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波不作浪
興不作波浪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原文]
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雲:“麻三斤。”
[今釋]
什麼是佛?這個問題問過的人實在太多,而答案也各種各樣。惟獨洞山禪師的這句最難理解。為什麼呢?因為這句“麻三斤”太過淡然無味。前人的答案諸如“三十二相”,或雲“杖林山下竹筋鞭”,而這“麻三斤”,看上去卻太過簡單無物了。
其實,這段話是有前因的。因為當時僧人問洞山之時,洞山正在稱麻,故而有此回答。所以,如果照著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 洞山所說的什麼是佛,那真是尋到死 也尋不到確切答案了。
古人道:道本無言,因言顯道,見道即忘言。
五祖先師頌雲:“賤賣擔板漢,貼稱麻三斤。千百年滯貨,無處著渾身。”
可見,佛法恰恰是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
洞山一語,明看是問東答西,實際上是在點悟這句話的僧人啊。
[禪心一念]
有心之語,卻聽與無心之人;無心之語,卻被有心之人誤解。
這麼看來,“無聲勝有聲”,沉默之語 倒是最能契合人心的溝通了。
當我們絮絮叨叨說了太多話時,有沒想過,也許是該沉默一會兒了。
沉默時,不但能方便窺見本心,更能瞭解他意。
言語再多又有何用呢?
(司南《禪心一念間》)
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雲:“麻三斤。”
[今釋]
什麼是佛?這個問題問過的人實在太多,而答案也各種各樣。惟獨洞山禪師的這句最難理解。為什麼呢?因為這句“麻三斤”太過淡然無味。前人的答案諸如“三十二相”,或雲“杖林山下竹筋鞭”,而這“麻三斤”,看上去卻太過簡單無物了。
其實,這段話是有前因的。因為當時僧人問洞山之時,洞山正在稱麻,故而有此回答。所以,如果照著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 洞山所說的什麼是佛,那真是尋到死 也尋不到確切答案了。
古人道:道本無言,因言顯道,見道即忘言。
五祖先師頌雲:“賤賣擔板漢,貼稱麻三斤。千百年滯貨,無處著渾身。”
可見,佛法恰恰是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
洞山一語,明看是問東答西,實際上是在點悟這句話的僧人啊。
[禪心一念]
有心之語,卻聽與無心之人;無心之語,卻被有心之人誤解。
這麼看來,“無聲勝有聲”,沉默之語 倒是最能契合人心的溝通了。
當我們絮絮叨叨說了太多話時,有沒想過,也許是該沉默一會兒了。
沉默時,不但能方便窺見本心,更能瞭解他意。
言語再多又有何用呢?
(司南《禪心一念間》)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玉琳琇曰:『世尊付囑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代有賢聖,傳持慧命。或示言下便了。或示久參契悟。
總之,欲人知本來是佛,各各證自本來面目而已。
凡信有此事者,皆親受靈山記莂來。於本來面目一聞即達者,更無工夫可作。
(讀者:此指未悟以前的工夫,見道前事。非指修道緣事。)
若不能言下證得,本自圓滿,本自清淨,本自解脫,本自靈異,一了百了,一通萬通。
切須於一切處 一切時,將一切有思有為境界,皆作文彩已彰之事。
看無思無為之前,如何是本來面目?四威儀皆可參,要以坐為正。
動靜閒忙皆可參,要以閑靜為正。
雖以坐為正,行住臥不得力,坐亦不得力。
雖以閑靜為正,忙動不得力,閑靜亦不得力。
若於行住臥與忙動得力,到坐時閑靜時更得力,若坐時閑靜時得力,於行住臥及忙動時,自然得力。
所謂:「行住坐臥 動靜閒忙,打作一片。工夫得到一片。時節若至,其理自彰,自然不求悟而自悟矣。」
於忙時不可厭忙。於有事時不可怕事。事忙須耐煩理事,理事至周至到,極有精彩。
「或正理事中 或理事後猛提雲:此我或思善時也。或思惡時也。不思善不思惡時,本來面目如何?
此古人所謂:急處一提。於此,若能一念迴光,即同諸聖。」
即古人所謂:「逢緣薦取相應捷」也。
豈動靜打作兩橛,「就體消停得力遲」者,可同年而語哉!若動中不善用心,靜中必然悠悠忽忽,動靜兩失之矣。
然要動中得力,須時刻痛念 人命在呼吸間。生死之際,斷不容偽。
無一毫假借處,無一毫靠傍處。用不得一毫氣力,用不得一點心思。
若非早證本來面目,安能得大自在,與諸佛諸祖 同證不生不滅 大安樂法門?
雖然,說證說悟,不過對迷而言。
踏著本來田地,悟之一字,亦無所用。
以鏡智為宗,出三種生,達摩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
雪竇雲:
「本是釣魚船上客,偶除鬚髮著袈裟。
佛祖位中留不得,夜來依舊宿蘆花。」
神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中,莫存知解。』
莫存知解
總之,欲人知本來是佛,各各證自本來面目而已。
凡信有此事者,皆親受靈山記莂來。於本來面目一聞即達者,更無工夫可作。
(讀者:此指未悟以前的工夫,見道前事。非指修道緣事。)
若不能言下證得,本自圓滿,本自清淨,本自解脫,本自靈異,一了百了,一通萬通。
切須於一切處 一切時,將一切有思有為境界,皆作文彩已彰之事。
看無思無為之前,如何是本來面目?四威儀皆可參,要以坐為正。
動靜閒忙皆可參,要以閑靜為正。
雖以坐為正,行住臥不得力,坐亦不得力。
雖以閑靜為正,忙動不得力,閑靜亦不得力。
若於行住臥與忙動得力,到坐時閑靜時更得力,若坐時閑靜時得力,於行住臥及忙動時,自然得力。
所謂:「行住坐臥 動靜閒忙,打作一片。工夫得到一片。時節若至,其理自彰,自然不求悟而自悟矣。」
於忙時不可厭忙。於有事時不可怕事。事忙須耐煩理事,理事至周至到,極有精彩。
「或正理事中 或理事後猛提雲:此我或思善時也。或思惡時也。不思善不思惡時,本來面目如何?
此古人所謂:急處一提。於此,若能一念迴光,即同諸聖。」
即古人所謂:「逢緣薦取相應捷」也。
豈動靜打作兩橛,「就體消停得力遲」者,可同年而語哉!若動中不善用心,靜中必然悠悠忽忽,動靜兩失之矣。
然要動中得力,須時刻痛念 人命在呼吸間。生死之際,斷不容偽。
無一毫假借處,無一毫靠傍處。用不得一毫氣力,用不得一點心思。
若非早證本來面目,安能得大自在,與諸佛諸祖 同證不生不滅 大安樂法門?
雖然,說證說悟,不過對迷而言。
踏著本來田地,悟之一字,亦無所用。
以鏡智為宗,出三種生,達摩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
雪竇雲:
「本是釣魚船上客,偶除鬚髮著袈裟。
佛祖位中留不得,夜來依舊宿蘆花。」
神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中,莫存知解。』
莫存知解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僧問云水:『何謂本來面目?』
答曰:『有什麼說,即非本來也。』
又曰:『會者處處是,否者處處非。』
又曰:『無有處處有。』
問曰:『本來有面目否?』
答曰:『有面目。』
問:『如何是?』
曰:『三際心斷已。』
問:『本來面目有形相否?』
答:『若言有形相,連汝也是。』
問:『如何是本來面目?』
答:『舉物豎拳盡無他。』
問:『有身有此舉,無身將何舉?』
答:『無身 處處舉。』
問:『若無身體,面目在何處?』
答:『在虛空。』
又問:『天塌地空,在何處安身?』
答:『正是安身之時也,處處現長舌。』
舉物豎拳盡無他
答曰:『有什麼說,即非本來也。』
又曰:『會者處處是,否者處處非。』
又曰:『無有處處有。』
問曰:『本來有面目否?』
答曰:『有面目。』
問:『如何是?』
曰:『三際心斷已。』
問:『本來面目有形相否?』
答:『若言有形相,連汝也是。』
問:『如何是本來面目?』
答:『舉物豎拳盡無他。』
問:『有身有此舉,無身將何舉?』
答:『無身 處處舉。』
問:『若無身體,面目在何處?』
答:『在虛空。』
又問:『天塌地空,在何處安身?』
答:『正是安身之時也,處處現長舌。』
舉物豎拳盡無他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長蘆真歇了上堂曰:『還有不被玄沙污染的麽?』良久。
曰:『這一點傾水,已是洗脫不了!』
僧問黃檗:『淨名默然,文殊讚歎,雲是不二法門。如何?』
蘗曰:『不二法門,即你本心也。說與不說,即有起滅。無言說時,無所顯示。故文殊讚歎。』
僧曰:『淨名不說,聲有斷滅否?』
蘗曰:『語即默,默即語,默語不二,故云:聲之實性,亦無斷滅。文殊本聞,亦不斷滅。
所以如來常說,未曾有不說時。如來說即是法,法即是說。
法說不二故。乃至報化二身,菩薩聲聞,山河大地,水鳥樹林,一時說法。
所以語亦說,默亦說,終日說 而未嘗說,既若如是,但以默為宗。』
曰:『這一點傾水,已是洗脫不了!』
僧問黃檗:『淨名默然,文殊讚歎,雲是不二法門。如何?』
蘗曰:『不二法門,即你本心也。說與不說,即有起滅。無言說時,無所顯示。故文殊讚歎。』
僧曰:『淨名不說,聲有斷滅否?』
蘗曰:『語即默,默即語,默語不二,故云:聲之實性,亦無斷滅。文殊本聞,亦不斷滅。
所以如來常說,未曾有不說時。如來說即是法,法即是說。
法說不二故。乃至報化二身,菩薩聲聞,山河大地,水鳥樹林,一時說法。
所以語亦說,默亦說,終日說 而未嘗說,既若如是,但以默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