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一個留言板
Viirya
文章: 3138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Viirya »

理頓悟
事漸修. learning by doiong.
以理驗事
以事證理
以臻事事無礙
糟老頭
文章: 302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儒家云: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
佛家云: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速滅

兩者意思很接近吧

隱微,大概是指無量劫來所薰習的貪瞋痴慢(心物)習性
動機,大概是指內習通外緣,互相感召觸動所引發的起心動念處

修行要在此處用功
[慎]當然要有覺知,觀照的般若功夫
而起心動念可能有善有惡(與貪瞋痴相應)
[遏]就是不讓與貪瞋痴相應的惡念升起或發展

由貪瞋痴發展出來的惡行,種類繁多,對治方法當然也不少,念佛,持咒,參禪,拜佛••••••都是方法,法無定法,只要有效,就是最好的方法
訪客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訪客 »

糟老頭 寫: 週二 12月 14, 2021 7:48 pm 儒家云: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
佛家云: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速滅

兩者意思很接近吧

隱微,大概是指無量劫來所薰習的貪瞋痴慢(心物)習性
動機,大概是指內習通外緣,互相感召觸動所引發的起心動念處

修行要在此處用功
[慎]當然要有覺知,觀照的般若功夫
而起心動念可能有善有惡(與貪瞋痴相應)
[遏]就是不讓與貪瞋痴相應的惡念升起或發展

由貪瞋痴發展出來的惡行,種類繁多,對治方法當然也不少,念佛,持咒,參禪,拜佛••••••都是方法,法無定法,只要有效,就是最好的方法
魔鬼總藏在細節處
年輕不懂老了看無
糟老頭
文章: 302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三時繫念片段

諸苦盡從貪欲起,
不知貪欲起於何
因忘自性彌陀佛,
異念紛馳總是魔

配合四聖諦來理解
第一句:諸苦(三苦,八苦等)=苦諦;貪欲起=集諦
第二句:眾生墮在無明,不但不知一切法皆是苦(空,無常),更不知感召苦果的原因
三,四句就說出眾生長劫生死輪迴的原因了
這段開示,符合阿含經: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際
糟老頭
文章: 302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世界何緣稱極樂,
只因眾苦不能侵
道人若要尋歸路,
但向塵中了自心

第一.二句是[滅諦]
第三.四句是證得涅槃寂滅的方法了[道諦]
闗鍵點就在[了自心]
六塵是與內六根相對的法相,六根是提供對六塵接收及傳達訊息的感官
儒家云:心不在焉,視如不見,聽如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外界六塵會讓我們產生一定感受,於順境生貪(樂受),逆境生瞋(苦受),及中性(不苦不樂受)的是(心,意,識)的作用,所以修行就在心地上用功
(了自心)方法很多,四念處是其中之一,時時保持正念覺知,就是一個(了自心)的方法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始覺)是心是佛(本覺),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故信願持名,老實念佛亦是(了自心)
訪客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訪客 »

人一輩子最難看破的是自己
現實生活中老實永遠做不到
糟老頭
文章: 302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2021 1:36 pm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糟老頭 »

一念往生
無量壽經談到往生,有一向專念乃至十念,這是盡形壽的念佛(從聽聞淨土法門開始直到臨終),世尊在成就文更說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這是跟觀經的下品生一致,皆是臨終念佛往生
個人這樣理解,真的可以說是[一念往生]
好比登船,左腳在岸上,右腳跨一步即登船了
有人離船在十萬步外,有人萬步,千步,百步,十步,不論幾步,大家登船,真的都只是一步登船
個人因緣不同,為了這一步,遠在十萬步,萬步,千步,百步,十步的人,必須朝登船方向走,步步走向岸邊,才能實現一步登船的願望
在步步走向岸邊過程中,每一步都是為了登船,郤不能把每一步當成已經上船,但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離船還有幾步,必須把每一步當成是即要登船的那一步,而不能停滯不前或改變方向
南無阿彌陀佛
訪客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訪客 »

糟老頭 寫: 週二 12月 21, 2021 8:58 pm 一念往生
無量壽經談到往生,有一向專念乃至十念,這是盡形壽的念佛(從聽聞淨土法門開始直到臨終),世尊在成就文更說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這是跟觀經的下品生一致,皆是臨終念佛往生
個人這樣理解,真的可以說是[一念往生]
好比登船,左腳在岸上,右腳跨一步即登船了
有人離船在十萬步外,有人萬步,千步,百步,十步,不論幾步,大家登船,真的都只是一步登船
個人因緣不同,為了這一步,遠在十萬步,萬步,千步,百步,十步的人,必須朝登船方向走,步步走向岸邊,才能實現一步登船的願望
在步步走向岸邊過程中,每一步都是為了登船,郤不能把每一步當成已經上船,但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離船還有幾步,必須把每一步當成是即要登船的那一步,而不能停滯不前或改變方向
南無阿彌陀佛
不識本心
原地踏步
識自本心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識自本心 »

身是無情。因何運動。若自心動。乃至語言施為運動。見聞覺知。皆是心動。心動用動。動即其用。動外無心。心外無動。動不是心。心不是動。動本無心。心本無動。動不離心。心不離動。動無心離。心無動離。動是心用。用是心動。即動即用。不動不用。用體本空。空本無動。動用同心。心本無動。(即心是佛)
不識本心

Re: 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文章 不識本心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機緣品第七

隍聞是說。徑來謁師。師問云。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師云。誠如所言。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隍於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云。隍禪師今日得道。隍後禮辭。復歸河北。開化四眾。

一僧問師云。黃梅意旨。甚麼人得。師云。會佛法人得。僧云。和尚還得否。師云。我不會佛法。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