此,不能確認事實為事實 [而說]:『如是之故,彼是事實,如是之故,彼得真相,我等之中有為是事,所為事是存在。』」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如果有人讚揚佛陀、佛法、僧團;比丘們不應對這些言論感到歡喜、欣悅、心情愉快。比丘們!如果有人讚揚佛陀、佛法、僧團;比丘們如果對這些言論感到歡喜、欣悅、心情愉快;這將成為比丘們修行的障礙。比丘們!如果有人讚揚佛陀、佛法、僧團;某些比丘對這些言論,不能確定這些言論是真實,比丘們應向其解釋:『因為這些原因,這些人的言論是真實,因為這些原因,這些人明瞭事實的真相,比丘僧團之間確實有這些人提及的事情發生,而這些人提及的事情是確實存在。』」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其實,凡夫之讚歎如來,唯就瑣細、唯就卑近、唯就於戒之關係而已。諸比丘!然而,凡夫之讚歎如來,如何唯就瑣細、唯就卑近、唯就於戒之關係而已耶?」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事實上,一般人對佛陀的讚揚,只停留在瑣碎的細節、淺近的條文以及與戒律相關的範疇上。比丘們!然而,一般人對佛陀的讚揚,是如何停留在種種瑣碎的細節、淺近的條文以及和戒律相關的範疇呢?」

小 戒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殺生、離殺生、不用刀、杖,有慚恥心,而多懷慈悲、利益一切有情,哀愍而住。』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不與取、離不與取,取所與、期待所與,無任何之盜心,自己清淨而住。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非梵行、修梵行、修遠離之行,離淫欲不淨之法。 』」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沙門瞿曇捨棄殺害眾生,遠離殺害眾生,不使用殺害眾生的器具,其中包括刀、劍、杖、弓、矛、斧、羅網,充滿慚愧心,同時懷著慈悲,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以憐憫的心在世間安住。』比丘們!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沙門瞿曇捨棄未經同意給予而取用、遠離未經同意給予而取用、接受經他人同意所給予的、只期待經他人同意所給予的,心中沒有任何偷盜的念頭,為保持自身物欲的清淨而在世間安住。 』比丘們!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沙門瞿曇捨棄不潔淨的行為,修持潔淨行為的方法,修持遠離不潔淨行為的方法,遠離修持不潔淨行為的方法。 』」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妄語、離妄語、〔凡所言說〕語真實、從真實、以正直心不欺世間。』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兩舌、離兩舌,不此處聞彼處告,以離間此處之諸人;又不彼處聞此處告,以離間彼處之諸人。如是為令離間者和睦之人,為令親密者更益親密之人,為愛和合、好和合、喜和合、持和合語言之人。』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惡口、離惡口,凡所言說,無過失,悅耳、怡心、感銘、優雅,為諸人所喜歡。』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綺語、離綺語,語適時語、語真實、語有義之語、語合法語,凡所說為俱律義,明確、有段落、適義,感銘於心。 』」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沙門瞿曇捨棄虛假的言語、遠離虛假的言語,凡是所說的話皆符合事實、遵循事實、以正直的心不欺瞞世間。』比丘們!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沙門瞿曇捨棄搬弄是非、遠離搬弄是非,不在這裡聽到話語後去轉告那裡的人,導致這裡的人與那裡的人矛盾和不和。同樣,不在那裡聽到話語後去轉告這裡的人,導致那裡的人與這裡的人矛盾和不和。這樣是為使不和睦的人和睦相處,為使和睦的人變得更親近,為使成為愛好和諧、樂意和諧、常說和諧言語的人。』比丘們!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沙門瞿曇捨棄惡毒的言語、遠離惡毒的言語,凡是所說的話,沒有任何過失,令人悅耳心怡、深受感動、言辭優雅,為眾人所喜愛。』比丘們!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沙門瞿曇捨棄花言巧語、遠離花言巧語,適合時宜、符合事實、言詞具意義、符合律法,凡是所說的話皆切合義理、清晰明確、有條理、措辭適當,讓人印象深刻。』」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離採伐諸種植 [花或果實] 之種子、諸種植之樹木,於【〔日中〕】一食,而夜不食,離非時食,離觀聽演劇、歌謠、舞樂之娛樂,離持粉裝飾、華鬘、香料、塗香,離〔用〕高牀、大牀,離受蓄金銀;沙門瞿曇是離受生穀類,離受生肉,離受婦人、少女,離受男女之奴隸,離受牝牡之山羊,離受雞豚,離受象、牛、牝牡之馬,離受耕田荒地,離差使、傳言之事,離賣買,離欺秤、欺升、欺尺,離賄賂、譎詐、虛偽之邪行,離傷害、殺戮、拘束、剽奪、竊盜、強奪。』」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沙門瞿曇不砍伐和採集各種種植的花或果實中的樹木和種子,每天只進食一餐,晚上不再進食,並規定清晨至中午時間才可以進食,不參與觀賞戲劇、歌謠、舞蹈等娛樂活動,不從事各種裝扮行為,其中包括配戴花環、塗抹脂粉、顏料、香料,不享用各種高大寬敞的床榻和坐具、不積累金銀財富。沙門瞿曇不接受未烹調的穀物和肉類,不蓄養妻室妾侍、奴隸婢女;不飼養象、馬、水牛當中的公牛、山羊當中的公羊、公雞、公鵪鶉等牲畜,不從事農田耕作和開墾荒地,不擔任信差或傳遞口信等工作,不從事買賣交易,不從事操縱秤錘、量器、尺度等工具;不接受賄賂或進行賄賂、不從事欺詐和偽騙、不傷害、殺戮、囚禁、巧取、偷竊和強奪他人財物等行為。』」

中 戒

一一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採伐諸種植 [之種子]、樹木,例如從根生、從幹生、從節生、從芽生、第五為從種子生者。沙門瞿曇遠離如是 [等採伐諸種植之] 種子植物之損傷。』」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專心致志於砍伐和採集各種種植的樹木和種子,其中採集花或果實的種子包括從根莖生長的、從枝幹生長的、從枝幹節點上生長的、從新芽生長的,以及從種子直接生長的。然而,沙門瞿曇並未砍伐和採集這些種植的樹木和種子而對其造成傷害。』」

十二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享樂積蓄物,例如食物之積蓄、飲物之積蓄、衣服之積蓄、乘具之積蓄、臥具之積蓄、香 [料] 類之積蓄、財物之積蓄等。沙門瞿曇遠離受用 [積蓄] 如是等之任何積蓄物。』」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專心致志於從事積累各種物品,其中包括食物、飲料、衣物、騎乘工具、床榻用品、香料、財富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從事積累這些物品。』」

十三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觀〔聽〕娛樂,例如演劇、歌謠、舞樂、表演、古譚、手鈴、鳴鉢、銅鑼、魔術奇境,賤人之竹棒戲,象、馬、水牛 [之]【、】牡牛、山羊 [之]【、】牡羊、雞鶉之鬥技,棒擊、拳鬥、角力、摸擬戰,[例如] 列兵、配兵、閱兵等之娛樂。沙門瞿曇遠離觀〔聽〕如是等之娛樂物。』」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專心致志於觀賞各種娛樂活動,其中包括戲劇、歌謠、舞蹈、雜耍、古代民謠、手鈴、鳴鉢、銅鑼、魔術戲法、平民的竹棒技藝、象、馬、水牛當中的公牛、山羊當中的公羊、公雞、公鵪鶉等各類家畜的競鬥;棍棒械鬥、拳腿搏擊、摔跤;以及模擬軍事,包括駐扎軍兵、部署軍兵、檢閱軍兵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觀賞這些娛樂活動。』」

十四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耽住於賭博之放逸處,例如八目碁、十目碁、無盤碁、踢石、擲骰、棒打、佔手痕、拋球、葉笛、鋤戲、倒立、風車戲、升戲、車戲、弓戲、字戲、測意戲、〔模〕【摸】擬殘傷戲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之任何賭博放逸處。』」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專心致志於參與各種放縱的博弈活動,其中包括下棋,有八道棋盤、十道棋盤、無棋盤;踢石頭、擲骰子、打短棒、占卜手跡、拋球、吹葉笛子、鋤地、翻筋斗、轉風車、猜測容器的容量、競賽拉車、射箭、猜解字謎、猜測他人想法、摸仿傷殘人士的動作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參與這些放縱的博弈活動。』」

一五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享用高牀、大牀等。例如過大之牀座、獸形之脚臺,覆以長羊毛之織物、有文彩之白氈、繡花圖繪之牀墊【,】[、充棉之牀墊、繡獅、虎圖繪之牀墊、] 於兩邊有重緣,單側有垂緣、鏤綴寶石、絹布之被蓋,大毛氈、象覆、馬褂、車衣、羚羊皮、迦達利鹿皮之殊勝敷物、寶蓋,上下之紅枕等。沙門瞿曇遠離使用此 [如是] 等任何之高牀、大牀。』」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專心致志於享用各種高大寬敞的床榻和坐具,其中包括超過規定尺寸的床鋪、雕刻有猛獸形象的脚臺、鋪著長毛的大毛毯、彩色刺繡的羊毛毯、純白色的羊毛毯、繡花圖案的羊毛毯、充填天然棉花的薄被蓋或床墊、刺繡獅子或老虎等圖案的羊毛毯、雙面或單面有毛質的羊毛毯、縫上寶石的蠶絲織品或蠶絹織品的床墊、適合十六人站著跳舞的大羊毛地毯、鋪在象背的象鞍坐墊、鋪在馬背的馬鞍坐墊、在馬拉車上鋪坐墊、用羚羊皮縫製成的床墊、用咖達利鹿皮縫在白布上而成的高級床墊、掛在床架上方紅色或白色的床幔、床架兩側皆有紅色的頭枕和腳枕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享用這些高大寬敞的床榻和坐具。』」

〈註解〉: 南傳佛教在家居士需知

所謂的「高、大坐臥具(Uccāsayanamahāsayana)」《律藏》提到以下二十種:

    1. Āsadiṃ──高床、椅:床、椅的腳超過〔規定的〕尺寸。

    2. Pallaṅkaṃ──〔刻有〕猛獸像腳的床、椅。

    3. Gonakaṃ──長毛的大毛毯,據說該毛超過四指寬。

    4. Cittakaṃ──彩繡猛〔獸〕的羊毛製毯。

    5. Paṭikaṃ──〔純〕白色的羊毛製毯。

    6. Paṭalikaṃ──繡花叢的羊毛製毯,又稱為希臘(Yonaka)、泰米爾(Damiḷa)大衣。

    7. Tūlikaṃ──裝填棉花的床、椅,或裝填棉花的床單、墊被。

    8. Vikatikaṃ──彩繡獅子、老虎等的羊毛製毯。

    9. Uddhalomiṃ──單面有毛的羊毛製毯。

    10. Ekantalomiṃ──雙面有毛的羊毛製毯。

    11. Kaṭṭhissaṃ──縫上寶〔石〕的蠶絹製敷具。

    12. Koseyyaṃ──縫上寶〔石〕的蠶絲製敷具;純蠶絲的敷具則是可以〔使用〕的。

    13. Kuttakaṃ──適合十六位舞女站著而跳舞的大羊毛製毯。

    14. Hatthattharaṃ──鋪在象背上的敷具。

    15. Assattharaṃ──鋪在馬背上的敷具。

    16. Rathattharaṃ──鋪在車上的敷具。

    17. Ajinappaveṇiṃ──用諸羚羊皮縫成床的尺量大之皮敷具。

    18. Kadalimigapavarapaccattharaṃ──咖達利鹿皮的頂級敷具──有稱為咖達利的鹿皮,這即是最上等的敷具之義。據說是將咖達利鹿皮縫在白布上而縫成的。

    19. Sa-uttaracchadaṃ──即覆蓋在紅色天蓬上面或繫綁在上方的敷具之意。即使繫綁在白色天蓬的下面,若是佛陀所不允許的敷具,則不適合使用;不是不允許的敷具,則是可以使用的。

    20. Ubhatolohitakūpadhānaṃ──床的兩邊〔頭〕有頭枕和腳枕的紅色枕,這是不允許的;假如只有一枕,而且尺寸是適當的,即使兩側是紅色、蓮花色或彩色的,也是可以使用的;如果是超過尺寸的大枕頭,則是佛陀所禁止的。

十六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耽住於裝飾之放逸處。例如塗身、按摩、沐浴、鏡、眼塗〔色〕料、華鬘、塗香、臉粉、面油、手環、髮飾、手杖、藥袋、刀劍、傘蓋、彩履、頭巾、寶珠、拂塵、白衣、長袖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裝飾之放逸處。』」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專心致志於從事各種放逸的裝扮行為。其中包括酥油塗抹全身、酥油按摩皮膚、香料沐浴、經常照鏡、眼部塗抹彩妝顏料、配戴花環、塗抹香料、塗抹臉部化裝粉、塗抹面部護膚油、配戴手鐲 、配戴髮飾、手持手杖、佩帶藥袋、佩帶刀劍、手持遮陽傘、穿著彩繪鞋、配戴頭巾、配戴寶珠、手持拂塵 、穿著白色衣服、穿著長袖衣服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從事這些放逸的裝扮行為。』」

一七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無益徒勞之論。例如王論、盜賊論、大臣論、軍兵論、恐怖論、戰爭論、食物論、飲料論、衣服論、臥具論、華鬘論、香料論、親族論、乘具論、村里論、鄉鎮論、都市論、國土論、婦女論、英雄論、路邊論、井邊風傳論、祖先論、種性論、世界起源論、海洋起源論,如是有無之論。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論。』」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專心致志於參與各種不切實際、缺乏建設性的談論。其中包括談論國王、談論盜賊、談論大臣、談論軍事、談論死亡、談論戰爭、談論食物、談論飲料、談論衣物、談論床榻用品、談論所配戴的裝飾品、談論所塗抹的香料、談論宗親、談論騎乘工具、出行;談論村落、談論鄉鎮、談論城市、談論國土、談論性別階級、談論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談論祖先、談論種族、姓氏;談論陸地的起源、海洋的起源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參與這些不切實際、缺乏建設性的談論。』」

一八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諍論。例如「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法、律,汝如何 [證汝] 知此法、律耶?」「汝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言〔前後〕相應,汝言不相應。」「汝應言於前者而言於後,應言於後者而言於前。」「汝無細慮而〔自〕返復。」「汝之立論,墮於負處。」「為解汝【〔負〕】說而尋思,若能者即自解!」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諍論。 』」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專心致志於參與各種無益的爭論。其中包括互相評斷「你不明瞭這律法,我明瞭這律法,你如何證明你明瞭這律法?」「你是提出錯誤見解而走向歧途的人,我是提出正確見解而走向正途的人。」「我所論說的前後一致,你所論說的卻前後矛盾。」「你應該先說較前的部份,卻說了較後的部份;你應該先說較後的部份,卻說了較前的部份。」「你並未全面考慮就輕率地評斷。」「你的論據不能自圓其說。」「你為了尋求解答而反覆思量,如果你有確鑿的論據,就能自圓其說!」然而,沙門瞿曇並未參與這些無益的爭論。 』」

一九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專心住於差使者、傳信之行作。例如國王、大臣、剎帝利、婆羅門、居士、童子〔令〕:「汝來此處 [受差使往彼,]【、】往彼處 [受差使回此],〔汝〕來持此 [信往彼,持彼信回此]【、持此往彼】。」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使者、傳信之行為。』」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專心致志於從事各種信差或傳遞口信等工作。其中包括接受國王、大臣;祭司、僧侶;王族、武士;從事農業、畜牧、商業的庶民;最下位的奴隸等委託。「你來這裡接受委託去那裡,你去那裡接受委託回這裡;你來這裡帶信件去那裡,你去那裡帶信件回這裡。」然而,沙門瞿曇並未從事這些信差或傳遞口信等工作。』」

二〇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然而 [專心志於無益徒勞之橫明而過邪命生活。例如] 行於欺瞞、饒諛騙詐、占相、以利求利之貪求。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 [無益徒勞之橫明而過邪命生活] 【欺瞞、饒諛詐騙】。』」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專心致志於從事各種無益的不正當方式謀生。其中包括欺瞞詭計、諂媚詐騙、為人作媒,從中謀取利益,為人解夢、預測懷孕婦女所生子女性別、教人已得利益如何求取更多利益等行為。然而,沙門瞿曇並未從事這些不正當的方式謀生。』」

〈註解〉:佛光大辭典 故如經營買賣、為人占卜吉凶,或現種種奇特異相等,以獲得生活之資,乃至以衣食之故而為人說法,此時若以「活命」稱之,則含「邪命」之意,意謂不以正道,而以邪道活命。

〈註解〉:邪命,是不如法之職業。惡心者,非觀機益物之心,乃是為利益故;為利養故,而邪命為生,戒中明七事:(一)販色。(二)作食。(三)占相解夢。(四)咒術。(五)工巧。(六)調鷹。(七)毒藥。本譯文作參考。

有其他譯本是指販買男女,其實意思同為人作媒,從中謀取利益,而不完全是色情或賣淫業務,故以此作參考。

大 戒

二一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依無益徒勞之橫明而過邪命生活。例如占卜手足之相、占前兆〔吉凶〕、占夢、占體〔全身〕相、占鼠所咬、火護摩、杓子護摩、穀皮護摩、糠護摩、米護摩、熟酥護摩、油護摩、口護摩、血護摩、肢節明、宅地明、剎帝利明、濕婆明、鬼神明、地明、蛇明、毒藥明、蝎明、鼠明、鳥明、鴉明、命數豫言、防箭咒、解獸聲法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過邪命生活]。』」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出身婆羅門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依賴各種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無益的方式謀生。其中利用卜筮進行占卜、祭祀儀式,包括利用四肢、徵兆、夢境、身體、虫鼠所咬痕跡,燃燒供物的祭祀、利用水杓進行洗淨的祭祀、糧食的祭祀,包括稻殼、米糠、米粒,熟酥油的祭祀、生酥油的祭祀、口沫的祭祀、利用牲畜血液的祭祀,保護家宅神祇的祭祀、念誦吠陀經典以及祭祀、祭祀濕婆天神、祭祀陰間鬼神、祭祀土地神明,以及利用咒術進行祈願、治病或防護己身、咒詛他人,包括防治蛇毒、蝎毒、鼠毒,操弄他人四肢、驅遣禽鳥、烏鴉,預言國家興衰、戰爭勝敗、戰鬥中免於死傷,解讀禽獸叫聲,驅遣禽獸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依賴這些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無益的方式謀生。』」

二二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依無益徒勞之橫明而過邪命生活。例如占珠相、杖相、衣服相、劍相、矢相、弓相、武器相、婦人相、丈夫相、童子相、童女相、男僕相、婢女相、象相、馬相、水牛相 [之]【、】牡牛相、山羊相 [之]【、】[牡] 羊相、雞相、鶉相、蜥蜴相、耳環相、占龜甲相【、】獸相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過邪命生活]。』」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某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依賴各種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無益的方式謀生。其中利用相術進行推斷,包括裝飾品,有寶珠、手環、耳環、手杖、衣服、刀劍、弓箭;以及殺害眾生的器具,包括刀、劍、杖、弓、矛、斧、羅網;婦女、男子;所蓄養的奴隸婢女、象、馬、水牛中的公牛、山羊中的公羊、公雞、公鵪鶉、蜥蜴;利用龜殼對各種禽獸進行占卜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依賴這些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無益的方式謀生。』」

二三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此無益徒勞之橫明而過 [邪命] 生活。其中包括以占:「王應進軍、王不應進軍。」「內部諸王當逼進、外部諸王將退卻。」「外部諸王當逼進、內部諸王將退卻。」「內部諸王當勝利、外部諸王將敗退。」「外部諸王當勝利、內部諸王將敗退。」「此人當勝利、此人將敗退。」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過邪命生活]。』」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依賴各種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無益的方式謀生。其中利用預言進行預測,包括「國王應當進軍或國王不應當進軍。」「這些印度境內的國王應當進攻、印度境外的國王應當撤退。」「這些印度境外的國王應當進攻、印度境內的國王應當撤退。」「這些印度境內的國王將會戰勝、印度境外的國王將會戰敗。」「這些印度境外的國王將會戰勝、印度境內的國王將會戰敗。」「這些國王將會戰勝或這些國王將會戰敗。」然而,沙門瞿曇並未依賴這些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無益的方式謀生。』」
二四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占:「應有月蝕、應有日蝕、應有星蝕、日月應行正道、日月應行非道、諸星宿應行正道、諸星宿應行非道、流星應隕落、應有天火、應有地震、天鼓將嗚、應有日月星宿之昇沈明暗。」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過邪命生活]。』」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依賴各種無益的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不正當方式謀生。其中利用預言進行預測,包括「將會有地球行星遮擋太陽恆星光線,導致無法看見月球衛星、將會有月球衛星遮擋太陽恆星光線,導致無法看見太陽恆星、將會有地球行星遮擋太陽恆星光線,導致無法看見其中的天體、將會有太陽或月球按照正常軌道運行、將會有太陽或月球偏離正常軌道運行、將會有各個恆星按照正常軌道運行、將會有各個恆星偏離了正常軌道運行、將會有流星體的墜落、將會有火災、將會有地震、將會有雷暴、將會有太陽恆星、月球衛星或各個天體的出現或消失。」 然而,沙門瞿曇並未依賴這些無益的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不正當方式謀生。』」

二五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占:「應有多雨、應無雨、應有豐收、應無收穫,應來太平、應有恐怖、應有疫病、應有健康。」記號、計算、吉凶數、作詩、順世論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過邪命生活]。』」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依賴各種無益的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不正當方式謀生。其中利用卜筮進行占卜、祭祀儀式,包括「將會降雨或乾旱、將會有農作物的豐收或歉收、將會有太平或災厄、將會有傳染病或無傳染病。」 以及從事各種工藝,包括占卜吉凶後,於竹、木、紙片上記下文字或記號,計算、稱量,觀測天文地理、陰陽曆數、吟詩作賦、書畫、文辭讚詠、通達語句文法、熟識世間的言論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依賴這些無益的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不正當方式謀生。』」

〈註解〉一行佛學辭典《鬮 又作籤、櫛。即為卜測吉凶禍福或裁決某事,於竹、木、紙片上記下文字或記號,或撚紙成丸狀,拈取其一,以憑取決之。此風源於我國,後為佛教所採用,其種類有觀音鬮、輪相鬮等。〔灌頂經卷十梵天神策經、佛祖統紀卷二十六永明智覺法師傳〕

二六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占〕嫁娶【、】和睦分裂 [、揭幕、閉幕]、貸入、貸出、〔以咒術令〕開運、遇禍、墮胎、啞口、不能言、舉手〔不下〕、耳聾、問鏡、問童女、問天神、拜太陽,奉祭大〔梵天〕、口吐火、奉請吉祥天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過邪命生活]。』」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依賴各種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無益的方式謀生。其中利用咒術進行祈願、治病或防護己身、咒詛他人,包括婚姻配偶的和諧或不和、進行揭幕或閉幕、收回貸款、發放貸款,帶來福祉或災禍、使懷孕或墮胎、使失明聾啞、操弄他人四肢、利用鏡台召喚鬼神問卜、利用未成年女孩作靈媒問卜、向天神問卜、祭祀太陽、月亮、大梵天王、阿修羅、吉祥天女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依賴這些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無益的方式謀生。』」

二七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許願、還願、對地基作咒、得精力〔有子〕、失精力〔無子〕、相宅地、對宅地撒〔祭物〕、漱口、沐浴、供犧牲,吐藥、下劑、上吐、下瀉、頭痛藥、點耳、洗眼、灌鼻、眼藥、藥油、[首疾]【眼科醫】、[內] 外科醫、小兒科醫、與根本藥、[無生機藥、] 草藥、瀉藥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過邪命生活]。 諸比丘!凡夫即以此唯 [就] 瑣細、卑近、[戒之關係而]【有關〔俗〕戒等語】讚歎如來而已。」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一般人會這樣稱讚佛陀:『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接受了信眾的供養,卻依賴各種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無益的方式謀生。其中利用咒術進行祈願、治病或防護己身、咒詛他人,包括祈願、報答祈願實現、房舍施工前的祈願、使體力恢復、使體力消耗、房舍和房舍周圍的祈願、沖洗口腔、洗淨身體、祭祀前的洗淨身體、引起嘔吐的藥物、引起腹瀉的藥物、停止嘔吐的藥物、停止腹瀉的藥物、治療頭痛的藥物、洗淨耳朵、洗淨眼目、灌洗鼻腔、塗抹藥膏和藥油,頭部的治療、身體的內治和外治、兒科的治療,服用各種植物而成的藥物,包括腐爛或發酵的植物、根莖、枝葉、果實,五種湯包括根湯、莖湯、葉湯、花湯、果湯,樹膠等。然而,沙門瞿曇並未依賴這些相術、卜筮、預言、咒術等無益的方式謀生。』比丘們,一般人就是這樣停留在種種瑣碎的細節、淺近的條文以及和戒律相關的範疇上而對佛陀讚揚。」

〈註解〉唐代高僧義淨的《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三“先體病源”條,稱之為“八醫”,並有更詳細的說明。 “然西方五明論中,其醫明曰:先當察聲色,然後行八醫,如不解斯妙,求順反成違。言八醫者,一論所有諸瘡,二論針刺首疾,三論身患,四論鬼瘴,五論惡揭陀藥,六論童子病,七論長年方,八論足身力。言瘡事兼內外。首疾但目在頭。齊咽【已】[以] 下,名為身患。鬼瘴謂是邪魅。惡揭陀遍治諸毒。童子始自胎內至年十六。長年則延身久存。足力乃身體強健。斯之八術,先為八部,近日有人略為一夾。義淨在天竺求法多年,故能明確指出,八醫屬於醫方明的範疇。

〈註解〉《摩訶僧祗律》卷三十八中,有幾處文字與此相關:

“爾時,闡陀母比丘尼善知治病,持根藥、葉藥、果藥,入王家、大臣家、居士家,治諸母人胎病、眼病,吐下、熏咽、灌鼻、用針刀,然後持此諸藥塗之。”

“若比丘尼作醫師活命,波夜提。比丘尼者如上說;醫者持根藥、葉藥、果藥治病,復有醫咒蛇、咒毒乃至咒火、咒星宿日月,以此活命如闡陀母者波夜提。”

〈註解〉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陳棄藥(pu^timukta-bhais!ajya)︰又稱腐爛藥、腐尿藥,即陳年腐朽之藥,或指以牛尿入大黃果中埋藏發酵而成之藥。出家修行之人有病當用陳棄藥治療,不得預儲新好之藥。

佛光大辭典 陳棄藥之餘物,有四種消藥(酥、油、蜜、石蜜)、四種淨脂(熊脂、驢脂、豬脂、鱣脂)、五種根藥(舍利、薑、赤附子、波提鞞沙、昌蒲根)、五種果藥(訶梨勒、鞞醯勒、阿摩勒、胡椒、蓽茇羅)、五種鹽(黑鹽、白鹽、紫鹽、赤鹽、鹵土鹽)、五種湯(根湯、莖湯、葉湯、花湯、果湯)、五種樹膠藥(興渠、薩闍羅薩諦、掖諦、掖提諦、掖婆那)等。〔四分律卷三十五、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卷上、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一上、大乘義章卷十一〕p2552

二八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此外〕有甚深難見難覺,而且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此,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者,始為真正之〔讚歎。〕然,諸比丘!如何是甚深難見難覺,而且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此,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者,始【為】為真正之〔讚歎〕耶?」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此外還有甚為深奧、難以看見、難以覺察、寂靜微妙、超越可思議境界的究竟,只有賢聖弟子才能理解的法義。於此,佛陀親自參悟、證得這樣的法義後向世人宣說,只有賢聖弟子能以所聽聞的法義如實讚揚佛陀,而被稱為真正對佛陀的讚揚。然而,比丘們!如何是甚為深奧、難以看見、難以覺察、寂靜微妙、超越可思議境界的究竟,只有賢聖弟子才能理解的法義。於此,佛陀親自參悟、證得這樣的法義後向世人宣說,只有賢聖弟子能以所聽聞的法義如實讚揚佛陀,而被稱為真正對佛陀的讚揚。」

二九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為前際論者而持前際見。彼等對於過去 [種種之存在],以十八種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彼等沙門【、】婆羅門 [出身],為前際論者而持前際見,依何、根據何對於過去 [種種之存在],以十八種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耶?」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作為對過去世提出分別見解的言論家,而對過去世提出分別見解。那些沙門對於過去世種種的存在,並以十八種知見,提出各種虛浮不實的見解。那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作為對過去世提出分別見解的言論家,而對過去世提出分別見解,是基於什麼原因和理據,對於過去世種種的存在,並以十八種知見,提出各種虛浮不實的見解呢?」

三〇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持常住之見,以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彼等沙門【、】婆羅門 [出身] 之尊者,依何、[根]【依】據何為常住論,由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常 [住] 耶?」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提出恆常存在的見解,並以四種知見,論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那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基於什麼原因和理據提出恆常存在的言論,並經由四種知見,而論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呢?」

三一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第一主張。彼等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是永恆常住耶?] 諸比丘!今有 [某]【一類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能】想起過去種種宿住,例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百生、多千生、多百千生 [等]。『 [我] 生彼處,【我】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生於他處。其生亦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而生此處。』如是同其事情、境遇,而想起【種種】過去 [種種] 之存在。而彼如次言:『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如無所生【產之〔石女〕】,如常住山頂,如直立不動之石柱。而諸有情 [同一] 之流轉、輪迴,歿去、生來,[由此而知]〔我及世界〕之恒存常住。所以者何?因我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想起過去種種之存在。,例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百生、多千生、多百千生等。『【於彼之生、】[我] 生彼處,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生於他處。其生亦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而生此處。』如是同其事情、境遇,而想起過去種種之【生存】[存在]。由此而知我如何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如] 無所生,如常住山頂、如直立不動之石柱。而諸有情 [同一] 之流轉、輪迴,歿去、生來,[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永恒常住。諸比丘!此 [為]【即】其第一主張,依 [此、根] 據此,某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 說:『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第一種提出的見解,那些提出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基於什麼原因和理據而論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呢?比丘們!如今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從苦行、精進、專注、不放逸、正念正知、證得禪定,證得禪定後,從禪定中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其中有情眾生的出生、衰老、患病、死去,包括一世一次的出生及死去,兩次的出生及死去、三次的出生及死去、四次的出生及死去、五次的出生及死去、十次的出生及死去、二十次的出生及死去、三十次的出生及死去、四十次的出生及死去、五十次的出生及死去、一百次的出生及死去、一千次的出生及死去、百千次的出生及死去、多世百次的出生及死去、多世千次的出生及死去、多世百千次的出生及死去等。『我曾經在那個地方出生,於其出生的地方,有那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那樣的飲食、感受那樣的苦樂、擁有那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這地方,而在這地方同樣有這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這樣的飲食、感受這樣的苦樂、擁有這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那地方。』在這裡如同經歷那裡的事情、境遇,因此能這樣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那些沙門接著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沒有第一次的出生,如至高無上的山峰,如直立不動的石柱。而其中的有情眾生同樣地流轉、輪迴,死去、再生,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如何恆常的存在。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那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從苦行、精進、專注、不放逸、正念正知、證得禪定,證得禪定後,從禪定中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其中有情眾生的出生、衰老、患病、死去,包括一世一次的出生及死去,兩次的出生及死去、三次的出生及死去、四次的出生及死去、五次的出生及死去、十次的出生及死去、二十次的出生及死去、三十次的出生及死去、四十次的出生及死去、五十次的出生及死去、一百次的出生及死去、一千次的出生及死去、百千次的出生及死去、多世百次的出生及死去、多世千次的出生及死去、多世百千次的出生及死去等。『我曾經在那個地方出生,於其出生的地方,有那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那樣的飲食、感受那樣的苦樂、擁有那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這地方,而在這地方同樣有這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這樣的飲食、感受這樣的苦樂、擁有這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那地方。』在這裡如同經歷那裡的事情、境遇,因此能這樣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如何恆常的存在,沒有第一次的出生,如至高無上的山峰,如直立不動的石柱。而其中的有情眾生同樣地流轉、輪迴,死去、再生,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如何恆常存在。比丘們!這就是第一種提出的見解,基於這樣的原因和理據,有些提出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

〈註解〉眾生和沙門的區別在於沙門經由禪定力而知過去世的經歷,而眾生不自知。

三二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 又第二 ﹝主張〕。[彼等] 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耶?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 [出身],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想起過去種種之存在。例如一成壞 [劫]、二成壞、三成壞、四成壞、五成壞、十成壞等。『【知】[我] 生於彼處,【我】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生於他處。其生亦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而生此處。』如是同其事情、境遇,而想起過去種種之存在。而彼如次言:『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如無所生【產之〔石女〕】,如常住山頂,如直立不動之石柱。而諸有情 [同一] 之流轉、輪迴,歿去、生來,[由此而知]〔我及世界〕之恒存常住。所以者何?因我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想起過去種種之存在例如一成壞 [劫]、二成壞、三成壞、四成壞、五成壞、十成壞等。『 [我] 生於彼處,【我】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生於他處。其生亦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而生此處。』如是同其事情、境遇,而想起過去種種之【生存】[存在]。由此而知我如何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如] 無所生,如常住山頂、如直立不動之石柱。而諸有情 [同一] 之流轉、輪迴,歿去、生來,[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永恒常住。諸比丘!此為其第二主張,依此、根據此,某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 說:『我及世界是永恒常[住]【往】。 』」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第二種提出的見解,那些提出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基於什麼原因和理據而論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呢?比丘們!如今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從苦行、精進、專注、不放逸、正念正知、證得禪定,證得禪定後,從禪定中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其中世界的生成、存在、敗壞、消滅,包括一次的生成及壞滅、二次的生成及壞滅、三次的生成及壞滅、四次的生成及壞滅、五次的生成及壞滅、十次的生成及壞滅等。『我曾經在那個地方出生,於其出生的地方,有那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那樣的飲食、感受那樣的苦樂、擁有那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這地方,而在這地方同樣有這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這樣的飲食、感受這樣的苦樂、擁有這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那地方。』在這裡如同經歷那裡的事情、境遇,因此能這樣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那些沙門接著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沒有第一次的出生,如至高無上的山峰,如直立不動的石柱。而其中的有情眾生同樣地流轉、輪迴,死去、再生,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如何恆常的存在。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那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從苦行、精進、專注、不放逸、正念正知、證得禪定,證得禪定後,從禪定中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其中世界的生成、存在、敗壞、消滅,包括一次的生成及壞滅、二次的生成及壞滅、三次的生成及壞滅、四次的生成及壞滅、五次的生成及壞滅、十次的生成及壞滅等。『我曾經在那個地方出生,於其出生的地方,有那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那樣的飲食、感受那樣的苦樂、擁有那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這地方,而在這地方同樣有這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這樣的飲食、感受這樣的苦樂、擁有這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那地方。』在這裡如同經歷那裡的事情、境遇,因此能這樣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如何恆常的存在,沒有第一次的出生,如至高無上的山峰,如直立不動的石柱。而其中的有情眾生同樣地流轉、輪迴,死去、再生,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如何恆常的存在。比丘們!這就是第二種提出的見解,基於這樣的原因和理據,有些提出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

〈註解〉佛學大辭典 慧苑音義上曰:「劫,梵言,具正雲羯臘波,此翻為長時。」劫有二種:一名器世間,就世界成壞而立之數量也。如成劫壞劫增劫減劫等名。祖庭事苑曰:「日月歲數謂之時,成住壞空謂之劫。」二名歲數劫,算晝夜日月之數量者。

三十三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 又第三主張。[彼等] 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耶?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 [出身],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想起過去種種之存在。例如十成壞 [劫]、二十成壞、三十成壞、四十成壞等。『【知】[我] 生於彼處,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生於他處。其生亦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而生此處。』如是同其事情、境遇,而想起過去種種之存在。而彼如次言:『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如無所生【產之〔石女〕】,如常住山頂,如直立不動之石柱。而諸有情 [同一] 之流轉、輪迴,歿去、生來,[由此而知]〔我及世界〕之恒存常住。所以者何?因我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想起過去種種之存在。例如十成壞 [劫]、二十成壞、三十成壞、四十成壞等。『 [我] 生於彼處,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生於他處。其生亦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而生此處。』如是同其事情、境遇,而想起過去種種之【生存】[存在]。由此而知我如何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如] 無所生,如常住山頂、如直立不動之石柱。而諸有情 [同一] 之流轉、輪迴,歿去、生來,[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永恒常住。』諸比丘!此為其第三主張,依此、根據此,某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 說:『我及世界是永恒常住。』諸比丘!此即其第三主張,依此、根據此,某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 說:『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第三種提出的見解,那些提出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基於什麼原因和理據而論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呢?比丘們!如今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從苦行、精進、專注、不放逸、正念正知、證得禪定,證得禪定後,從禪定中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其中世界的生成、存在、敗壞、消滅,包括十次的生成及壞滅、二十次的生成及壞滅、三十次的生成及壞滅、四十次的生成及壞滅等。『我曾經在那個地方出生,於其出生的地方,有那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那樣的飲食、感受那樣的苦樂、擁有那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這地方,而在這地方同樣有這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這樣的飲食、感受這樣的苦樂、擁有這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那地方。』在這裡如同經歷那裡的事情、境遇,因此能這樣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那些沙門接著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沒有第一次的出生,如至高無上的山峰,如直立不動的石柱。而其中的有情眾生同樣地流轉、輪迴,死去、再生,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如何恆常的存在。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那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從苦行、精進、專注、不放逸、正念正知、證得禪定,證得禪定後,從禪定中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其中世界的生成、存在、敗壞、消滅,包括十次的生成及壞滅、二十次的生成及壞滅、三十次的生成及壞滅、四十次的生成及壞滅等。『我曾經在那個地方出生,於其出生的地方,有那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那樣的飲食、感受那樣的苦樂、擁有那樣的壽命。我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這地方,而在這地方同樣有這樣的稱呼、種姓、社會階級,食用這樣的飲食、感受這樣的苦樂、擁有這樣的壽命。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那地方。』在這裡如同經歷那裡的事情、境遇,因此能這樣憶起過去世種種的存在。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如何恆常的存在,沒有第一次的出生,如至高無上的山峰,如直立不動的石柱。而其中的有情眾生同樣地流轉、輪迴,死去、再生,由此而知我及世界是如何恆常存在。比丘們!這就是第三種提出的見解,基於這樣的原因和理據,有些提出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

三十四

經文:

[ 世尊曰:「諸比丘!] 又第四主張, [彼等] 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耶?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是推論家、審察家。彼以自己推論錘練而得,並以審實尋思之理解,而 [彼] 如是云:『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如無所生,如常住山頂,直立不動之石柱,而諸有情[同一]之流轉、輪迴,歿去、生來,[由此可知]〔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諸比丘!此為其第四主張,依此、根據此, [某] 【其】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 說:『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第四種提出的見解,那些抱持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基於什麼原因和理據而論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呢?比丘們!如今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是以推論、慎密觀察的言論家。那些以自己的推論、慎密觀察世間而得的見解,那些沙門接著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沒有第一次的出生,如至高無上的山峰,如直立不動的石柱。而其中的有情眾生同樣地流轉、輪迴,死去、再生,由此可知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比丘們!這就是第四種提出的見解,基於這樣的原因和理據,有些提出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

〈註解〉:參考梵網六十二見經版本
我转念又见众生虽死此生彼,轮回不休,也是不增不减,常聚不散。由此可知〔我〕与〔世間〕都是常住不朽的!

〈註解〉維基百科: 末伽梨拘舍梨子Maskarī Gośālīputra正命論者,裸形托鉢教派的始祖,持宿命論觀點,認為苦樂都是定數,愚者和智者,都經歷八萬四千大劫後而解脫。

末薩羯離瞿舍離子,末薩羯離,是其自名,瞿舍利者,是其母名,末薩羯離,是瞿舍離之子,以母別之,古云末伽梨拘賒梨子。即常見外道。

〈註解〉其他譯本:「或有沙門、婆羅門天資聰穎過人,善能觀察推論,他們或以敏捷銳利的智慧觀察世間,這種思惟稱之為審諦。他們以己所見,以己辯才而作是說:『我及世間是常。』這就是第四種有關『常』【永恆不變】的邪見。」

百度百科:審諦 1、慎密。 2、詳備,週備。 3、精當;確當。 4、仔細考察或觀察。

三十五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此即彼等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以此四種之根據,說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諸比丘!任何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 說:『我及世界是 [永恆] 常住。』,皆根據此四種,依此等任何之一,此外即無〔依據〕。」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這就是那些提出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基於這四種理據,論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比丘們!任何提出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說:『我及世界是恆常存在,所根據不超出前述四種見解,其餘知見並無理據。』」

三十六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如來知此:『 [眾生] 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取著,不取著故,得知內心寂靜。【然】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滅、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執取而解脫。」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佛陀明瞭這些:『眾生如何執著、執著的知見所在、因此將會輪迴再生的地方,其中經歷的事情、境遇。』佛陀不僅明瞭這些,而且所明瞭比這些更殊勝。雖然明瞭但沒有執著,由於沒有執著,是以證得內心的寂靜。比丘們!佛陀如實明瞭六根所接觸的痛苦、快樂、不偏於痛苦也不偏於快樂,這三種感受的積聚、形成,息滅,回味、貪愛,過失、禍患,放棄、斷除、遠離,以解脫的智慧平等觀察這些感受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註解〉:

參考以下版本原經文後,採用梵網六十二見經版本。
1 如來不執取後成為解脫者。
2 以平等觀,而證無餘解脫,
3 以正智平等观察诸受而证无上正觉,

三十七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而且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此,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者,始為真正之〔讚歎。〕」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這就是甚為深奧、難以看見、難以覺察、寂靜微妙、超越可思議境界的究竟,只有賢聖弟子才能理解的法義。於此,佛陀親自參悟、證得這樣的法義後向世人宣說,只有賢聖弟子能以所聽聞的法義如實讚揚佛陀,而被稱為真正對佛陀的讚揚。」
路人
文章: 226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05, 2023 5:40 pm

Re: 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文章 路人 »

長部經典 一

括弧〔〕內容屬增補部份

括弧 [ ] 內容屬後來增補部份

括弧【】內容屬刪減部份

括弧〈〉內容屬註解部份


一 梵網經


第二 誦品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 [出身],持著一分 [永恆] 常住、一分非 [永恆] 常住 [見]【論】。【彼等由】[以] 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一分是 [永恆] 常住 [、]【,】一分非 [永恆] 常住。彼等【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依何、根據何 [持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論,以] 【而依】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一分 [永恆] 常住、一分非 [永恆] 常住耶?」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有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提出有些是恆常存在的,也有些不是恆常存在的見解。並以四種理據,論說我及世界有些是恆常存在的,也有些不是恆常存在的。那些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基於什麼原因和理據提出有些是恆常存在的,也有些不是恆常存在的言論,並以四種理據,而論說我及世界有些是恆常存在的,也有些不是恆常存在的呢?」
路人
文章: 226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05, 2023 5:40 pm

Re: 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文章 路人 »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經長遠之時後,有某時是世界之壞滅時期,於世界之壞滅時,諸有情多已轉生光音天。於其處,彼等 [無有言語] 是意所成,以喜為食,自發光輝,飛行空中,住於純淨,斯住於長遠時間。」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經過久遠的時間,世界到了消滅時期,就在這時候,許多有情眾生從其出生的地方死去,輪迴再生於光音天上,在這地方,那些眾生不用言語音聲,而以意念發出不同色光來傳達意思;對所接觸的外境生起喜樂而得滋養生命,身軀光明,自然照耀;能於虛空中飄浮,在寂靜中安住,像這樣過了很長的時間。」

〈註解〉: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色界二禪天中的最高一層。光音天人不用口語溝通,而以光互通心意,所以稱為「光音」。壞劫開始的時候,宇宙發生大火災,將光音天之下全部燒毀,但無法燒到光音天,此時光音天之下的各界眾生會輾轉生於光音天。

〈註解〉: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作意心所 五位百法中心所有法之一。即突然警覺而將心投注某處,以引起活動的精神作用。作意即俗說的注意,《成唯識論》曰:『作意,為能警心為性,於所緣境引心為業,謂此警覺,應起心種,引令趣境,故名作意。』故它的作用就是使心生起警覺,令緣其境,這就是生心動念之始。警心有二義,一者令心未起而起;二者心已起時,令引趣境。參閱『遍行心所』條。見《成唯識論》卷六。

〈註解〉:佛光大辭典 四食 觸食(梵 sparśākārāhāra,巴 phassākārāhāra),又作細滑食、樂食。以觸之心所為體,對所觸之境,生起喜樂之愛,而長養身者,此為有漏之根、境、識和合所生。例如觀戲劇終日不食亦不感饑;又如孔雀、鸚鵡等生卵畢,則時時親附、覆育、溫暖之,令生樂觸,卵則受此溫熱而得資養,故又稱溫食。人之衣服、洗浴等亦為觸食。
路人
文章: 226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05, 2023 5:40 pm

Re: 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文章 路人 »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經長遠之時後,有某時是世界之生成時期,於世界生成時,梵宮現於空中,此時,一有情壽命盡,或善福盡,由光音天歿,而生於虛空之梵宮。於其處,彼 [等無有言語] 是意所成,以喜為食,自發光輝,飛行空中,住於純淨,斯住於長遠時間。」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經過久遠的時間,世界到了生成時期,就在這時候,天上出現梵天宮殿,這時,有一有情眾生由於壽命終了,加上福報終盡,就從光音天上死去,輪迴再生於沒有其餘眾生的梵天宮殿。在這地方,那些眾生不用言語音聲,而以意念發出不同色光來傳達意思;對所接觸的外境生起喜樂而得滋養生命,身軀光明,自然照耀;能於虛空中飄浮,在寂靜中安住,像這樣過了很長的時間。」
路人
文章: 226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05, 2023 5:40 pm

Re: 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文章 路人 »



經文:

有情於彼處,唯長夜獨住而無喜【、】樂而起〔如次〕之渴望:『然!實願其他之有情來生此。』時,某有情等,壽命終盡,由光音天歿,生於梵宮,與彼共住。【彼等】於其處,[彼等無有言語] 亦是意所成,以喜為食,自發光輝,飛行空中,住於純淨,斯住於長遠時間。

白話譯文:

在那裡第一個出生的有情眾生,因為獨自很長時間地存在而無法生起喜樂,因此心中產生渴望:『確實,期待其他有情眾生在這裡出生。 』這時,有些有情眾生,由於壽命終了,加上福報終盡,就從光音天上死去,輪迴再生於梵天宮殿,與第一個出生的有情眾生共同存在。在這地方,那些眾生亦是不用言語音聲,而以意念發出不同色光來傳達意思;對所接觸的外境生起喜樂而得滋養生命,身軀光明,自然照耀;能於虛空中飄浮,在寂靜中安住,像這樣過了很長的時間。
路人
文章: 226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05, 2023 5:40 pm

Re: 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文章 路人 »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其中,最初生之有情,起如是之念:『我是梵天、大梵天、全能者、不敗者、一切萬物之支配者、世界之自在主、一切之創造主、化生主、最上之能生者、一切之主宰者、是已生、未生者之父。凡住此之有情皆我之化作。』所以者何?前因我生此念:『然!實願其他之有情來生此。』如是,我所起意願,此等之有情而生來。其後生來之有情,亦生如是念:『此尊者實是梵天、大梵天、全能者、不敗者、一切萬物之支配者、世界之自在主、一切之創造主、化生主、最上之能生者、一切之主宰者,是已生、未生者之父。吾等是依此尊者梵天化生而來。所以者何?吾等見尊者,最初生住此處,吾等由其後而生。』」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其中第一個出生的有情眾生,產生這樣的想法:『我是色界初禪天的最上位者,是第一位在梵天出生的有情,是自然存在的,不是被造的;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勝、洞見一切、支配一切、於一切世界中自在;是一切眾生的造物主、是出生所有一切世間、一切事物的造物主;這裡其他的眾生都是我所化生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曾經產生這樣的渴望:『確實,期待其他的有情眾生到這裡出生。 』像這樣,由於我一念之間,其他有情眾生就出生到這裡了。這些後來的有情眾生,亦產生這樣的想法:『那是色界初禪天的最上位者,是第一位在梵天出生的有情,是自然存在的,不是被造的,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勝、洞見一切、支配一切、於一切世界中自在;是一切眾生的造物主、是出生所有一切世間、一切事物的造物主;我們都是由那位梵天所化生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那位梵天是第一個出生到這裡的有情,而我們是後來出生到這裡的有情眾生。』」
路人
文章: 226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05, 2023 5:40 pm

Re: 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文章 路人 »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第一主張。彼等持一分是恆常住、一分 是非恆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出身,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一分是恆常住、一分是非恆常住耶?] 諸比丘!於此,最初生之有情,較長壽、較英俊、較有權力。反之,其後而生諸有情,較短命、較醜陋、較少有權力。諸比丘!然,其後生者之一有情,由此天歿而生來此〔地上〕,生來此已,彼捨家而出家,捨家出家已,彼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想起前生之生存,更此以前憶念不起。而彼如是言:『彼尊者實是梵天、大梵天、全能者、不敗者、一切萬物之支配者、世界之自在主、一切之創造主、化生主、最上之能生者、一切之主宰者,是已生、未生者之父。【由】化生吾等此(尊者梵天),是 [不由其天身歿、恆常]【常恒】、堅固、常住,無轉變性,唯如是恒常而住。反之,吾等,因由此梵天之化生,故吾等 [由其天身歿、] 是無常、不堅固、短命、有死歿、生此之性質。[唯如是不恆常而住]。』諸比丘!此為第一主張,依此、根據此,[某持] 一分是 [恆] 常住、一分是非 [恆] 常住論者沙門婆羅門說:『我及世界,一分 [是恆] 常住、一分 [是] 非 [恆] 常住。』」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第一種提出的見解,那些抱持有些是恆常存在的、也有些不是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基於什麼原因和理據而論說我及世界有些是恆常存在的、也有些不是恆常存在的呢?比丘們!在那裡,第一個出生的有情眾生,壽命極長,顏貌端嚴,身軀光明,自然照耀;能於虛空中飄浮,後來出生到這裡的有情,壽命短促,顏貌醜陋,身體粗澀,光明轉暗;無復神通,不能於虛空中飄浮。比丘們!這時,那些有情眾生,由於壽命終了,加上福報終盡,就從光音天上死去,輪迴再生於梵天宮殿。在這裡出生後,那些眾生捨棄在家而出家成為沙門,成為沙門後,從苦行、精進、專注、不放逸、正念正知、證得禪定;證得禪定後,從禪定中憶起前世的種種存在,但沒有回憶起那之前的存在。因此那些眾生這樣說:『那是色界初禪天的最上位者,是第一位在梵天宮殿出生的有情,是自然存在的,不是被造的,無所不能、無所不勝、洞見一切、支配一切、於一切世界中自在;是一切眾生的造物主,是造化所有一切世間、一切事物的造物主;化生我們的那位梵天,不會從梵天宮殿上死去,是至高無上的、堅固的、不變動的、恆常的;像這樣是恆常存在的。相反,因為我們是由那位梵天所化生的,所以當壽命終了,加上福報終盡,我們會從梵天宮殿上死去,是等而下之的、不堅固的、變動的、不恆常的;像這樣不是恆常存在的。』比丘們!這就是第一種提出的見解,基於這樣的原因和理據,某些抱持有些是恆常存在的、也有些不是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說:『我及世界有些是恆常存在的、也有些不是恆常存在的。』」

〈註解〉:參考其他譯本,經文 其後生者之一有情 應為眾數。餘下譯文一同修正。而經文保留不修正。
路人
文章: 226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05, 2023 5:40 pm

Re: 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文章 路人 »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 又第二主張,[彼等持] 一分 [是恆] 常住、一分 [是] 非 [恆] 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 [出身],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一分是 [恆] 常住、一分是非 [恆] 常住耶?諸比丘!有稱為戲忘之諸天。【彼等】甚長久沈著於喜笑、遊戲、喜樂法而住。彼等因甚長久沈著於喜笑、遊戲、喜樂法而住,故消失其憶念。[由消失其憶念,彼等諸天,]【彼等諸天消失其憶念,】即死歿其天身。」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第二種提出的見解,那些抱持有些是恆常存在的、也有些不是恆常存在的言論家,婆羅門出身的沙門,基於什麼原因和理據而論說我及世界有些是恆常存在的、也有些不是恆常存在的呢?比丘們!有稱為遊戲忘念的眾生。很長的時間耽著於嬉笑、遊戲、娛樂而存在。那些眾生因為很長的時間耽著於嬉笑、遊戲、娛樂而存在;所以忘失了正念,由於忘失了正念,所以壽命終了,加上福報終盡,那些眾生就從遊戲忘念天上死去。」

〈註解〉:佛光大辭典 戲忘天 又作戲忘念天、遊戲忘念天。此界天眾因耽著於戲樂,而忘失正念,由彼處退沒,故稱戲忘念天。瑜伽師地論卷五(大三○‧三○○下):「或有所得自體,由自所害,不由他害,謂有欲界天,名遊戲忘念。彼諸天眾或時耽著種種戲樂,久相續住。由久住故,忘失憶念。由失念故,從彼處沒。」或謂該天為三十三天,或夜摩天;或為欲界六天中,上之四天,諸說不一。〔大毘婆沙論卷一九九、俱舍論卷五、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三、成唯識論卷四〕 p6438
路人
文章: 226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05, 2023 5:40 pm

Re: 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文章 路人 »



經文:

[世尊曰:]「諸比丘!然,其中之有情,由其天身歿而生來此〔地上〕,生 [來] 此 [已],彼即捨家而出家。捨家而出家已,彼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由】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而想起前生之生存,更此以前憶念不起矣。」

白話譯文:

佛陀說:「各位比丘!像這樣,其中那些有情眾生,由於壽命終了,加上福報終盡,就從遊戲忘念天上死去,輪迴再生於梵天宮殿,在這裡出生後,那些有情眾生捨棄在家而出家成為沙門,成為沙門後,從苦行、精進、專注、不放逸、正念正知、證得禪定;證得禪定後,從禪定中憶起前世的種種存在,但沒有回憶起那之前的存在。」
Viirya
文章: 3141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南傳梵網經白話譯本分享

文章 Viirya »

善知識
請問 八經 生此
為何「此」譯為梵天宮殿?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