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法味
佛學辭典;
佛所說之法門,其義趣甚深,須細細咀嚼體得,方生快樂,
故以美味譬之,稱為法味。
淡淡的法味
-
- 文章: 553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淡淡的法味
以前初入佛門,心裡就想這,我要從初級班,中級班,.....開始學習!大智度論:釋「夢中不證品」第六十一(鳩摩羅什翻譯)
【經】
佛告須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乃至夢中不貪聲聞、辟支佛地,亦不貪三界,
觀諸法如夢、如幻、如嚮、如焰、如化,亦不作證。
須菩提!當知是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阿鞞跋致相。
當學到某種階段,對經文「不但不貪諸聖位,也不貪三界...」,
佛還說;要觀(察)在我們這階段,先面對這些法;如夢、如幻、如嚮、
如焰、如化...等的道理。佛還叮嚀,這階段「亦不作證」。
所以本品稱:「夢中不證品」。
原來真正的原由,佛經說;「今是學時,非是證時」,表示不要
吃緊打破碗!也就是譬喻在夢中的學習者,要先以某些方便力
來習於行空。
-
- 文章: 553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淡淡的法味
參考:玄奘另本翻譯;(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452,增上慢品第六十之一)>>須菩提!當知是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阿鞞跋致相。
爾時,佛告具壽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乃至夢中,亦不愛樂稱讚聲聞及
獨覺地,於三界法亦不起心愛樂稱讚,常觀諸法如夢、如響、如像、
如幻、如陽焰、如光影、如變化事、如尋香城,雖如是觀察而不證實際,
當知是菩薩有不退轉相。.....................
一位菩薩能不貪三界,就表他已經不是凡夫,應已經信解信足,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觀法空時,先作是念:『我應觀法諸相
皆空,不應作證。我為學故觀諸法空,不為證故觀諸法空,今是
學時,非為證時。』
就算餘法尚未面面俱足,亦名「不退轉相(阿鞞跋致相)」。
像我們多數法友,不敢亂找碴,因為不會少了哪一位學友,
佛法就失去法味,個人沒有那麼重要吧!
-
- 文章: 553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淡淡的法味
在上篇文章,星雲法師剛好也有說止觀',法師言:
(六)止觀
止是停止、止息的意思。即停止一切的心念而住於無念之中;摒除一切的妄想,令生正定的智慧。
觀是觀想、貫穿的意思。即息散亂的妄想之後,進一步觀想諸法,以發真智,徹悟諸法實相的本體。
止即要止息一切諸法妄念,為靜態、消極性地不造作,也就是禪定門。
觀即要觀想緣境、觀想光明,為動態、積極性地再用功,為智慧門。
此二者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為求道者修禪發慧之要門。
--------------------------------------------------------------------------------------------------------------------------
(法師接著用白話到一般人都懂其意思的內容說;)
大家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能修持止觀法門,對生活、事業,一定會有莫大的助益。
在忙碌不停的生活裏,每一天我們應該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安靜下來,對工作做一全盤的計劃。
一個月,乃至一年之間,能夠撥出幾天的工夫來實踐止觀法門,使我們的人生更上軌道。
一般人都以為佛教講四大皆空,講苦空無常,因此學佛以後一定要吃苦,甚至要遠離人群,
這才是真正的學佛。
其實,佛陀示現、成道、教化都在人間,並且以人為主要的教化對象,尤其佛陀所說的法,
無非是要讓我們離苦得樂,建立幸福美滿的人生,所以佛教實際上是一個歡喜快樂的宗教,
是一個最具人間性、生活性的宗教。........
(六)止觀
止是停止、止息的意思。即停止一切的心念而住於無念之中;摒除一切的妄想,令生正定的智慧。
觀是觀想、貫穿的意思。即息散亂的妄想之後,進一步觀想諸法,以發真智,徹悟諸法實相的本體。
止即要止息一切諸法妄念,為靜態、消極性地不造作,也就是禪定門。
觀即要觀想緣境、觀想光明,為動態、積極性地再用功,為智慧門。
此二者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為求道者修禪發慧之要門。
--------------------------------------------------------------------------------------------------------------------------
(法師接著用白話到一般人都懂其意思的內容說;)
大家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能修持止觀法門,對生活、事業,一定會有莫大的助益。
在忙碌不停的生活裏,每一天我們應該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安靜下來,對工作做一全盤的計劃。
一個月,乃至一年之間,能夠撥出幾天的工夫來實踐止觀法門,使我們的人生更上軌道。
一般人都以為佛教講四大皆空,講苦空無常,因此學佛以後一定要吃苦,甚至要遠離人群,
這才是真正的學佛。
其實,佛陀示現、成道、教化都在人間,並且以人為主要的教化對象,尤其佛陀所說的法,
無非是要讓我們離苦得樂,建立幸福美滿的人生,所以佛教實際上是一個歡喜快樂的宗教,
是一個最具人間性、生活性的宗教。........
-
- 文章: 553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淡淡的法味
龍樹在本品(釋空不證品)引用大般若經的經文:
【經】
好比好我們尚未走穩腳步時,就想用跑的,是很容易跌倒一樣!
【經】
簡單的說;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行般若波羅蜜,云何學空三昧?
云何入空三昧?云何學無相、無作三昧?云何入無相、無作三昧?
云何學四念處?云何修四念處?乃至云何學八聖道分?云何修八聖道分?」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觀色空、受想行識空,
十二入、十八界,乃至應觀欲、色、無色界空。作是觀時,不令心亂。
是菩薩摩訶薩若心不亂,則不見是法;若不見是法,則不作證。
何以故?
是菩薩摩訶薩善學自相空故,不有餘、不有分,證法、證者皆不可見。」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摩訶薩不應空法作證。
世尊!云何菩薩住空法中而不作證?」
佛告須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具足觀空,先作是願:
『我今不應空法作證;我今學時,非是證時。』
菩薩摩訶薩不專攝心繫在緣中,是故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中不退,亦不取漏盡證。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如是大善妙法成就。何以故?
住是空中作是念:『我今是學時,非是證時。』.....
好比好我們尚未走穩腳步時,就想用跑的,是很容易跌倒一樣!
-
- 文章: 553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淡淡的法味
有外道說;所謂的「空」是甚麼多沒有,佛教當然不是這樣看待!
玄奘大師翻譯的「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452--習近品)」也提到;
玄奘大師翻譯的「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452--習近品)」也提到;
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觀法空時,先作是念:『我應觀法諸相皆空,不應作證。
我為學故觀諸法空,不為證故觀諸法空,今是學時,非為證時。』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未入定位,繫心於所緣,已入定時不繫心於境。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時,不退布施波羅蜜多不證漏盡,乃至
不退般若波羅蜜多不證漏盡;不退內空不證漏盡,乃至不退無性自性空
不證漏盡;不退真如不證漏盡,乃至不退不思議界不證漏盡;不退苦聖諦
不證漏盡,不退集、滅、道聖諦不證漏盡;............
不退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證漏盡;不退菩薩摩訶薩行不證漏盡;
不退無上正等菩提不證漏盡。
「何以故?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何以故?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成
就如是微妙大智善住法空,及一切種菩提分法,常作是念:『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恒作是念:
『我於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今時應學不應作證。
我於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今時應學不應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