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出在預設的想法觀念
過去的我
我吃了藥,病沒有減輕,我認為不正常,我知道我出錯了。
而你不知道
你接觸佛法這麼多年,還不知道該吃佛法的藥,
而吃了藥,煩惱痛苦,就應該減輕。
也就是修學佛法之後,自己的煩惱痛苦會變少,會得到歡喜益、生善益、破惡益。
然後,也可以得入理益。
而當你反省之後,如果發現自己沒有得到以上的利益。
那麼,你就會知道自己學錯了佛法。
因為,佛法是良藥,佛法是很有用的。
正信的佛弟子的預設觀念,應該是這樣子的。
佛法是有用的,而不是沒有效果的。
無法了解自己
不了解自己錯誤的預設觀念,其實也是業障,就是讓自己無法進步的障礙。
五樓之人
-
- 文章: 3174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方廣道人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小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犢子道人,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方廣道人。惡執大乘方廣之空理,而墮於空見者也。智度論一曰:「更有佛法中方廣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止觀十曰:「又方廣道人,自以聰明讀佛十喻。自作解云:不生不滅,如幻如化,空幻為宗。龍樹斥云:非佛法方廣所作,亦是邪人法也!」三論玄義曰:「二學大乘者,為方廣道人,執於邪空,不知假有,故失世諦。既執邪空,迷於正空,亦喪真矣。」
[佛光大辭典]
指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方廣,即方正廣大之意,係指大乘。道人,即「學道之人」意。自語義而言,係指大乘之學者;但據大智度論卷一載,方廣道人乃誤解大乘空之真義,而主張虛無主義之一派。小乘犢子部立補特伽羅說,承認有我之實體;大乘之方廣道人則執著於空之思想(即惡取空),不承認因果。以上二者均為附於佛法之外道,應視為佛教內非佛教之教派。〔華嚴經疏卷二十八、摩訶止觀卷十、三論玄義〕 p1443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指未得大乘所談空理之真,而執邪空的學人。乃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大智度論》卷一云(大正25‧61a)︰「更有佛法中方廣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
智顗《摩訶止觀》卷十謂附佛法的外道,有小乘的犢子部和大乘的方廣道人,並說方廣道人自以聰明,讀佛十喻,自作義云︰不生不滅,如幻如化,空幻為宗。龍樹斥云︰非佛法,方廣所作,亦是邪人法。吉藏《三論玄義》亦云︰方廣道人不了解大乘所說空理,故謂諸法如龜毛兔角,應無罪福報應。
(術語)小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犢子道人,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方廣道人。惡執大乘方廣之空理,而墮於空見者也。智度論一曰:「更有佛法中方廣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止觀十曰:「又方廣道人,自以聰明讀佛十喻。自作解云:不生不滅,如幻如化,空幻為宗。龍樹斥云:非佛法方廣所作,亦是邪人法也!」三論玄義曰:「二學大乘者,為方廣道人,執於邪空,不知假有,故失世諦。既執邪空,迷於正空,亦喪真矣。」
[佛光大辭典]
指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方廣,即方正廣大之意,係指大乘。道人,即「學道之人」意。自語義而言,係指大乘之學者;但據大智度論卷一載,方廣道人乃誤解大乘空之真義,而主張虛無主義之一派。小乘犢子部立補特伽羅說,承認有我之實體;大乘之方廣道人則執著於空之思想(即惡取空),不承認因果。以上二者均為附於佛法之外道,應視為佛教內非佛教之教派。〔華嚴經疏卷二十八、摩訶止觀卷十、三論玄義〕 p1443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指未得大乘所談空理之真,而執邪空的學人。乃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大智度論》卷一云(大正25‧61a)︰「更有佛法中方廣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
智顗《摩訶止觀》卷十謂附佛法的外道,有小乘的犢子部和大乘的方廣道人,並說方廣道人自以聰明,讀佛十喻,自作義云︰不生不滅,如幻如化,空幻為宗。龍樹斥云︰非佛法,方廣所作,亦是邪人法。吉藏《三論玄義》亦云︰方廣道人不了解大乘所說空理,故謂諸法如龜毛兔角,應無罪福報應。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方廣道人
在你的預設觀念裏,佛法沒有讓你進步,沒有減少煩惱痛苦,你當作是正常的。軟體之美 寫: ↑週日 11月 12, 2023 4:23 pm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小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犢子道人,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方廣道人。惡執大乘方廣之空理,而墮於空見者也。智度論一曰:「更有佛法中方廣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止觀十曰:「又方廣道人,自以聰明讀佛十喻。自作解云:不生不滅,如幻如化,空幻為宗。龍樹斥云:非佛法方廣所作,亦是邪人法也!」三論玄義曰:「二學大乘者,為方廣道人,執於邪空,不知假有,故失世諦。既執邪空,迷於正空,亦喪真矣。」
[佛光大辭典]
指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方廣,即方正廣大之意,係指大乘。道人,即「學道之人」意。自語義而言,係指大乘之學者;但據大智度論卷一載,方廣道人乃誤解大乘空之真義,而主張虛無主義之一派。小乘犢子部立補特伽羅說,承認有我之實體;大乘之方廣道人則執著於空之思想(即惡取空),不承認因果。以上二者均為附於佛法之外道,應視為佛教內非佛教之教派。〔華嚴經疏卷二十八、摩訶止觀卷十、三論玄義〕 p1443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指未得大乘所談空理之真,而執邪空的學人。乃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大智度論》卷一云(大正25‧61a)︰「更有佛法中方廣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
智顗《摩訶止觀》卷十謂附佛法的外道,有小乘的犢子部和大乘的方廣道人,並說方廣道人自以聰明,讀佛十喻,自作義云︰不生不滅,如幻如化,空幻為宗。龍樹斥云︰非佛法,方廣所作,亦是邪人法。吉藏《三論玄義》亦云︰方廣道人不了解大乘所說空理,故謂諸法如龜毛兔角,應無罪福報應。
換言之,在你的預設想法中,佛法是無法改變你的。
因此,當你沒有進步得到良好的改變時,
當你的煩惱痛苦,沒有減少,
當你的歡喜自在,沒有增加,
當你的善心,沒有增加,
你認為是應該的,你認為是正常的。
所以,你不會去反省檢查,自己修學佛法的過程中,
到底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學錯了?
這才是導致你無法進步、無法突破的關鍵。
如果你不去檢查自己的預設觀念想法,是有什麼問題,
那麼,你會繼續沒有進步改變
佛法的歡喜益、生善益、破惡益,就會與你無緣,
而你也不懂五樓法的真如的入理益。
-
- 文章: 3174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無為法
無為法(梵語:a-saṃskṛta-dharma或asaṃskṛtā-dharmāḥ[1]),佛教術語,指不會隨因緣變化而出現、變化及消失的法,即「不生不滅、無來無去、非彼非此」之法,是涅槃的異名,在大乘佛教還中如同佛性、真如、法性,是眾生本自具足的,不依賴於外緣而存在;與有為法共同構成一切法的兩大分類。
概論
佛陀在《解深密經》提出,一切法略分爲兩種,一者有為法,一者無為法[2]。這裡的「為」是指依賴於外緣而存在的行為。佛家有云:「萬法因緣生」,萬法即所謂有為法,有為法都是靠因緣而生成、存在,但也因此必有崩壞、消亡,因終有消亡故執著常有即是苦。故《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而釋迦佛成佛後發現「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即是說六道眾生本來都具足無為法,只是被塵垢蒙蔽包裹,不能發現。因此佛陀所說一切佛法,其實都是為了讓眾生去除塵垢,導歸至無為法的境界,即涅槃寂靜,故涅槃亦爲無為法之異名。在不同部派或宗派中,無為法有不同的理論解釋,分為三無為、四無爲、六無爲、九無為等。
唯識宗
在法相唯識宗的理論中,五位百法最前的九十四法,皆是有依賴因緣存在而生、滅、變化的有為法,唯最後六法清淨的無為法。無為法之所以又分立六法,是由於前五種依其原因或作用來判別,唯有最後的「真如無為」是無為法的本體,是法性的本體。所立六種無為法[3]是:
虛空無爲(ākāśa-asaṃskṛta),指真如猶如虛空一般廣博寂靜,可以容納各種色法的空間。
擇滅無爲(pratisaṃkhyā-nirodha-asaṃskṛta),指憑藉無漏智慧的簡擇力,斷滅煩惱證涅槃。
非擇滅無爲(a-pratisaṃkhyā-nirodha-asaṃskṛta),又稱費擇滅、非數滅、非智緣滅,《俱舍論》:「永礙當生,得非擇滅,謂能永礙未來法生,得滅,異前,名非擇滅。」 不依擇力,僅由缺有為法之自生緣,而畢竟不生,謂之非擇滅無為。擇滅者,聖道所得,非擇滅者,緣缺所得也。
不動無為(āniñjya-asaṃskṛta),又稱不動滅無為,指進入禪定色界四禪,不為苦樂所動亂的境界。
想受滅無為(saṃjñā-vedita-nirodha-asaṃskṛta),又稱想受滅定無為,指進入禪定無色定,一切污染心所和苦樂二受俱滅的的境界。
真如無為(tathatā-asaṃskṛta),即如如性,爲無爲法的本性、本體。
資料來源百科
概論
佛陀在《解深密經》提出,一切法略分爲兩種,一者有為法,一者無為法[2]。這裡的「為」是指依賴於外緣而存在的行為。佛家有云:「萬法因緣生」,萬法即所謂有為法,有為法都是靠因緣而生成、存在,但也因此必有崩壞、消亡,因終有消亡故執著常有即是苦。故《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而釋迦佛成佛後發現「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即是說六道眾生本來都具足無為法,只是被塵垢蒙蔽包裹,不能發現。因此佛陀所說一切佛法,其實都是為了讓眾生去除塵垢,導歸至無為法的境界,即涅槃寂靜,故涅槃亦爲無為法之異名。在不同部派或宗派中,無為法有不同的理論解釋,分為三無為、四無爲、六無爲、九無為等。
唯識宗
在法相唯識宗的理論中,五位百法最前的九十四法,皆是有依賴因緣存在而生、滅、變化的有為法,唯最後六法清淨的無為法。無為法之所以又分立六法,是由於前五種依其原因或作用來判別,唯有最後的「真如無為」是無為法的本體,是法性的本體。所立六種無為法[3]是:
虛空無爲(ākāśa-asaṃskṛta),指真如猶如虛空一般廣博寂靜,可以容納各種色法的空間。
擇滅無爲(pratisaṃkhyā-nirodha-asaṃskṛta),指憑藉無漏智慧的簡擇力,斷滅煩惱證涅槃。
非擇滅無爲(a-pratisaṃkhyā-nirodha-asaṃskṛta),又稱費擇滅、非數滅、非智緣滅,《俱舍論》:「永礙當生,得非擇滅,謂能永礙未來法生,得滅,異前,名非擇滅。」 不依擇力,僅由缺有為法之自生緣,而畢竟不生,謂之非擇滅無為。擇滅者,聖道所得,非擇滅者,緣缺所得也。
不動無為(āniñjya-asaṃskṛta),又稱不動滅無為,指進入禪定色界四禪,不為苦樂所動亂的境界。
想受滅無為(saṃjñā-vedita-nirodha-asaṃskṛta),又稱想受滅定無為,指進入禪定無色定,一切污染心所和苦樂二受俱滅的的境界。
真如無為(tathatā-asaṃskṛta),即如如性,爲無爲法的本性、本體。
資料來源百科
-
- 文章: 3174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p228 涅槃 - 星雲大師全集
在佛教裡,修道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叫做「涅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佛外道 方廣道人 心樂=雲破月來=寂照世間
居然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當作佛教最高境界
令人啼笑皆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佛外道 方廣道人 心樂=雲破月來=寂照世間
居然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當作佛教最高境界
令人啼笑皆非
-
- 文章: 3174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誰反對金剛經?
有為法都是靠因緣而生成、存在,但也因此必有崩壞、消亡,因終有消亡故執著常有即是苦。故《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剛經》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真觀解釋為:「一切出世間的賢聖皆以證得無為法而與凡夫有所差別。 」
問:《金剛經》那段經文,在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作:「以諸賢聖補特伽羅皆是無為之所顯故」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佛及弟子、一切賢聖,皆以無為為第一義,然無為法不與諸法為益、為損。善現!譬如虛空真如,不與諸法為益、為損,菩薩摩訶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不與諸法為益、為損。是故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kzlknlq.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剛經》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真觀解釋為:「一切出世間的賢聖皆以證得無為法而與凡夫有所差別。 」
問:《金剛經》那段經文,在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作:「以諸賢聖補特伽羅皆是無為之所顯故」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佛及弟子、一切賢聖,皆以無為為第一義,然無為法不與諸法為益、為損。善現!譬如虛空真如,不與諸法為益、為損,菩薩摩訶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不與諸法為益、為損。是故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kzlknlq.html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五樓之人
你連小學高年級的十善法都不懂了
國中的聲聞法的重罪滅相,你也不懂
高中的緣覺法,你也不懂
你又怎麼可能了解大學般若經的夢幻十喻、法華經的一切法空
你的佛法,沒有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的深度
你的預設觀念,沒有深度
這才是重要的基礎
你的善法如果沒有升上小學高年級,
那麼,你就永遠無法真懺悔,而得重罪滅相
而你也很難升上佛法國中
更別談大學的般若經
歡喜益,是生善益的基礎
生善益,是破惡益的基礎
破惡益,是入理益的基礎
而你沒有基礎
國中的聲聞法的重罪滅相,你也不懂
高中的緣覺法,你也不懂
你又怎麼可能了解大學般若經的夢幻十喻、法華經的一切法空
你的佛法,沒有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的深度
你的預設觀念,沒有深度
你要先去學這個天乘善法與人乘善法,有什麼不同?
善法要如何升級?
這才是重要的基礎
你的善法如果沒有升上小學高年級,
那麼,你就永遠無法真懺悔,而得重罪滅相
而你也很難升上佛法國中
更別談大學的般若經
歡喜益,是生善益的基礎
生善益,是破惡益的基礎
破惡益,是入理益的基礎
而你沒有基礎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五樓之人
是的
修學佛法,要有進步,要得到良好的改變、升級..
修學佛法,如登高山,如爬樓梯,要能愈來愈高。
起心動念,要先起善念,而減少惡念
後來,要能覺醒,而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而如如不動不取於相。
而很少起心動念
這時才能漸漸不隨業轉,但是往往還會著境而起心動念。
其實,要提升心境,而突破
無心可起,無相可離,才能真的離境,而不是繼續著境。
也就是六祖所說的憎愛不關心,常臥兩腳伸。
起心著境與不起著境,都是夢境,不著起心,不著不起心,
於是起心不起心如夢幻泡影,所以離夢中境,而時時覺醒。
也就是六祖所說的諸法寂滅,有何次第。
也是志誠禪師所說的,五蘊幻身(幻心),幻何究竟,還趣真如,法還不淨。
講太遠了
還是回歸先學好十善法,先把人乘善法升級為天乘善法。
然後再至心懺悔而得重罪滅相
此時,就是佛法的三樓人了
那時,金剛經的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就不再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