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見解:阿陀那識是阿賴耶識淨分。
異見者:阿陀那識是第七末那識(即執我識)。
以下依經分析如下:
解深密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一、「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按:1.玄奘大師法相宗把「阿陀那識」就是阿賴耶識的清淨分。
2.異見者見解:阿陀那識是第七末那識。
理由:
a. 經云:「阿陀那識亦名阿賴耶識。」可證。
譬如總統亦名三軍統帥。這說法就是指同一個人,不可能是另有他人或別名。
b. 異見者可能是看到經云:「於身隨逐執持故。」而第七識就是妄執持第八識見分為我、我的。
所以就說阿陀那識是第七執我識。
c. 個人看法是:第七識的「執持」,只是譬如「挾執天子以令諸侯的妄執持而已」,其實真正執持天下者是天子阿賴耶識。我們可以從等到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時,這個「妄執持」就解脫沒有了。
二、[「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與眼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有識,耳、鼻、舌、身,及聲、香、味、觸為緣,生耳、鼻、舌、身識,與耳、鼻、舌、身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廣慧!若於爾時一眼識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眼識同所行轉。若於爾時二、三、四、五諸識身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識身同所行轉。」]
按:
1. 個人見解:經云:「此中有識」。
所謂『此中』是指阿陀那識中。「有識」是指阿陀那識中有覆無記無分別的第七識共生,但不與五識身俱隨行,同時、同境,轉。
2. 反之能與五識身同所行轉的,唯有一分別的第六意識。
經云:「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識身同所行轉。」可證。
3,第七識僅是前六識的染淨依止,非根本依止。
深密解脫經卷第一
元[巍>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一.[「廣慧!彼識名阿陀那識。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識取此身相應身故。廣慧!亦名阿梨耶識。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體相應故。廣慧!亦名為心。何以故?以彼心為色、聲、香、味、觸、法增長故。]
二. [「廣慧!依彼阿陀那識能生六種識,所謂眼、耳、鼻、舌、身、意識身。廣慧!若一境界現前,一識身起,無分別意識即共眼識一時俱生。廣慧!若二、三、四、五境界現前,五識身起,無分別意識即與五識一時俱生。]
按意識有兩種:無分別與有分別。
1.意即識:第七識。(有覆無記無分別意識。)
2.意法為緣生意識:第六意識。(善、惡、不善不惡三性、三量、三境有分別意識。)
論法一二三
Re: 論法一二三
在『楞伽經』中云,外道執阿梨耶
識為我
https://www.huayencollege.org/files/pap ... %AD%98.pdf
宗鏡錄/宗鏡錄卷五十 - 维基文库
https://zh.m.wikisource.org › zh-hant › 宗鏡錄卷五十
2013年7月28日 — 又外道執此識為我。若言即是佛性真我。
Re: 論法一二三
T1579 瑜伽師地論卷/篇章 五十一
問前說種子依。謂阿賴耶識。而未說有有之因緣廣分別義。何故不說。何緣知有廣分別義。云何應知。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記。是故不說。如世尊言。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復次嗢拕南曰。
執受初明了 種子業身受
無心定命終 無皆不應理
由八種相。證阿賴耶識決定是有。❶謂若離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❷最初生起不應道理。❸有明了性不應道理。❹有種子性不應道理。❺業用差別不應道理。❻身受差別不應道理。❼處無心定不應道理。❽命終時識不應道理。
❶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由五因故。何等為五。①謂阿賴耶識先世所造業行為因。眼等轉識於現在世眾緣為因。如說根及境界。作意力故諸轉識生。乃至廣說是名初因。②又六識身有善不善等性可得。是第二因。③又六識身無覆無記異熟所攝類不可得。是第三因。④又六識身各別依轉。於彼彼依彼彼識轉。即彼所依應有執受。餘無執受不應道理。設許執受亦不應理。識遠離故。是第四因。⑤又所依止應成數數執受過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識於一時轉一時不轉。餘識亦爾。是第五因。如是先業及現在緣以為因故。善不善等性可得故。異熟種類不可得故。各別所依諸識轉故。數數執受依止過故。不應道理。
❷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最初生起不應道理。謂有難言。若決定有阿賴耶識。應有二識俱時生起。應告彼言。汝於無過妄生過想。何以故。容有二識俱時轉故。所以者何。且如有一俱時欲見。乃至欲知。隨有一識最初生起。不應道理由彼爾時作意無別。根境亦爾。以何因緣識不俱轉。
❸
何故若無諸識俱轉。與眼等識同行意識。明了體性不可得耶。謂或有時憶念過去曾所受境。爾時意識行不明了。非於現境意現行時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應許諸識俱轉或許意識無明了性。
❹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有種子性不應道理。謂六識身展轉異故。所以者何。從善無間。不善性生。不善無間復善性生。從二無間無記性生。劣界無間中界生。中界無間妙界生。如是妙界無間乃至劣界生。有漏無間無漏生。無漏無間有漏生。世間無間出世生。出世無間世間生。非如是相有種子性應正道理。又彼諸識長時間斷。不應相續長時流轉。是故此亦不應道理。
❺
何故若無諸識俱轉。業用差別不應道理。謂若略說有四種業。一了別器業。二了別依業。三了別我業。四了別境業。此諸了別剎那剎那俱轉可得。是故一識於一剎那。有如是等業用差別不應道理。
❻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身受差別不應道理。謂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或無思慮或隨尋伺。或處定心或不在定。爾時於身諸領受。起非一眾多種種差別。彼應無有然現可得。是故定有阿賴耶識。
❼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處無心定不應道理。謂入無想定或滅盡定。應如捨命識離於身。非不離身。如世尊說當於爾時識不離身故。
❽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命終時識不應道理。謂臨終時或從上身分。識漸捨離冷觸漸起。或從下身分。非彼意識有時不轉。故知唯有阿賴耶識能執持身。此若捨離。即於身分冷觸可得。身無覺受。意識不爾。是故若無阿賴耶識不應道理。
復次嗢拕南曰。
所緣若相應 更互為緣性
與識等俱轉 雜染污還滅
若略說阿賴耶識。由四種相建立流轉。由一種相建立還滅。云何四相建立流轉。當知建立所緣轉故。建立相應轉故。建立互為緣性轉故。建立識等俱轉轉故。云何一相建立還滅。謂由建立雜染轉故。及由建立彼還滅故。云何建立所緣轉相。謂若略說阿賴耶識。由於二種所緣境轉。一由了別內執受故。二由了別外無分別器相故。了別內執受者。謂能了別遍計所執自性妄執習氣。及諸色根根所依處。此於有色界。若在無色。唯有習氣執受了別。了別外無分別器相者。謂能了別依止。緣內執受阿賴耶識故。於一切時無有間斷。器世間相譬如燈焰生時內執膏炷外發光明。如是阿賴耶識緣內執受緣外器相。生起道理應知亦爾。
復次阿賴耶識緣境微細。世聰慧者亦難了故。
復次阿賴耶識緣境。無廢時無變易。從初執受剎那乃至命終。一味了別而轉故復次阿賴耶識於所緣境念念生滅。當知剎那相續流轉非一非常。復次阿賴耶識。當言於欲界中緣狹小執受境。於色界中緣廣大執受境。於無色界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緣無量執受境。於無所有處緣微細執受境。於非想非非想處緣極微細執受境。如是了別二種所緣故。於所緣境微細了別故。相似了別故。剎那了別故。了別狹小執受所緣故。了別廣大執受所緣故。了別無量執受所緣故。了別微細執受所緣故。了別極微細執受所緣故。應知建立阿賴耶識所緣轉相。
講記:
http://www.mahabodhi.org/yoga/cb/51.htm
問前說種子依。謂阿賴耶識。而未說有有之因緣廣分別義。何故不說。何緣知有廣分別義。云何應知。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記。是故不說。如世尊言。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復次嗢拕南曰。
執受初明了 種子業身受
無心定命終 無皆不應理
由八種相。證阿賴耶識決定是有。❶謂若離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❷最初生起不應道理。❸有明了性不應道理。❹有種子性不應道理。❺業用差別不應道理。❻身受差別不應道理。❼處無心定不應道理。❽命終時識不應道理。
❶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由五因故。何等為五。①謂阿賴耶識先世所造業行為因。眼等轉識於現在世眾緣為因。如說根及境界。作意力故諸轉識生。乃至廣說是名初因。②又六識身有善不善等性可得。是第二因。③又六識身無覆無記異熟所攝類不可得。是第三因。④又六識身各別依轉。於彼彼依彼彼識轉。即彼所依應有執受。餘無執受不應道理。設許執受亦不應理。識遠離故。是第四因。⑤又所依止應成數數執受過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識於一時轉一時不轉。餘識亦爾。是第五因。如是先業及現在緣以為因故。善不善等性可得故。異熟種類不可得故。各別所依諸識轉故。數數執受依止過故。不應道理。
❷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最初生起不應道理。謂有難言。若決定有阿賴耶識。應有二識俱時生起。應告彼言。汝於無過妄生過想。何以故。容有二識俱時轉故。所以者何。且如有一俱時欲見。乃至欲知。隨有一識最初生起。不應道理由彼爾時作意無別。根境亦爾。以何因緣識不俱轉。
❸
何故若無諸識俱轉。與眼等識同行意識。明了體性不可得耶。謂或有時憶念過去曾所受境。爾時意識行不明了。非於現境意現行時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應許諸識俱轉或許意識無明了性。
❹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有種子性不應道理。謂六識身展轉異故。所以者何。從善無間。不善性生。不善無間復善性生。從二無間無記性生。劣界無間中界生。中界無間妙界生。如是妙界無間乃至劣界生。有漏無間無漏生。無漏無間有漏生。世間無間出世生。出世無間世間生。非如是相有種子性應正道理。又彼諸識長時間斷。不應相續長時流轉。是故此亦不應道理。
❺
何故若無諸識俱轉。業用差別不應道理。謂若略說有四種業。一了別器業。二了別依業。三了別我業。四了別境業。此諸了別剎那剎那俱轉可得。是故一識於一剎那。有如是等業用差別不應道理。
❻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身受差別不應道理。謂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或無思慮或隨尋伺。或處定心或不在定。爾時於身諸領受。起非一眾多種種差別。彼應無有然現可得。是故定有阿賴耶識。
❼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處無心定不應道理。謂入無想定或滅盡定。應如捨命識離於身。非不離身。如世尊說當於爾時識不離身故。
❽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命終時識不應道理。謂臨終時或從上身分。識漸捨離冷觸漸起。或從下身分。非彼意識有時不轉。故知唯有阿賴耶識能執持身。此若捨離。即於身分冷觸可得。身無覺受。意識不爾。是故若無阿賴耶識不應道理。
復次嗢拕南曰。
所緣若相應 更互為緣性
與識等俱轉 雜染污還滅
若略說阿賴耶識。由四種相建立流轉。由一種相建立還滅。云何四相建立流轉。當知建立所緣轉故。建立相應轉故。建立互為緣性轉故。建立識等俱轉轉故。云何一相建立還滅。謂由建立雜染轉故。及由建立彼還滅故。云何建立所緣轉相。謂若略說阿賴耶識。由於二種所緣境轉。一由了別內執受故。二由了別外無分別器相故。了別內執受者。謂能了別遍計所執自性妄執習氣。及諸色根根所依處。此於有色界。若在無色。唯有習氣執受了別。了別外無分別器相者。謂能了別依止。緣內執受阿賴耶識故。於一切時無有間斷。器世間相譬如燈焰生時內執膏炷外發光明。如是阿賴耶識緣內執受緣外器相。生起道理應知亦爾。
復次阿賴耶識緣境微細。世聰慧者亦難了故。
復次阿賴耶識緣境。無廢時無變易。從初執受剎那乃至命終。一味了別而轉故復次阿賴耶識於所緣境念念生滅。當知剎那相續流轉非一非常。復次阿賴耶識。當言於欲界中緣狹小執受境。於色界中緣廣大執受境。於無色界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緣無量執受境。於無所有處緣微細執受境。於非想非非想處緣極微細執受境。如是了別二種所緣故。於所緣境微細了別故。相似了別故。剎那了別故。了別狹小執受所緣故。了別廣大執受所緣故。了別無量執受所緣故。了別微細執受所緣故。了別極微細執受所緣故。應知建立阿賴耶識所緣轉相。
講記:
http://www.mahabodhi.org/yoga/cb/51.htm
-
- 文章: 3188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論法一二三
http://www.insights.org.tw/xoops/module ... pic_id=537
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有業力的運作,而沒有主宰的「我」,這個(五)陰滅去了,不同的(五)陰接著生起。其中「作者」指造作的主宰者、永恆的「我」。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335.html
Re: 論法一二三
不是不報軟體之美 寫: ↑週五 2月 11, 2022 11:20 amhttp://www.insights.org.tw/xoops/module ... pic_id=537
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有業力的運作,而沒有主宰的「我」,這個(五)陰滅去了,不同的(五)陰接著生起。其中「作者」指造作的主宰者、永恆的「我」。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335.html
時間未到